《曾國藩家書》讀後感:信紙的背後,能看到什麼

2020-12-11 張不才讀書

一個人的家信,被印製成冊,被很多人讀到,悟到,因其內容而感悟啟發,深受其益,這本就是一件很熱別的事。《曾國藩家書》讀後感,拋開信的內容不談,只說說寫信這個行為本身,蘊含的啟發思考的方面。

家信大概人人都寫過,但拋開信息傳遞方式變化這些因素,堅持幾十年的人,大概不多吧,且每一封都詳細,真摯,不敷衍。我從三個方面,粗淺說說我的感受。

一,抽得出時間,說得出關懷,是一種更高層面的真情實意

有人覺得家人之間的情誼,還需要分高低嗎?需要,因為人類的情感,很容易被忽視,家庭內部也不例外。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體,真情實意的程度,也有區別,就像愛一樣,同樣是愛,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這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家族成員的性格、情感表達習慣、交流方式、是否善於互相傾訴等等。

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個家庭關係,各不相同,各有特點。對家人的愛意,關心,大概都是一樣的,這點無需過多懷疑,但處理的方式,對待的態度,則千差萬別,有的家庭,某一成員忙一些,累一些,便忘記或者忽略這一份關懷,沒有及時傳遞到,也是常有的事。

一份關懷沒有被送達到,跟沒有這份關懷,在表現上,是一樣的,儘管你的內心,一直在牽掛,但思考是蒼白的,行動與事實,才是實際的,可被接收可被觸摸的。簡言之,家庭關係,愛的表達,關心的送達,都需要經營,呵護,它既是天然的,也是後天練習出來的,事實就是如此,客觀而真實。

當然,愛無法量化,如果可以,我相信是有差別的。回到《曾國藩家書》上,他願意把一份牽掛寫出來,幾十年,上百封信,這是天然情感的流露,更是後天的愛與責任的持久奉獻。

二,凡事耐得住煩是很高的一種境界

曾國藩說,為人處事,以「耐煩」二字最為要緊。這在他幾十年寫家書的行為中,表現得很突出。若沒有天然之情感,後天的自我抽時間、盡職責、傳愛意、訴關心,單憑輕描淡寫的親情掛懷,能做到嗎?數百封信,短則幾百字,長則千言,毛筆小楷,一絲不苟,只寫一封信的時間方面,就是個巨大的消耗。

孔子在《論語》中有這麼幾句話: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意思是,子夏問孔子,怎樣是孝道?孔子答:難在容顏上,有一個好臉色。即是說,耐煩,在家人面前耐得住煩,有個好臉色,是很難的。做到了,幾乎就可以稱之為遵循孝道了。孔子的眼光,是很敏銳的,他不談大的方面,只說出一個具體的行為,然小處看大,見微知著,深刻。

寫信的事,大概沒有人去要求你,曾國藩自發地去寫那麼多那麼久,本身就是一種耐得住煩的精神表現,如此,你再去全勸別人,就有了說服力,至少你自己做到了,做到位了。

三,互敬,彼此才樂於互學互助,家族之花才會盛開

曾國藩並沒有因為自己地位更高,是家中老大而聽不見比他小的人的建議,相反,他鼓勵弟妹多給自己指出缺點,每每有指出時,他總是很高興,並會在回信中提及,說出自己修正缺點,完善自己的決心。

正是這種互敬的表率作用,才維護和鞏固了家族成員間的情誼,因為有敬,彼此說話,建議,對方都樂於接受,喜於採納,並能付諸於實施,好的堅持,差的修改,一步步變得更好更強。

家族內部的互敬,較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點也不會減少,敬,在家庭這個系統中,同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潤滑作用、銜接作用、維繫作用,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只能在錯誤的路徑上狂奔,並承受著由此帶來的不和諧不愉快。

《曾國藩家書》讀後之感受,讓人覺得,親情,也是一門可以學習進修的課程,是一門藝術,雖然它天然佔據著先天良好、維繫牢固之自有的優勢,但依然要以一顆赤子之心,耐煩之心,敬愛之心,去經營,去澆灌,去維護,只有這樣,家族之花才不會枯萎,嬌嫩的花朵才能開得更美更豔。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1、 凡正話實話,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曾國藩家書》。 2、 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曾國藩家書》。
  • 曾國藩家書|如果你能做到這幾點,你也能收穫幸福的家庭
    《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認為家庭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會給我們的事業拖後腿。那麼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呢,他提出以下幾點: 2、家庭和睦,一團和氣能給家庭帶來好運氣 曾國藩曾經提過和六弟的故事。他在被貶後,回到湖南老家,由於氣不順,經常朝弟弟們發火,家裡氣氛十分緊張。後來他的六弟——曾國華為了救曾國藩,在三河鎮與太平軍陳玉成對戰時,不幸戰死沙場。
  • 讀《曾國藩家書》的幾點啟示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張國良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是修身齊家治國典範。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的一致擁戴,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國學經典集錦: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
    道德文章冠一代——《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是清朝的一位大臣。《曾國藩家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大到政治、經濟、軍事、治學、修身,小到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無所不及。通過這些家書可以看出他對子任人品、學識、處事、為人等方面的教育觀念,以及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曾國藩家書》中所反映的核心內容主要有如下方面:(1)讀書作文方面:切不可浪擲光陰。尋求學業的精深,沒有別的辦法,就是一個專字。讀書還要有恆心、能持久。
  • 八年級必讀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二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 曾國藩寫在家書中的8字箴言:該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教子持家?
    清室能將這一特權交給一個漢人,這足可見曾國藩地位之高。而說到歷史功績,曾國藩的一生其實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的。但無論肯定還是否定,人們莫不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因為《曾國藩家書》不僅記錄了一些家務事,還蘊藏著許多為人處世、教子持家的深刻道理。
  • 《曾國藩家書》10句智慧語錄,經典睿智,引人深思!
    《曾國藩家書》10句智慧語錄,經典睿智,引人深思。1. 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曾國藩家書》至於成就大事業,全在「明強」二字。2.——《曾國藩家書》這樣的人憂慮的是,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自己的德行沒有修煉好,學問沒有講習好。4. 弟若能謹守星岡公之八字,三不信,又謹記愚兄之去驕去情,則家中子弟日趨於恭謹而不自覺矣。
  • 曾國藩家書:不要背後譏笑和評論他人的短處
    弟弟寫信給曾國藩,譏笑和評論了軍營中的某些人,曾國藩很不滿,寫信斥責弟弟,說:「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並非只有錦衣玉食、對人動不動拳腳相向才稱得上驕傲,其實言語間流露出的志得意滿、毫無顧忌,開口閉口議人短長,這就是驕傲的極端體現。」曾國藩認為,戒除「驕」字,就是要以不輕易非議嘲笑人為第一要義。
  • 【燈下漫筆】朱會良:勤儉戒驕奢——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燈下漫筆】朱會良:勤儉戒驕奢——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2020-09-18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說富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累世顯赫,是因為曾國藩喜歡寫家書
    自古至今,高門望族三代以下能夠保得住祖宗基業的並不多見,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曾家卻顛覆了這一定律。有學者曾經對曾國藩同時代中興名臣的後代們做過調查,其他人家的子孫輩都衰落了,可曾家至今五六代,代代有英才。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他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我有幸拜讀了《曾國藩家書》,書上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這些思想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人才疏學淺,雖尚未領悟透徹,卻也受益匪淺。現談幾點粗淺認識:修身當「自強自立」。書中曾國藩在寫給沅、季二弟的信中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 《曾國藩家書》作為傳世經典的存在,為何英國報紙評價罕見的殘暴
    在通訊不便的時代,書信稱為人們寄寓相思的載體,而古人給家中寫的書信統稱為「家書」。在古代很多文人的家書中,都蘊涵著很深的情感與哲理,至今也仍有教育意義,其中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就是其中臻品。不可否認,其中哲理不言而喻,而曾國藩本人也因此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聖人。
  • 讀《曾國藩家書》,悟專一之道
    曾國藩的六弟在信中說自己讀《禮記疏》,看了一本,覺得茫然,全無心得,就改看其它書籍。曾國藩在家書中回信說:經學之道,必窮專一經,心無旁騖。並且分享讀經的「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同,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 曾國藩語錄:常年在外,家書是他與諸弟最好的對話方式
    家書,您肯定會清楚地記得,曾國藩會經常給他的弟弟們寫信,跟他們溝通「明師益友虛心請教」「謹記進德修業」「注意平和」「須戒傲惰」「不宜非議譏笑他人」等等,字裡行間透露著他對弟弟們的關愛之情。也是受此家書的啟發,我深深覺得這種教育和溝通方式能夠很好地運用到我和我的兒子之間。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但林乾並沒能找到這本《曾氏家訓長篇》原書,僅能從黎庶昌的記載中看到曾國藩不但寫了家訓這部書,還為家訓編了三十二類,共計分為三大篇。「黎庶昌是曾國藩的四大弟子之一,也是諸弟子中被曾國藩非常重視的一位,他講的應該是有根據的,但是我們沒有看到原書。」
  • 曾國藩:讀書治學,貴在得法
    實際上,做任何事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讀書治學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虛心向學,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無疑是打開讀書治學大門的金鑰匙。 曾國藩在其家書中比較重視讀書治學的方法,用具體的事例來進行說明,用較多的篇幅闡述相應的方法。
  • 【小桔燈夜讀】曾國藩家書 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首檔深度互動閱讀欄目《小桔燈夜讀》熱力上線家書,飽含著的自然是人間的親情,讀到的是親情的自然流露,雖然家書中沒有激情昂揚的言辭,但對日常瑣細的敘述,了卻了家人的牽掛,寬慰了家人的心然而,源遠流長几千年的寫信傳統,卻在近年來漸行漸遠
  • 傳承好家風 | 家風,修身處世的底氣——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他的家書流傳至今,裡面記載的一言一行仍能賦予我們行走在人世間的正氣和底氣。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曾國藩並非天資聰慧,他參加了七次考試才中秀才。對於學習,他曾深有體會地說:「予思朱子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慢火溫』」。
  • 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
  • 向曾國藩學習讀書的智慧,體會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1)我們摘抄曾國藩的家書:「九弟的功課很正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鑑》已看到《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這段家書是曾國藩寫給自己父母的第一封信,意思是他作為大哥督促九弟的學業,可以看的出曾國藩對自己的弟弟學習很關心。這段話表達的意思是九弟的功課很正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鑑》已看到《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讀了半本,詩歌稍有進步,文章沒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