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交流急需構建正確民族觀

2020-12-17 中國臺灣網

兩岸青年交流急需構建正確民族觀

2019年07月15日 13:2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78期】 

  七月上旬,網上吵得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11日「武漢大學招了個『精日臺獨』臺灣交換生」。該名臺生將於2019年秋季學期至武漢大學交換一學期。據微博爆料目前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的臺灣碩士生,疑似在其FACEBOOK發表多篇「精日臺獨」的言論。網友爆料並配有該臺灣學生FACEBOOK的網頁截圖。武漢大學也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稱「感謝網友對臺灣交換生工作的關注,校方據調查結果,將依發依規定處置。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屬高校,我們歡迎所有支持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臺灣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來武漢大學交流學習」同時,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稱該名臺灣學生已經不打算赴武漢大學交換。

  其實回顧整起事件,的確是一個很嚴肅的警訊,因為臺灣青年一代缺乏正確的國家民族觀,特別是所謂的「太陽花世代」被構建成「天然獨」成長的一代青年人,從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到歷史認知都是被「臺獨政客」構建成謬誤的錯誤認知;加上過去20多年來在李登輝渲染下的「臺日命運共同體」,歷史教科書上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因此導致「精日臺獨」分子在臺灣青年一代出現。這個不會是單一案例,因為在過去20多年來「去中國化」教育下的一代臺灣青年人,當務之急就是要重新構建中華民族的正確歷史觀,讓臺灣青年一代都以身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

  話說回來,一年365天,全大陸各地都舉辦如火如荼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其主要宗旨除了讓臺灣青年來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臺灣青年不能忘本,因為臺灣青年就是中國人,就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因此各地有關單位在舉辦兩岸交流活動無不用心,希望讓臺灣青年認識大陸,進而讓臺灣青年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班列車中而不掉隊,但要如何體現出臺灣青年來到大陸後是真心實意潛移默化讓臺灣青年認同祖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翻轉整個臺灣青年一代,最重要的反而是在臺灣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因為時間不等人,在過去三年來「太陽花世代」的茁壯。蔡英文當局在2016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前任馬英九的「歷史課綱微調」廢除。如今,當年「太陽花」首領林飛帆都即將成為民進黨副秘書長,民進黨當局如此的精心安排就是要構建其「臺獨歷史」史觀和加大「去中國化」教育,並且挾洋自重強化「臺日命運共同體」和美化日本殖民歷史。這一切離譜的行徑終將被海內外中國人所唾棄,因為臺灣青年就是中國人這一點無庸置疑,請不要再為了選舉而殘害無辜的臺灣青年了。(作者:羅鼎鈞,瀋陽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焦點

  • 淮安積極促進兩岸青年交流
    2016年8月,臺商學院獲國臺辦批准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同時,淮安掛牌成立兩岸青年創業園。該園擁有優惠的創業政策和完善的配套設施,致力於為臺灣青年提供人性化、低成本、開放式的創業空間。2018年6月,淮陰工學院蕭湖雙創基地正式投入使用,5名臺灣青年入駐設立雙創工作室。目前淮安的10家市級創客空間,20家縣級創客空間,全部向臺灣青年開放。淮安還不斷豐富淮臺青年交流活動平臺。
  • 兩岸青年近距離交流
    【深圳商報訊】(記者 吳維)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體驗之旅開營儀式在深圳水圍文化廣場舉行,近百名兩岸青年參加活動。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共設置9條線路。
  • 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暨2020年兩岸青年藝術創作展在花都區...
    >  12月5日,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暨2020年兩岸青年藝術創作展開幕儀式在大新文創園區舉行。主辦方表示,本屆2020年兩岸青年繪畫展以「精神通道」為主題,旨在緊密兩岸藝術繁榮,促進兩岸藝術交流,為兩岸青年藝術家創造更廣闊的交流和發展空間。鼓勵青年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激發他們的藝術潛能,發現優秀的青年藝術家,為社會謀福祉。期待他們的作品能夠成為跨越海峽兩岸連結世界的精神通道,一起攜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王正: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八點建議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世新大學助理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王正日前在「兩岸青年交流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表示,兩岸青年交流的形式與內容應交由青年人來設計,體驗式交流中體驗和交流缺一不可,未來兩岸青年交流要轉變成兩岸青年交流和兩岸青少年交流共同並進的格局。
  • 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研討會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成功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4月20日,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學術會議廳舉行。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原副會長盧鹹池,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臺灣中華崑曲藝術協進會理事長楊振良,山東省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西忠,山東省青年聯合會主席袁良,學校黨委副書記高峰、副院長王林山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 體育交流讓兩岸青年更貼近
    2019「球舞靜安·緣結兩岸」高中校際排球賽7月18日在滬開幕 繆璐 攝中新網上海7月18日電 (記者 繆璐)「十多年前,我還是一名高中生球員,到福建漳州進行交流,十多年後,我作為教練第一次帶隊來大陸交流,雖然身份有所改變,但都一樣的興奮和激動
  • 兩岸青年成2017滬臺交流「中流砥柱」
    殷立勤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 (記者 繆璐)2017年度滬臺交流十大新聞評選17日在上海揭曉。除了去年在滬舉行的兩岸重要事件無懸念入選外,兩岸青年的交流較往年有所增加,突顯了兩岸青年日漸成為滬臺交流「中流砥柱」的新趨勢。
  • 馬英九:加強兩岸交流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感情
    中國臺灣網3月28日消息據港媒報導,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訪美期間,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表示: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多,將會增加兩岸年輕一代的相互了解。他強調兩岸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應該進行更密切的交流。  據報導,馬英九在接受訪問時指出:與民進黨不同,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堅持「四不一沒有」。
  • 兩岸青年企業家在臺北當面交流創新創業
    7月13日,臺灣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與北京市海澱區青年聯合會在臺北主辦「2019海峽兩岸青年企業家臺北創新創業交流會」。 劉舒凌 攝中新網臺北7月13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歐陽開宇)臺灣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與北京市海澱區青年聯合會13日在臺北主辦「2019海峽兩岸青年企業家臺北創新創業交流會」。臺灣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表示,2017年10月成立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就是希望促進兩岸青年企業家互動交流。
  • 臺灣大學生:兩岸青年交流應向縱深發展
    」的部分兩岸青年參訪林語堂紀念館後合影。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7月24日,參加「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的部分兩岸青年參訪漳州市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漳州7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多位正在福建參加「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的臺灣大學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青年交流很有必要,應向縱深方向發展,不因臺灣政局變化而受影響。  臺灣東吳大學法律系學生徐于晴第一次來福建。
  • 全國臺聯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在貴州舉辦
    「優秀青年臺胞志願者集訓營」在平塘國際天文體驗館開營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由全國臺聯主辦,貴州省臺聯承辦,上海市臺聯、福建省臺聯、四川省臺聯、廣東省臺聯等各地方臺聯協辦的
  • 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2020兩岸青年繪畫展在穗開幕
    12月5日,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2020兩岸青年繪畫展開幕式在花都區大新美術館舉辦。該活動由廣州市穗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廣州大新文創園主辦。 兩岸青年繪畫展由廣州市榮譽市民、廣州臺協會長王慶祥發起,自2016年開始,至今已舉辦五屆。
  • 兩岸青年交流團赴銘傳大學參訪
    (中國臺灣網 徐維彬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1日臺北消息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之兩岸青年交流工作參訪團一行來到銘傳大學,與銘傳大學師生進行交流參訪活動。在銘傳大學,師生們深入了解了該校的教學設施及教育機制等各方面信息,並與銘傳大學在讀學生以及大陸赴臺就讀學生進行了生動活潑的交流座談。
  • 民進黨當局抹黑大陸難阻兩岸青年交流
    然而半年多過去了,大陸防疫早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臺灣防疫也取得明顯成果,本來兩岸之間的交流應當逐步有序恢復。然而,蔡當局新任期開啟以來,不但沒有推進兩岸交流的意願和行動,相反卻在破壞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的老路上越走越遠。不僅遲遲不放開陸生返臺就學,而且對臺生赴大陸求學也下此黑手。
  • 兩岸評論│深受「獨害」的臺灣新世代
    更叫人痛心的是「臺灣主權未定論」這一個的歷史謬論,罔顧了《開羅宣言》和《波次坦宣言》的效力,最叫人憤恨不平的是我們中國人歷經14年艱苦抗戰取得的勝利,才有1945年10月25日的「臺灣光復」,臺灣省在與祖國分開50年後終於復歸咱們中國的版圖,因此不管從歷史觀、法律觀、民族觀和整體宏觀的角度觀察下來,民進黨當局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要將其所構建的「天然獨」完善至最後一哩路,這種透過歷史課本的變相政治洗腦的
  • 「文萃」付建榮:論「多元一體」民族觀視域下的中華諺語史構建
    他高度概括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總特點,為我們確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民族觀奠定了理論基礎,是正確認識中國民族和文化的總特點及其歷史形成過程的鑰匙。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觀的確立,對我們宏觀認識中華諺語的總特點及其形成的歷史過程,構建中華諺語史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 兩岸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是加深了解的好方式
    信息 兩岸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是加深了解的好方式 2016活動結束後,兩岸學生大呼「過癮」,認為這是加深相互了解的好方式。  活動主辦方將40餘名兩岸青年學子分為臺生、在陸臺生、陸生、在臺陸生四個小組。在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的主持下,四個小組就社會關懷與實踐、資訊獲取兩個議題發表意見,並就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面對面交流。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生陳臆先去年曾在廈門大學交流一個學期。
  • 兩岸青年相聚花蓮:激蕩起交流的火花(圖)
    兩岸青年相聚花蓮:激蕩起交流的火花(圖) 2016年11月24日 15:5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一位「90後」臺籍青年的「兩岸藝術交流夢」
    如今,他又有了一個「兩岸藝術交流夢」:創建兩岸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以音樂和藝術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蔡鶴立在他的工作室為客人攝影。 張金川 攝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蔡鶴立幼時便聽著從臺灣來到大陸生活的外婆講家鄉的人與事,自此埋下「兩岸情結」。中學時期起,他開始學習音樂。
  • 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2020兩岸青年繪畫展開幕式在大新...
    這次以大新文創園為主,石頭記礦物園為配套景區的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正式落成,並舉辦2020年兩岸青年繪畫展,就是順應兩岸大開放、大交流的形勢要求,突出海峽兩岸交流地方特色,深化穗臺兩地交流合作平臺,讓兩岸青年藝術家們在共同的創作激情和文化源流下加深相互理解,希望廣大臺灣青年藝術家通過繪畫展的機遇,增進互信認同,從而達到心靈契合,進一步推動兩岸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