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七炮塔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2020-12-22 燃燒島鏈

阿金庫爾號戰列艦原是巴西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的「裡約熱內盧」號戰列艦,1911年9月在阿姆斯特朗船廠開工,1913年1月22日下水。

這艘軍艦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10月,當時巴西議會通過一項增加28艘戰艦法案,以奪回因1889年革命而失去的南美海軍第一大國的地位,其核心是3艘戰列艦。

1906年7月23日,巴西海軍部長儒利奧·塞薩爾·諾羅尼亞海軍上將與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籤訂這3艘艦的建造合同,該艦代號792號艦。

但同年12月,英國無畏艦的問世使巴西人後悔不已。新任海軍上將亞歷山大裡諾·德·阿倫卡爾海軍上將不惜支付賠償金,也要撤銷原計劃。

為此,阿姆斯特朗公司推薦了494A方案,這是以無畏艦基礎上改進。1910年,3艘艦中除792號外均竣工。

因1908年阿根廷向美國訂購的兩艘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由此,巴西海軍通過羅斯柴爾德財團籌措資金,792號艦在1910年3月第二次鋪下龍骨。

1910年4月,巴西人視察792號艦時看到相鄰船塢的超無畏艦,立即感到明顯的差距。巴西人提出了新的653方案,阿姆斯特朗公司派遣銷售總監尤斯塔斯·丁尼森·戴恩科特爵士趕往巴西進行進一步磋商。

合同最終於1910年10月10日籤訂,該艦第三次鋪下龍骨。但新任海軍部長若阿金·馬爾格斯·德·萊昂上將拜訪了德皇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在闡明了305毫米炮的長處後,巴西人再一次動搖。

1911年3月,尤斯塔斯·丁尼森·戴恩科特爵士帶著新方案再一次前往巴西。最終,巴西人選擇了690A方案,該艦於1911年9月14日第四次鋪下龍骨。

1913年1月22日,該艦下水,但在1912年初,巴西人就又一次後悔。因其海軍內部強大的重裝備派質疑和巴西咖啡和橡膠貿易的破產而不得不轉售他國。

這艘艦被擺在拍賣臺上,最終土耳其人在法國銀行的幫助下以300萬英鎊拍下了這艘戰艦。就在土耳其人結清貸款,將得戰艦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海軍大臣邱吉爾命令英國人用刺刀接收該艦。

標準排水量27860噸,滿載排水量30860噸;艦長204.7米,寬27.1米,吃水8.2米;22臺巴布考特-威爾考克斯鍋爐,4臺臺帕森斯蒸汽輪機;最高速度22節;編制1120人。

7座雙聯裝305毫米/45倍徑主炮,20座單管152毫米/50倍徑炮,10座76毫米/45倍徑炮,2座76毫米高平兩用炮;3座21英寸(533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側舷主裝甲帶最大厚度9英寸(229毫米),主裝甲帶上方裝甲帶厚6英寸(152毫米),向首尾延伸部分厚度5.9英寸(150毫米)。

首尾部分厚度3英寸(76毫米),主炮塔正面厚10英寸(254毫米),側、背面和頂部厚4英寸(102毫米),司令塔正面厚12英寸(305毫米)

1915年編入第1戰列艦第6分艦隊,受塞西爾·伯爾尼中將指揮。1916年5月31日,該艦在艦長道蒂上校的指揮下,航行在最南側的第6分隊的最後。

傍晚18時,該艦與大艦隊到達戰場時,日德蘭海戰已進入決戰階段。18時14分,該艦遭受德軍炮火襲擊,直至24分,該艦才開始還擊。

19時06分,在10058米開外,「阿金庫爾」號透過薄霧發現德軍4艘戰列艦,於是率先用全部14門主炮齊射。

當時在艦上服役的艦艇研究大師奧斯卡·帕克斯博士在日後寫到:」射擊時的炮火大得給人一個印象,就如同一搜戰列巡洋艦發生了大爆炸「。

此前很多人對該艦是否能夠齊射表示懷疑,但該艦直至19時26分都在不停的進行齊射。

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線圖

相關焦點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百年前阿根廷海軍的無畏艦一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
    阿根廷海軍擴充海軍的計劃於1907年獲得政府通過,在得知巴西向英國訂購無畏艦之後(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阿根廷也計劃建造無畏艦。經過徵集歐美多家造船廠的15個方案之後,決定由報價優惠的美國船廠承建2艘。
  • 以「無畏」之名,引領時代的偉大戰艦——「無畏」號戰列艦
    「無畏」號是第1艘裝備單一口徑主炮的戰列艦。她的出現誘發了一場波及全球的海軍軍備競賽,延宕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一種極具革命性的新型戰艦,無畏艦的概念一經確立,其後續艦的建造工作便全面鋪開,並以每年3到4艘的速度陸續下水。
  • 怒海截殺,風帆時代的巡航艦VS戰列艦
    在那個蒸汽機還沒有進入實用化的年代,法國海軍素來以作戰艦艇的科學設計、艦隊的「大艦巨炮」在硬性條件方面壓制英國。而英國所依靠的,則是更富有經驗和技藝的海軍官兵。所以,「戰列艦」本來就是一個從風帆時代固定下來的詞彙——這些戰艦用於排成單縱隊、用海軍加農炮與敵方的戰列艦對轟。這樣的戰艦單縱隊就叫「戰列線」(Line of the Battle)。風帆戰列艦組成兩列好似浮動的海上長城的戰列線對轟,也有點類似陸上的「排隊槍斃」——線式戰術。
  •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穿甲能力有多強?鋼板如紙片
    【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因為一戰後,美國各方面都超越英國,有取而代之的勢頭,唯獨在大艦數量上比英國弱,英國有34艘無畏艦,美國只有17艘無畏艦,英國的無畏艦數量正好是美國的二倍;在新式巡洋艦方面,英國有19艘,美國基本沒有。所以英國想借條約來約束髮展勢頭很猛的美國,保持自己的優勢,畢竟德國已經被打敗了,日本還不是威脅,唯獨美國既有能力也有願望來挑戰英國的地位。
  • 雷霆海戰十大戰列艦排名 你已擁有多少艘
    九、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種戰列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 七、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國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二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 遠程「狙擊」:戰列艦對決的超遠炮擊
    【話說戰史】超遠炮擊:超級戰列艦射程有多大作為火炮戰艦的集大成製作,戰列艦在軍艦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曾經作為艦隊決戰的核心,利炮厚甲是其的生存之本,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基本都達到了其發展頂峰,那麼戰列艦射程有多大呢?
  • 艦娘殺卡牌介紹之賭國運之艦-大和號戰列艦
    ,而是大和號戰列艦尷尬一生的最好註腳。為什麼會給予這樣的臺詞,這還得從大和號戰列艦本身的設計方針與實際戰績說起。1936年6月,日本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但日本在工業產能上根本不可能與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更無法在戰艦的數量方面同美國海軍抗衡。因此日本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確立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的發展戰略。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鐵甲艦的的形象是大艦巨炮蒸汽機裝甲,為什麼這些設計能夠取代了原有的設計模式,鐵甲艦時代的設計模式相比於風帆建立時代的設計模式,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重甲騎士的先兆——直布羅陀海戰1782年,西班牙人將裝甲安裝在了風帆戰列艦上,但是裝甲設計導致戰艦的排水量直線上升。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美國對第一代「倫敦條約」戰列艦的設計是:搭載3座四聯裝炮塔,其上架有12門14英寸口徑大炮。這一令人生畏的火力配備可以媲美「五大」——即美國在該條約籤署前建造的最後五艘戰列艦。    但是,「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有一項例外條款,即如果3個初始締約國中的任何一個未能批准該條約,那麼對火炮的口徑限制可以升至16英寸。日本最後沒有籤署條約,因此14英寸的限制並沒有得到推行。
  • 戰列艦主炮最遠命中紀錄:厭戰、馬薩、沙恩誰是最強者
    【話說軍世】作為火炮戰艦的巔峰,戰列艦的大海戰時代對於很多朋友都是一種「圖騰」般的存在,那麼戰列艦巨炮的最遠命中紀錄是多遠呢,有幾艘戰列艦在不同的海戰條件下,都創造了最遠命中紀錄,那麼他們誰才是最強者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 老照片:由獅級四號艦而被改進過大單艦成級的「虎」號戰列巡洋艦
    「虎」號巡洋艦〔英文:HMS Tiger〕戰列巡洋艦是英國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預算中的四號艦,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將獅級位於煙囪之間的舯部主炮塔移至第三煙囪之後和機輪艙之間,改善主炮向後方的射界以及炮口爆風對艦體上層建築的衝擊。
  • 億萬的炮塔億萬的榮光,戰列艦多炮塔神教的發源地,但實際上卻毫無...
    前言:本期是介紹英系戰列艦的第九期,本來說完無畏號戰列艦基本就已經走完英系戰列艦了,但發現英系科技線上還有一艘戰列艦,而且還是金幣船,這就是海軍史上著名的多炮塔神教——阿金庫特號戰列艦。它將作為英系戰列艦的收官之作。
  • 蒙大拿級戰列艦: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大和:你敢說你比我還強?
    在大艦巨炮愛好者的圈子裡,關於史上最強戰列艦大和級與現代戰列艦標杆衣阿華級孰強孰弱的話題可謂經久不衰,爭論多多。此後數年間,美國人始終認為大和級是一款加強型條約戰列艦而已,直到1944年才得知日本人為大和級裝備了460毫米巨炮,而美國海軍切實掌握大和級的性能情報已經是1944年底到1945年初的事情了。由此可見,蒙大拿級不可能以大和級的性能為參照進行設計。
  • 日德蘭海戰中的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337發火力輸出
    ,最終重要的一直對決,其中從裝甲艦、無畏艦到超無畏艦,從戰列艦巡洋艦到戰列艦,更新的戰艦,更大的主炮口徑佔據著更加明顯的優勢。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屬於超無畏艦時代的戰列艦,本級艦共有5艘、伊莉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巴勒姆號、勇士號和馬來亞號,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其中除了首艦女王號入塢維修,其他四艘都參加了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
  • 德國「獸艦」俾斯麥號,世紀海戰以一敵四十
    戰列艦的巨炮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英文:HMS Hood ,舷號:51),是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其實,當時的德軍艦隊是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聲納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英國攔截艦隊包括剛完工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 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1936)三號艦:約克公爵號
    既然已經去查閱了一些資料,不發出來的話,胖達覺得就有點可惜了,所以就寫了這篇關於約克公爵號的文章,主要涉及到昨天文章裡朋友們提到的一些問題,不過主要也是圍繞約克公爵號進行展開的。英國軍艦大致被分成了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高速戰艦、沒有建成的假想艦這幾個部分,約克公爵號歸屬於高速戰艦這個範疇。在高速戰艦這個分支裡,只有英王喬治五世級的5艘戰艦,外加1艘前衛號。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