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開刀後「發物」能吃麼?

2020-12-20 騰訊網

讓我們先看看「發物」是什麼?

「發物」是一個純中國原創的概念,更多是在民間流傳。

單從字面上解釋,「發」我們可以理解為「誘發、引發、助發」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食用某種食物以後,病人病程延長,遷延難愈,甚至加重病情;之前患病治癒的,在食用某種食物後有可能舊病復發,甚至加重的,這些食物都可以稱之為「發物」。

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

不同地區和國外的「發物」有啥不同嗎?

不同地區(南方、北方,東部,西部)、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人對「發物」的理解也五花八門。

仔細分析會發現民間「發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

(1) 一類是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比較典型的比如說辣椒、蔥、蒜等;

(2)一類屬於高蛋白,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蛋、海鮮魚蝦、牛羊肉則屬於這一類。

外國人的食材大都比較單一,中國人的餐桌就豐富多了,所以我們國人遇到「發物」的機會可能更多點。

對「發物」作用機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了什麼?

「發物」中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這種異體蛋白就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有一部分人吃了可以出現變態反應。魚、蝦、蟹類本身就含組織胺,而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粒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了機體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誘發皮膚病,如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發熱等。

是不是「發物」,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生病之後,那些引起疾病復發或加重的食物是「發物」。外科類疾病,例如癰腫瘡瘍、丹毒、淋巴結結核等,以及剛手術的病人,要注意飲食,等到了恢復期,可不必限制太嚴,適量食用即可。

開刀後飲食的選擇,涉及兩個問題:

(1)人體整體恢復:這個從現代醫學上考慮,例如手術病人如果合併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就要注意飲食調節,一定要注意忌口「發物」,這個是中醫和西醫大都有統一認識的,這裡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一下,很多這方面的飲食養生知識。

(2)手術刀口的癒合:這是我們下面論述的主題,希望對您有些幫助。

術後常說的「忌口」,就是指忌食「發物」。

大家想必都聽說過,在手術後,為了不影響傷口的癒合速度,就不要吃「發物」。

但不管你在的地方說什麼食物是「發物」,在西醫外科醫生的眼裡,目前一般還沒有明確的「發物」的概念。

影響傷口癒合不宜吃哪些「發物」?

一些海鮮類的食物和辛辣的食物,引起皮膚過敏的「發物」,如海鮮蝦蟹、海藻等食物中可能存在特異蛋白,患有各種過敏性疾病的人不適合吃。

「發物」引起上火、咽喉痛,是由於滲透壓引起,如富含糖分的桂圓、荔枝等,會導致口腔黏膜脫水、乾燥,繼而受到細菌入侵,長瘡、長潰瘍,會影響病人整體,理論上對刀口癒合應該也不會是好事。

刀口癒合如何,關鍵不在「發物」。

很多身體有手術創口的病人在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時,會感覺傷口處有疼、癢的情況,甚至會有傷口發炎的感覺,他們會認為是由於吃了影響傷口癒合的東西。

不過這種影響更多的是一種感官上的影響,因為辛辣的食物會使體表血管擴張,皮膚的敏感性增強,同時也會放大傷口癒合的一些正常感覺,一般對於傷口癒合並沒有太多實質性影響。

有些病人會因忍受不了瘙癢的感覺而去觸碰、抓撓傷口,這樣的話就會使傷口感染,真的影響癒合,還印證了吃「發物」會讓傷口癒合變慢這種說法。

刀口癒合如何,關鍵在如下幾個方面:

(1)血糖水平(糖尿病是公認的高危因素,血糖越高越危險);

(2)病人自身的皮膚癒合能力;

(3)全身體質狀況;

(4)術區局部狀況;

(5)醫生的手術技術水平,特別是切口的縫合水平;

(6)刀口的局部敷料、外用藥物合理使用和新材料創新:最理想的是既促進癒合,又減少瘢痕。

總結觀點

傷口、手術切口癒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感染、傷口內存在異物、組織受壓缺血缺氧、病人自身不注意導致傷口開裂等,直接影響的往往並不是飲食少量「發物」。

當然,一切「發物」,如果導致過敏,或「上火」,當然要嚴格禁食。雖然不一定直接影響切口癒合,但導致整體的不適和病態,對局部切口痊癒,至少也不會是「加分」。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術後避免進食「發物」的原因。

撰稿:陳 琳

審核:於國泳

審閱:龔燕冰

作者簡介

陳琳,博士、副主任醫師。主治: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面肌痙攣,面癱/連帶運動,眼肌痙攣(Meige症候群),腦出血,腦梗死,腦血管疾病(頸動脈狹窄等),腦積水,帕金森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髓腫瘤,脊髓栓系,顱內腫瘤,腦外傷顱骨缺損,運動神經元病(ALS)。出診時間:每周五下午專家門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城院區門診二樓腦病三科神經外科門診)。

相關焦點

  • 老一輩說的發物,究竟指什麼?生病的人能不能吃發物?醫生回答
    其實發物這個詞,算是民間的一個說法,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其實對發物的定義,都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也有醫生總結了發物的概念,得到廣泛認同的一個說法,就是發物是指那些吃了之後,會讓身體出現疾病,或者讓原有的疾病出現
  • 何為「發物」?體內有結節,不能吃發物?聽聽醫生咋說,不要吃錯
    近些年來醫學水平越來越發達,很多人在體檢時總會檢查出一些結節病,比如女性常有的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等,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些結節都是良性的,癌變的機率小,醫生基本上也會讓病人在生活中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一些發物。
  • 「發物」也能吃?
    忌口問題常常讓癌症病人很擔心,生怕吃得不對會導致腫瘤復發,那麼,癌症病人到底要不要忌口呢?病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不能說不需要忌口,也不能這也忌、那也忌的,要根據病人的病情、營養狀態以及合併症等情況而考慮要忌不忌口?忌口哪些東西?
  • 醫生說生病不能吃發物?哪些是發物?這7樣食物,儘量少吃
    相信經歷過看病的人,應該都聽醫生說過,你這個病不能吃發物。小編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不太理解,所以還特地諮詢了醫生,啥是發物啊?相信有許多小夥伴肯定有和我一樣的疑惑,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述一樣,到底什麼是發物?
  •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原來這些就是醫生所說的「發物」,務必牢記
    小劉跑去問醫生,醫生卻笑道:「沒事兒,腫瘤病人常吃魚是對身體好呢!」一、中醫所說的發物是什麼?發物的概念最早來源於《普濟方》一書中,其中列舉了生活中74種食物,這些大多屬於高蛋白肉製品,其中包含雞、魚、蝦、羊、海鮮等。
  • 醫生常說的發物是什麼?哪些人不能吃發物?看完就知道了
    是不是有很多的人生病看醫生的時候,醫生會強調不要吃發物,當時就很懵,什麼是發物?在生病的時候,總會有很多忌口的食物,發物就很它們差不多,對病情會有一定的影響,不利於病情的恢復,要多加注意。什麼是發物?發物是指營養比較豐富的食物,或是刺激性的食物,對一些病症有一定的影響,在治療期間不要吃這些發物。發物的涉及的食物種類是比較多的,民間公認的有,羊肉、豬頭肉、豬蹄以及鵝肉。其中羊肉是溫補的食材,感冒的時候,就不宜多吃。除此以外,發物還有哪些?
  • 有傷口、手術後能不能吃「發物」?
    「發物」這個令人熟悉又陌生的詞就經常在老一輩的嘴裡出現,做完手術有傷口不能吃「發物」,會留疤;身上起疹子不能吃「發物」,會使疹子更嚴重......這個口口相傳的「發物」到底為何物? 何為「發物」 現代醫學並沒有「發物」這個術語,「發物」大多是老百姓的經驗總結:一些人在吃了某些食物後,傷口潰瘍、紅腫加重,或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這些食物就被人稱為「發物」,以魚蝦羊肉等食物多見。
  • 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醫生說的發物清單一次性列給你,別踩雷
    當自己或者家人身體不好時,就會格外關注吃這個方面,總是會擔心自己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導致病情加重,尤其是癌症患者,基本上每種食物都要問一遍,這個是不是「發物」,這個能不能吃,其實在醫學上,還沒有「發物」
  • 生病不能吃發物?常說的 「發物」到底是什麼?還能不能吃了
    在生活我們經常會聽到發物不能多吃,特別是在生病的時候,或是快要好的時候,醫生總是會有很多的叮囑,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發物,注意飲食,很多人就會好奇,什麼是發物,為什麼就不能吃了。哪些食物算是發物?什麼人不能吃羊肉牛肉等算是發物,像感冒以及一些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儘量不要吃牛羊肉,因為羊肉是溫性的食物,吃了之後容易生痰,如果說在感冒期間是吃些,是會更加重病情,對於恢復也是不利的,所以呼吸道有問題的人就不要多吃牛肉羊肉等一些肉類發物。
  • 得癌後,不能再吃豬牛羊等「發物」?醫生:真正要忌口的是三物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日常飲食對於治療結果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不少患者都知道生病了不能吃「發物」,認為得了癌之後,像豬肉、羊肉、牛肉、雞肉等發物就不能吃,若是吃了,容易加重病情或者導致癌症復發。得癌後,不能再吃豬牛羊等「發物」嗎?
  • 子宮肌瘤手術後,不能吃雞肉?雞肉是「發物」?對此,醫生有話說
    吃,對人們有著獨特的意義,不僅僅是可以飽腹,某些時候也能緩解情緒,或是調理某些疾病。患有疾病的情況下,通過正確飲食可改善病情,但不當的飲食也可能會加重病情,所以該忌口的時候還是要忌口的。有人說雞肉是「發物」,做完子宮肌瘤手術之後是不能吃雞肉的,是這樣嗎?
  • 醫生說的發物是什麼?三個方法,教你判定一種食物是不是發物
    都說病從口入,而食物中還有發物的說法,所以從小長輩們就教導我們說,不要亂吃東西,當心吃出病來。特別是在生病吃藥的時候,醫生一定會叮囑你不要吃發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發物指什麼,好像所有的食物都是發物。那麼,醫生一直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發物是中醫的說法,而首次提出這個理論的人是張仲景,他認為人在生病的時候,或者是病好了之後。因為吃了一下食物導致病情加重,甚至讓病情反反覆覆發作,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食物,有誘發疾病風險的食物都是發物。
  • 長了子宮肌瘤,是不是不能吃發物?羊肉算不算發物?醫生如實回答
    「醫生,我長了子宮肌瘤,平常是不是要注意,不能吃發物?」其實很多患者自己心裡也有顧忌,總覺得在做過手術之後,自己就應該對一些食物進行忌諱,其實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直接表明吃羊肉會引起肌瘤得,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所有的食物在進入身體後,都會分解成一些小分子,然後身體再吸收這些小分子,給器官提供營養和能量
  • 得了癌症後,就不能吃「發物」了嗎?醫生:真正不該吃的是3種肉
    對於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吃飯了,有些癌症患者,在患病之後就會問醫生,能不能吃這個?能不能吃那個?這類食物不是發物嗎?很多的癌症患者都會存在這樣的疑問,所以在飲食方面特別的注意,患者通常所指的發物都是牛羊肉,醫生告訴大家,其實得了癌症之後,有三種肉類時需要注意的。發物是什麼?癌症患者能不能吃?
  • 其實醫生口中的發物,並非豬牛羊,列出發物清單,照著吃不會錯
    生病時,我們經常會被長輩們叮囑,有的醫生也會提一句,不能吃「發物」,比如羊肉,長輩可能不會讓你在生病期間吃。到底什麼是發物?其實答案跟大家想的或不一樣,醫生口中的發物,並非豬牛羊,下面給你列出發物清單,照著做不會錯。
  • 醫生常說的發物是什麼?這5種食物是發物,生病了該忌口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在生病時,去看醫生,醫生會囑咐不要吃發物。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在飲食上也會忌食發物,以免舊病復發。對於一些病人來說,在恢復的過程中若食用了發物,可能會讓病情加重或延長疾病的恢復期。那麼發物究竟是什麼?
  • 家裡人常說「這是發物不能吃」,我們信奉千年的發物到底是哪些?
    然而在家裡老人眼裡,吃也是最應該忌諱的。不管是有了什麼問題,都會說「這是發物不能吃」之類的話。「發物」的概念也是備受國人推崇和忌諱,流傳了上千年。曾經對「發物」這個詞感到好奇,就問了一些年紀相仿的醫生朋友,得到的結果卻是甚為驚訝。原來他們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是「發物」,常見的回答就是「學了這麼多年醫,沒聽說過有發物這個概念。」
  • 手術後要不要忌口?哪些「發物」不能吃?看營養科醫生怎麼說
    又有哪些是不能吃的?」而我老師幾乎都是同樣的回答:「除了老鼠藥,其他都可以吃!」這樣的回答,老師也因此被投訴過不少次,可這並沒有改變和病人交流的方式。沒想到我在工作之後,也同樣面臨病人口中的「忌口」,某些食物是「發物」,吃了影響傷口癒合或者導致癌症的復發。
  • 醫生常說的發物,你知道是什麼嗎?或許你無意吃了也不知道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聽到這樣一種東西,那就是發物。在自己患了某些疾病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在按照病情開完藥之後還會說一些叮囑,說明哪些食物忌口或不要做哪些事,並且還特地叮囑了不要食用發物!那麼發物到底是什麼呢?
  • 腫瘤病人怎麼吃?「發物」的道理你不懂!但是,忌口太多行不行?
    比如,有人說鵝是水中遊的動物,性寒,術後病人不宜食用,容易「發」,雞就可以,陸地上跑的麼,不性寒。想,仔細想,是不是這麼一回事?想破了天,也沒有想明白,都是禽類哪裡就不一樣了?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也是許多腫瘤患者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吃的不對惹「發」腫瘤就不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