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抗戰家書,愛國是永遠的家風

2020-12-18 魯網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在抗戰年代,通訊技術還不發達,家書是傳遞思念、喜報平安主要方式。近日,手捧《重讀抗戰家書》細細品讀,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如同一個個家國興亡、時代變遷的歷史切片,透過這些切片,我們可以回望過去,銘記先烈,感悟家風。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在抗戰年代,通訊技術還不發達,家書是傳遞思念、喜報平安主要方式。近日,手捧《重讀抗戰家書》細細品讀,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如同一個個家國興亡、時代變遷的歷史切片,透過這些切片,我們可以回望過去,銘記先烈,感悟家風。

  《重讀抗戰家書》一書收錄了左權、吉鴻昌、張自忠、趙一曼等32位抗戰先輩的家書及其背後的故事,每封家書包括抗戰英烈照片及簡介、家書照片及謄清稿、家書解讀三個方面的內容,有厚重的歷史感,有鮮明的思想性,圖文並茂,鮮活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人民長達14年的抗戰心靈史。

  在抗戰英烈的家書中,他們不僅是徵戰沙場、誓死報國的將軍、英雄,他們也是父母眼中外出打拼的兒女,夫妻心裡割捨不下的伴侶,子女夢中慈善的父母。與親人書寫家書時,他們讓自己最柔軟的一面盡情釋放,心中的擔憂、牽掛、無奈、願景全部都一湧而出。信中浸潤著真摯的情感、真誠的思念、真心的交談,使得每一個字都打動人心。因為他們知道,在殘酷的敵我鬥爭面前,每一封家書都可能是遺書。

  誰不想享受安定的生活,誰不想徜徉於親情的海洋,誰不想感受愛情的溫存,但在國家危難面前,在民族存亡面前,他們毅然選擇了風雨兼程,舍小家,為大家,不惜「捐軀赴國難」。他們寫這些家書時,或在馬背上,或在戰壕裡,或在囚牢中,很多都寫得匆忙,信也常是寥寥數語,但信中濃得化不開的家國情,卻感人肺腑。

  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如今,再次誦讀這些抗戰家書,了解抗戰英烈們的英雄事跡,是一次難得的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經歷。若把國比作一個家,那這一封封抗戰家書就生動具體的闡釋了愛國的家風。不管時間怎麼變換,時代如何更迭,對每一個國民來說,愛國都應該是永遠傳承的家風。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使命。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不用像蔡炳炎、吉鴻昌、左權、趙一曼等抗戰先烈那樣,在戰火硝煙、亂世紛飛中與侵略者戰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和平年代的愛國就沒有犧牲。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中華大地,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脅。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危難關頭,最美逆行者出現在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白衣執甲,護佑中華。在這期間,不少醫護人員也給家人寫了家書,甚至有的家書,成為了遺言。歷史何其相似,歷史仿在重演。這些抗疫家書記錄了歷史,記錄著新時代的英雄,未來也會如同抗戰家書一樣被保存,被流傳,被銘記。若干年後,當我們的後輩,重溫這些抗疫家書時,也會為抗疫戰士們的愛國義舉感動、落淚。

  受傷了,回家;人累了,回家;心倦了,回家。回家是一種本能,不需要更多理由。不管我們在外面過得多麼狼狽,受了多少委屈,回家總會得到慰藉。家從不嫌棄我們,從不拋棄我們,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永遠是遊子最深的牽掛。但如果我們的家園受到了破壞,家人受到了威脅,我們能坐視不理嗎?我們能視若無睹嗎?家如是,國亦然。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救援隊隊長雷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哭著說,「一輩子國家能有幾次需要你,國家需要你站出來時,你不站出來就是懦夫」。國家有難,人民有難,雷波的選擇是挺身而出,這樣的舉動,一如當年的抗戰英烈。他用行動為我們寫就了一封關於擔當愛國的抗疫家書,周星馳贊他是自己心中的蓋世英雄,對此,無數網友打心裡一萬個贊同。

  不管是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還是和平安寧的現代社會,愛國都是永遠的家風。我們生於斯,長與斯,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承載著我們本能的情感。傳承愛國家風,需要身體力行,而且有時還會伴隨著生離死別的考驗,但每當這個時候,總有那麼一批人勇敢地站出來。因為,在他們心中,愛國不需要理由,不愛國才需要理由。

相關焦點

  •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 重讀抗戰家書與先烈詩章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她的英雄,為了銘記歷史,書局君向大家隆重推薦兩本優秀讀本——《重讀抗戰家書》和《重讀先烈詩章》。《重讀抗戰家書》共收錄了32篇抗戰家書,分別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7家館藏單位,其中有些藏品系首次發布。每封家書包括抗戰英烈照片及簡介、家書照片及釋文、家書解讀三個方面的內容。
  • 小學生聆聽抗日英雄「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
    聆聽紅色家風故事「在抗戰勝利71周年之際,我們重點組織了這堂紅色家風課,給孩子們講述抗日英雄紅色家書的背後故事,引導他們感悟體驗革命先烈們的家國情懷。」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說。做筆記在這危急時刻,一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從四面八方奔赴東北參加抗戰。閔樂山、周執中這二位烈士當時身在上海,參與組織了『上海青年自願決死抗日救國團』,毅然北上抗日。」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的抗戰史學者胡卓然給孩子們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抗日救國團「誓以鐵血救國之決心,自願犧牲一切,與暴日奮鬥到底」,而閔樂山、周執中都是奔赴抗日前線的中國共產黨人。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10-22 18:56:1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一封家書,不僅寄託著濃厚的家庭情感,還承載著家風傳承,而家風家教又在歲月的積澱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
  • 抗戰家書——軍人當有大情大愛
    家書,或柔或剛,或綿或堅,包羅著無數複雜又純粹的人世情感。抗戰家書,則更多了炮火硝煙味、豪邁家國情。立於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時間坐標點,再次展讀一封封抗戰家書,吉鴻昌、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張自忠……時間讓書頁泛黃,卻掩不住力透紙背的炮火和苦難、思念和牽掛,更抹不掉英雄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雖死猶生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敵、甘於犧牲的英雄氣概。青山有幸埋忠骨,太行浩氣傳千秋。
  • 「親情家書」有聲版丨家風,是最好的起跑線;家書,是最好的家風
    杭州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全家對起跑線的共識是:家風,才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起跑線!而家書,正是這條長跑路上最好的溝通和紐帶!這是多麼與眾不同的教育觀念啊?於是,我們採訪到了這位從事教育工作的媽媽——周李萍女士。周女士:「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家經常說,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其實我覺得,家風才是一個孩子的起跑線!
  • 清明時節家風教育正當時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山東高唐縣梁村鎮北鎮村,講《故鄉懷往》,了解家譜,重讀家訓,在感受家風中緬懷先人,成了村民每年清明必做的「功課」。
  • 重讀抗戰家書丨蕭遠連致兄書(1937年11月27日)
    弟由陝開赴華北抗戰以來,身體甚為安全,時時強建〔健〕,望兄勿須卦〔掛〕念。現對華北形勢緊急萬份,日寇進攻和屠殺很甚,我所觀看到的華北人民被日寇參(慘)殺無寄(計〕基〔其〕數,實哉痛心。關於我軍浸〔深〕入華北抗戰以來,得到不少的勝利,日寇也是甚為警〔驚〕慌。但我八路軍抗戰華北,失地也收複數縣,現在還是正在華北開展遊擊戰爭,發動全民抗戰,完正(成)最後的勝利。望兄回音,家中春季秋季收成如荷(何)?
  • 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
  • 桂東:誦讀家書家風家訓 助力文明新風尚
    也希望你在彷徨和猶豫時,永遠記得我們共同的最初的夢想。……」這是桂東縣一位紀檢監察幹部的妻子在該縣「紀檢監察幹部(家屬)『講述我的家書家風家訓故事』」誦讀比賽中精彩的一幕。據悉,2月6日晚,桂東縣紀委監委舉辦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重整行裝再出發——桂東縣紀檢監察幹部(家屬)『講述我的家書家風家訓故事』」誦讀比賽,此次比賽以「寫家書傳家風承家訓」為主題,旨在弘揚「尚廉」「助廉」的家庭美德,樹立紀檢監察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新形象,進一步倡導良好家規,傳遞家風正能量,以良好家風帶動黨風正風,營造風清氣正、和諧文明的社會風氣。
  • 廉潔家書⑧ | 諄諄教誨,傳遞清廉家風!
    廉潔家書⑧ | 諄諄教誨,傳遞清廉家風!,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婦聯聯合開展了「清風潤萬家 家書抵萬金」廉潔家書徵集活動,倡導黨員幹部及家庭成員樹立良好的個人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做出積極貢獻。
  • 品讀抗戰家書 砥礪強軍徵程
    這是新四軍某部連長程雄1940年犧牲前寫給父母的訣別信……近日,戰略支援部隊某連結合抗戰勝利75周年,將抗戰家書作為引導官兵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的「活教材」,紮實開展革命傳統教育。10餘封感人至深的抗戰家書,見證著抗日將士血灑疆場、英勇報國的革命氣節,有效激發官兵精武強能昂揚鬥志。言猶在耳,嘆斯人已逝。無覓青山,惟風骨永存!
  • 家風永流傳:「父母就是最好的一本家書」
    時代在變,書寫形式在變,唯有家風永流傳。#SplitPageHere# 在她看來,當下社會的一些價值評判標準已經發生了偏離,因此家風教育十分重要,「作為家長,我也會像爺爺一樣去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樹立正確的是非觀。」#SplitPageHere#
  • 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美德:「經典家風、家訓、家書」 雲誦讀
    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美德 「經典家風、家訓、家書」 雲誦讀(三)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重讀英烈家書、講述抗戰故事,青島舉辦國家公祭日線上紀念活動
    活動自12月9日至11日以圖片、文字、音頻的形式連續發布三期,呈現了英烈家書、青島原創抗戰故事、抗戰歌曲等內容。此次活動自12月9日至11日在「青島黨史」微信公眾號連續發布三期,以「英烈家書誦讀」「抗戰故事宣講」「抗戰歌曲演唱」三個篇章為主要內容,通過圖片、文字、音頻的形式呈現。
  • 傳承好家風 | 家風,修身處世的底氣——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家風是從小播撒在人心中的種子,能夠影響人的一生,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力量。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他的家書流傳至今,裡面記載的一言一行仍能賦予我們行走在人世間的正氣和底氣。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曾國藩並非天資聰慧,他參加了七次考試才中秀才。
  • 常州中學生別樣紀念抗戰勝利 深情演繹「家書故事」
    常州中學生別樣紀念抗戰勝利 深情演繹「家書故事」 2015-09-02 22:25:51唐娟 攝常州的中學生講述左權將軍寫的妻兒的家書。 唐娟 攝   中新網南京9月2日電 (記者 唐娟)面對敵人刺刀臨危不懼的「趙一曼」、西藏姐妹花深情講述援藏士兵潘承嶽、潘兆華兄弟倆的家書故事、國民黨抗日將領蔡炳炎在常州寫過的一份家書、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常州武進人馮仲雲寫給妻子的家書……。
  • 重讀抗戰家書丨孫曉梅致姨母書(1941年5月1日)
    在抗戰過程中,據云,四軍力量已擴大到12萬人。以前聽人家說,在事變初期,由贛湘等省集中時,僅數千人,現在所謂被解散的不過其中軍部的一部分。據當地老百姓告訴我們,他們的主力全集中在蘇北。在江南,也有他們一部分,離這裡很遠,我們時有所聞,在江南北經常有四軍的勝利消息,在此地的民眾,非常敬佩,並稱他們為神兵。不過都與我們無涉,我們只吃我們的粉筆屑,過我們的冷板凳生活。我身體很壞,時常生病。
  • 好家訓 好家風
    《傅雷家書》,傅雷著,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當代書信中,在傳播家訓家風影響力深遠的當數《傅雷家書》。在提倡好家風、好家訓的今天,重讀《傅雷家書》,品味傅雷的人生智慧、教子經驗,更是彰顯了其特殊的意義。  1954年至1960年,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寫給傅聰大量的書信,傅雷以其人生經驗的總結和對兒女的深切情感寫就了至真至切的書信,啟發兒子如何面對人生、面對藝術。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一期|雷璇:寫給自己的廉潔家書
    昆明市婦聯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工作目標,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結合2020年尋找昆明市「最美家庭」活動,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通過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模範家庭故事
  • 把紅色家風傳承下去
    紅色家風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家庭風尚或生活作風。據了解,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這次展覽運用家書、家訓、圖文、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32位優秀共產黨人的家風故事。每一個參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紅色家風對中國共產黨人品質的塑造。   紅色家風裡有愛黨愛國、忠於理想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