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2035年的閔行會怎樣?今天公示的總規草案這樣說→

2021-01-09 上海發布

想知道17年後的閔行是什麼模樣嗎?閔行區規土局今天在官網公示《上海市閔行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6-2035 年)》草案。草案明確了閔行未來的總體發展戰略、空間布局和土地利用、生態和交通等重大專項統籌、實施保障等內容。市民可以在4月10日前通過①電子郵箱:;②聯繫電話:64925603(工作日周一至周五:9:00-11:00,13:30-17:00)③信件郵寄至閔行區莘松路555號5樓閔行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郵編:201199)等方式反饋意見。《總規》草案部分摘要見下文↓

總體城市設計引導圖

規劃範圍

本次規劃範圍為閔行區全部行政轄區,總面積約373.3平方公裡。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2035年。

發展目標

至2020年,初步建成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主動適應與中心城共同構成上海市主城區的新定位,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跨越,形成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功能集聚區的基本框架,城市功能持續提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面實現。

至2035年,把閔行建設成為上海全球城市重要的戰略支撐區,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

至2050年,全面建成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各項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構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戰略支撐區。

發展戰略

1 人文品質戰略

營建有溫度的社區。按照居職平衡,以20萬人左右組織地區公共中心和就業核心;踐行15分鐘生活圈標準,以3-5萬人左右組織社區中心,實現設施全覆蓋,出門見公園;推進社區漸進式更新,提升已建社區的生活居住品質。

營建產城融合的創新園區。強化居職平衡,實現5公裡範圍內居職平衡佔比達到70%左右;通過園區、校區、社區三區聯動促進創新融合,建設更具引領性的產業研發社區;通過中運量環線+巴士環線+慢行綠道環線促進便捷通勤,打造工作生活圈。

營建充滿活力的中心區。以軌道交通為引領,強化站點周邊高強度和複合開發,支撐「城市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的三級中心體系,提升主城區活力。

營建適合漫步的街區。貫通藍綠網絡,在局部地區形成環線,打造示範性的線性公園系統。鼓勵開放公共建築圍牆,優先植入口袋公園,營建開放式街區。

營建生態人文的郊野區。對生態地區賦予文化內涵,在近郊生態保育的基礎上,以「生態+」、「文化+」的理念建設近郊文化休閒功能區,並預留一定的建設指標鼓勵新業態發展。

2 生態宜居戰略

+公園:形成多層次、網絡化、全覆蓋的公園綠地網絡,實現全區城市開發邊界內人均公園綠地不低於15平方米,3000平方米以上公園500米覆蓋率100%。

+服務:構建國際化、高品質、全覆蓋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每20萬人市區級公共設施覆蓋率100%、15分鐘社區級公共設施覆蓋率100%的「兩個全覆蓋」目標。

+保障:優化住房供應體系,加大租賃性住房供給。新建住房中,確保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達到20%。

+秩序:優化多模式、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網絡支撐。積極構建45分鐘接軌中心城區、30分鐘便捷內部出行的高效通勤圈,實現多模式軌交站點600米覆蓋率不低於40%。

3 創新支撐戰略

發揮閔行產業創新優勢,與張江共建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大紫竹」為核心,全力打造滬西南科創中心。重點關注「創新五要素」,推動產學研聯動發展。

依託創新產業,發揮高端製造、科技研發產業優勢;

吸納創新人才,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人才導入,優化人口結構;

打造創新載體,以紫竹為核心形成一批創新園區,以集中商務區為載體提升現代服務業;

完善創新服務,為創新企業和人才提供所需的配套服務,促進產城融合;

健全創新政策,全面完善閔行科技創新功能集聚區建設的配套政策。

產學研聯動,依託閔行已有的產業基礎、創新載體以及交大、華師大等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世界500強企業集聚等優勢,全面完善創新生態系統,以高校、科研機構為技術創新源,以紫竹高新區為產業孵化器,與周邊產業園區聯合創新,助力閔行創新發展。

4 存量更新戰略

強化減量為先,大幅減量低效工業、低效商辦和村莊用地;

強化增量管控,強調土地出讓優先落實公共性功能,經營性項目和一般工業項目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通過城市開發邊界外減量化予以解決;

強化存量活化,強調以存量用地更新激活城市功能與品質的提升,鼓勵用地兼容使用,優先補短板和生態修復;

強化全區統籌,對於增量和減量化指標,加大統籌力度,全面上收至區級層面實施統籌,針對重點地區,全面推進以區級平臺主導統一開發,統一管理;

加快規劃實施,制定專項政策,加快推進已批規劃的實施,保障公共設施、生態綠地、基礎設施等有效實施;

實施動態規劃,制定減量化、存量轉型的年度實施計劃,滾動式開發。

空間格局

1 空間組織模式

軸帶連板塊

「軸帶」將成為整合全區空間結構的核心。分散的街鎮、板塊將由南北、東西兩條複合創新與服務功能的區域性空間軸帶串接,形成緊密關聯的空間格局。

廊道分組團

「廊道」將成為城區、社區、園區建構的空間本底。以區域性水、綠廊道為基底,形成生態化、組團化的空間結構。

綠環串中心

「綠環」將成為公共空間組織的脈絡。各個中心將由連續的環線型綠道串連起來,並與中運量、慢行系統複合,建構起獨具特色的公共中心體系和開放空間系統。

郊野顯人文

「人文」將成為每個郊野公園的主題要素。通過文化要素的植入,讓閔行的郊野公園成為展現全區人文魅力的場所。

2 總體空間結構

梳理全區空間格局,總體形成「一帶兩軸四板塊」的空間結構。

以功能區促進街鎮空間整合,形成四大板塊,即北部國際商務集聚區,中部宜居生活提升區,南部科技創新核心區,東部宜居宜業文化新市鎮;

加強板塊之間聯繫,形成三條發展軸帶,即黃浦江發展帶、七莘路-滬閔路服務軸、紫竹創新軸,強化城市功能與綜合交通的複合。

3 片區發展:四大板塊

北部板塊:國際商務集聚區

包括華漕鎮(南虹橋地區)及新虹街道(虹橋核心區),是虹橋主城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現狀虹橋核心區功能割裂、空間聯繫不暢的問題,規劃重點提升南虹橋地區的國際配套功能,提高設施能級,完善虹橋主城片區的高等級文化、體育設施配套和居住生活配套,強化綜合交通銜接,尤其是強調完善骨幹路網和中運量系統,促進南虹橋與虹橋核心區的直接通勤聯繫,建設虹橋商務區的國際化配套新中心。

中部板塊:宜居生活提升區

包括七寶鎮、虹橋鎮、莘莊鎮、古美路街道和梅隴鎮,是閔行區城市化程度最成熟、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針對現狀生活居住高度集聚,但城市建設短板明顯、居職存在一定程度失衡的問題,規劃重點結合存量更新增補設施、增補綠地,提升城區宜居生活品質,並引導低效商辦退出,圍繞軌道站點集聚一批集中商務區,形成就業核心,優化職住關係。

南部板塊:科技創新核心區

包括顓橋鎮、莘莊工業區、馬橋鎮、江川路街道、吳涇鎮,是閔行區先進位造業最核心的承載區,龍頭園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高度集聚。針對現狀產城交織、中心體系不完善、城市功能欠缺的問題,規劃重點促進園區、校區、社區的三區聯動,強化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型產業社區的建設理順產城關係,通過公共中心體系的健全優化產城配套,通過綜合交通體系的提升優化通勤環境,打造上海西南部的科技創新中心。

東部板塊:宜居宜業文化新市鎮

包括浦江鎮、浦錦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周邊發展基礎較好的新市鎮之一,也是上海城鄉統籌試點之一。針對現狀有浦江漕河涇園區、義大利風貌小鎮、大型居住區、郊野公園等重大市級項目落位,但對全鎮發展的整體思路缺乏提前規劃,導致多種功能之間缺乏聯繫,空間拼湊的問題,規劃重點強化對區域性職能的培育,通過閔東工業區轉型、郊野公園建設和古鎮開發,彰顯文化特色,形成中心城周邊新興經濟的重要集聚空間。同時加快推進城市開發邊界外減量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周康航浦城鎮圈的統籌發展,重點加強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綜合交通、生態廊道等方面的銜接。

4 發展廊道:一帶兩軸

黃浦江發展帶:藍映兩岸

採用「生態先行、兩岸聯動、交通支撐、適度留白」的方式,注重吳涇生態修復和戰略留白,推動紫竹-江川-閔開發-浦江的濱江綠岸和功能提升工程,增設元江路、東川路、昆陽路等跨江通道促進與奉賢區、浦江鎮的兩岸聯動發展,促進龍吳路、浦業路等主幹路提級改造,強化與黃浦江中心城段沿岸的聯繫。

七莘路-滬閔路服務軸:紅貫南北

依託七莘路、外環-S4抬升、嘉閔線南延伸等縱向幹線和嘉閔線、5號線等縱向軌道交通網絡,串聯城市公共中心和重要就業核心,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綜合服務軸,促進板塊整合與就業服務的均衡布局。

紫竹創新軸:綠動閔南

依託元江路、劍川路等多條橫向幹線和元江加密線、東西聯絡線等軌道交通網絡,串聯多個創新單元、創新校區和創新社區,結合元江地區開發建設南部地區中心,完善公共服務職能,形成創新、服務、生態、交通融合的東西向創新綜合服務軸,並將其打造為閔行建設全球城市科技創新功能集聚區的核心地區。

生態體系

1 總體生態格局

落實上海市基本生態網絡,形成「一廊兩環五帶」的總體生態結構,其中「一廊」指大治河生態走廊,「兩環」指近郊綠環及外環綠帶,「五帶」指黃浦江間隔帶、浦閔間隔帶、吳涇間隔帶、申嘉湖間隔帶、吳淞江間隔帶等生態間隔帶。

2 生態空間布局

「一廊」:大治河生態走廊

大治河生態走廊分布在浦江鎮大治河東南部區域,面積約1214公頃,是長三角區域沿太湖生態走廊的組成部分,屬於重要的市級生態廊道。

「兩環」:近郊綠環與外環綠帶

近郊綠環主要包括近郊綠環瀋海高速段、近郊綠環林海公路段、近郊綠環申嘉湖高速以及近郊綠環黃浦江段等,面積約1673公頃。外環綠帶主要包括外環綠帶七寶莘莊段、外環綠帶梅隴段以及外環綠帶華漕段,面積約552公頃。外環綠帶具有限制城市蔓延,保障城市生態空間的重要作用。

「五帶」:生態間隔帶

閔行區生態間隔帶中黃浦江間隔帶、浦閔間隔帶、吳涇間隔帶、申嘉湖間隔帶、吳淞江間隔帶等五條生態間隔帶在閔行區生態結構中起著重要的結構性作用,此外閔行區內還有滬渝高速間隔帶、滬杭鐵路間隔帶以及澱浦河間隔帶等生態間隔帶。生態間隔帶總面積約6069公頃。生態間隔帶起著構築綠化開敞空間、隔離工業與居住組團、限制城市無序蔓延等功能。

生態綠帶網絡

閔行區開發邊界內主要建設「五橫五縱」生態綠帶網絡,「五橫」分別指澱浦河生態綠帶、春申塘生態綠帶、六磊塘生態綠帶、劍川路生態綠帶以及周浦塘生態綠帶;「五縱」分別指北沙港生態綠帶、北橫涇生態綠帶、滬金高速生態綠帶、新涇港生態綠帶以及浦星公路生態綠帶。

3 河湖水系

強化吳淞江(蘇州河)、大治河、春申塘、澱浦河等河道的保護與管控,整理修復骨幹河道水體。提高水體水質等級,恢復小型湖泊和河道水網。至2035年,全區水面率不低於10.46%。

閔行區規劃骨幹河道共30條段,涉及河道長度約260.6千米,其中主幹河道長度約168.2千米,次幹河道長度約92.4千米。

4 林地

全面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優化林地保護利用結構和空間布局,增加林地數量,提高林地質量,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至2035年,全區森林覆蓋率不低於20%。

交通方面

對外交通

1 鐵路

規劃通過在滬杭鐵路通道內新建滬蘇湖鐵路、滬杭城際等高速鐵路,提高虹橋樞紐的對外輻射能力。

2 公路

考慮增強高速公路服務能力,減少繞行交通壓力,規劃新增2處高速公路出入口,分別為申嘉湖高速浦星公路向西的出入口、申嘉湖高速昆陽路出入口。研究預留G60滬昆高速莘松路東向進出中心城出入口和嘉閔高架在崧澤高架-北翟高架段的出入口,便捷沿線居民出行。

3 水運

規劃形成3大港口,分別為浦江港、北沙港和俞塘港。其中,浦江港和北沙港維持既有貨運功能,碼頭噸位分別為1000噸和300噸;規劃俞塘港為客運港口,結合遠期吳涇地區的用地調整,提升其水上客運功能。

公共運輸

發展多層次、多模式的公共運輸系統

堅持公交主導,圍繞軌道交通,優化公交線網整體結構,做好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和輔助公交之間的有效銜接,形成多層次、多模式、一體化發展的公共運輸系統。

努力提高軌道交通對重點發展地區的服務能力

利用軌道交通支撐重點地區的發展,提高重點地區間及其與中心城、區域交通樞紐之間的聯繫;建設多模式、多通道軌交線路,提高軌交服務覆蓋水平,實現軌道交通站點600米用地覆蓋率大於40%。

加大中運量公交系統的建設,完善區內公交網絡

發展多種制式並存的中運量公交系統,結合區域銜接要求、用地特徵、道路條件及交通樞紐布局,緊密銜接和有效補充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並在優化主要公交走廊基礎上,進一步覆蓋次要客流走廊,提升整體公交品質。

骨幹路網

1 高/快速路

規劃形成「七橫五縱一射」的高/快速路網絡布局,總裡程為123.6公裡。其中,「七橫」分別為G2京滬高速、北翟高架-北青路高架、崧澤高架、G50滬渝高速、S20-G60滬昆高速、S32申嘉湖高速、漕寶路;「五縱」分別為嘉閔高架-嘉閔高架南延、S20外環線-S4滬金高速、中環線、虹梅南路高架、浦星公路;「一射」為滬閔高架。

2 主幹路規劃

規劃形成34條主幹路網絡布局,總裡程為218.1公裡。

3次幹路規劃

規劃形成55條次幹路網絡布局,總裡程為354.3公裡。

4 支路

全面貫徹「小街坊、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力度建設支路網。城市開發邊界範圍內,規劃全路網密度大於8.0公裡/平方公裡,其中支路網密度超過5.7公裡/平方公裡。

公示時間:

2018年3月12日至2018年4月10日止

公示方式:

1、現場公示

上海市閔行區證照辦理中心(莘東路505號)一樓大廳(每日9:00-17:00)

2、政府網站

閔行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閔行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網站

公眾意見收集途徑:

1、電子郵箱

2、聯繫電話

64925603(工作日周一至周五:9:00-11:00,13:30-17:00)

3、郵寄地址

閔行區莘松路555號5樓

閔行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收

4、郵政編碼:201199

熱忱期待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提出您寶貴意見和建議。

公示期間不反饋意見,公示結束後,組織編制單位將收到的意見進行匯總,分類描述意見,並積極採納,規劃批覆後,採納情況及理由通過原公示渠道公開。

相關焦點

  • 2035年的楓涇是怎樣的?最新規劃公示出爐
    2035年的楓涇將會是什麼樣?《金山區楓涇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草案》日前開始公示啦!其中,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根據規劃,楓涇鎮將規劃形成「5+2+5」的鎮村空間體系。
  • 豐臺大紅門地區規劃圖草案(2020年-2035年)草案
    豐臺區規劃自然委近日發布了關於豐臺區《大紅門地區FT00-0504、0505、0513~0516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20年-2035年)》(草案)的公示。2018年,豐臺區表示,正系統謀劃南中軸地區規劃建設工作,大紅門地區關注南中軸空間秩序重塑和疏解騰退空間再利用,努力優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風貌,形成「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間,對現狀保留區域提出改造提升建議,增加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日前,這份控制性詳規終於對外公示。
  • 廣州地鐵2035年銜接佛莞清中!草案已開始公示
    原標題:廣州地鐵2035年銜接佛莞清中《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開始公示南方網2019年6月15日訊 6月13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開始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網等途徑對外公示
  • 草案|湖州軌道交通規劃(2017-2035)批前公示 軌道4號線覆蓋長興主城
    [導讀]湖州軌道交通規劃(2017-2035)》批前公示,軌道4號線覆蓋長興主城。   為深化完善「湖州2035」新一輪總規修編,科學指導軌道交通系統規劃與建設工作的開展,並結合城市遠景發展設想做好軌網空間架構預留,湖州市規劃局組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湖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7-2035)》(草案)。
  • 青浦區白鶴鎮2035規劃
    《青浦區白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含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9-2035年)》已形成草案,現根據有關法規的要求,徵求廣大公眾意見。網上公示具體請見青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現場公示同步進行。
  • 石景山這個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公示!帶你一圖讀來懂~
    6月24日,北京市規劃自然委發布了關於《石景山區SS00-1601-1603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的公示(公示期限30天)為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和《石景山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石景山區組織編制了《石景山區SS00-1601-1603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
  • 博羅縣城最新規劃草案發布!打造惠州西部現代化山水田園城市
    日前,市住建局發布  《博羅縣縣城總體規劃(2011-2035年)(草案)》  並向社會徵求意見  根據《博羅總規》   縣域將打造「一核五區」  《博羅總規》近期至2020年,遠期至2035年。
  • 官宣:上海市軌道交通23號線一期選線專項規劃 (草案公示)來了!
    官宣:上海市軌道交通23號線一期選線專項規劃 (草案公示)來了!(草案公示),來看下——相關要素調整本次規劃對涉及的河道藍線等規劃控制要素進行調整。聯繫方式按照有關規定,現將規劃方案(草案)予以公示,徵詢公眾意見。若對方案有意見或建議,請在公示期內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方式進行反饋。
  • 《南通港總體規劃(2018-2035年)》修編有序推進
    《南通港總體規劃(2018-2035年)》修編有序推進 來源: 港口集團 發布時間:2019-09-17 字體:[ 大 中 小 ] 近日,在市政府召開了《南通港總體規劃(2018-2035年)》修編情況專題匯報會。市政府徐惠民市長、單曉鳴常務副市長、吳永宏副市長及市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閔行2035規劃獲批!南虹橋華漕迎重大利好
    近日 閔行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正式獲得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覆!在閔行總體規劃(2017-2035)中,華漕未來有了更明確的規劃,尤其是劃入虹橋主城片區,對華漕而言可謂是重大利好消息。
  • 上海軌交23號線一期選線規劃草案公示,來看看經過哪些地方
    上海市交通委官網12月16日發布了上海市軌道交通23號線一期選線專項規劃(草案公示),來看下。規劃概況規劃23號線一期是上海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市區線,線路途經閔行區和徐匯區,自南向北經過的主要區域有閔行開發區、紫竹科學園區、吳涇轉型地區、徐匯濱江地區、徐家匯地區等,與軌道交通線網中多條線路換乘。
  • 《保定市總體城市設計(2020-2035年)》(草案)《保定歷史文化名城...
    《保定市總體城市設計(2020-2035年)》(草案)和《保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年)》(草案)已編制完成,為凝聚民智、吸納民意,按照開門編規劃的原則,現就兩個規劃(草案)徵求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意見建議。
  • 上海發布《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公示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上海市水務局發布了《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公示稿)》,詳情如下:關於《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的公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要求,我局將《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向社會公示,聽取公眾意見,主要內容詳見所示附件
  • 東陽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20-2035年)公示公告
    東陽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20-2035年)公示公告 2020-09-18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崇明新河鎮2035總規公示 經濟開發區將引入生態金融服務業
    原標題:崇明又一鎮總體規劃公示,詳情快戳~  據上海崇明,《崇明區新河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對上承接全市總體規劃和崇明區總體規劃的各項宏觀戰略性目標的分解落實,對下指導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等實施操作性規劃的編制,內容涵蓋專項規劃、郊野單元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統籌新河地區的城鎮和鄉村協調發展
  • 2035年的成都啥模樣?來看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昨日,在成都市兩會上,《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送審稿)》正式交由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討論。作為成都市的第五輪總體規劃,此次規劃把眼光放在了更寬廣的時空維度上。《總規》明確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2035年,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 關於南陽獨山景區總體規劃(2019至2035)的公示
    關於南陽獨山景區總體規劃(2019至2035)的公示南陽市臥龍區七裡園鄉人民政府委託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獨山景區總體規劃(2019—2035)進行了修編,並於2020年9月16日市規劃局組織的南陽市城鄉規劃委員會
  • 南陽獨山周圍迎來大發展,獨山景區總體規劃(2019—2035)公示!
    南陽獨山周圍迎來大發展,獨山景區總體規劃(2019—2035)公示!(2019—2035)南陽市臥龍區七裡園鄉人民政府委託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獨山景區總體規劃(2019—2035)進行了修編,並於2020年9月16日市規劃局組織的南陽市城鄉規劃委員會2020年度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 關於《福田區南園街道南華村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草案)》的公示
    《福田區南園街道南華村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草案)》已經區城市更新主管部門審查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深府規〔2018〕8號)《深圳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專項規劃審批操作規則(試行)》等規定,現予以公開展示。
  • 關於光明區玉塘街道玉律第一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的公示
    光明區玉塘街道玉律第一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已列入《2018年深圳市光明新區城市更新單元計劃第一批計劃》。現該更新單元規劃(草案)已經過光明區城市更新領導小組辦公室2019年第一次工作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實施細則》、《深圳市光明區城市更新實施辦法》等規定,現予以公開展示,通告如下: 一、項目概況 項目位於深圳市光明區玉塘街道,西鄰松白路,東鄰規劃長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