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亦菲
在近日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開拓內銷市場高峰論壇」上,中聯辦相關方面負責官員王暉一語驚人:珠三角已是先進位造業,何苦強求轉型?(見《南方都市報》2009年5月29日)。
王暉的談話實際上已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先進位造業?什麼是落後製造業?
先進位造業是相對於傳統製造業而言,取得很好經濟社會和市場效果的製造業總稱。先進位造業是《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的一個很突出的名詞,一個很重要的經濟行業。翻閱《綱要》,「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在構建6大現代產業排行第二位。而珠三角的江門市則在《綱要》中被列入「先進位造業重點發展區」。於是,在廣東各級的文件中,都不遺餘力地表示推廣先進位造業,在各級領導關於經濟工作的講話中也言必稱先進位造業。而今,面對香港中聯辦官員關於珠三角已是先進位造業的聲音,人們就本能地進行比照思考,區別製造業中的先進與落後的標準在哪裡?
人們心目中的先進位造業大體上有三個概念,一曰,就是製造業的企業規模很大;二曰使用現代化管理;三曰,產品附加值較高。對照這些條件,那麼,在珠三角工業經濟中唱主角的紡織行業理應屬於先進位造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基層官員往往把紡織業尤其是加工貿易型的紡織企業視作低檔行業,這個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紡織行業對於支持共和國工業經濟是功不可沒的。權威資料顯示,2007年紡織工業實現增加值8126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9%,佔全國GDP3.5%,紡織工業3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但總體而言,紡織工業也有眾所周知的落後問題,主要是一些企業高耗能化,高汙染的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大量存在。
對於實施科學發展觀而言,高耗能、高汙染都是「攔路虎」,都會導致落後產能。紡織工業要殺出一條血路,關鍵是要淘汰落後產能。廣東省提出「放棄或轉出原來低端產業環節投向高端環節」,就是實事求是的體現(見《南方日報》2009年5月29日),也為區分先進與落後製造業提出了很務實的標準。基於上述理由,筆者認為,區別一個製造業企業是否先進位造業還是落後製造業的根本標準是是否淘汰落後產能。用這樣的標準審視紡織企業或其他製造業,那麼,可以這樣說,只要不是落後產能,只要不是那些「兩高一資」的行業,就不應把之排斥在先進位造業行業外,或把之列入落後製造業的範疇。
廓清製造業先進與落後的界限,就是要求人們在指導經濟工作中,牢牢樹立實事求是的觀念,不要跟風搞「一刀切」。時下有種觀點很流行,認為珠三角傳統加工貿易型企業是低檔工業。對這個觀點就不能盲從。企業即使是美國、歐洲、日本的企業,極少一條龍生產產品的,很多是通過依託別的工廠生產配件進行綜合裝配的,不能通吃整個生產鏈的。珠三角企業生產世界上最多的服裝、最多的電器、最多的高科技產品,其前景是光明的。稱珠三角大多數製造業為先進位造業也不為過。那麼,在貫徹《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就需要對傳統產業進行理性分析,只要不存在落後產能問題,就應鼓勵其不斷擴大生產,提高效益;對存在著落後產能的企業,就應通過政策的指引和政府的幫助促其不斷改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