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不會遊泳不能從清華大學畢業」的消息,很多人都認為是一則惡搞段子,或者是對清華某項校規的斷章取義。然而,這是真的。它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清華大學2017年教職工大會上公開宣布的新規定,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也對這項新規進行了公開解釋。
消息傳出,網絡上迅速引發爭議。很多網友覺得這項新規不可理喻,言辭激烈地表達質疑。段子手更是沒閒著,對清華新規的嘲諷之聲不絕於耳。
乍一看,「不會遊泳拿不到清華大學畢業證」式的標題確實刺激,把遊泳和清華大學畢業證如此掛鈎也顯得荒誕。但如果心平氣和地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這事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不會遊泳不能畢業」這個說法的源頭,是清華大學把遊泳列為本科生必修課。四年本科課程中,一所大學的必修課少說也有幾十門。從理論上講,任何一門必修課不及格(補考之後仍然不及格),學生都無法獲得畢業證書。所以「遊泳」一詞,其實可以替換成清華本科必修課的任何一個科目。按照這個路子,我們可以列出「英語不好不能從清華大學畢業」,「語文不好不能從清華大學畢業」,「數學不好不能從清華大學畢業」,諸如此類的幾十個標題。把幾十個標題擺在一塊,「不會遊泳不能從清華大學畢業」也就「泯然眾人矣」,成為沒有新聞價值的「狗咬人」事件了。
按照法律規定,大學有權自主決定自己的課程設置。清華大學把遊泳列為必修課,是不是有權任性呢?根本不是。有媒體進行了梳理。在清華大學之前,國內已經有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寧波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高校,將遊泳列為本科生必修課。從理論上講,這些高校裡的本科生如果遊泳考試不及格,都有可能面臨「無法畢業」的後果。當然,那些沒把遊泳列為必修課的高校,也各有自己規定的體育必修課,或者田徑,或者球類,不一而足。非要炒作話題的話,哪所高校都有話題可炒。「不會排球拿不到某某大學畢業證」,「不會籃球拿不到某某大學畢業證」,「跳不高、跳不遠、跑不快者拿不到某某大學畢業證」,這些話題是不是都很刺激?
清華大學儘管把遊泳列為本科必修課,但因為不會遊泳而無法畢業的機率有多高呢?可以說機率基本為零。細讀清華大學的這項新規,對於遊泳達標的要求,是不計算時間,只要用四種泳姿(蝶泳、仰泳、蛙泳、自由式)中的一種,遊完50米即可。對於不會遊泳的學生,學校開設20人小班,由體育老師進行教學。會遊泳的人都知道,不計時間遊完50米,這樣的要求小學生稍加訓練都能達到,幾無難度可言。這還不算,清華還設置了一條兜底條款,「如有皮膚病、慢性病、心理疾病等不適合遊泳的,可不參加。」這麼一來,「不會遊泳拿不到清華大學畢業證」,這個奪人眼球的話題,幾乎就是不可能發生的偽命題。
清華大學把遊泳列為必修課,也有其充分理由。一方面,近年來大學生、中小學生體質持續下滑,體育運動普遍不受重視,清華大學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另一方面,遊泳是清華的傳統強項和特色課程,近100年前就曾經提出過「不會遊泳不能畢業赴美」的要求。
遊泳是一項優質的綜合性運動,它對於運動者全身骨骼、肌肉、心肺功能、耐力和爆發力的鍛鍊效果都很好,有助於塑造良好的體型和精神氣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審美觀念的變化,遊泳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很多家長寧可花錢都要送小孩去學習遊泳,能否開設遊泳課,則被視為評價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的標準之一。
近十多年來,每逢重大的體育盛會,一些成績優異的遊泳運動員備受矚目,享受明星一般的禮遇。中外泳池中,先後誕生了菲爾普斯、孫楊、寧澤濤等全民偶像。遊泳運動人氣上升,蓋過了一些練習起來相對更枯燥、運動傷害機率更高的技巧類、力量類運動項目,其背後正是整個社會對於運動健康的觀念理念變化。高校更加注重遊泳的教學考核,完全符合這種新的、進步的體育運動潮流。
那些猛烈抨擊,甚至慶幸自己「幸好沒考清華」的網友可能不知道,現在遊泳課是大學裡最受歡迎的體育課程之一。我讀大學時候,遊泳課屬於選修科目。每個學期開學之初,在學校選課系統開閘之前,很多同學就已經摩拳擦掌守在電腦前了。一旦開閘放行,遊泳課程的名額肯定立刻被「秒殺」完畢。清華大學為全體本科生提供必修遊泳課,這絕對不是什麼「苛責」,而是一件令人羨慕的福利。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