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作為較早一批的計算機視覺算法供應商,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佔計算機視覺市場超6成的份額,被業界冠有「計算機視覺四小龍」的名號。
繼曠視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雲從科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之後,依圖科技也進入上市進程。目前,依圖科技已搶跑雲從科技,率先獲科創板申請受理。
12月3日最新消息顯示,雲從科技科創板IPO也獲得受理,擬募資37.5億元。同時,曠世科技自去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後便再無動靜,依圖科技或將在「AI四小龍」中能否實現反超率先登陸上市,這樣看來還不確定。
軟體轉硬體 商譽突增14億
依圖科技作為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主營業務收入結構
數據可見,報告期內依圖科技軟體類收入佔比逐漸下降,由2017年作為主要收入55.90%的佔比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14.82%;同期硬體類產品由8.28%上升至23.54%;同期軟硬體組合由10.32%上升至60.78%,躍升為第一收入來源。
在2017年時,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就曾提到,AI下一階段的發展,需要與晶片進一步結合。
故依圖科技業務中心逐漸被智能硬體類產品所佔據,並在2017年戰略投資初創AI晶片公司熠知電子,為由算法切入晶片行業奠定了基礎。
招股書顯示,2019年5月9日,依圖科技發布「求索」晶片。報告期內,公司尚未對「求索」晶片進行單獨銷售,而是基於「求索」晶片研發智能伺服器及智能邊緣計算設備並對外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依圖科技發布「求索」晶片的兩日前,依圖與熠知電子籤訂《智慧財產權共有協議》,依圖向熠知電子支付5000萬,購買第一代「求索」晶片51%的智慧財產權及相應的收益權。
同日,依圖網絡與熠知電子籤訂了《聯合開發協議》,約定依圖科技承擔第二代求索晶片的研發費用為8000萬元,獲得第二代求索晶片51%的智慧財產權及相應收益權。
2019年8月,雙方籤署《補充協議》,上述8000萬元研發費用轉變用於購買第一代「求索」晶片及硬體系統剩餘49%的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收益權。
這意味著,依圖科技以1.3億元買下了第一代「求索」晶片100%的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收益權。2020年4月起,依圖科技的人工智慧晶片全面轉為自主研發。
除此之外,招股書裡還披露,截至招股書籤署日,依圖科技已從雲鋒新呈、紅杉迦盛、高瓴智成、高瓴昱盈手中收購熠知電子22.38%股權。目前依圖科技持有熠知電子合計28.92%股權,為其第二大股東。
這一套操作下來,依圖科技的毛利率直線飆升。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業毛利率為70.99%。
而隨之激增還有依圖科技的商譽金額。
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2019年期間,公司均無商譽。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購熠知電子,形成14.96億元商譽,佔當期總資產比重31.19%。
三年半累計虧損超70億 搶跑是無奈之舉?
2017年-2019年,依圖科技的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69億元、3.04億元、7.17億元,2018年、2019年營收漲幅分別為340.58%、135.86%。
與飛速增長的營收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連年虧損的業績。2017年-2019年的三年間,依圖科技累計虧損59.83億元。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81億元,淨利潤虧損更是高達13.03億元。
也就是說,依圖科技近三年半累計虧損72.86億元。
由此可看出,依圖科技不光持續虧損,其虧損金額已遠遠超過同期營收金額。
對此,依圖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虧損主要是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帳面虧損;以及公司正處於創業期,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所致。
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財務報表損益的影響金額分別為9.83億元、5.45億元、26.19億元、9.36億元。
若剔除優先股帶來的虧損,依圖科技近三年半還是累計虧損22.03億元。
同時依圖科技的研發費用也是水漲船高。三年一期中,依圖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1.01億、2.91億、6.57億、3.81億,佔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46.94%、95.77%、91.69%、100.10%。
只是,技術的高度投入卻與其產業化進程並不成正比。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合計約為0.30億元、2.53億元、5.6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營收43.48%、83.22%、79.08%、182.41%,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而應收帳款周轉率則在持續下降,由2017年的2.68次/年下降至0.57次/年。
不置可否的是,與日俱增的應收帳款對公司現金流影響顯著。
報告期內,依圖科技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淨流出狀態。近三年半,依圖科技經營性現金淨流出合計26.13億元,而同期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卻呈流入合計42.85億元。
籌資活動現金流量表
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的這8年共經歷10輪融資,這其中的投資方包括不少類似於真格基金、高瓴資本、雲鋒基金、紅杉資本等明星機構。
特別是近幾年,依圖科技融資頻率越來越高,光今年上半年就經歷了兩輪。
顯然,依圖科技這些年基本都是在靠著外部融資來做資金支撐,自身「造血能力」堪憂。但這些對每年都需大額投入的依圖科來說實屬杯水車薪,並不能改變其持續虧損的事實,這或許也是迫使其加速上市的重要原因。
在本次公開發行中,依圖科技計劃募集資金75億元,其中有23.18億元資金將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項目中,10.71億元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系統項目中,合計佔比45.16%。
同時,除了視覺領域的投入,依圖科技在AI語音語義領域也有布局。
募集資金用途
只不過,研發項目投入就像無底洞,而晶片研發的不確定性因素又有很多,依圖科技這種靠持續燒錢依賴外界輸血的路子還能走多久呢?
「燒錢」研發背後 同行對比仍相形見絀
2020年7月,3年累計虧損16億的寒武紀成功登陸科創板,並在上市首日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的經歷,無非是給依圖科技打了一劑強心針。
在此背景下,同樣也呈常年虧損的依圖科技在遞交招股申請後,市場也給出140億元的高估值。
說起寒武紀,就不得不提一下「求索」晶片的對標產品,寒武紀「思源220」以及華為「昇騰310」,三產品均是適用在邊緣端的人工智慧晶片。
而與兩位行業大佬相比,依圖科技貌似不佔什麼優勢。
據了解,AI晶片在相同功耗下,算力越高,晶片越先進;相同算力下,功耗越低,晶片越先進;相同算力下,晶片面積越小,晶片越先進。而製造工藝決定晶片面積,數值越小,晶片面積越小。
數據可見,在製造工藝上「求索」不如「昇騰310」更為精巧,在算力上不如「思源220」高,可它的功率卻是最大的,這樣對比來看它就顯得不那麼先進。
同時,雖上述提到依圖科技因大額的研發投入而資金承壓,但與寒武紀相比卻稍顯匱乏。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研發費用率為100%,而寒武紀已達到318.10%。
同行業研發費用率對比
造芯之路任重而道遠,依圖科技憑「求索」晶片能在這個優勝劣汰的AI市場中站穩腳跟麼?
此外,眾所周知,近些年市場對這些AI企業虧損現象一直報以相對寬容的態度,但這份「縱容」又能持續多久呢?依圖科技持續虧損的同時還外加高昂的投入,以及承壓的現金流,如若未來上市,這些「病症」能否被治癒?顯然,在短時間內還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