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案例|依圖科技:不斷崛起的AI獨角獸,營收全部投入研發

2020-12-20 零壹財經

摘要

√ 依圖科技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公司致力於研究算法技術和人工智慧,公司的產品包含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硬體和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軟體。依圖科技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提供高密度和高性能的算力,並滿足物聯網和大數據發展的計算需求。

√ 迄今為止,依圖科技已為1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省、自治區和市、800 餘家政府及企業終端的客戶提供人工智慧產品和服務。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持續保持技術領先、不斷擴大產品陣列以及拓展 應用場景,促使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6,871.89 萬元、 30,430.64 萬元、71,678.62 萬元及 38,063.49 萬元。

√ 在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依圖科技還需要面對來自臉書、谷歌以及華為的挑戰,並且其在人臉識別等領域依然面臨同業競爭。尤其在人工智慧晶片設計領域,依圖科技還面臨著很強大的競爭。

出品|零壹智庫

作者|呂明波

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賽道變得愈加火熱,「AI四小龍」先後開啟了上市之路,曠視科技、雲從科技分別擬在港股、A股上市。

11月5日,國內AI獨角獸企業依圖科技正式得到了上市申請受理,開啟了科創板衝刺之路,據了解,依圖預計募資75.05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高性能SoC晶片和人工智慧計算系統等五個項目。

一、公司概況

依圖科技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公司致力於研究算法技術和人工智慧,公司的產品包含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硬體和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軟體。依圖科技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提供高密度和高性能的算力,並滿足物聯網和大數據發展的計算需求。

依圖科技的主要業務可以分為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兩大類。智能公共服務業務覆蓋城市管理、醫療健康等場景,終端客戶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及大型企業等;智能商業業務覆蓋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網際網路服務等場景,終端客戶包括商業地產、金融業、製造業、交通運輸、網際網路等領域的企業客戶。公司從客戶需求出發提供人工智慧行業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形態主要包括軟體、硬體、軟硬體組合以及SaaS 服務等。

公司創新晶片架構,將人工智慧和晶片技術相結合,通過深度學習來實現端到端的處理能力,產品具有高性能和低消耗的優勢。在人工智慧算法技術領域,公司在語音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以及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等多個技術領域處於世界前列。

迄今為止,公司已為1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省、自治區和市、800 餘家政府及企業終端的客戶提供人工智慧產品和服務。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持續保持技術領先、不斷擴大產品陣列以及拓展應用場景,促使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871.89元、30,430.64萬元、71,678.62萬元及38,063.49萬元。

表1:依圖科技報告期內公司分產品類別的毛利情況(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依圖科技IPO招股書,零壹智庫

依圖在2018年末蟬聯全球最具權威性的人臉識別大賽冠軍,其識別準確率達到99%,這可能成為顛覆人類生活的一個嘗試。這項技術意味著機器在100個人中能精確識別99個人的長相,這樣的精確率甚至高於人工識別的準確率。

除此之外,在智慧醫療方面,依圖聯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共同開發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醫療影像技術。在這項技術中,人工智慧能像醫生一樣思考,通過學習病例文本中的數據,並識別醫療影像,人工智慧能夠做到像人一樣對患者進行醫療診斷並出具治療方案。

2012年9月,林晨曦和朱瓏在上海創建了依圖科技,兩人均來自於福州,是高中同學。

朱瓏留學美國,從事與計算機視覺統計建模以及人工智慧研究,並取得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統計學博士。2008年到2011年,其先後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究員以及紐約大學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晨曦則在高中畢業後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後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2005年到2008年,林晨曦任職於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從事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以及分布式系統方向的研究工作;2008年至2012年,其任阿里雲計算資深專家。

2012年,朱瓏回國後,兩位「高中同學」共同創立依圖科技,開啟了依圖科技的AI獨角獸之旅。

據零壹智庫統計,從成立至今,依圖科技已經完成10輪融資,估值超過150億,公司以To B業務起家,依圖科技的業務在完成C輪融資後迅速擴張,如今,公司在人工智慧布局上包括AI晶片、AI金融、智慧醫療以及AI安防。

表2:截至2020年11月依圖科技主要融資事件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01Finds

二、招股書財務解讀

從今年依圖科技的IPO招股書可以看到,從2017年開始,依圖科技的營收連年增長,從2017到2019年,其營業收入的複合增長率超過了200%, 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達到了3.81億元,可謂是收入增加迅猛。

然而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流出26億元,同時,其外部融資高達77億元,也就是說其自身並不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公司的發展幾乎都靠外部融資實現。截至2020年6月,依圖累計未彌補虧損已經超過了72億元,再加上未兌現的期權以及虧損,恐怕公司後面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若公司經營活動無法維持充足的現金流,公司現有在研項目的進程將可能受到影響並因此遲滯,現有產品的市場推廣也會受到影響,不利於公司的業務拓展。

對此,依圖科技表示公司依然準備大力將資金投入到研發中,作為一家AI創業公司,科研經費佔據了依圖財務開支的最大組成部分。據招股書顯示,2017到2020年上半年,依圖研發費用逐年提升,分別為10,097.62 萬元、29,143.02 萬元、65,724.09 萬元和38,100.38 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146.94%、95.77%、91.69%和100.10%。依圖表示,即使前期公司處於虧損,但是仍然會保持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招股書中稱,研發技術人員是保證公司不斷增強創新力的基礎,報告期內公司始終重視研發工作,研發技術人員數量不斷增長,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不斷擴大,保證公司的研發水平處於行業前列。

表3: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主要項目(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依圖科技IPO招股書,零壹智庫

可喜的是,依圖科技的晶片相關業務已經給公司帶來了2017到2020年上半年內營業毛利率的持續提升。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分別實現毛利率57.39%、54.55%、63.89%及70.99%。與科大訊飛和海康威視兩家在人工智慧領域布局方面相比,其公司毛利率均顯著高於兩家競爭對手。

不過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16,567.90萬元、-116,081.75萬元、-364,196.46萬元以及-129,927.86萬元,尚未實現盈利。

此外,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依圖科技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合計為0.3億元、2.53億元、5.67億元和6.95億元,佔營收比例不斷上升,說明依圖科技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在持續降低。

筆者認為,雖然營業收入在不斷上漲,但是其營業利潤依然保持虧損狀態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 優先股的公允價值不斷上升導致投資虧損逐年增加。

自成立以來,依圖開展了多輪次的優先股融資,由於公司報告期內收入持續增長,人工智慧晶片以及算法技術均保持領先水平,因此其整體估值也在不斷上升,優先股公允價值也隨之上升,使得從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各期分別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98,273.57萬元、54,523.00萬元、261,896.99萬元以及93,614.55萬元。若本次上市後,已發行的優先股全部轉換為普通股,那麼未來期間公司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變動損失對淨利潤的影響可能會消除。

需要注意的是,優先股引發帳面虧損比較常見,這是由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業務水平。

2. 研發費用逐年投入增加,佔比增高。

研發費用投入高是科技公司普遍的情況。之後,依圖科技以「晶片+算法「驅動,將會解鎖更多智能應用場景,逐年擴大營業收入規模,持續拓展產品陣列,因此公司可能在清晰的發展戰略下扭虧為盈。

依圖科技在招股書的最後還談到了未來的發展戰略,其將重點發力4個方向:

1、堅持自主技術創新,基於人工智慧晶片及算法技術開發雲端、邊緣端、終端的產品;

2、保持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投入,在計算機視覺技術、語音技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及規劃控制技術等領域不斷提升算法精度和泛化性;

3、基於人工智慧晶片及算法技術的長期積累,不斷優化公司求索晶片系列的算法開發和運行環境,打造人工智慧算力生態,促進人工智慧應用的普及;

4、依託更高性能、高計算密度的人工智慧算力產品,不斷擴大面向城市管理、醫療健康、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網際網路服務等場景的智能化規模和細分場景覆蓋。

三、國家對人工智慧政策的解讀

從2016年開始,國家開始出臺政策助力AI技術的發展,相應的政策則又助推了AI獨角獸的發展。

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人工智慧首次被提及;到2017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進一步將人工智慧的發展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地位,被列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範疇。

從2019年的人工智慧類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來看,推進我國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落地,並在各行業各領域方面實現人工智慧製造是我國智能領域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國家鼓勵發展人工智慧的政策中,有10條涉及到人工智慧的產業應用,包括智能環保、智慧機器人智能教育、智慧城市等應用領域。我國將人工智慧提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2015年,在我國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顯示,推進智能製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深度結合是一個重要戰略舉措,隨後,國家更是將人工智慧納入「十三五」規劃中。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文員會審議通了《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指出,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不僅涉及多行業、領域的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還將對就業、安全等社會各層面產生深層次影響。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政府引導、市場為主體,需求引導、市場主導的人工智慧產業協同發展體系,是實現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領我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

四、公司所面臨的各種風險

1. 技術風險。招股書顯示,由於人工智慧技術水平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行業內企業不斷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技術研發,已有技術不斷成熟、改進,新的技術方案不斷湧進,公司可能面臨前期的研發投入難以收回、效益難以達到預期和失去技術優勢的風險。

2. 經營風險。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可能面臨宏觀經濟波動、產業政策改變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比如對技術、產品和市場的發展趨勢不能正確判斷,對行業關鍵技術的發展動態不能及時掌控,那麼公司可能無法通過創新和技術水平的提升保持業務持續增長。

3. 財務風險。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未彌補虧損高達70多億元,並且正處於創業期,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那麼,很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公司將持續虧損並且無法盈利,此時股東或許會面臨無法分紅的風險。

五、總結

雖然依圖科技踏上上市之旅,但是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原因如下:首先,AI行業競爭激烈,行業中不斷出現新的競爭對手,科技更新換代的頻率也不斷加快,各個公司都在打造自己的明星產品。其次,AI行業普遍存在研發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結果不穩定而且變現周期長的問題,依圖科技也是這樣。

來自行業巨頭的競爭壓力也依然不能忽視。在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依圖科技還需要面對來自臉書、谷歌以及華為等的挑戰,並且其在人臉識別等領域依然面臨同業競爭。尤其在人工智慧晶片設計領域,依圖科技還面臨著很強大的競爭。比如,國際上的高通堯龍、英偉達,國內的華為海思,以及初創人工智慧公司寒武紀等都是強勁的對手。

此外,巨大的虧損也是依圖發展的大問題,依圖在招股書中進行了大量的風險說明,其因為現金流短缺可能會影響公司發展並且因為資金緊張會影響員工的薪酬發放。因此,無論從行業的競爭壓力還是自身的財務、業務經營,依圖科技在上市之後仍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八年的蛻變重塑,作為「AI四小龍」之一,從視覺算法巨頭到人工智慧AI獨角獸公司,依圖科技是最有潛力的衝擊者。如果此次上市順利,將會有75億的巨資給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End.

為了全面總結2020年數字科技行業的發展並挖掘標杆公司,零壹財經·零壹智庫推出第二屆數字科技兵器譜TOP 50榜單評選及報告。即日起至12月10日,評選進入案例徵集階段。如果您有意向,請掃下方二維碼填寫信息,期待您的參與。

相關焦點

  • AI獨角獸依圖科技擬發行CDR登陸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AI獨角獸依圖科技擬發行CDR登陸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AI獨角獸依圖科技日前正式向上交所申請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擬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主要投向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研發等項目。公司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
  • 人工智慧應用加速 千億市場規模 AI獨角獸前景可期
    在計算機器視覺應用市場,有曠視、商湯、雲從與依圖科技四大AI獨角獸,甚至曠視與商湯在人工智慧市場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還高於海康威視、大華股份   作為人工智慧應用實踐者,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簡化管理,以實現提質降本增效。與此同時,帶來營收高速增長。曠視科技早前披露數據顯示,2016-2018年營收複合年增長率為359%。   此外,依圖與雲從營收同樣也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依圖科技最近3年(2017-2019年度)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23%。
  • 依圖科技欲搶摘「AI第一股」桂冠 經營存短板如何支撐高估值?
    作為AI 「四小龍」之一的依圖科技,同樣也面臨著高研發投入、營收擴大的同時虧損仍在持續等困境。  如何破解?市場相關各方拭目以待。  虧損幅度擴大+研發投入加大  成立於2013年的依圖科技,至今已經度過7年的成長期。
  • 依圖科技欲搶摘「AI第一股」桂冠,經營存短板如何支撐高估值?
    作為AI 「四小龍」之一的依圖科技,同樣也面臨著高研發投入、營收擴大的同時虧損仍在持續等困境。如何破解?市場相關各方拭目以待。虧損幅度擴大+研發投入加大成立於2013年的依圖科技,至今已經度過7年的成長期。
  • 依圖科技擬科創板上市:高研發投入拖累 三年累計扣非虧損逾18億元
    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提供商 高強度投入研發依圖科技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公司的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包括人工智慧晶片、雲端及邊緣端人工智慧算力硬體、終端人工智慧算力硬體。
  • 「IPO價值觀」三年半虧損72億元 依圖科技押注AI晶片能否扭轉虧損...
    三年半虧損72億元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創立於2013年,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自成立以來,依圖科技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先後獲得來自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高榕資本、雲鋒基金等明星機構的投資。
  • 「小弟」依圖科技搶跑IPO,會成為「AI四小龍」的分水嶺嗎?
    出品丨公司研究室 文|曲奇 近年來,人工智慧裡「AI四小龍」因高融資最惹人注目。按估值排序,四小龍裡商湯科技第一、曠視科技和雲從科技分列二三、依圖科技最末。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毛利率較高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本報記者 董添 歐陽春香 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從科技」)日前對外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
  • IPO雷達|研發投入偏低,AI公司雲從科技 「中庸」到底?
    從已披露信息看,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依圖科技將晶片技術與算法技術結合,向AI算力技術及產品領域發力;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不出意料的是,雲從科技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 依圖科技募資75億繼續搞研發,重金砸出求索晶片扭虧遙遙無期?
    同時,曠世科技自去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後便再無動靜,依圖科技或將在「AI四小龍」中能否實現反超率先登陸上市,這樣看來還不確定。軟體轉硬體 商譽突增14億依圖科技作為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 「吞金獸」依圖科技募資75億繼續燒錢搞研發,重金砸出「求索」晶片...
    軟體轉硬體 商譽突增14億 依圖科技作為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81億元,淨利潤虧損更是高達13.03億元。 也就是說,依圖科技近三年半累計虧損72.86億元。 由此可看出,依圖科技不光持續虧損,其虧損金額已遠遠超過同期營收金額。 對此,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虧損主要是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帳面虧損;以及公司正處於創業期,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所致。
  • 專注AI技術研發 獨角獸雲天勵飛IPO總募資30億元
    一、三年多營收6.8億元,研發投入超5億! 根據招股書可知,雲天勵飛在報告期內業務規模出現高速增長。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及2020年1~9 月,公司營收達0.502億元、1.331億元、2.304億元及2.673億元,合計6.81億元。
  • 三年多營收6.8億元 AI獨角獸雲天勵飛將募資30億元
    一、三年多營收6.8億元,研發投入超5億!根據招股書可知,雲天勵飛在報告期內業務規模出現高速增長。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及2020年1~9 月,公司營收達0.502億元、1.331億元、2.304億元及2.673億元,合計6.81億元。
  • 專注AI技術研發 獨角獸雲天勵飛IPO總募資30億元_行業綜合_行業...
    一、三年多營收6.8億元,研發投入超5億!  根據招股書可知,雲天勵飛在報告期內業務規模出現高速增長。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及2020年1~9 月,公司營收達0.502億元、1.331億元、2.304億元及2.673億元,合計6.81億元。
  • AI「獨角獸」排隊上市,但屬於AI公司的勝利還沒有到
    9月15日,上海證監局官網公示了Yitu Limited(以下簡稱「依圖科技」)輔導備案公示文件。文件顯示,AI「獨角獸」依圖科技與國泰君安證券籤署輔導協議,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A股上市。
  • 三年多營收6.8億元,晶片等研發投入超5億
    一、三年多營收6.8億元,研發投入超5億!根據招股書可知,雲天勵飛在報告期內業務規模出現高速增長。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及2020年1~9 月,公司營收達0.502億元、1.331億元、2.304億元及2.673億元,合計6.81億元。
  • AI四小龍排隊上市,AI嗅覺為何還沒有獨角獸?
    文 |黃康瑄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近日,雲從科技、曠視科技及依圖科技等「AI四小龍」披露了上市文件
  • 贏鼎教育:最賺錢人工智慧教育獨角獸誕生
    8月1日消息,人工智慧教育公司贏鼎教育(證券代碼:833173)近日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5億元,同比增長338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00萬元。在人工智慧教育公司普遍還在燒錢尋找盈利模式的今天,贏鼎教育是如何在這個領域異軍突起,成為最賺錢人工智慧教育公司的呢?
  • 資訊:3年營收增速超300% 雲從科技正在撕下「吞金獸」標籤
    如果剔除這13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影響,公司實際累計虧損僅不到10億元,在科技公司中相對合理,且遠低於「AI四小龍」其他公司動則幾十億的虧損。而且,由於這筆股權支付費用已經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後續也不存在攤薄公司業績的風險,依圖科技尚存在未支付的股權費用5.24億元。
  • 周曦科創板掘金: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不足50% 盈利無期
    但云從科技的錢的確是花在了刀刃上,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59億元、1.48億元、4.54億元和2.47億元,佔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 112.00%。只不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否會拖垮自身,成為外界猜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