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國之後的第一戰,面對的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然而人民志願軍依然用鮮血用生命,向整個世界彰顯了中國軍人的悍勇和無畏。
即使裝備相對落後,即使條件簡陋艱苦,這支人民的軍隊中依然誕生了無數可敬可愛的英雄人物,諸如邱少雲、楊根思、孫佔元,當然還有捨身堵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而今天在這裡要提的就是黃繼光式的英烈,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李家發。
李家發,又名春生,在1934年6月生於安徽省南陵縣龍泉鄉巖虎村,世代農民家境貧寒,古話有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李家發小小年紀就開始分擔起家庭的重擔,八歲時隨父親李建臣為地主家放牛,12歲開始下地栽秧,農閒時還給大戶人家打短工。
新中國的成立,讓飽受苦難的李家發一家人迎來了當家作主的嶄新生活,李家人的心中對人民政權充滿了熱愛,就如同千千萬萬不用再擔心被壓迫被剝削的老百姓一樣。
1951年6月,出於對人民軍隊的嚮往和保衛新中國的夙願,李家發報名參軍,志願參加援朝作戰,入伍後編於人民志願軍67軍595團1營1連2排6班。在新兵考核中,李家發以3槍27環的優秀成績被送到團訓練隊集訓,後來又以五槍五中的優秀成績獲得了團首長的表揚獎勵。
進入朝鮮戰場後,在1952年的10月,李家發擔任了排裡的通訊員,因為身手快捷頭腦靈活,多次穿梭於敵人的炮火之間傳遞情況,被譽為「鐵腿通訊員」。
在1953年7月13日夜間的轎巖山戰鬥中,李家發所在排擔任116高地的攻堅任務。由於敵人火力點密集,部隊的進攻被敵人的地堡火力阻滯,李家發立即同其他戰士一起摸向敵軍地堡。戰士王其月用手榴彈炸掉第一道鐵絲時網踏雷受傷,李家發衝上炸掉第二道鐵絲網,同戰友一起向山坡爬去,卻被主地堡裡的射出的子彈擊中。
為了戰鬥的勝利,李家發忍著多處槍傷,艱難地站了起來 ,張開雙臂猛地向地堡機槍口撲了過去 ,以自己血肉之軀,堵死了敵人的機槍射界,為身後蜂擁而至的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用自己的生命為志願軍奪取轎巖山鋪平了道路,那一年李家發剛剛19歲。
1953年9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並且根據李家發生前的申請,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同年12月1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1956年2月,為紀念李家發烈士,南陵縣將泉塘鄉改名為家發鄉,並在縣城西郊馬山嘴修建了李家發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