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餘姚消費者高女士花2萬多元買塑身內衣,原本是想改善一下自己的體型,沒想到試穿了一段時間根本沒有達到商家所說的效果,於是,她想退貨,卻遭到了商家的明確拒絕。
幾番折騰後,在餘姚市市場監管局梨洲市場監管所同志的介入下,前不久高女士終於拿到了全額退款。
那高女士是怎麼一步步
掉進這個「美麗陷阱」的呢?
這就隨小編了解事情的真相吧!
看到閨蜜「朋友圈」曬圖,她動心了
高女士和在餘姚城區巍星路開美容店的蔣某是閨蜜。
2017年9月的一天,高女士看到蔣某在微信「朋友圈」曬的圖——使用「梵伊漫」品牌塑身衣後的效果,怦然心動,因為她對自己身材一直不太滿意,於是馬上向蔣某打聽這套塑身衣是哪裡買的,並表明了自己也想購買的意願。隨後,蔣某將高女士介紹給了該品牌塑身衣的銷售人員,銷售人員通過電話跟高女士溝通有關產品的細節。在銷售人員的遊說下,本來只打算購買局部產品的高女士最終訂購了全身的塑形套餐,全款需要5萬多,據說3-6個月就能達到她想要的效果。
但是,高女士手頭的現金不夠,於是她和銷售人員約定:先付22800元,購買第一階段使用20天的2套產品,每套產品包括文胸、腰夾和褲子各一,待20天後再購買後續的產品。因為廠家和銷售代理都不在餘姚,蔣某就成為了廠家指定的代理人員,由她給高某測量了身體尺寸,廠家將定製的內衣直接寄到蔣某的店裡。
塑身衣穿了半年多,根本沒效果
2017年11月,高女士在蔣某的店裡收到了第一套產品,當即拆開快遞並在蔣某的指導下將塑身衣穿上了身。之後,她每天都到蔣某的店裡在她的指導下輪換穿上塑身衣。
第一階段的20天使用期很快就到了,高女士卻沒有感覺到自己身材有何改善,她開始後悔自己的衝動消費了,於是她沒有再繼續購買後續的產品,而是繼續使用已經購買的2套產品。
6個月後,高女士對塑身內衣的效果徹底失望,她向蔣某提出要求退款。蔣某聯繫上銷售人員後,對方認為,之所以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是因為高女士沒有再購買後續的產品,而沒有使用全套產品當然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方還說,高女士使用第一階段產品20天時,已經達到了那一階段的效果,是她自己沒有使用後續產品才導致現在的效果不佳,因此不同意退款。
雙方協商不成,高女士向餘姚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但是,在隨後梨洲市場監管所介入調解時,雙方因意見不一致,調解終結,雙方籤署了調解終止協議。
高女士隨後向浙江經視1818黃金眼等新聞媒體進行求助。同時,她以塑身衣是三無產品為由,向餘姚市市場監管局進行了舉報。
二次協商,高女士獲得全額退款
接到舉報,梨洲市場監管所迅速展開調查,對蔣某店裡進行了現場檢查並取證,並分別對蔣某和塑身衣商家代表進行了詢問調查。
通過銷售商和售後服務代表,執法人員查清了該商品的相關信息。塑身衣上附帶的服裝合格證顯示產地為中國廣東,但上面卻沒有具體的生產企業名稱和廠址,只標稱總公司為梵伊漫香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中國經銷商為重慶品鉅特商貿有限公司。按照標稱的產品執行標準,此產品應該是「針織塑身內衣」,但合格證顯示的卻是「功能性調整型保健美體內衣」。
雖然該產品並非「三無」產品,但其產品標識上的確存在細節問題,執法人員當即責令銷售商將信息反饋給公司總部並限期整改。
隨後,梨洲市場監管所再度召集糾紛雙方進行二次調解,並最終幫助高女士拿回了22800元的全額退款。
塑身衣究竟是何物
又有什麼切切實實的功效呢?
塑身衣的原理類似於舊時代的「裹腳」
在執法人員的調查過程中,該產品售後服務代表透露:塑身衣並沒有減肥的作用和治療的效果。塑身的原理是脂肪移動,通過用手把人體脂肪移動到想要的位置,然後用塑身衣固定,再及時調整尺寸,類似於舊時代的「裹腳」。
在此,寧波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市面上各種美容美體及減肥產品,多有涉及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的內容。而且,為了吸引顧客,銷售人員更是會誇大產品功效。因此,個人消費時要多看多聽多查,時刻把理性消費牢記心中。具體要:一看產品是否為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是否標註生產日期、批號及有效期,是否有合格證;二聽銷售人員宣傳的內容是否明顯有悖於常理;三查網絡上是否有該產品的不良信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