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化工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5.72%

2020-12-20 德州新聞網

□本報記者王志冕本報通訊員張學松王國棟

■我市堅持高點定位,編制出臺《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年)》《化工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建設並提報了一批高標準專業化工園區。目前,已有樂陵化工產業園、臨邑化工產業園、德州運河恆升化工產業園、禹城化工產業園、平原化工產業園等5家園區通過省級認定

■1至2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7%,其中,化工產業增長17.02%,對全市 工 業 增 長 貢 獻 率 達65.72%,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

今年1至2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7%,其中,化工產業增長17.0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5.72%,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從企業數量上說,化工產業佔全部規上工業的10.2%,但其對工業的貢獻率卻高達65.72%,這充分說明化工產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支柱行業。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當下,這一成績也能反映出我市化工產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向著綠色、高端發展目標邁進。 」3月21日,市統計局相關工作人員分析。

入園區,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3月18日,樂陵化工產業園內人頭攢動、機器轟鳴,樂陵重點項目暨齊魯製藥二期集中開工儀式在這裡舉行。這個總投資55億元的醫藥項目,全部投產後可年實現稅收9億元。而在該項目旁邊,山東凱瑞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羥脲磺胺類醫藥中間體高端產業鏈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該項目投資60億元,是2019年山東省重點項目,其與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作研發的連續催化鹽酸羥胺等核心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位於鐵營鎮的樂陵化工產業園已有31家入園企業,其中22家已建成投產。眾多化工項目紛至沓來,讓這個曾經的農業鄉鎮變成了樂陵乃至全市化工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我市化工產業種類紛繁,但以前普遍呈現「散、亂」等特點。「行業集中度過低,不利於產業形成鏈條式發展規模,也容易形成惡性競爭。 」市工信局局長王愛民認為,產業集聚形成園區,進而實現一體化發展,能大幅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與效益,降低產業結構的同質化和低質化,園區內的龍頭企業也可以通過產業集聚效應不斷擴大產能。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環保要求日趨嚴格,入駐專業園區成為化工企業的最佳選擇。

為更好地促進全市化工產業健康發展,我市堅持高點定位,編制出臺《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年)》《化工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建設並提報了一批高標準專業化工園區。目前,已有樂陵化工產業園、臨邑化工產業園、德州運河恆升化工產業園、禹城化工產業園、平原化工產業園等5家園區相繼通過省級認定。

「隨著化工用地審批難度的不斷加大,專業化園區無疑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我們也在積極調整發展思路,把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任務,提高企業入園門檻,從『挖到籃裡都是菜』轉變為引進綠色項目、高科技項目,著力把園區打造成化工產業綠色發展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良好載體。 」王愛民說。

上項目,更加突出節能增效

近日,山東華魯恆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捷報頻傳——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57億元,同比增長37.94%;綜合毛利率30.5%,同比提高10.87個百分點;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147.1%;每股收益 1.86元,同比增長147.21%,運營效益在全國47家煤化工概念上市公司中名列首位。

在華魯恆升公司董事長常懷春看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高質量項目作支撐。近年來,華魯恆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自主創新,加快實施了一批強鏈延鏈的新項目、大項目,不斷培育新動能。 

「今年我們新啟動了2個新項目,其中精己二酸品質提升項目採用單系列、大型化節能工藝,生產高品質精品己二酸,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醯胺及尼龍新材料項目則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在操作控制、能量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原料和公用工程消耗低,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而且我們以華能電廠蒸汽為動力,不增加煤炭消耗,實現大園區產業鏈的融合對接和循環利用。 」常懷春說。

不只是華魯恆升,在實華化工有限公司,總投資13.3億元、採用無汞新工藝改造年產40萬噸PVC(聚氯乙烯)節能減排項目,正在進行管道和設備安裝,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與傳統PVC生產技術相比,該項目採用無汞催化技術,徹底消除了汞汙染。此外,新技術還大大降低了能耗,產品純度也更高,生產成本預計每噸可降低500元左右。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增銷售收入12.7億元。 」項目負責人蘭俊兵介紹。

華魯恆升、實華、金能、聯化……今年,我市一大批化工骨幹企業紛紛上馬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明顯的新項目,彰顯出企業家積極進取決心的同時,也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嚴管理,時刻繃緊安全生產弦

對於化工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線」,保證安全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首要任務之一。

近日,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一次消防演練。企業的化產二車間主控室氣櫃進口側 CO檢測儀持續報警,經現場人員查驗,是氣櫃進口煤氣大量洩漏。緊急疏散行人、搶險搶修堵漏、檢測現場環境,大家各司其職、冷靜處置,35分鐘後,車間生產恢復正常。「我們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持續加強日常『實戰式』演練,僅去年一年就開展各級應急演練200餘次、參加職工超1萬人次。 」公司董事長秦慶平告訴記者。此外,公司還制定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綜合預案和專項預案3個、分廠級預案20個、車間級現場處置方案356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應急管理體系,不斷提高安全應急處置能力。

在市級層面,自2017年6月開始,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我市啟動了為期5年的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市委、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6個工作組,抽調專業力量有序開展工作。去年4月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輪評級評價工作,結合化工違規項目清理,梳理出可保留的化工企業272家、退出企業215家的企業名單,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安全生產。「2019年,我們將更加突出全面治本,進一步抓好化工行業綜合整治,著力規範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嚴格化工投資項目審批,積極推進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努力實現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王愛民說。

相關焦點

  • 「新」姿多曼妙「綠」練當空舞武夷山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叩開國際市場之門的生物醫藥企業捷安醫療,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武夷山市工業向「綠」發展的新增長點之一,也是武夷山市致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環境,武夷山市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綠色發展戰略,工業實力穩步增強。
  • 武城縣縣委書記王立來:務實高效創新突破加速工業膨脹升級
    武城縣縣委書記王立來:務實高效創新突破加速工業膨脹升級 2011-02-23 09:45 來源:德州新聞網——德州日報
  • 2018年天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央廣網天津2月1日消息(記者賈立梁)記者從天津市統計局獲悉,2018年,天津市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企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工業運行穩中有進。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2.6%,增速較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
  • 唐山:豐南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綜述
    於是,把加快工業經濟發展作為經濟騰飛的主引擎,把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作為發展的內在動力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利用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豐南區工業企業苦練內功,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裝備檔次,延伸產業鏈條等方式,不斷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內涵發展上頻頻出招,作出了一篇篇大文章。  「嫁接」高新技術,向科技要生產力、競爭力,是企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最直接、最有效的戰略選擇。
  • ...高質量增長轉變預計2020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9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現了規模、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統一,工業和信息化綜合實力躍上了一個大臺階。2020年預計智能產業銷售收入7530億元同比增長13%作為重慶本地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忽米網,是重慶智能產業的縮影。
  • 「上海灣區」疊加「LINE計劃」 看金山如何轉型升級
    上海市金山區宣布,將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確立高質量發展的「LINE計劃」,推動轉型升級,以全新的形象提升城市能極和核心競爭力。2019年金山第二工業區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園區」,這一年稅收完成27.65億,創歷史新高,規上產值完成248.5億元,同比增長8%,萬元能耗值實現同比下降6%。
  • 京津冀如何消除產業結構「層級差」
    業內人士認為,京津冀區域的經濟發展已進入由服務業主導的新階段,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促進京津冀區域的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但目前京津冀三地尚存產業結構發展層級,需加速打破瓶頸,才能營造更好的區域經濟發展生態。
  • 銀川: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經濟行穩致遠
    當前,隨著傳統資源要素的比較優勢減弱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產業發展動力逐漸減弱,新興產業正在培育,銀川市正處於新舊動能的攻堅期。這就亟待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優勢主導產業「枝繁葉茂」,新興產業「茁壯成長」,促進新舊動力轉換,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的內涵式發展模式。
  • 濟南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已佔全市半壁江山
    食品飲料、智能製造、現代物流是濟陽區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正在全面轉型升級。2020年,濟陽區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食品飲料產業加快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2 個,深入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食品飲料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支持液壓升降平臺產業組建產業集團公司,完成產品團體標準制定,液壓升降平臺產業進入標準化生產、抱團式發展新階段。
  • 新型工業化 轉型示範當主導
    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我市依託國家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優勢,按照「零件─部件─總成─系統─整車」的思路,堅持以零促整,向系統模塊化方向發展,實施發動機、車橋、自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項目,積極引進整車製造企業,做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2012年,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預計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4億元,同比增長30%。
  • 新興產業勢頭良好 轉型成效繼續顯現——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綜述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步伐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型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尤其是體現質量和效益的如煤炭佔比降低率、製造業佔比上升率和工業利稅總額增長速度等轉型指標穩健提升,轉型發展成效繼續顯現,各項穩民生工作落到實處,全市經濟呈現出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但工業、批零住餐等傳統服務業拉動力較弱,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仍顯不足。
  • 前11月,德州1391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
    1-11月份,全市139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8位。據了解,在工業生產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共有七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明顯上升。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且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
  • 動能轉換,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天津市深化經濟調整推進產業升級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智能製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於工業增速5.4個百分點。全市智能製造業企業數量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近20%。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出臺了一個好政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稱。「去年我市設立百億元智能製造專項資金,到目前已經有四批共911個項目受益,市、區兩級智能製造專項資金累計安排已達36.4億元。
  • 網信辦報告: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
    《報告》稱,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信息基礎建設邁出新步伐。IPv6規模部署取得長足進步,截至2019年底,中國IPv6活躍用戶數達2.7億,佔網際網路網民總數的31%,已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13.92億。
  • 自流井區: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 工業經濟迎來發展「春天」
    1至6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工業投資實現2.9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不含東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作為自貢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典範,近年來,自流井區堅持把推進轉型升級作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秉持「錯位發展、融入互動」理念,大力實施「兩區」發展戰略。
  • 山東糧食產業功夫在「糧」外 轉型升級按下加速鍵
    走向產業鏈深處,走向品牌高端,轉型升級按下加速鍵——山東糧食產業功夫在「糧」外□ 本報記者 陳曉婉一粒玉米可以生產多少產品?4000種!走進西王集團的生產車間,已經看不到玉米的身影,生產線上傳送下來的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藥用葡萄糖。
  • 陸海新通道推動北部灣臨海工業加速崛起
    新華社南寧7月19日電 題:陸海新通道推動廣西北部灣臨海工業加速崛起新華社記者劉偉、潘強隨著一批鋼鐵、化工、能源、有色金屬、電子、糧油等企業快速發展,廣西北部灣臨港工業近年來加速崛起。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介紹,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391.38億元,同比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連續多年增速排全自治區前列,產值超億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8家。廣西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700億元,是廣西目前最大的單體投資產業項目,預計建成後年產值達650億元。
  • 三明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總體較好態勢
    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園林水果產量19.53萬噸,增長6.8%;茶葉產量2.48萬噸,增長7.6%;藥材種植面積增長9.4%,花卉種植面積增長1.1倍。林業生產進展順利,木材產量314.25萬立方米,增長9.6%;林產品採集量113.38萬噸,增長4.3%。養殖業總體較好,肉蛋奶總產量15.15萬噸,增長4.3%。生豬出欄130.65萬頭,增長6.8%。
  • 中國石化:以數位化轉型促進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張玉卓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面對我國能源發展潔淨化、數位化、多元化的大趨勢,中國石化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技術立企興企強企
  • 貴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規上工業企業上雲率超八成
    截至今年10月,貴陽市「萬企融合」省級標杆項目達44個,國家級智能製造領域相關試點示範企業達10家,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達31家,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達20個。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上雲率達到83.5%。  2018年,貴州省開始深入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