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那樣的小縣城中,同齡人中考上研究生的小夥伴都能被人捧上天,更別提成為博士和博士後了……能夠經受住博士磨鍊的小夥伴往往頭髮稀疏、時間繁忙,與朋友之間的聯絡都寥寥無幾。可是,就在兩天之內,他們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被北京電影學院和演員翟天臨打擊的體無完膚……
春晚小品演員「打架警察」、娛樂圈中的「高學歷」學霸翟天臨涉嫌學術論文造假,學術不端,被調查。
此次事件,掀起了一陣學歷打假風波,無論是演藝界還是教育界都受其波瀾。
在微博上不時更新自己的求學經歷,已經成為了翟天臨喜歡做的事情之一。2019年1月份,對於翟天臨而言又是一個好的月份,他成為北大光學管理院的一名博士後,享受國家的工資津貼·
但是這份榮耀,並沒有伴隨他走太久,剛走下春晚舞臺,他就從「打架警察」變為了被打假人。
身為一名博士後,曾經在直播中直言不知知網為何物的言論,讓人們大跌眼鏡。
知網是一個學術論文等的知識檢索平臺,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研究都離不開它,可以說是在本科及以上的高等學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凡是有點學識的畢業生,都應該對知網有所接觸,並在其畢業論文創作中用到了知網。
雖然後面翟天臨工作室對其言論進行了闢謠,但事實還是證明這個人設為娛樂圈的「學術大牛」其實是一隻注了水的牛……
「論文查重率高達40%」「年發表論文數目不及博士審核標準」「畢業答辯導師一個只有本科學歷卻是博導,一個是院長卻娶了小14歲學生,利用職權捧其做女主」·……
所謂「一壞壞一筐」,由學位摻假牽引出來的壞瓜怕是能在高等學府中引起恐慌,北電等學府在其他人中的地位也會變得不再帶有神聖之光……
雖然北京電影學院和北大光華管理院分別做出了反映,表示嚴查,但是最終的鍋還是得北電背,人們期待的結果和通報還得公正發。
如果說教育是社會上的最後一方淨土,那麼對於求學者而言,世上最大的不公就是學術的不公,最大的腐敗就是學術腐敗。
要知道每年因為讀博壓力選擇自殺的高學歷知識分子總是佔據新聞頭條。要知道,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的統計,從2002-2010年,博士的延期畢業率高於56%,四年的學期,有的人上到六年,你可以說他們的研究能力不強,但更說明博士畢業難度之大。
對比翟天臨的「隱形」論文,還有北電培養博士的模糊標準,那些吃盡學術研究之苦的博士們,唯有苦笑吧。
或許,看到動輒博士、博士後的明星,以及那些私相授受的嫌疑,只能說,演藝界不需要這樣的博士,太水。教育界也不需要這樣的演藝界學府,太亂。
(本文素材源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