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書友會第209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又是一年高考季,孩子們苦讀十幾年,到了選擇志願的時候了,希望本篇能給想學中醫的學子們一點參考。小編私心希望能有更多熱愛中醫的學子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粹——中醫傳承下去。(編輯/千誠)
報考中醫,到底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山柰 半夏
高考是一道坎,報專業又是一道坎,即使你已經想好了學什麼專業,也要對招生政策了解清楚,不然踩坑了就晚了。
中醫專業尤其如此,作為醫學類的專業,系關生命大事,國家政策規定本就相對多一些,醫館君盡力搜羅了中醫專業報考注意事項,希望未來致力於中醫的學子少走彎路。
科普:
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按
「學科門類」、
「學科大類」(一級學科)、
「專業」(二級學科)
三個層次來設置,二級學科是一級學科下的學科小類。
根據我國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版本),我國共設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
醫學包括的範疇非常龐大,看下面這個表格一目了然!
是不是突然發現醫學類的專業猶如星海般的存在?
中醫藥學到底涵蓋哪些專業?
而關於中醫藥學類專業到底學什麼,以下是相關中醫藥學類專業介紹,希望對大家填報志願有所幫助。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知,中醫藥學共包括3個一級學科,下設14個二級學科:
中醫學的培養方向主要是中醫醫生,中藥學的培養方向主要是藥劑師。《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書是中醫學學生要學習的,這對學生的語文功底以及古文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中藥學設計的理科知識較多,對學生的化學知識有較高要求。
這裡主要說明中醫學類的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屬於醫學下的學科,包括8大專業:
編碼 :1005
一級學科 :中醫學類
100501K
中醫學
100502K
針灸推拿學
100503K
藏醫學
100504K
蒙醫學
100505K
維醫學
100506K
壯醫學
100507K
哈醫學
100512TK
中醫兒科學
*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兒科學專業是近年新設置的,其學位授予門類為「醫學」,修業年限為5年,於去年(2017年)開始招生,並向畢業生授予醫學學位。安徽中醫藥大學是內地首位設置此專業的高校。今年河南中醫藥大學, 為河南省首個獲批該招生的高校。
➤中醫學專業簡介
培養系統掌握中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現代中醫學發展和高等中醫教育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學素養、紮實的西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藥學及預防醫學相關知識,具有較強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中醫學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到各級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以及中醫教育機構等從事醫療工作的醫生;其他如到藥廠或醫藥公司從事中藥的研製、開發或藥物的銷售工作。
➤針灸推拿學專業簡介
本專業培養具備中醫藥理論基礎、針灸推拿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綜合性醫院針灸等部門從事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中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與本專業有關的現代科學技術、現代醫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中醫臨床技能、針灸、推拿醫療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針灸、推拿診療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到醫療企業從事針灸臨床的治療和推拿為主的臨床工作的醫生。
➤中醫兒科學簡介
中醫兒科學」定位為「培養從事中醫兒科、兒童保健工作及學科研究的中醫兒科專門性人才」。旨在通過培養中醫兒科人才,緩解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
就業方向:該專業學生主要到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各級綜合性醫院等部門從事中醫兒科臨床醫療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能對急重病症進行初步處理。
除了這些常見專業,中醫類專業還包括藏醫學、蒙醫學、維醫學、壯醫學、哈醫學等少數民族醫學。
這些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少數民族的醫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現代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臨床操作和辯證施治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各自理法方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能力。在這裡就不作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針對性的查找資料。
溫馨提示:幾乎每個中醫院校,均有其特色的招生政策,比如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雙雙辦成「本博連讀九年制」。
如何獲得各個學校的招生政策呢?考生謹慎查閱各個院校的官網,或者公眾號,實在不行給招生辦的老師打電話哦~
課程設置: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為例
學制:五年(本專業以理科生為主,兼招部分文科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中醫藥基礎理論、中醫學專門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的中醫師。
培養要求:
(1) 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方藥理論和臨床醫學理論;
(2) 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 具備中醫常見病證的辨證論治和急、難、重症的初步處理能力;
(4) 具備熟練閱讀古典醫籍和查閱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
(5) 具備主動獲取知識,掌握相關領域科技研究發展動態的能力和從事中醫藥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內經、方劑學、生理學、藥理學、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病理學、中醫各家學說、診斷學基礎、中醫內科學、中醫急診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內科學、中醫外科學、針灸學等。
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符合我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例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學制:醫學專業一般學制是本科五年!這個學制長度只有建築學能與之媲美。
一定要注意的是:
醫學專業的學生除了獲得學歷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得合法的執業醫師資格。
國家每年在9月中旬左右會組織執業醫師考試,通過考試後就可以取得執業醫師資格。
考執業醫是有條件的:
高等學校中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獲取執業醫師資格。
但是,專科學歷,畢業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只能先參加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再獲取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而拿到助理醫師證後,還要再等五年才能考執業醫哦!所以能上本科院校還是上本科院校。
!!!!警示!!!!中藥學專業的學生沒有資格考取執業醫師
曾經聽很多同行講過,當年以為中醫中藥不分家,覺得讀中醫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沒有區別,結果讀了中藥學專業之後,才發現自己無法考取執業醫。
學科排名
至於目前國內的中醫大學排名,本次就以最近一次2017年學科評估結果為參考。但特別想提醒大家:不要只看排名!排名只是參考!
排名一般是一項根據指標打分的比賽,比如發表論文數量、獲獎數量等等,確實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個學校的實力,但畢竟評分只是一個量化結果,材料是可以攢出來的。就像考試可以展示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但不能只以考試成績高低判斷一個學生的好壞一樣。
所以以下排名請大家僅做參考:
除了要關注中醫藥大學排名,今年報考尤其要關注「雙一流」院校。2017年,教育部公布「雙一流」名單中,有7所中醫藥大學上榜,這7所均為「老牌中醫藥院校」。
所謂「雙一流」,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做出的重大改革決策。「雙一流」名單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其中A類36所,B類6所。42所「雙一流」院校,有7所中醫藥類大學。
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榜「雙一流」學科最多,共有3個;其次是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榜2個。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學科建設,這7所高校的實力在同類院校中都處於領先地位。
綜合類大學也有中醫藥專業
而綜合類大學也不乏有中醫藥專業,其水平也不輸於專業中醫藥院校。
在我國當前的3000多所大學中,有20多個綜合類大學也開設有中醫藥專業,比如首都醫科大學、暨南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它們的中醫藥學專業水平也很高。比如:
很多學校每年政策都在變,但是其他學校的同一專業大同小異,所以學生們可以參考往屆的相關信息獲悉。
免費醫學生報考需謹慎
根據政策的不同,每年都會有免費醫學生的招收,當然也包括了中醫類的免費醫學生。關於具體的招收政策每年、每省都可能不一樣。
比如2018年廣東省的免費醫學生的招生計劃如下,而且是針對農村定向的。
*但是一旦違約,你將付出比想像中更沉重的代價!
一旦發現違約的情況,除了追繳享受的費用,還要支付違約金,除此之外,還要將失信記錄記入檔案、就業報到證受影響。
身體條件有一定要求
中醫學專業對考生的身體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報考;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的;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800度的不建議報考。
除了《指導意見》,考生還要認真閱讀所報高校《招生章程》,看該校中醫學專業對身體條件有無特殊要求,以免疏漏。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自主、慎重地選報。
後路: 師承之路
如果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你的大學跟中醫藥專業失之交臂,這不意味著你完全沒有機會做中醫。
得益於國家的中醫師承和確有專長政策,依然有機會取得中醫行醫資格,但是過程可能會比較曲折。具體請參考《中醫藥法》及各省的相關細則(目前大部分省市還處在制定階段)。
總結
總得來說,中醫學是主要學習中醫基本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外婦兒科,骨傷科、針灸等。同時為了適應現代醫學的需要,也學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西醫診斷學、內科外科等。
要求從事該專業學生畢業了考試取得醫師資格之後,運用中醫理論、現代醫療技術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今天對於所學內容就不做過多陳述,因為,這真的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大家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全方面的考慮好,每個院校的綜合排名、專業水平、所在學校以及所在城市等因素。看看自己適合哪一類方向,確定自己的目標,也不用太在乎目前的學校排名,排名只是暫時的,當今時代各個領域競爭激烈,沒有說哪一學校就絕對好與不好。關鍵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選擇有發展力的平臺,然後為之努力和奮鬥!
推薦閱讀
學中醫(1):什麼人適合學中醫
I 版權聲明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