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抗戰家書丨孫曉梅致姨母書(1941年5月1日)

2020-12-16 中國軍網

孫曉梅致姨母書(1941年5月1日)

姨母大人:

「人非木石,孰能無情?」「羊跪食乳,尚識天性之恩」,何況人乎!來信讀後,心肺實存難言之痛!然時代迫使如此,曾望深諒是幸!

所言各節,全為頑固分子之謠言,現在梅等全以舌耕餬口,何曾在軍隊服務?正因為米珠薪桂,所入不敷所出,故有要求家庭津貼之意見見諸前信;要是服務四軍,談四軍的艱苦奮鬥之部隊,所有人員絕不願向人訴苦,即使是家庭,他們亦無若何企求。由此已可證明梅等之目前生活情形及行蹤,望可對外人言之,加以聲明和解釋,莫將來弄成誤會。

大江南北盡第四軍足蹤。所謂解散四軍,原為一般投降頑固派自己心裡想的事,過去十年都消滅不掉,今天談何容易?在抗戰過程中,據云,四軍力量已擴大到12萬人。以前聽人家說,在事變初期,由贛湘等省集中時,僅數千人,現在所謂被解散的不過其中軍部的一部分。據當地老百姓告訴我們,他們的主力全集中在蘇北。在江南,也有他們一部分,離這裡很遠,我們時有所聞,在江南北經常有四軍的勝利消息,在此地的民眾,非常敬佩,並稱他們為神兵。不過都與我們無涉,我們只吃我們的粉筆屑,過我們的冷板凳生活。

我身體很壞,時常生病。幸寄父母侍服我,心裡非常過意不去。在上次信中,曾經信母親,要她老人家寄幾斤茶葉來給我,現在仍請轉告,能早些寄來給我以便我送給他們老人家,聊表我的謝意!我想,母親一定會答應我的要求,姨母你想怎麼樣?

家事無人料理,確常在我的意料之中,不過梅等亦出於無奈。欲歸無力,欲動無能,惟有懇轉姨母代為料理,並能督促煦弟,有以助母親一臂,來日事平之後,梅等決不忘大恩大德。母親年事日長,有望莫操勞過度,一切看破一點。反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謂赤裸裸的來到這世界,轉眼間又將赤手空拳的回去,所不能平的,不能白白的來世走一遭。梅等正有鑑於斯,願奔走他鄉,自謀而生,不願苟安偷生,將生易輕若鴻毛,這點望能深諒梅等之苦衷,俟後莫再煩言□梅等之行動,實為□幸!

大人等幼讀四書,文墨知其一二種,義識其大端。嶽飛之能留芳千古,實其母造就大半。若當年其母不鼓歷〔勵〕他盡忠報國,令其為國效勞,何來今天之嶽墳、嶽廟昭名千古?孟子、徐庶等要皆有賢母,有望母親能以古之賢母精神來教誨子女。

國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關頭,望母親能以國家為主、民族至上,莫以區區兒女情,而埋沒子孫的前途。梅等雖非嶽飛以及其他人可比擬,且亦無嶽飛之時機、境遇,然古人之精神,堪為梅等學習,想姨母及母親亦必同情也。

「誰無父母,提幼[攜]奉[捧]負?誰無夫婦,如賓如友?誰無兄弟,如足如手?生也何恩,死也何咎!」正因為人類不應殘殺,然人已殘殺我,而我能不自衛乎?想三四年來,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屍骨分飛?多少人戰死沙場?想人生不免一死,不過死得其時而得所值乎?!望姨母勸慰母親,一切從遠著想,莫聽無稽之談,而效井底之蛙語,一手不能掩盡天下人耳目,公理最後終能得勝利。

梅等不敏,然不願做時代之落伍人;雖無能,亦必勉力追隨歷史之輪。如今天生活雖雲清苦,願自勉,決不做民族罪人。

所有親戚友好,望能代梅問候致安!如有機緣,當返裡親候慈顏。閱報章,寧波吃緊,不知影響家鄉否?現在草紙價值若干,海口被封,銷路當大受影響,全村人民,當受凍餓之憂矣!

時交夏令,寒暖不勻,望能保養玉體,並努力加餐是幸。臨風寄意,不盡所懷。

專此敬請

金安!並頌

闔府康泰!

甥陳雲 五 一 燈下

茶葉望能早日寄來!

昨日延醫診治,曾打一針,身體想不日可疾健,

望勿念!又寫

家書導讀:

這封家書是孫曉梅於1941年5月1日在蘇南,寫給姨母的回信。

1941年春,孫曉梅在蘇南從事黨的秘密抗日工作時,接到了姨母來信。當時正值皖南事變後不久,國民黨頑固派極力叫囂要取消新四軍番號,姨母在信中對孫曉梅的安危深表關切,望其能念及母女之情,及時回家侍奉老母。孫曉梅接信後,給姨母寫了這封家書。

「『羊跪食乳,尚識天性之恩』,何況人乎!」孫曉梅對不能在母親膝下盡孝「心肺實存難言之痛」,但「國不保,家何能存」,誓言「梅等不敏,然不願做時代之落伍人;雖無能,亦必勉力追隨歷史之輪。如今天生活雖雲清苦,願自勉,決不做民族罪人」,希望母親「能以國家為主、民族至上,莫以區區兒女情,而埋沒子孫的前途」。孫曉梅的選擇看似「絕情」,但她看重的是對祖國、對民族的大愛,希望姨母和母親能夠理解,並請她們效仿嶽飛、孟子、徐庶等人的母親,支持自己為革命理想而奮鬥的偉大志向。「想人生不免一死,不過死得時而得所值乎?!」正是憑著這種高尚的人生態度,孫曉梅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革命道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背景資料:

孫曉梅(1914-1943),化名陳雲,浙江富陽人。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拿起手中的筆,積極宣傳抗日。1938年10月,參加新四軍。194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前往蘇南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民運工作。1943年4月,護送我黨幹部返回途中,在南京龍潭被日軍逮捕,英勇就義,時年29歲。

相關焦點

  • 重讀抗戰家書丨蕭遠連致兄書(1937年11月27日)
    蕭遠連致兄書(1937年11月27日)遠造、遠進二位胞兄勳鑑:敬啟者青安。弟由陝開赴華北抗戰以來,身體甚為安全,時時強建〔健〕,望兄勿須卦〔掛〕念。現對華北形勢緊急萬份,日寇進攻和屠殺很甚,我所觀看到的華北人民被日寇參(慘)殺無寄(計〕基〔其〕數,實哉痛心。關於我軍浸〔深〕入華北抗戰以來,得到不少的勝利,日寇也是甚為警〔驚〕慌。但我八路軍抗戰華北,失地也收複數縣,現在還是正在華北開展遊擊戰爭,發動全民抗戰,完正(成)最後的勝利。望兄回音,家中春季秋季收成如荷(何)?
  • 重讀抗戰家書,愛國是永遠的家風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在抗戰年代,通訊技術還不發達,家書是傳遞思念、喜報平安主要方式。近日,手捧《重讀抗戰家書》細細品讀,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如同一個個家國興亡、時代變遷的歷史切片,透過這些切片,我們可以回望過去,銘記先烈,感悟家風。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 重讀抗戰家書與先烈詩章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她的英雄,為了銘記歷史,書局君向大家隆重推薦兩本優秀讀本——《重讀抗戰家書》和《重讀先烈詩章》。《重讀抗戰家書》共收錄了32篇抗戰家書,分別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7家館藏單位,其中有些藏品系首次發布。每封家書包括抗戰英烈照片及簡介、家書照片及釋文、家書解讀三個方面的內容。
  • 品讀抗戰家書 砥礪強軍徵程
    這是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1940年5月殉國前留下的絕命書;「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後的心意。」這是新四軍某部連長程雄1940年犧牲前寫給父母的訣別信……近日,戰略支援部隊某連結合抗戰勝利75周年,將抗戰家書作為引導官兵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的「活教材」,紮實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 抗戰家書——軍人當有大情大愛
    家書,或柔或剛,或綿或堅,包羅著無數複雜又純粹的人世情感。抗戰家書,則更多了炮火硝煙味、豪邁家國情。1942年5月22日,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沒有像往常一樣在作戰室裡研究地圖,而是回到房間,借著昏黃油燈,看著桌旁一家三口的照片,心潮難平,遂鋪開信紙,奮筆疾書:「志蘭,作戰已經爆發,這將影響日寇行動及我國國內局勢……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 重讀英烈家書、講述抗戰故事,青島舉辦國家公祭日線上紀念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12月13日,在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青島黨史紀念館開展「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線上紀念活動。活動自12月9日至11日以圖片、文字、音頻的形式連續發布三期,呈現了英烈家書、青島原創抗戰故事、抗戰歌曲等內容。
  • 常州中學生別樣紀念抗戰勝利 深情演繹「家書故事」
    常州中學生別樣紀念抗戰勝利 深情演繹「家書故事」 2015-09-02 22:25:51唐娟 攝常州的中學生講述左權將軍寫的妻兒的家書。 唐娟 攝   中新網南京9月2日電 (記者 唐娟)面對敵人刺刀臨危不懼的「趙一曼」、西藏姐妹花深情講述援藏士兵潘承嶽、潘兆華兄弟倆的家書故事、國民黨抗日將領蔡炳炎在常州寫過的一份家書、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常州武進人馮仲雲寫給妻子的家書……。
  •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遇襲,「皖南事變」爆發
    1940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懷、葉挺發出代電(即「皓電」),大肆造謠誣衊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並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第二次反共高潮由此拉開序幕。
  • 品讀烽火家書 講述抗戰故事!臺兒莊古城舉行主題活動緬懷英烈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一偉大歷史時刻,臺兒莊古城在大戰遺址公園舉行「品讀烽火家書 講述抗戰故事」主題活動。9月3日上午,在臺兒莊古城大戰遺址公園,來自臺兒莊區實驗小學的75名學生用洪亮整齊的聲音共同誦讀《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實驗•思政專題教育課】學四史 見行動 跟黨走 我踐行丨18 抗戰十二圖鑑:看!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
    1939年參加抗日宣傳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3月,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3月17日,日偽軍1000餘人合圍駐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為掩護主力部隊和黨政領導機關轉移,新四軍第7旅第3師第19團第2營第4連奉命在劉老莊阻擊敵人。18日晨,全連82人不畏強敵,浴血奮戰,連續打退日偽軍5次進攻,斃傷日偽軍300餘人。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 重讀抗戰·蔣介石為何剛勝利就拿下愛國將領龍雲_中國近代史頻道...
    杜聿明兵困五華山逼龍雲下臺 1945年10月2日,當國人還沉浸在八年抗戰終於勝利的喜悅中時,地處大後方西南邊陲的雲南省首府昆明,卻傳出了激烈的槍聲。
  • 烽火歲月丨抗戰期間的交大
    >重慶璧山▲表1 抗戰期間我校遷址、更名情況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1933年1月,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各隘口和熱河(民國時期省份,位於今河北、遼寧、內蒙古交界地帶),中國守軍憑險固守,但最終失利撤退
  • 河南新華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主題書展
    本報訊 (見習記者吳明娟)9月3日,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主辦,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承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書展和閱讀活動在中原圖書大廈舉辦。全省各地新華書店同步舉辦了主題書展和閱讀活動。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在淞滬會戰前5年,另一支以廣東籍將士為主的「鐵軍」,也曾在第一次淞滬抗戰中震驚中外。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抗戰時期中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被譽為「鐵軍」。1932年1月28日,日寇悍然出兵進犯上海閘北。當時駐防淞滬地區的國民黨愛國將領,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都是廣東人,他們率全軍將士奮戰抗擊敵人,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一 二八」淞滬抗戰。
  • 2020年7月1日是建黨多少周年 今年建黨多少周年
    2020年是建黨99年。中國共產黨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英文名: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簡寫CPC),簡稱中共,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 夜讀·見信如面丨致「逆行」父親的一封家書(有聲)
    夜讀推出「見信如面」系列節目《紙短情長 最美逆行》,每晚與大家分享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家書」,這些家書字裡行間流淌著家國情懷,展示著溫暖力量,也銘記著這場戰役中普通人的真情與大愛。就讓我們用一封封家書,為「最美逆行者」謳歌。
  • 「親情家書」有聲版丨家風,是最好的起跑線;家書,是最好的家風
    當我還在你肚子裡的時候,你就開始寫親子日記,一直到現在整整12年。在我成長的這11年裡,我慢慢成為了一個見人愛的「斜槓少女」,而你也光榮地成為一名「超級斜槓媽媽」。成長路上,我們有很多故事。最讓我自豪的是90天播音打卡的事:2016年的署假,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夢想:長大後成為一名公眾演講家!為了這個夢想,我許下了一個承諾:每天寫日記,播音打卡90天不間斷。可是,很快就遇到了攔路虎。
  • 馬忠文丨李鴻章致李瀚章家書二通釋讀
    李鴻章致李瀚章家書二通釋讀馬忠文馬忠文,1967年生,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榮祿與晚清政局》《晚清人物與史事》等。顧廷龍、戴逸主編的新版《李鴻章全集》出版已過十年[1],在晚清史研究中受到學界普遍重視。
  • 【抗戰通信】謝晉元的兩封家書
    1937年8月13日,日軍挾陸、海、空優勢瘋狂進攻上海,「八一三淞滬戰爭」全面爆發。10月26日深夜,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急匆匆地回到團部,他的手上拿著88師師長孫元良的一紙手令,上面命令「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掩護大軍撤退——這最後一塊陣地,就是四行倉庫。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1月1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向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確認此事。工作人員表示,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當時要求教育部各部門通力配合,兩個月前已要求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落實該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國中小學生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