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空殼村」破殼迎新生

2020-12-15 光明數字報

    12月1日,寧夏大部分地區都飄起了雪花,位於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移民安置區北側的溫棚內卻十分熱鬧——剛剛成熟的草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採摘。

    潤豐村是金鳳區「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村,327戶村民都是2017年8月才從300多公裡外的寧夏西吉縣白崖鄉半子溝村搬來的。「從西海固大山深處搬遷來,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集體經濟也是剛剛起步。」潤豐村黨支部書記王施程說,我們在政府支持下,充分發揮距離銀川市區近、生態資源好的優勢,發展近郊休閒農業,建成了有100棟溫棚的設施農業產業園,採取「支部+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僅這一項,預計今年就可以為村集體帶來近60萬元的收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近年來,寧夏把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有效利用各種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2019年兩年間,消除空殼村1202個,佔行政村總數的53.9%。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有經營收益的行政村1959個,佔行政村總數的87.8%,同比增長21.8%。2020年上半年,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99億元,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扶持的776個項目村很好地發揮了穩定農村就業、穩定農民收入的作用,全區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能力持續提升,村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持續增強。

黨建引領,確保集體經濟有人抓

    今年3月,「關於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封信」被送到寧夏5個地級市委書記和22個縣(市、區)黨委書記手中。這封落款為中共寧夏區委組織部的信中要求黨委書記:扛起主責,親自謀劃、親自推動,扶持發展一批鄉村特色優勢產業,示範帶動一批創新項目,推動建強組織、發展產業、服務群眾緊密結合,努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係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重大政治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石岱說,只有不斷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統籌推進力度,逐步實現村村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才能持續增強村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神經末梢」,也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但長期以來,有的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充分,出現村級事務無人管、集體經濟無人抓的局面。

    為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優勢,寧夏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與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把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考核督查與年度基層黨組織星級評定緊密結合,鼓勵村黨組織書記、班子成員兼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村黨組織提名推薦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層負責人,選配合適的經營管理人員和發展帶頭人,組建願抓經濟、會抓經濟的「領頭羊」。

    走進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遠遠飄來濃濃的醋香。「你嘗嘗我們村釀造的醋,味道好得很。」李士村黨支部書記、鳳河醋廠理事長齊永新熱情推介。

    李士村位於偏遠山區,曾經產業薄弱、村貌破舊、村集體經濟「空殼」。2017年,趕上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機遇,李士村爭取到扶持資金200萬元。齊永新首先想到發展釀醋產業:「早在明清時期,我們村的手工制醋就很有名,民間農家都有做香醋生意的傳統。」

    齊永新的想法剛提出來,就遭到一些村民質疑。「過去釀醋只能糊個口,靠這能脫貧致富嗎?」「萬一賠了,集體資金豈不是打水漂了?」

    齊永新帶著班子成員反覆做思想工作,打消村民顧慮。2017年9月,李士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鳳河醋廠和意興油坊。當年10月,釀出的300斤醋全部賣光,此後銷量逐月遞增,大伙兒的心一下就踏實了。今年,醋廠滿負荷運轉,每月釀醋兩萬斤,都銷往周邊超市。

    2018年以來,李士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兩年突破38萬元,除一部分留作壯大集體經濟資金和公益金外,全村1155口人每人拿到了200元至1600元不等的分紅。齊永新還被推選為鳳河醋廠的理事長。隨著村級集體經濟逐漸壯大,群眾對「兩委」班子越來越認可,越來越信任,村上的事大家商量著來,全村人更團結了。

    寧夏還把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建強組織、錘鍊黨性、提升能力的「試金石」,通過「黨組織+合作組織+農戶」等方式,形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的合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

    為建強頭雁隊伍,銀川市從致富能手、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中選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新任村黨組織書記106名,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1200餘名,並進行專題培訓,為村黨組織書記「蓄力補鈣」。今年,銀川市在193個行政村組織實施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99%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其中104個村收入過百萬元。

創新模式,探索集體經濟多元經營模式

    石嘴山市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村肉羊集中養殖園區,養殖戶丁風明正忙著添餵飼料。「兩年前,村裡建起了養殖園區,我一口氣租了4個圈棚,養了200隻羊。要不,我能供起四個大學生?」丁風明說。

    廟廟湖村是寧夏「十二五」生態移民村,全村近7000人來自寧夏南部的西吉縣。剛搬來時,村裡沒有像樣的產業,農民收入不穩定,更別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了。

    2017年,平羅縣被列入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探索通過清產核資、股份量化等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這為廟廟湖村發展集體經濟帶來了機遇。通過清查核實,全村量化集體資產3846.68萬元,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6791人,配置總股數6657.1股。「集體資產明晰了,下一步整合資金搞村企合作、發展集體經濟就好辦了。」村黨支部書記馬德成說。

    2017年,廟廟湖村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引進寧夏新絲陸服飾有限公司,在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吸納長期穩定就業130人,人均月收入2600元左右。同時將爭取到的扶持壯大村級集體資金200萬元入股該公司,村集體佔股3.5%,已實現分紅收益30萬元。

    搞養殖、辦廠子的同時,村集體還整合利用1600餘萬元各類扶貧資金新建28座六跨連體鋼屋架大棚,並引入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種苗、化肥、技術由公司統一配送,直接和合作社籤訂單,農戶只需每年向合作社支付大棚租賃費。」馬德成說,去年,通過發展集體種養殖業、村企合作辦廠、流轉集體土地等,廟廟湖村集體經濟純收入141萬元。村上拿出100萬元給股民分紅,成為石嘴山市第一個向村民分紅的移民村。

    這些「空殼村」的「破殼」,是寧夏農村集體經濟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前提下、探索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一面鏡子。

    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省(區),寧夏通過建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產權登記制度、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兩權抵押」改革等8項改革任務,逐步構建起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為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

    「隨著自主經營、委託經營、合作經營、投資入股等集體經營新模式不斷湧現,集體經濟發展渠道拓寬了,農民就業增收的空間大大增加了,進一步增強了村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剛說。

突出特色,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

    金秋時節,位於六盤山區的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畜禽糞便集中轉化廠門前,不少群眾將自家的牛糞、羊糞拉運到這裡,加工成有機肥。

    這個村幾乎家家戶戶搞養殖,過去,畜禽糞便曬乾後直接燒炕,不僅汙染空氣,地裡也無肥可施,讓本就瘠薄的土地更加貧瘠。去年,村黨支部書記王元明帶領村幹部多方考察學習,引進山東一家環保企業,合作建設水暖炕項目,畜禽糞便還可以循環化利用。

    「今年是免費加工,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有機肥是個啥樣子,施在地裡有啥效果。」王元明說。

    2019以來,中央重點扶持寧夏776個行政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央財政每村一次性補助50萬元,自治區財政按照1∶1比例安排配套資金,市縣鄉村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兩年累計投入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3.95億元,其中寧夏配套整合資金10.07億元。

    為最大化發揮扶持資金的「造血」功能,寧夏確定「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引導扶持資金因地制宜嫁接特色產業,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形成「一村一業」「多村一業」「一鄉一業」的比較優勢,推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生態文明、美麗鄉村融合發展。

    「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村『兩委』班子也有獎勵呢!現在大家齊心協力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非常高。」銀川市賀蘭縣立崗鎮通義村黨支部書記馬瑞寧說,縣上出臺政策,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除了組織部要獎勵8萬元,還允許每年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提取5%至15%的比例,獎勵給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的村「兩委」班子成員。去年,通義村通過種水稻、養螃蟹,村集體經濟收入44萬元。

    在寧夏,以實現和維護農民利益為根本前提的農村集體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紮實基礎,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本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相關焦點

  • 大變化 | 中衛這個「空殼村」,變身「示範村」!
    投稿電話/微信:152 0965 1111完成從「空殼村「到「
  • 雙龍鎮的「空殼村」富起來了!
    「這也是我們開展『七抓七促』,使原來的空殼村,變成了實心村。」雙龍鎮鎮長陳恢毅說。 陳恢毅介紹,2017年8月,雙龍鎮被確立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前,20個村是名副其實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 特克斯縣:從「空殼村」到「富裕村」 看喀拉託海鎮的脫貧經驗
    ,提升了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幹部的黨性修養,增強了村級力量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水平。  從「空殼村」到「富裕村」的轉變  阿克託海牧業村利用扶貧資金建設了綠色家禽土雞養殖產業,聘請技術員全程跟蹤指導,教會牧民科學養殖,引領牧民用牛羊夏、秋季轉場閒置棚圈養雞,
  • 柳泉和羊坊灘雙雙告別「空殼村」
    柳泉村黨支部書記、養殖聯合社理事長王強興奮地說,今年聯合社出欄的良種肉牛獲毛利190萬元,9個村集體共計可增加收入23.7萬元。前不久,全鄉39戶特困難戶每戶領取的800元分紅也來自養殖場。  經過多年幫扶,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羊坊灘村的肉牛養殖由1800頭發展到5000頭,黃花菜產業從無到有發展到5000畝,並成為包括建檔立卡戶在內的兩村群眾的主要收入之一。
  • ...文成石莊村:從「空殼村」到「網紅村」;讀一讀平陽柚子村的幸福經
    蒼南一麵店老闆多年為困難老人送口糧 他說:小時候大家幫助我 現在輪我幫助他人02融媒閱讀推薦文成石莊村:從「空殼村」到「網紅村」 閒置老屋撬動大經濟這幾年,文成石莊村通過盤活閒置老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村集體經濟不僅「轉負為盈」,還成為了人氣滿滿的省級3A級景區村。改變是如何做到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空殼村」三年大變樣 養殖黑豬致富發家
    缸窯嶺鎮下五家子村曾是貧困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村集體經濟為零。如今,下五家子村卻成為村級集體經濟「大戶」。接下來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去看看缸窯嶺鎮下五家子村的變化吧。「空殼村」,如何實現集體經濟「零的突破」,是最讓 村黨支部書記 張慶平 和 駐村第一書記 趙國芳 掛心的事兒。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空殼村」變成幸福村
    新疆日報訊(記者張治立報導)10月12日清晨,村民薩拉依丁·庫尼杜孜的物業服務隊就開始忙碌起來,在垃圾清運車等環衛機具的作業聲中,烏什縣阿克託海鄉吉格代力克村開始了新的一天。  前些年,薩拉依丁一直在烏什縣城務工,2019年底回村創業。他感慨,以前,村子是落後貧窮的「空殼村」,現在是充滿希望的幸福村。
  • 「迎新生」並非拉個橫幅那麼簡單
    「迎新生」是學校新學年開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於新生而言,是入學的第一課,是儘快融入學校生活,圓滿完成新學段學習的起點;對於學校而言,是學校對新生培養鏈的開端。因此,這項工作應隆重而富有內涵。但很多學校的「迎新生」活動卻非常簡單,甚至簡單到只在校門口拉個歡迎新生的橫幅。
  • 「三躍」入學禮 昆明龍翔小學迎新生
    龍翔小學迎新生一躍求知門、二躍啟智門、三躍追夢門……9月1日上午,在一場別開生面的小魚躍龍門「三躍」入學禮後,龍翔小學一年級小朋友踏入校門開啟漫漫求知之路。龍翔小學迎新生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伴隨著悠揚的樂曲,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歡聚在學校操場上通過求知門,紛紛參與「今天我上學了」主題拍照留念。
  • 寧夏大圪墶村:綠色脫貧 「羊羊得意」
    從去年開始,灘羊行情一路走高,我們大圪墶村家家戶戶養羊收入都不錯。」黃清邦說。  5年前,大圪墶村還是寧夏鹽池縣有名的貧困村。想養羊,封山禁牧後飼草料不足,產業發展受限;想種地,機井水太少,只能覆蓋小片土地,旱地廣種薄收。  養羊是大圪墶村脫貧致富的好渠道,而草原卻是大圪墶村民生存必須守護的。如何兩者兼顧,是大圪墶村464戶村民苦苦求索不得解的難題。
  • 破殼漏洞社區校園行:「破殼而來-白帽子黑客英雄會」深大站
    破殼漏洞社區校園行:「破殼而來-白帽子黑客英雄會」深大站 4月15日,破殼漏洞社區攜手深圳大學信息中心、深圳大學信息網絡安全協會、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會、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會、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體學院研究生會共同舉辦的「破殼而來-白帽子黑客英雄會」在深圳大學科技樓圓滿落幕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菏澤鄄城葵堌堆村:黃河灘區「空殼村」大變樣
    很難想像,2014年以前,這裡是一個無經營性收入、無集體資產、無集體土地的「空殼村」。那時,葵堌堆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只能自給自足,集體收入甚微,村裡的道路更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然而,短短兩年時間,葵堌堆村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目前已被列為全省100個國家級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村之一。
  • 「「兩委」換屆在行動」空殼樹鄉順利完成第十一屆村民委員會換屆...
    12月12日,空殼樹鄉順利完成第十一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為全縣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全面鋪開打好「首張牌」。市民政局副局長楊登勝,縣政協副主席鍾建國,副縣級幹部、空殼樹鄉黨委書記彭劍鋒,縣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到會指導,全縣22個鄉鎮有關負責人到場觀摩學習。
  • 空殼公司合法嗎?註冊空殼公司有什麼好處?
    很多外地商人想要到其他地方成立公司時,就會接到許多商務服務公司的推銷電話,其目的就是推銷空殼公司,由於外地商人剛來到本地,很多辦理手續不了解,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買一個空殼公司,開始投入業務即可。空殼公司對於空殼公司大家疑惑也不少,首先第一點就是合法嗎?成立空殼公司之後是否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企業註冊空殼公司有什麼好處!
  • 雲南旅遊職業學院迎新生 英語教育專業受歡迎
    雲南旅遊職業學院迎新生現場 記者 段建鑫 攝雲南網訊(記者 段建鑫)9月25日,雲南旅遊職業學院迎來了2020屆新生。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英語教育專業從該校眾多專業中脫穎而出,受到廣大家長學生青睞,錄取人數超600人,成為學校「招生」黑馬。
  • 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特色旅遊 漳州平和蔡家古堡迎新生
    原標題: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特色旅遊 平和蔡家古堡迎新生   2016年9月,山格鎮副鎮長來到隆慶村掛村,便發動群眾清理了長達1公裡的汙水溝;之後,村幹部又帶頭拆除了自家豬圈,村民們也紛紛行動起來,200多間豬圈在6天內全部拆完;接著,家家戶戶又建起了化糞池。   汙染源消失了,隆慶村開始慢慢獲得了新生。
  • 廈門千年古村,是怎樣由「空殼村」變成「美麗鄉村」的?
    這個位於福建省東南一角的小小村落,自北宋建村至今已近千年,背山臨海、物產豐饒。文化底蘊厚重,「祖孫五代三尚書」「一村二十四進士」的佳話至今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耕讀傳承已近千年的「閩南進士名村」,卻在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下一度落寞:村民們更嚮往體面富足的城市生活,紛紛放下農具,離鄉外出打工。
  • 寧夏紅寺堡:一村一策壯大村集體經濟
    新華網銀川10月15日電(記者 馬思嘉)近年來,針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不寬、模式單一、收益不高等問題,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按照「一村一策」思路,找準「病根」抓「藥方」,因地制宜探索出政府主導、抱團發展、自主發展等多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加速度」。
  • 天津醫大昨日迎新生
    天津身邊事【天津醫大昨日迎新生】近期,我市各高校陸續展開迎接新生報導工作。昨天是@天津醫科大學 迎新首日,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送新生的家長不能入校,只能送到門口。為方便學生們運送行李,校方特別準備了運送專車。同時,學校加強了師生健康管理,嚴格校園防控措施,確保校園安全和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