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費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受愛戴、最卓越、最具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名字之於量子電動力學,就像愛因斯坦的名字之於相對論、霍金的名字之於黑洞理論般如雷貫耳。二戰期間,費曼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的研發,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並於1965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費曼不僅是一名物理學家,他還是熱情奔放的鼓手,實用的惡作劇者,出色的教育家和不懈的樂觀主義者,成為這樣的「多面手」,費曼父親對他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
費曼的父親很早就設法引導兒子用「科學的方式」去思考,並讓他懂得僅僅知道事物的名稱和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質有著根本的區別。在費曼的自傳書《你好,費曼先生》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當父子一起看《大英百科全書》時,書裡寫到,「恐龍的身高有25英尺,頭有6英尺寬。」父親便對年幼的費曼說,「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這也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裡,那麼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費曼的父親總是善於把書中的定義映射到實際生活中來,讓死板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這種科學的學習和思考方式與機械記憶定義、背誦等方法背道而馳,對費曼一生影響意義深遠。
再或者,當小費曼問父親「為什麼士兵要向將軍鞠躬?」時,父親則說道,「那是因為他的軍裝、他的名聲和他的地位,而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特別的事情。」向權威挑戰,是父親教給費曼的另一種思考方式。費曼也相信了這一點,每當他遇到問題時,他就會設想回到小時候,無視一般的想法,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正是以自己的方式來研究物理學,他沒有受當時公認的薛丁格和海森堡的方法的限制,費曼圖的提出,成為了繼薛丁格和海森堡提出後第三種建立量子力學的方式,是研究粒子物理學的重要工具。
費曼有一種特殊能力,就是能把複雜的觀點,用簡單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這使得他成為一位碩果纍纍的教育家。1951年,他在加州理工學院教書期間,因其幽默生動、不拘一格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費曼曾說:「教師講的東西學生不理解,究其本質,是連教師自己都沒有真正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費曼往往在審視學生提出的問題時萌生新思想,思考許多新問題。這使他的教學充滿活力和激情。他說:「教學和學生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如果有人給我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但是我不能教學的話,那我永遠不會接受,永遠不會。」費曼也相信,人們記住他首先是因為他的教學工作。1972年,因為卓越的教育貢獻,獲得的奧爾斯特教育獎章。
當然,與這位天才的科學成就齊名的,還有他的惡作劇。在無聊的時候,費曼喜歡捉弄同事,比如鎖上別人的抽屜,偷走同事的科學筆記。這位頑童的故事被他的朋友寫進書中——《別鬧了!費曼先生》,書名便一眼看出這位頑童的性格。
費曼的一生,是令人著迷的一生,也是多少人心嚮往之的一生。他從來不滿足於知道事物的描述或公認的真理,正是這種強烈的好奇心與玩世不恭的性格讓他完成了一個科學偉大的使命。
參考資料: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ichard_Feynman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Richard-Feynman
https://www.brainpickings.org/2015/04/06/richard-feynman-blank-on-blank/
作者:董依明
審稿:魏瀟,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後研究員、中山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