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21:35 |共享聯盟嘉善站 記者 杭燕飛 蔣玲賢 編輯 沈宇昕
在「2020中國城鄉統籌百佳縣市」中,嘉善排名全國第四、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嘉善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城市;天凝鎮新聯村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陶莊鎮汾南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姚莊鎮入選省級特色農業強鎮……今年以來,從全縣層面到基層一線,我縣鄉村振興工作收穫了一份又一份精彩的答卷,這是嘉善縣鄉村振興工作對嘉善把握歷史新機遇、站上歷史新起點、開啟發展新徵程的有力回應。
隨著「雙示範」建設「集結號」的吹響,我縣不斷提高站位,深入開展「十百千」示範創建,全力構築「三大區域合作平臺」,全面打響「三大破難攻堅戰役」,全線推動「四大示範引領行動」,著力推動實現我縣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與長三角各區域人才共育、科技共用、招商共引、產銷共推、美麗經濟共享,並在新一輪城鄉融合的鄉村振興發展中搶佔制高點,努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鄉村振興先行地。
黨建引領 先鋒示範
今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天凝鎮新聯村黨總支作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之一受到了表彰。
1月24日正是農曆除夕,新聯村有一人被確診為嘉興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新聯村有不少村民在武漢經商,而且此前已經有36人提前回到村中。關鍵時刻,新聯村黨總支果斷髮出緊急令,立即組織開展密切接觸者隔離工作。短短5小時內,村黨總支就將35名重點人員全部轉移至縣集中醫學觀察點,並對全村315戶、1334人實行整村居家觀察,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鋼鐵堡壘」。
這就是基層黨建的「魔力」,也是嘉善基層黨建引領示範作用的一個縮影。嘉善縣在基層黨建中首創了「黨建八領」的新品牌,即推動黨建引領經濟富村、綠色美村、改革活村、人才興村、雙創惠村、文明立村、善治安村、班子強村。
姚莊鎮橫港村在2013年之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落後村,全村年集體經濟穩定收入不足30萬元,全村生豬存欄量超過了2萬頭,農村環境質量每況愈下。之後,村黨支部積極調整思維,從生豬養殖減量提質入手,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豬養殖業全面完成轉型升級後,通過土地流轉使豬棚變花棚、變菜棚,農民人均收入和村集體收入節節攀升。
同時,該村探索建立了「黨群聯動、戶比互評」農村生態環境長效治理、黨員「聯繫指導、聯帶考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等制度,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讓普通群眾充分參與其中,創新性地推出生態綠色加油站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由僅靠硬體投入的「一時美」轉變為共管共治的「長久美」。如今的橫港村,水清岸潔、花紅柳綠,已經成為我縣美麗鄉村的代表村落。
鄉村振興要跑得快,基層黨組織必須夯得實。嘉善縣已經成功創建嘉興市首輪「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先鋒縣,4個鎮(街道)和38個村(社區)分別被評為市級先鋒鎮(街道)和先鋒村(社區)。
目前,嘉善縣已經全面完成了9個鎮(街道)166個村(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共選舉產生黨組織書記166名、黨組織委員613名。新一屆黨組織班子平均年齡近38歲,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5歲,班子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88.2%,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更加明顯,基層黨組織活力滿滿。
產業振興 融合為先
11月21日,嘉善大雲2020雲上音樂節在該鎮雲瀾灣溫泉景區如期上演,一批音樂界的大咖們雲集大雲,在夜晚璀璨的燈光中,觀眾們齊齊享受著一場美妙的視聽盛宴。音樂大咖組團光臨我縣鄉村獻藝,這在以前是誰也不會想到的。大雲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雲鎮將緊緊扣住當前資源優勢,做深做實文旅融合文章,實現文旅產業的甜膩崛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衡量鄉村產業振興有著多維度的指標,包括鄉村產業體系是否健全、鄉村就業結構是否優化等,但最重要的一項指標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佔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如何依託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更多元化的經濟優勢是嘉善縣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近年來,有一個詞始終被高頻率地提及,那就是農業經濟開發區。
農業經濟開發區以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為主導方向,是以工業理念抓平臺建設、抓項目招引、抓業態融合的新型農業發展形態,是在鄉村振興戰略驅動下,順應農村供給側改革、新興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模式。我縣現已布局魏塘、幹窯、天凝、惠民四個分區,形成四種各具特色、相融互補的發展模式。
位於幹窯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嘉佑農業田園綜合體是嘉善縣引進的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規劃總面積逾20000畝。嘉佑農業在做「精」字上下足了功夫,通過推動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成片開發利用實現機械化操作、利用科技引入種植高品質農產品等方式不斷調整生產方式,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位於天凝農業經濟開發區的善農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浙糧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該企業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項目通過土地集中流轉,分別與該鎮蔣村村、聯誼村、馬塔塘村等籤訂了約5000畝土地流轉合同,明年還將進一步擴大流轉面積,達到1.5萬畝,通過「水稻+油菜」輪作模式,培育、引進優質綠色糧油品種,建設萬畝綠色優質糧源基地。同樣位於天凝農業經濟開發區的浙江華騰農旅融合項目一期主要建設年出欄10萬頭生豬的養殖場,二期主要建設鄉村集市、小豬樂園、學習牧場、花香果巷等農旅融合項目,進行集田園觀光、農事體驗、生態農業於一體的農業旅遊開發。
產業的深度融合源自嘉善縣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嘉善縣多形式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特色強鎮和農業經濟開發區,同時積極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標準田」建設。以平臺建設為依託,嘉善縣今年共籤約農業項目16個,總投資達36.3億元。
文化涵養 地嘉人善
每到傍晚時分,天凝鎮洪溪村廣場上總是人頭攢動。隨著音樂聲響起,整齊的廣場舞吸引著路人的目光;籃球場上,籃球愛好者們英姿颯爽,喝彩聲此起彼伏;河邊綠道,許多村民在飯後就過來散步,享受著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誰曾想到,該村以前還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如今已經蛻變成了人人知曉的文明村。
「我們就以特色體育項目籃球為重點,動員全村村民參與文化活動,以活動聚人心、穩人心。村中先後組建了籃球隊、舞龍隊、舞獅隊、老年文體隊等10多支文體隊伍,並且積極開展『種文化』籃球賽、社級文藝匯演、農民文化體育節等文體活動。『辣媽寶貝』在2011年『中國達人秀』上一演成名。」洪溪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村民、村幹部接觸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關係也是越來越融洽。今年9月,來自洪溪村的《堅定新農村文化自信 弘揚新時代鄉風文明》案例被評為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洪溪村以文化促和諧正是嘉善縣「善文化」在基層傳承實踐的生動體現。目前,嘉善縣已經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13家,實現農村文化禮堂行政村全覆蓋;全縣共有省級文明村14個、市級文明村25個、縣級文明村65個。同時,嘉善縣還積極開展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和傳承人群研培,加強嘉善田歌、嘉善宣卷、京磚燒制技藝等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發展。
在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嘉善縣的農村特色文化已經走出縣域,與毗鄰地區實現了共建共享。姚莊農民畫的種子源於上海,近年來與上海金山區農民畫的交流互動日益頻繁;陶莊宣卷是嘉興宣卷的一種流派,近年來與蘇州宣卷常常同臺獻藝……
今年9月,嘉善縣還正式發布了「嘉有善賢」品牌,同時首發《嘉善歷代先賢圖文冊》。發布「嘉有善賢」工作品牌,進一步激活了鄉賢資源、凝聚了鄉賢智慧、匯集了鄉賢力量,嘉善也將把這一品牌打造成為廣大鄉賢溫暖的港灣、聯誼的紐帶、資源的寶庫、建功的平臺和美譽的象徵,以「善賢返鄉月」「善賢驛站」、善賢進網格和善賢特色工作室等4個平臺為抓手,在助力產業興旺、文化建設、鄉村治理、生態宜居和公益慈善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美好生活 共享共富
今年1月5日,大雲鎮繆家村傳出大喜事, 村裡首次以現金形式,將220萬元的村集體股份分紅,發放到3366名村民手中,村民們幸福滿滿,開心不已。2019年,繆家村集體可支配收入達到1350萬元,同比增長約12%,村裡的錢更多了。同時,村集體為村民購買養老保險和農房搬遷補貼的兩項大支出也接近完成,所以有了繆家村的首次股份現金分紅。
截至目前,嘉善縣已經連續實施四輪「強村計劃」,累計實施「飛地抱團」發展項目15個,其中縣域抱團項目5個,鎮域抱團項目10個,99個村參與抱團項目建設,村投資總額近16億元。截至2019年底,全縣118個村村均經常性收入達306萬元,其中12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嘉善縣還建設了全省首個跨省、跨縣域三地共建「飛地抱團」強村項目:嘉善—慶元—九寨溝「飛地」產業園。園區總建築面積7.06萬平方米,正式投產後企業所繳稅收用於慶元縣130個村及九寨溝50個村的村級經濟「造血」,並優先招用慶元縣、九寨溝縣勞動力推動三地經濟發展。
村集體發展前進的腳步不斷加快,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才能實打實。嘉善縣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97.2%,列全市前二;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達標率大幅提升,列全市前二;農村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9.53%,全市最高;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面達77.8%,全市第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高,城鄉收入比達1.66︰1,差距繼續縮小,位居全國前列。
9月22日,嘉善縣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正式開幕。今年嘉善縣豐收節的主題為「詩畫善美慶豐收 示範先行同築夢」,以「開幕式+系列活動」的形式充分展示嘉善縣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業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在開幕式上,西塘鎮和姚莊鎮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其他三個鎮共同籤訂了五鎮鄉村振興發展聯盟,拉開了長三角區域鄉村振興共享共建的大幕。
毗鄰區域共建聯盟,群眾幸福感再加碼。嘉善縣與毗鄰區域開通11條省際公交通勤巴士,開通示範區5條區域公交線路和旅遊專線;與上海共建金澤水庫省際備用水源地,實施太浦河水資源保護省際協作;共建跨區域醫聯體,初步實現跨省異地醫保實時結算「一卡通」……
生態綠色 詩畫江南
荷池村位於西塘古鎮西大門,因村中池塘形如荷葉,周邊村民在池中廣植荷花故而得名。一到盛夏時節,荷花碧葉連天,景色異常優美。經過時光的洗禮,荷池村在嘉善縣美麗鄉村建設中孕育新的活力和發展新機。
在不久前舉行的嘉興市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各縣(市、區)美麗鄉村精品線評比結果公布,嘉善縣夢裡水鄉·鄉伴西塘風景線獲得一等獎,而荷池村正是這條風景線的重要節點之一。
據悉,夢裡水鄉·鄉伴西塘風景線位於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西塘鎮境內,總長22公裡,縱貫西塘鎮,整體規劃結構為「一心、多點、一環、多片區」,即以5A級西塘古鎮景區為核心,以荷池、紅菱、東匯等多個美麗鄉村為點,將古鎮旅遊配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水鄉客廳展示區和祥符科創核心區等串連成環,形成一條集古鎮旅遊、水鄉風光、農耕體驗等於一體的「最江南」美麗鄉村風景線,更是一條穿梭於「活著的古鎮」與「與世界對話的未來水鄉」之間的美麗鄉村風景線。
在嘉善縣東側,另一條美麗鄉村風景線同樣受人關注,那就是「桃源漁歌」風景線。走在姚莊的村落和田間,橫港村的塘涇稻作文化、北鶴村黃桃產業文化處處詮釋著「桃源漁歌」的生態綠色色彩。全長16.11公裡的「桃源漁歌」風景線,將姚莊鎮的產業、文化、村莊、田園、生態等有機串聯,是一條可觀、可遊、可賞、可居,展現嘉善北部「詩畫田園、漁果爭鮮」鄉村景觀的美麗鄉村風景線,是一條主動融入長三角、連接環澱山湖戰略協同區的美麗鄉村風景線。
據了解,嘉善縣按照全域規劃的理念,堅持「多規合一」,圍繞建一批美麗鄉村示範鎮、風景線和特色精品村的目標,調整完善縣域美麗鄉村總體規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建設主題,完成5條美麗鄉村風景線專項規劃,完成5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規劃,從點、線、面3個層次分層完善規劃設計,建立了以縣域美麗鄉村總體規劃為核心、以風景線專項規劃為框架、以精品村建設規劃為基礎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努力打造「點線面」合一的全域美麗大格局。
當生態綠色成為一體化發展的底色,長三角的美麗鄉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樣板意義。今年6月,一體化示範區三地開展「創新工場」第三期活動,探討協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串點成線成面」工作。三地就加快探索和率先實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達成共識,並籤署了圍繞一體化示範區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分享的改革備忘錄。備忘錄從建章立制、規劃引領、典型示範、以點帶面、產業引領、全民參與等6個方面內容指導一體化示範區兩區一縣下一步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16076937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