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首祭中華祖先:時刻不忘是中華民族子孫

2020-12-24 央視網

臺北首祭中華祖先:時刻不忘是中華民族子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5日 10:10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臺北六月二十四日電(鄒輝 陳立宇報導) 臺北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今天古音繚繞,鐘鼓齊鳴。由臺北市民政局主辦的首次「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祭祖儀典在此舉行。

    在林安泰古厝的大門前,今天供奉著寫有「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的牌位。祭典遵循祭孔三獻祭儀。上午十時,祭典開場,鼓響三通後,執事者各司其職。糾儀官臺北市民政局長鍾則良就位,上百位來自臺灣各姓氏宗親團的陪祭者就位。

    臺北市副市長金溥聰擔任今天的主祭者,他身著黑色古袍,金盆沐手之後,神情莊嚴,緩步登上祭拜臺就位。隨後禮生執龍杆、燈、扇、香爐,五步一頓,眾人迎神。主祭者行上香禮,並向「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獻花、獻茗、獻果、獻牲、獻帛。

    行初獻禮畢,恭讀祭文,祭文有曰:「惟我先祖,孝治天下;明倫崇道,禮樂教化;忠孝傳承,綿延國祚;先人盛德,發揚光大;道濟群生,四海一家;中華兒女,遍布寰宇;慎終追遠,俎豆馨香;孺慕赤忱,方興不替;肅穆敬獻,祈降禎祥;賜福綿綿,佑我中華!」

    此後再經行亞獻禮、行終獻禮、眾人上香、飲福受胙、撤饌、送神等過程,終禮成。祭祖儀典持續一小時,隆重、誠敬而又不失莊嚴,極具緬懷先人、慎終追遠之義。

    典禮之後,主辦單位還將二千粒壽桃分贈給祭拜者及觀禮民眾,祈能為大家帶來祝福與好運。

    臺北市副市長金溥聰表示,天下華人皆為中華民族子孫,祭拜祖宗乃中華悠久之傳統。他希望世界華人都能祭拜「列祖列宗」,以時刻不忘自己是中華民族子孫,並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臺北市民政局長鍾則良禮畢接受本社記者訪問時說,臺灣各姓氏宗親團體都有拜祖之習,但祭儀不盡相同,且單獨舉行。此次舉行「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祭祖儀典,有意將各姓氏宗親團體集中,共同祭拜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並規範祭儀。

    鍾則良說,舉行「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祭祖儀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下一代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傳承下去。為此,主辦單位典禮之後還特意安排了民俗舞獅表演、傳統布袋戲表演等,還讓參加觀禮的學生在民俗大師的指點下親自體驗制陶塑、糊風箏、挽臉、演布袋戲等傳統藝術。

    一位觀禮的學生說,觀祭祖儀典之後,作為中華民族子孫自豪感倍增,今後要多多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為傳承中華文明盡己之力。

    臺北林安泰古厝據推算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年,現為臺北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古屋之一,建築為清閩南式風格。

責編:劉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在清明節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對子孫有幫助嗎?
    為什麼要在清明節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對子孫有幫助嗎?作者:靈芝師姐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漢族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和除夕、中元節、寒衣節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祭拜祖先、慎終追遠,表達對祖先的感念之情。「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的美德,「聖人以孝治天下」,由孝可引發忠、信、仁、義等道德。「吃菓子拜樹頭、飲泉水思源頭」。祖先跟我們血脈相連,祖德顯化對子孫後代家運的影響十分巨大。我看過很多人非常努力,可是祖德不足,再怎麼打拼就是很難成功。
  • 祭神明、祭祖先、祭孤魂野鬼:人類如何在七月十五狂歡?
    農曆七月一般是農事收穫緊要的時刻,後代子孫希望通過讓祖先嘗到新的方式,向祖先預報收成的消息,以感謝其庇佑,這一習俗是上古薦新祭祖的遺續。三是相關的娛樂遊藝活動。在後來節日俗化的過程中,不斷產生了大量與節日本身內容相關的娛樂遊藝活動,主要有演目連戲、結緣、鬥燈會、放應景戲、蓮花燈、荷葉燈、蒿子燈、唱燈歌、香瓜、中元賞月、泛舟、燃燈等。
  • 同文同種同時祭拜祖先,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兩岸同文同種同時祭拜祖先,也攜手一同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拜祖大典結束後,臺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會長劉立漢激動地表示。 據劉立漢介紹,此次戊戌年中國臺灣拜黃帝大典主要遵循與新鄭拜祖大典"四同"原則,傳達"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並傳遞"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兄弟一家親"的信念。
  • 2020清明祭英烈寄語簡短10字20字30字 網上祭英烈感想
    中國人自古就有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老傳統。從上小學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前僕後繼、流血犧牲的結晶。  烈士為革命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鐵骨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烈士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獻出寶貴生命的高風亮節是中華民族最可珍視的革命傳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 海峽兩岸共祭伏羲的意義深遠
    市長楊維俊還說,6月21日—24日,天水市還將同時舉辦第二十五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主要內容包括卦臺山民間祭祀太昊伏羲典禮、海峽兩岸共祭伏羲、精品旅遊線路推介及籤約活動、中華始祖文化研討會、「禮敬伏羲、百家同根」——華夏子孫尋根問祖活動以及《一畫開天》大型舞劇演出、秦腔名家匯演。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 毛主席1937:祭黃帝陵
    (1937年4月5日,在中華民族祭祀祖先之清明節,毛主席直面日本侵華寫下祭文,全篇昭告明志「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民族陣線,救國良方」,由中共代表林伯渠宣讀於公祭黃帝陵儀式。五千年前,中華民族面臨外族侵略,黃帝聯眾討伐保我華族血脈,創我華夏文明,立我民族生生不息千年道統之基業。五千年後,民族勢微神州劫難,西方列強凌辱華夏,日本伺機吞我中華,國難重重百姓衰殘,何人為我等黃帝子孫作主,承擔軒轅道統,踵繼黃帝精神,奮力武德,驅除外敵,保我命脈,重鑄國魂?《祭黃帝陵》之宣讀,喚醒民族誓死抗日之決心。
  • 中華臺北選手入住奧運村 祭五臟廟吃烤鴨(圖)
    中華臺北選手入住奧運村 祭五臟廟吃烤鴨(圖) 2008年08月04日 0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8月3日下午,中華臺北代表隊一行50人,經香港轉機抵達北京,徵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圖為代表隊抵達北京後,中華臺北奧運代表團主席蔡賜爵受到熱烈歡迎。
  • 中國古代祭祀之吉禮:祭天、祭地、祭祖、祭聖賢
    廣義上來講,就是祭天,祭地,祭祖以及祭聖賢。祭天因受黃帝思想的延續,古人向來信奉鬼神之說。而這其中,便以天為尊。古人認為天乃是萬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權利。故而,幾千年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常百姓,無不是信天,敬天以及拜天。
  • 中華傳統習俗,祭拜祖宗神明為何要上香?
    中華傳統習俗,祭拜祖宗神明為何要上香?作者:彭允好中國是「禮義之邦」,祭天地神明、祭祖宗先烈、祭古聖先賢三祭之禮淵源甚早,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情懷。孔子說:「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
  • 祖宗神 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祖宗神祖宗神是由祖先演變而來的神明,也就是說他兼有祖先和神明兩個身份。同時祖先既可以被尊為神,也可以被稱為鬼,神與鬼之間有一點是亙古不變的——祖先與子孫之間具有永恆不變的血緣關係和利害攸關的依存關係。正是為了表達子孫的感恩與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春節祭祀祖宗神才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 《毛澤東詩詞》•祭文•祭黃帝陵
    《毛澤東詩詞》•祭文•祭黃帝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7日 17:01 來源:   來源:商都網整理  中華民國26年4月5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
  • 告祭中華始祖 祈福海峽兩岸--炎帝陵祭祖大典隆重舉行
    (攝影 孟雲)華夏經緯網11月3日訊:3日,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上古樂悠悠,清香嫋嫋,兩岸共祭炎帝暨炎帝陵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在炎帝陵祭祀廣場隆重舉行。同一個祖先血濃於水,共一個中華情重於山!
  • 2020海峽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新北市舉行
    新華社臺北6月22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2020(庚子)年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22日在臺灣新北市舉行。這是兩岸連續第七年跨海同步共祭伏羲。當日大陸公祭伏羲大典在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廣場舉行。
  • 兩岸專家臺北熱議「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復興
    新華社臺北6月4日電(記者查文曄章利新)在4日於臺北舉行的第二屆京臺學者共研會上,兩岸多位專家就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進行研討交流。與會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拉動歐亞大陸建設,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其蘊藏的復興中華文化意蘊也值得重視,兩岸同胞應攜手投入這一宏偉工程之中,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 ...第四屆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海峽兩岸名家書畫赴臺展"開幕式在臺北...
    臺灣承辦方代表、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聯合辦公室負責人、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局主席、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陸炳文博士致歡迎詞時正告數典忘祖者,自己去掉中國姓、中國字、中國畫是忘恩負義、不得人心,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表示無不贊同此一主張。     據報導,陸炳文表示,「我要恭喜大家,我們又何喜之有呢?
  • 中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原始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滅,靈魂具有自然精靈那樣的超自然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成員,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出現了祖先崇拜。直到今天,祖先崇拜仍是重要的民間信仰,每逢歲末、清明、中元,人們都要舉行祠祭、墓祭、家祭來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養育之恩的緬懷,同時又祈望祖先能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 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原始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滅,靈魂具有自然精靈那樣的超自然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成員,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出現了祖先崇拜。直到今天,祖先崇拜仍是重要的民間信仰,每逢歲末、清明、中元,人們都要舉行祠祭、墓祭、家祭來祭祀祖先,以表達對祖先養育之恩的緬懷,同時又祈望祖先能庇佑子孫,福蔭後代。
  • 我們祭祀祖先是迷信嗎
    中華民族祭祀祖先,是「追養繼孝,民德厚望」,絕非迷信。正是為了表達子孫的感恩與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祭祀才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在《說文》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鬼,人所歸為鬼。」。我們中國人都認為,人死後歸天,又回歸天地的懷抱了。
  • 臺北客家義民祭展示千斤以上真神豬(組圖)
    中新社臺北八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曾嘉 董會峰)第二十屆臺北客家義民祭典今天進行挑擔奉飯敬義民,及義民爺主祭大典等活動。臺北市長郝龍斌、前市長馬英九等率領客家鄉親挑擔奉飯,展現對義民爺的敬意。臺北市政府廣場前另外展示兩隻千斤以上的真神豬,吸引民眾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