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聽話、和父母對著幹,這些行為很常見。這個階段的孩子問題較多,情緒波動很大,很多孩子甚至打架鬥毆,和社會混混稱兄道弟,讓無數家長操碎了心。
在我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孩子像突然中了魔咒一樣,性情大變。初一下學期,孩子的成績下降了不少,我以為只是課程變化大,孩子一時適應不了,所以跟不上,就只是敦促他好好學習。
上了初二以後,事情開始變得不對勁兒。兒子吵著嚷著要名牌籃球鞋,說什麼班裡其他男孩子都有,就他沒有,買完籃球鞋沒幾天,孩子賴在家裡不去上學,說除非給他買手機,不然打死他也不去上學。最後逼得我沒辦法,和孩子的爸爸商量了,就給他買了一部手機。
我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切只是噩夢的開端。孩子有了手機以後,不僅沒有好好學習,反而變本加厲地和老師家長對著幹。
我和孩子爸爸工作忙,孩子拿著我們給他的飯錢,去染了頭髮,打了耳洞,逃課去找他認得「哥」,不過一個社會流氓,兒子卻將他的話視作聖旨。跟著這個混混抽菸,打架,染頭髮,還把我們給他的錢悉數給了這個小混混。成績滑到了班級倒數,上課睡覺,下課跑廁所抽菸,
老師打來電話說,孩子的行為儀表已經不符合校規,打架鬥毆也產生了惡劣的影響,綜合考慮了下,決定讓孩子暫時在家休整。我聽到這個消息,五雷轟頂,顧不得還在工作,哭得不能自已。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我該拿這孩子怎麼辦?
回家看著昏暗的屋子,我第一次懷疑我和老公拼命賺錢到底為了什麼?孩子變成這個樣子,我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晚上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第二天我遞交了辭呈,理由是:如果家都毀了,我賺錢有什麼用?
此時兒子已經連著兩三天在外鬼混,不回家。終於有天凌晨的時候,孩子回了家。我坐在黑漆漆的客廳,看著兒子高大頹廢的身影,淚流滿面。孩子徑直走向臥室,倒頭就睡,我趁機從外面反鎖上了門。看著手裡的鑰匙,我心想:好好餓你幾天,看你能不能學老實。第二天中午,我聽著臥室裡面瘋狂地砸門聲和惱怒地咒罵,一言不發。
不知過了多久,臥室裡面漸漸沒了聲音,我開門進去,被孩子一把推到了牆邊兒,等我回過神來,孩子又跑得沒影兒了。一瞬間鋪天蓋地的無力感瞬間淹沒了我。
現在想起來,我依然充滿了感激。我在最走投無路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賈容韜老師現身說法,用他的教子歷程解析了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我如獲至寶,開始認真研讀。
這本書給了我振作的勇氣,讀罷,我想辦法聯繫到了作者賈容韜。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我一股腦的把孩子所有的問題統統傾訴出來。賈老師對我說,孩子叛逆,自然有叛逆的理由。你想想為什麼孩子覺得小混混很酷,想要模仿,而不覺得父母很酷或者學校很酷、學習很酷?
我陷入了沉思,賈老師繼續說:孩子一直都是好孩子,但是青春期是個特殊的時間段,孩子開始出現明顯的個人意志,對父母,孩子會開始尋找一種平等和尊重,渴望父母把他當做大人一樣尊重。但是很多家長顯然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孩子吃喝用度都是由他們付錢,並且主觀上仍舊把孩子當做什麼也不懂的小屁孩,所以仍舊替孩子做主,卻不曾想過孩子是否願意。孩子為什麼願意和小混混稱兄道弟?因為他覺得小混混是個成年人,而小混混「社會」的姿態,正是他一直渴望卻沒有得到的,所以會對混混產生崇拜感,並試圖成為他的同類。
在賈老師的指導下,我參加了和潤萬青的父母實操課的學習,看到那麼多的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問題匯聚一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原來大家都不曾放棄尋找希望!學習結束後,看著空蕩蕩的屋子,我卻升起來一股子豪情,「兒子不怕,媽媽來拯救你了!」
【1】接受。首先是接受孩子試圖獨立這個現狀,我回想起來我小的時候也偷偷穿過媽媽的花布裙子。每個小孩子都夢想成為大人,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是不同的孩子表現方式不同而已。我的孩子不願意學習,抽菸打架和混混一起玩,不過是渴望變成一個大人,這才是這些叛逆的行為背後的本質原因。想清楚了這一點,我感覺自己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原來孩子只是用自己笨拙青澀的方式去嘗試長大,但是由於我的失職,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傷痕累累,走了不少彎路。
【2】引導。那天孩子回家,我沒有再像平常一樣朝他大吼大叫,我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回來啦。」孩子不耐煩地看了我一眼,等下文,然後我一語不發,轉身走進了臥室。這完全出乎孩子意料的行為反而起到了震懾作用,孩子當天下午沒有再跑出去,而是在臥室呆了一下午。晚間,我喊他吃飯,告訴孩子,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媽媽不會再過多幹涉你的選擇,但是你要明白,成年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自己負責的,摔倒了也只能自己擦眼淚,媽媽會尊重你的行為和你的隱私,也希望你有什麼話,直接像成年人一樣和媽媽交流。孩子沉默了很久,點了點頭。
【3】改變。之後一個多月,孩子依然頂著花裡胡哨的髮型,但是能和我安安靜靜一起吃飯了。我沒有在飯桌上批評他的髮型,指責他的打扮,只是說戴耳釘要注意消毒,不然容易發炎。孩子吃著吃著突然哭了起來,快一米八的大小夥子,哭得像個孩子。事實上,他仍然是個孩子,但是是一個渴望長大的孩子。有一天晚上睡前,他扭扭捏捏地塞給我一張紙條,我進臥室打開一看,上面寫著「媽媽我錯了」。我喜極而泣。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知道,我做到了。
這是個真實的案例,孩子如今已經大學畢業了,說起當年叛逆的年少,還會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只有媽媽才知道當年那段時間到底有多危險,如果孩子一直那樣下去,如果她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子辦法,孩子真的就毀了,而不會像如今大學畢業做一份體面的工作。
對孩子而言,那只是叛逆的一段青春,但是對媽媽而言,那是稍有不慎就會毀了孩子一輩子的痛苦過往。所幸,(領取《20位優秀家長成功教子經驗精品分享》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聽聽過來人的育兒經!)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媽媽已經成為了智慧的媽媽。看著他們幸福的合影,我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開心。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段兇險的歷程,每個媽媽都是偉大的媽媽。
教子問題答疑解惑,立即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由實戰家庭教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