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雙林鎮的技鳴電工器材有限公司車間裡,工業機器人揮臂作業,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我們引進20條全自動生產線,年產3000噸汽車元器件專用線及500萬套汽車發動機點火線圈。」公司總經理徐少斌介紹,隨著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深入推進,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品在國內汽車電子元器件專用線市場佔有率達65%。
浙江專門舉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高規格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我們致力於打造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築牢經濟高質量發展『壓艙石』。」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苗文斌介紹,按照計劃,浙江將重點打造煉化一體化與新材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現代紡織3個萬億級產業鏈,智能裝備、智能家居2個五千億級產業鏈,數字安防、集成電路、網絡通信、智能計算和生物醫藥5個千億級產業鏈,加快形成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打造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浙江底氣何在?一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的製造業集群,浙江擁有70多個;產業數位化指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製造業政策環境,浙江均位居全國第一。「在保持現有優勢下,我們要求每個集群都設立引領性研發機構,有產業創新聯盟,有龍頭企業,以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生態。」苗文斌說。
位於溫州樂清市的正泰電器數位化車間,以正泰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大腦」、信息化系統為「神經」、無人物流系統為「血液」的智能流水線正顯現優勢。一名工人可控制10臺機器,一條流水線能兼容15道工序、同時生產20多種產品。
「在數位化驅動下,不少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脫穎而出,新型消費、升級消費異軍突起,成為企業和產業走向價值鏈、產業鏈中高端的重要砝碼。」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認為,數字經濟已成為浙江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
浙江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豐富包含產業、財政、金融、區域和公共服務等政策工具箱,提升政策普惠性、功能性,為先進位造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柳 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