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2020-12-19 京報網

紙短情長,字裡行間跳躍著動人情愫。「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

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走進展廳,打頭的是一封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木簡,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實物家書:從軍出徵的士卒「黑夫」、「驚」兄弟倆在給家裡兄長「衷」的信中,敘述了自己從軍徵戰的情況,同時不忘叮囑妻子要「孝敬和照顧老人,如果有矛盾要謙讓老人。」在趙一曼寫給兒子的遺書中,一句「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將愛國的基因傳承給後人。曾國藩告誡兒子紀鴻的「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已成為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張丁說,此次展出的既有古代家書,也有近現代、當代家書,其中最近的是今年的兩組抗疫家書;既有諸葛亮、鄭板橋等文化名人的家書,也有趙一曼、左權革命烈士的家書,還有各行各業普通人的家書,「基本上涵蓋了中國家書發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品種和篇目。」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注重介紹家書背後的故事,著重提煉所選家書的教育價值。除了展示傳統的家書文本、圖片外,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的運用,增強了展覽的可視性和體驗感。目前展覽方已與海澱、東城、豐臺、朝陽等區的多所學校達成合作意向,一大批學生將走進展廳,在字裡行間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展覽在中華世紀壇二層世紀藝術展廳西廳展出,將持續至2021年2月28日。

(原標題: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牛偉坤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傳承好家風 | 家風,修身處世的底氣——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家風是從小播撒在人心中的種子,能夠影響人的一生,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他的家書流傳至今,裡面記載的一言一行仍能賦予我們行走在人世間的正氣和底氣。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曾國藩並非天資聰慧,他參加了七次考試才中秀才。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我有幸拜讀了《曾國藩家書》,書上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這些思想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人才疏學淺,雖尚未領悟透徹,卻也受益匪淺。現談幾點粗淺認識:修身當「自強自立」。書中曾國藩在寫給沅、季二弟的信中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曾國藩在他的家風理念中,「勤儉」這二字是最為推崇的。他更是曾說過:「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而這一點與我不謀而合。相信大家對《曾國藩家書》並不陌生,在這本書中,包含了他距家千裡為官,對父母,對兄弟,對孩子的無限關懷與思念。這一封封家書組成的跨越空間,時間的「親情網」,將心與心連接了起來,也將未來與現實連接了起來。他在給親人的信中,不約而同地都涉及到了勤儉自持的觀念。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10-22 18:56:1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一封家書,不僅寄託著濃厚的家庭情感,還承載著家風傳承,而家風家教又在歲月的積澱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
  • 家風永流傳:「父母就是最好的一本家書」
    時代在變,書寫形式在變,唯有家風永流傳。#SplitPageHere# 大學畢業後,何開一離開四川到了外地工作,後來成了家,何白李的勤儉品質也依然教育、影響著後代。何開一的夫人陳靜回憶,父親每一次來信,她都會看。
  •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敗家子,就憑這5句話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冬令營信息】三修國學堂2018「家風家訓」國學冬令營開啟招生!
    》、《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家風不僅是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弘揚社會正能量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
  • 重讀抗戰家書,愛國是永遠的家風
    《重讀抗戰家書》一書收錄了左權、吉鴻昌、張自忠、趙一曼等32位抗戰先輩的家書及其背後的故事,每封家書包括抗戰英烈照片及簡介、家書照片及謄清稿、家書解讀三個方面的內容,有厚重的歷史感,有鮮明的思想性,圖文並茂,鮮活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人民長達14年的抗戰心靈史。
  •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
    小編說: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經典家訓,傳播清廉家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組織編寫了《經典家訓品讀》一書。本書分為立身修德、治家理政、讀書教育、古今家風故事四個部分,通過書寫對傳統經典家訓的深刻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激勵。本書文風樸實,語言生動、精練,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可讀性。
  • 「家風故事匯」上線 講述50餘位古今名人家風家教故事
    本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王海磬28日從全國婦聯獲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策劃組織,新蕾出版社傾力打造的大型家風家教公益融媒體項目「家風故事匯」近日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線。
  •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用名言警句做結尾 文章比較出彩
    以下為申論備考資料-用名言警句做結尾 文章比較出彩:文章的結尾猶如豹尾:華美有力,為了適當增加文章的文採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而簡短有力主要是對全文的總結和升華。申論材料的反映的都是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並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往往引用到「表示積累、堅持、不斷努力」的名言警句。甘肅中公教育老師現將其整理如下並作示範。
  • 好家風 我傳承_新聞中心_洛陽網
    留餘匾上主要的內容有這幾句話: 「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這《四留銘》就是康家的家訓。  常言說富不過三代,說的是守成之難。
  • 「親情家書」有聲版丨家風,是最好的起跑線;家書,是最好的家風
    杭州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全家對起跑線的共識是:家風,才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起跑線!而家書,正是這條長跑路上最好的溝通和紐帶!這是多麼與眾不同的教育觀念啊?於是,我們採訪到了這位從事教育工作的媽媽——周李萍女士。周女士:「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家經常說,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其實我覺得,家風才是一個孩子的起跑線!
  • 桂東:誦讀家書家風家訓 助力文明新風尚
    ……」這是桂東縣一位紀檢監察幹部的妻子在該縣「紀檢監察幹部(家屬)『講述我的家書家風家訓故事』」誦讀比賽中精彩的一幕。據悉,2月6日晚,桂東縣紀委監委舉辦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重整行裝再出發——桂東縣紀檢監察幹部(家屬)『講述我的家書家風家訓故事』」誦讀比賽,此次比賽以「寫家書傳家風承家訓」為主題,旨在弘揚「尚廉」「助廉」的家庭美德,樹立紀檢監察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新形象,進一步倡導良好家規,傳遞家風正能量,以良好家風帶動黨風正風,營造風清氣正、和諧文明的社會風氣。
  • 孩子沒有規矩,不聽話,父母須知《家風》很重要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的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歸結於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起點。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優良的家風,告誡我們想要家族興旺,離不開恆古不變的家風。
  • 專訪丨徐志頻:以家書為媒,與左宗棠「神交」
    從2007年第一次走近左宗棠,徐志頻已完成了3部以左宗棠為主題的作品。 此次,徐志頻的新作《左宗棠:家書抵萬金》收錄了從鹹豐二年到光緒九年的32年間,左宗棠和家人通信的160封家書和其玄孫提供的大量獨家珍貴圖片。左宗棠作為晚清歷史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讀者在書中可以看到晚清歷史的一個側面。
  • 傳承好家風,聆聽好家訓!「中國好家風」課程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啦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體現著道德的力量;家訓則是先輩對後代的鞭策,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千百年來,優秀的家訓、家風中因凝聚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流傳至今,深刻於人們心中。
  • 絲絲家風,點點入心
    ,樹立良好家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環境;同時也要充分引導學生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承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強化「感恩父母,對父母負責」的意識,為「共築中國夢」努力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
  • 「傳遞愛 共成長」一封微家書傳承好家風
    而家書,是家庭成員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情感的重要途徑,在家庭中傳遞摯愛真情,傳承良好家風。2020年惠州市「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自6月啟動以來,惠城區各中小學校將「微家書」活動作為德育課程的一部分來開展,一封封散發著溫馨和深情的信箋,一句句表達真摯愛意的話語,飛到父母與孩子的心坎上。
  • 《曾國藩家書》好句好段摘抄
    ——《曾國藩日記》。 32、 忠於謀人,過輒忘之,彼德我,吾安焉,彼不德我,吾安焉。——《曾國藩筆記》。 33、 君子之處順境,就就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嗇境,亦就就焉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曾國藩日記》。 34、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