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講:齊靜
美國G.T.I.認證父母效能訓練師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未來春藤家長學院特聘講師(西安)
五年一線幼兒教學從業經驗
兩個孩子的媽媽
每周一次的春藤家長圈線上案例分享時間到啦!
本周案例:
小k,九歲,一天在放學解散的時候和同班的小Q發生了衝突,事情是這樣的:
小Q覺得小K跟著他不舒服,於是說:你老跟著我幹嘛?
小K說:我沒跟著你。
小Q堅持:你就是跟著我了。
小K說:我沒有。
小Q說:你老跟著我,煩不煩,你咋不去死呢?
小K非常生氣抓了小Q胳膊一把。小Q也回擊一下。
小Q回家告訴媽媽:小K在學校打我了。
小Q媽媽先是打電話給小K媽媽說了些難聽的話,小K媽媽聽不下去就掛斷了電話。後來小Q媽媽找到同班的同學打聽小K的託管班名字,準備去嚇唬嚇唬小K。
如果你是小K家長,你準備怎麼辦呢?
說到以上案例,無獨有偶,#上海兩小學生鬧矛盾引發爸爸約架#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榜。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孩子鬧矛盾,家長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或者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齊靜老師怎麼說。
01案例剖析
就這個案例我來談談我自己看到的部分,首先我們看到是兩個孩子的衝突,然後因為小Q告訴了媽媽,媽媽的情緒被點燃,給小K的媽媽打了電話,於是事情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衝突了,而有了幾個情緒的存在:小Q和小K的衝突後小Q的委屈,小Q媽媽對小K媽媽的憤怒不滿,小Q媽媽對小K的憤怒,小K媽媽的無助和害怕。當然也有可能小K在這個事件中也有自己的委屈和其他情緒,這個只有我們見到當事人才會知道。
簡簡單單的一個孩子之間的衝突,經由家長參與,事件就會升級加倍,就像今天熱搜上有兩個爸爸因為孩子的衝突而大打出手,致使一方受傷。
我想沒有人想要這樣的結局,我們的第一出發點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而我們的希望是需要建立在對孩子認知基礎上的。
比如:九歲的孩子會經歷心裡非常大的波動,就像蝦成長一樣,每長一段時間就會蛻殼長出新殼,那麼人也是在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年齡段就是要有大的蛻變的,九歲就是其中一個節點,所以大家會看到九歲孩子這個階段不再那麼純真美好,有時會猜疑別人有時會給別人使絆子有時也會說些難聽的話等等,而這就是他們健康的表現。
如果我們了解到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除了那些純真美好還是需要一些「壞壞的」時刻,相信家長們就可以多一些理解,而不再是當孩子發生衝突時,第一時間去質問。
那可能有的家長會說:那我的孩子回來跟我說她被被人打了或者發生其他衝突我們怎麼辦呢?我不能說理解別人娃就委屈我的孩子吧。
02P.E.T作為窗口
那我今天也來給大家分享一個P.E.T.裡面的一個小工具——行為窗口希望通過這個分享讓你能夠輕鬆些,也能夠讓自己找到答案。
P.E.T.是父母效能訓練,是幫助父母和孩子通過一些模式變化來培養更加健康的親子關係的。
P.E.T.的創始人託馬斯.戈登博士是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也是美國白宮的兒童顧問,他在做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單獨和父母溝通很容易,單獨和孩子溝通也很容易,但是父母來會告訴他和孩子溝通很難,孩子也會抱怨和父母溝通很不順。
託馬斯.戈登博士在一次孩子踢足球的過程中發現了行為窗口,行為窗口就是我們自己的眼睛看到或者聽到的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並不加雜著我們評判的這樣的一個窗口。
我們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接納和不接納一些事情,因此,大家會用一條接納線把這個行為分為兩部分,即可接納區和不可接納區。
接納線: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自己接納不接納這個行為,接納的在一個區域,不接納的在另外一個區域。
不接納區時,我們先看看自己這裡發生了什麼——我看到的、聽到的是什麼,讓我感覺如何,對我的影響是什麼,理清了自己再表達給別人。
影響我們的接納程度主要有哪些呢?託馬斯.戈登博士給出了結論:
第一部分:我們自己,比如說,你今天心情很好,回家看到孩子在玩玩具,你就覺得很好,你可以接受,如果心情不好,回家看到孩子玩玩具,你可能就不會接受了,會想著他為什麼沒有寫作業。
第二部分:對方是誰,如果是我們喜歡的人接納度就會高一些,反之亦然。因為人的不同,你的接納度也就不同了。
第三部分:你你所處的環境,如果你在咖啡廳,這會孩子大哭大笑,你就會感覺不好意思,不能接受;如果在家裡的話,你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環境的不同,你的接納度也就不同。
03如何解決問題
齊老師用行為窗口工具,對於小K和小Q以及媽媽之間的衝突做出了詳細的解析,那麼,小K媽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她需要和小Q媽媽做一次溝通,小K媽媽需要做一個邀請,如果是奔著解決問題的方式去的,相信對方是會滿意的,小K媽媽和小Q媽媽一起把這個事情進行一個復盤,聊聊從頭到尾都發生了什麼事兒,通過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都會理解。關於如何溝通,齊老師再接下來的分享中會講到。
希望本次的分享可以幫到和小K媽媽一樣有問題的家長!我們下期見!(PS:私信小編,免費聽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