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憂參半:京滬高鐵速度下的「真相」

2020-12-16 騰訊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崔曉林 張璐晶I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報導

農田裡燃燒的麥秸,令整個曠野濃煙密布。煙霧隨風飄動,最終淹沒了滬寧高速公路。煙霧未散,暴雨來臨。6月11日清晨,傾盆大雨加上咔咔炸響的雷電,令滬寧高速江蘇段全線封閉。

下午,暴雨變成了淅瀝的小雨,空中的煙霾也漸漸退去。沿著路寬車少的滬寧高速公路,《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駕車進入蘇州——京滬高鐵的第二十二個站臺。

雨時下時停,京滬高鐵蘇州北站一片寧靜。空曠的站前廣場上,不時有工人縮著脖子匆匆走著,變形的身影映在水光中,顯得滑稽而怪異。

「從北京來的?那麼遠。」見記者拍照,一位安徽籍農民工走過來搭訕。「下雨也不歇工啊?」記者問。「下雨?就是天上下刀子,俺們都不能休息,工期緊啊。」農民工一邊拍打身上的雨水,一邊不住地抱怨著。

在千裡京滬線上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時間緊、任務重」,在京滬高鐵沿線的每個施工現場,一個印在大家心裡的日期,狼一樣在身後窮追不捨——「6月20日前,要保證可以通車,並基本具備乘客上下車的軟硬體條件。」這樣的口頭文件,令各個工地的「頭兒」們急紅了眼。

根據記者在一線看到的情況,要想6月20日前完成所有配套設施的建設,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幾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務。」6月8日,棗莊北站一位工程人員向記者表示。

高鐵意味著什麼?也許,對於乘客而言,這是一條以更快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的鋼軌;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這是一場謀求發展的關鍵戰役;對於一線工人而言,這是一段再平常不過的工作經歷;對於地方百姓而言,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遷移,憂喜參半、亦苦亦甜……

2010年6月5日至12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南,穿越四省份,深入京滬高鐵沿線及方圓兩公裡的土地,向你講述不一樣的「高鐵」之旅。

5月31日,北京市豐臺區葆臺路動車段,一輛試跑京滬高鐵的CRH380A機車在這裡進行車輛保養和清洗保潔。本刊記者 曹海鵬I 攝

田野裡的車站

遠離市區,大多數高鐵站建在了郊區,有的甚至建在了農村的田野裡、炸平的山崗上。

在一座城市裡,如果你問當地人火車站在哪裡,上至70歲的老人,下到中學生,幾乎馬上會指給你方向。可事情總會有例外,在尋找京滬高鐵沿線火車站這件事情上,情況卻恰恰相反,別說老人和孩子,就連計程車司機,都有可能向你說NO。

尋找高鐵火車站,成了記者「千裡高鐵行」最為艱難的任務之一。一路走下來,除了北京和上海是在原有車站基礎上新增的線路外,其餘22個火車站均為異地新建而成。

異地之「異」也各不相同,有的城市,新建的高鐵站距離原有火車站數公裡,有的相距幾十公裡,而且其中大多數高鐵站建在了郊區,有的甚至建在了農村的田野裡、炸平的山崗上。

6月6日,記者在天津街頭打聽天津南站(建設中的高鐵站),問了大約10個人,竟然無人知曉。「作為老天津人,我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在天津住了半輩子,天津的三個火車站是天津東站、天津西、還有天津北。沒有南站,以前老的天津南站早就拆了(指原來在河東區九經路的老南站)。」一位計程車司機仿佛聽錯話了一般湊近身來,在確認記者要找的是「南站」而非別的站的時候,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他堅持認為,記者的信息是錯誤的。

幾經周折,記者終於來到新的天津南站所在地:西青區張家窩鎮。建設中的天津南站距京津城際列車停靠的市中心車站相距20多公裡。

當記者趕到工地現場時,中鐵建工京滬高速鐵路六橋項目部的陶經理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如果說修建新火車站遠離舊車站是一個「規律」的話,但情況在安徽省定遠縣卻是個例外。定遠此前沒有火車站,其與外界的連通,主要靠公路客運,「以前要坐火車得到滁州或者蚌埠,很多老人都沒有坐過火車。」6月10日下午,記者在定遠縣採訪時,當地一家賓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定遠的確太需要一條鐵路了。但作為唯一一座火車站,京滬高鐵定遠站,卻也建在了距縣城13公裡的池河鎮青崗村鄉下。6月9日,記者問路不下10次,駕車穿過田埂、村村通公路和泥濘難行的土路,數次走錯方向,最後,巧遇同樣去往定遠火車站的一輛捷達車,才最終到達目的地,可謂歷盡周折。

一位姓宋的工程監理人員告訴記者,定遠火車站建在被炸平的山崗上,山是荒山,不涉及徵地及拆遷問題,只是剷平了一片果樹林。

問:「火車站建在了田野深處,乘客乘車會方便嗎?」

答:「會在南邊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直通縣城。」

順著宋某所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火車站的正南方,是青翠的莊稼、蜿蜒的小河、疏密有致的樹林和散落的民居,卻還沒有見到半點「公路」的影子。

高鐵通車在即,公路何時修建呢?

「倒計時」壓力

「最初工程竣工時間是2011年底,但現在要求6月20日前必須完工,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6月13日上午,鐵道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京滬高鐵車票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

由於高鐵開通在即,加上此前鐵道部對媒體一直持緘默態度,故此次新聞發布會引來眾多媒體的關注。發布會當日,到會記者200餘名,更有大量遠道而來的地方媒體記者被拒之門外,發布會現場,由於追逐鐵道部官員,有的記者甚至擠丟了鞋,其場面異常火爆。

發布會結束的第一時間,鐵道部某官員即被記者圍堵,在《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追問下,該官員對最為敏感的「通車日期」,作出了「6月25日之後、7月1日之前」的回答。

而事實上,緘默不語的不只是鐵道部,還有京滬高鐵沿線的施工單位。記者採訪期間,遭遇「閉門羹」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每到一個車站,施工單位對記者的採訪請求幾乎毫無例外地給予了回絕。

倒是一些施工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顯得比較親和。6月9日,記者在蚌埠高鐵站採訪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監理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接到了「6月20日前必須達到試運營基本條件」的通知。「工期太緊了,我們早就開始24小時連續作戰了,但即使這樣,20日之前也不可能完全建好。」該人員向記者表示。

相關焦點

  • 京滬高鐵、京滬高鐵二線路線圖,兩條線路南北貫穿山東省
    京滬高鐵    京滬高鐵線路圖  京滬高鐵從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1318公裡,一共有24個客運車站,設計的最高速度為380千米/小時,目前運營速度350千米/小時。我的親身體驗就是速度快,而且特別舒服,坐在車上感覺不到晃動,車窗外的風景飛快的掠過,快的來不及看外面的風景。
  • 運營6年的京滬高鐵改變了什麼? 真切感受中國速度
    截至6月29日,京滬高鐵6年運送旅客總人數突破6.3億人次,相當於所有美國人都坐了兩趟京滬高鐵。6年來,京滬高鐵累計開行58萬餘趟列車,累計行程超過76955萬公裡,相當於繞赤道跑了近兩萬圈。  作為國家戰略性重大交通工程和重大創新工程、「八縱八橫」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滬高鐵運營6年來,改變的不僅僅是京滬兩地。
  • 京滬高鐵_新華網
    我們馬上連線本網記者俞瑋,請她介紹下現場的相關情況。列車上還配備3G無限網絡,每個座位下都有電源插座。京滬高速鐵路全長1318公裡,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在沿線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京滬高鐵全體建設者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僅用了38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譜寫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新篇章。
  • 京滬二線和京滬高鐵路線有什麼不同?
    京滬鐵路由過去的京山鐵路、津浦鐵路、滬寧鐵路組成,南京長江大橋建成為一體。 京滬高鐵以時速486.1公裡突破世界鐵路運營最高時速,武廣高鐵是武漢到廣州的高鐵。 京滬高鐵是北京到上海的高鐵! 以前的京滬車組在現有的京滬鐵路上運行的,並不是新建的,現在新建高鐵後,可以釋放現有的鐵路運輸力,增加運輸能力。 用於運行普通列車的線路,最高運行速度為160km/h。
  • 高鐵帳本:京滬高鐵是怎樣建成的
    羅仁堅對記者表示,在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高鐵大致在上述1997年的標準基礎上(0.28元/公裡)再提高50%進行定價。而儘管多條高鐵的基準價格看似相近,但是2008年投入運營的京津城際鐵路到今天依然沒有核定正式運價,高鐵定價之難可見一斑。不過,京滬高鐵還是用迄今為止較低的速度和最低的價格(二等座時速300公裡0.42元/公裡)對其他高鐵造成了「心理上的衝擊」。
  • 京滬高鐵董事長:京滬高鐵是最優質鐵路資產,會有更好成績
    二是京福安徽公司處在南北通道和東西通道的交叉點上,是個絕佳位置,所有車都要從這裡過,收購後對於京滬高鐵公司的成長很有幫助。三是安徽省是長三角潛力最大的省,也是我們最看好的,收購京福安徽公司後,整個長三角地區都有所擴展,長三角也是國家下一步重點發展方向,應該說我們認為這個地方是未來潛力最大的地方,增長性最好。
  • 玩轉京滬高鐵沿線城市 高鐵旅遊全攻略
    備受關注的京滬高鐵於6月30日15時正式開通運營。京滬高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建設裡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而隨著京滬高鐵開通,它沿線所貫通「三市四省」的眾多旅遊資源也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焦點。
  • 與京滬高鐵實現互聯互通 魯南高鐵正式進入全國鐵路網
    齊魯晚報濟南9月7日訊(記者 王瑞超)6日凌晨1時30分,隨著行車指揮系統的正式接入,標誌著新建魯南高鐵與京滬高鐵實現互聯互通後,正式進入全國鐵路網的「大家庭」。怎樣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京滬高鐵營業線的影響呢?
  • 今日凌晨,魯南高鐵接軌京滬高鐵,濟寧去這些城市更快了
    8月8日凌晨0時30分,曲阜下起了雨,在魯南高鐵曲阜東站附近施工現場,200多名建設者完全不顧淋溼的衣服,呼著喊著爭分奪秒,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魯南高鐵與京滬高鐵接順利的順利接軌。經過4小時冒雨夜戰,凌晨4時30分,隨著開通令的下達,魯南高鐵連接京滬高鐵要點接軌正點順利完成,自此,魯南高鐵與京滬高鐵正式接軌。
  • 魯南高鐵京滬高鐵今晨順利接軌!日照去這些城市更快了
    8月8日4時30分,隨著開通令的下達,魯南高鐵連接京滬高鐵要點接軌正點順利完成。自此,魯南高鐵與京滬高鐵正式接軌。此次接軌施工從8月8日凌晨0時30分開始,200多名建設者歷時240分鐘,冒雨將魯南高鐵曲阜東方向線路引出的京滬高鐵上、下行聯絡線,分別接入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的4道、3道。「此次接軌施工等級為二級,我們必須要在4個小時內完成施工任務,絕不能影響京滬高鐵正常運營。」據中鐵十四局五公司魯南高鐵項目經理崔維華介紹。
  • 魯南高鐵與京滬高鐵實現互通
    □記者 常青 報導本報濟寧5月6日訊 今天凌晨,歷時110分鐘,目前國內跨京滬高鐵轉體角度最大、噸位最重的轉體梁——魯南高鐵高上1號特大橋轉體梁在曲阜市息陬鎮境內魯南高鐵施工現場成功完成轉體,高上1號特大橋東接魯南高鐵,跨越京滬高鐵向北通過曲阜東站連接京滬高鐵
  • 京滬高鐵票價查詢
    編者按:京滬高鐵開通了,大家最關心的除了京滬高鐵時刻表之外,就是京滬高鐵的票價了,下面本地寶小編為你整理了京滬高鐵的票價,讓你方便查詢。  備受關注的京滬高鐵於2011年6月30日15時正式開通運營。
  • 京滬高鐵2等座學生票7.5折 京滬機票大幅跳水
    會上,鐵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滬高鐵二等座學生票實行7.5折優惠政策。二等座學生票享7.5折優惠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後,既有京滬鐵路保留136.5對客車,同時再增加5對普速客車。也就是說,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後,既有京滬線還有141.5對普通列車,總座席31.9萬。這其中包括直達特快列車、特快列車、快速列車和普通旅客列車。
  • 京滬高鐵棗莊西站主體完工 濟南1.5小時進京
    ,備受關注的京滬高鐵山東段已經完成線下基礎工程,主體實現基本貫通。目前,京滬高鐵棗莊西站主體也已完工轉入內部裝修,棗莊人在今年就有望嘗鮮高鐵速度。  據負責給京滬高鐵提供電力保障的棗莊供電公司負責人介紹,五一期間供電部門全部放棄休假,加班完成電力遷改和牽引站的建設任務,確保9月底前建成投運,方便軌檢車上線運行作業,為年底前試通車創造必要條件。棗莊人也將有望在全國率先體驗京滬高鐵。
  • 京滬高鐵時刻表查詢
    編者按:京滬高鐵時刻表出爐了,本地寶小編為你整理了最新公布的京滬高鐵時刻表,其中上海市民不僅了解從上海虹橋出發的京滬高鐵時刻表。還可以查看經過其他站點的京滬高鐵時刻表。  京滬高鐵月底開通,據時刻表顯示,申城市民每天最早可於7:00從上海虹橋站出發前往北京;最晚於17:55分出發,23:25分抵達北京南站。虹橋站最後一班高鐵20:01出發,終點為徐州東站。  7月1日零時起,鐵路上海站將實行新運行圖。新圖中,車站除了開行先前鐵道部公布的京 滬高鐵列車,滬寧、滬杭高鐵以及既有線列車都作了調整。
  • 京滬高鐵今年國慶前後提速?看看專家怎麼說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湯琪)日前有消息稱,今年國慶前後,京滬高鐵或將率先恢復至時速350公裡。儘管官方尚未對此予以回應,但多年來關於高鐵提速的討論從未間斷。那麼,從技術、安全、經濟、效率等方面,中國高鐵當下是否具備提速的能力呢?資料圖:2011年6月30日15時,備受關注的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 京滬高鐵二線最新消息有哪些 明年臨沂段高鐵或能開工
    高鐵建設是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不僅能方便市民出行,還有利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京滬二線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我們來看看京滬二線的最新消息。   京滬二線最新消息   8月28日有相關人員接受採訪,就經濟社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問題進行解讀。
  • 京滬高鐵時速350公裡杯水不晃 車頭設VIP觀光座
    鐵路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孫章作為國內30名工程界院士、專家中的一員,近日參加了對即將開通運營的京滬高鐵的檢查評估。日前,孫章接受晨報記者採訪,分享了乘坐試運行高鐵「千裡京滬一日還」的快速和舒適感受,對京滬高鐵進行「解剖」,並解答了一些市民關注的問題。  鐵道部今日將公布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信息。據悉,本月內京滬高鐵將開通網絡售票,憑二代身份證在12306網站購買,可直接刷身份證上車。
  • 京滬高鐵:「京滬高鐵二線」在線路規劃、區域經濟、人口密度等方面...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19日訊,有投資者向京滬高鐵(601816)提問, 請問,能從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導致旅客出行需求下行;以及京滬本線運能接近飽和提升較慢;以及網間結算標準變化對公司營收產升負面影響;
  • 京滬高鐵沿線車站普遍遠離市區 為什麼都新建?
    京滬高鐵的通車,為經停站的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有觀點認為,高鐵的開通,將可能會使會展經濟、樓宇經濟等高端產業更多地向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聚集,如果地方缺乏明確定位和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恐怕只能充當「過道」的角色,最終什麼也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