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知道預產期是40周,順產的話一般到40周會分娩,為什麼如果是剖腹產,有人選擇39周前後,而不選在臨產前的孕40周呢?
有一位粉絲朋友就說過,自己問醫生什麼時候剖宮產的時候,醫生告訴她最好39周剖,她也很疑惑,不是37周就足月嗎?為什麼還要等到39周呢?為什麼也不是40周呢?
很多孕媽媽都諮詢過這個問題「哪一周剖腹產最好」,得到的答案一般是39周左右最好,這不是空穴來風,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不會選擇孕40周呢
我們都知道預產期是40周,但是胎兒可不一定是40周就會出生。胎兒到37周就是足月,隨時都會有出生的可能性。
有一個同事,在37周突然出現破水,趕緊去了醫院,醫生說羊水流出太多,不能再保胎了,趕緊生吧,於是孩子在37周就生下來了。
我生二寶時,想等到快40周再生,自認為沒有什麼問題,也沒在意。可是到38周+3天,二寶忽然發動,趕緊去了醫院,那時已經開了一指,及時進行了剖腹產。
如果總是計劃40周再去剖腹產,可能會出現一些被動的情況。
1、情況估計不足
如果計劃40周出生,可能會特別大意,認為時間還早,保護措施不到位,一旦出現一些突發問題,有些不知所措。就像我那個同事,就是因為估計不足,晚上還幹了些家務活,不慎累到了。
2、沒有及時定病房
如果想定比較好的病房,比如單人間之類的,需要提前預約。如果計劃40周再生,就會把預約的時間推遲,如果提前發動,再去定床位就來不及了。所以要早做打算,不要弄得措手不及。
3、要忍受宮縮疼痛
《懷孕聖典》中說,大約55%的孕媽媽會出在孕40周前分娩,比例是相當大的。如果到40周再去剖腹產,很多情況下就會發生宮縮。之所以要剖腹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怕宮縮疼,所以,這就違背了選擇剖腹產的初衷,是很多產婦不能接受的。
為什麼要選擇39周前後
每次去問醫生,什麼時候剖腹產,有的醫生說37周足月就可以,有的醫生說發動了再去,有的醫生說39周,最普遍的說法是39周,為啥是39周呢,主要是因為這一項研究:
《美國婦產科雜誌》發表的文章稱「出生於39周到41周之間的新生兒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足月兒」。他們研究發現,在39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兒,在呼吸、聽力和未來學習能力上的發育程度都略微落後一些。
39周以後,胎兒的脂肪層仍然會變厚,脂肪層越厚,出生後體溫調節能力越強。胎兒的體重還會每天增加14克,只要在肚子裡就會增加體重,出生後會更好照顧。胎兒還會繼續從媽媽的血液和羊水中吸取抗體,增強免疫力,對抗各種疾病,出生後不容易生病。
所以,從理論分析和實際調查結果來安,都認為胎兒到39周生是最好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如果出現突發情況,不管有沒有到39周,都要及時去醫院剖腹產,不要太糾結時間的問題。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讚再走唄!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