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剖腹產的寶媽們都知道,醫生一般會讓你在39周住院做剖腹。可是,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多待一天,就等於出生後養一周」,這豈不是有點矛盾嗎?
另外,為什麼醫生不讓孕婦等到40周,或者是37周、38周做剖腹呢?似乎很多孕媽都有類似的疑問,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切解解惑。
孕39周是最佳選擇,當仁不讓
有孕媽問我,既然決定做剖腹產,能不能37周或38周就做,這樣還可以早點解放自己,39周做剖腹產的好處是什麼?
有研究發現,胎兒最關鍵的腦部發育是在37~39周,也就是妊娠期的最後2周。胎兒越晚出生,智力發育就會越好。
還有一項數據顯示,滿41周出生的嬰兒,腦中「灰質」(腦神經數)比滿37周出生嬰兒整整多出了50%,這意味著智商、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等表現可能更優秀。
說到這裡,肯定有孕媽會問:既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間越長,大腦發育就越好,那為什麼不等到40周再做剖腹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胎盤老化
40周的胎兒雖然比39周多一周,但這時候的胎盤容易出現老化,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也可能會為之後的分娩造成困難。
2、產婦身體狀態
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對產婦的身體狀態都是有要求的。如果產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心臟功能差,是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的。另外,孕晚期的壓力是很大的,很多孕婦吃不好睡不好,為了減輕孕婦的壓力,只好儘早選擇剖腹產。
3、胎兒情況
等到自然生產那一刻固然是好,但總有一些意外情況。比如胎兒羊水不足、臍帶繞頸、胎兒缺氧等問題,這時候是不能繼續等的,必須得提前剖腹。因為到40周破水的情況也常見,如果到時候再來醫院做剖腹,醫療資源會很緊張,醫生不願意接到太多類似的產婦。
另外,有些孕婦產檢時沒有剖腹產指徵,結果到臨產時只能從順產轉剖腹產,這就會導致醫護人員人手不足,還會讓孕婦受雙重罪,有些得不償失。
因此,選擇在孕39周做剖腹產,在胎兒發育城市的前提下,是一個最合適的時間選擇!
什麼情況下,需要選擇剖腹產?
誰都知道順產屬於自然分娩,是我們生孩子時的第一選擇,但有時候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剖腹產,比如:
1、胎兒的狀況不好,出現胎心異常、宮內缺氧;
2、胎兒姿勢太奇葩,比如臀部朝下,無法正常從產道出來;
3、胎兒體型巨大,順產的話容易被卡住;
4、胎兒數量多,比如雙胞胎以上;
5、胎兒臍帶繞頸,或者被臍帶纏繞;
6、胎兒和產道對接不成功,也就是頭盆不稱;
7、胎兒的出口被堵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前置胎盤;
8、產道畸形,這個比較少見。
對於產婦來說,生娃這件事是一項很重的體力活,不是誰都能完成的,比如:
1、產婦身體狀況不好,存在嚴重的併發症,比如子癇、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
2、產婦子宮有疤痕,容易子宮破裂,比如之前有過剖腹產、子宮肌瘤剔除、子宮穿孔等;
3、產婦有感染性疾病,順產的話容易傳染給寶寶。
我個人認為,剖腹產應該被作為強大的後盾,而非優先的常規選擇。
如果你有剖腹產指徵,醫生不建議順產分娩,那最好提前做準備。比如,提前跟醫生聯繫,預定自己住院日期,剖腹產日期,因為醫院的床位都很緊缺,越早預約到時候越是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