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的五年,是財政改革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助力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支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著力支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動財政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力阜陽大美阜陽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全市財政運行平穩、穩中有進。財政收入由2015年的20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2.3億元,年均增長15.2%;收入總量由2015年全省第7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4位。積極爭取上級資金,五年來,共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729.2億元,爭取債券資金889.7億元,資金規模均居全省第一位。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支出規模實現新突破,全市財政支出由2015年的431.6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655.3億元,連續跨越500億和600億大關,年均增長11%;支出總量穩居全省第二位,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民計民生持續改善、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工青婦、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雙擁共建、殘疾人和福利慈善等各類事業穩步發展,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群團組織等各項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二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民生類支出1868.8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5.7%,切實解決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全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748.6億元,是十二五時期431.8億元的1.7倍,累計實施了44項民生工程,惠及1000多萬群眾,人均受益約7480元。累計安排扶貧資金201.5億元,是十二五時期13.5億元的14.9倍,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51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縣市區順利摘帽,貧困發生率由12.8%降到0.27%。全市衛生健康累計支出36.2億元,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級醫院全面通過三級醫院設置批准,合格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逐年提高,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全市累計投入教育支出415.9億元,是十二五時期316.4億元的1.3倍,教育支出已成為我市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類支出,全市教育「重、難、急」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三是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財源建設良性互動,堅持放水養魚、讓利於民,嚴格落實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五年來,全市共減免稅費近340億元,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產業興城、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修訂完善促進新型工業化和建築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等產業獎補政策,2017年產業獎補政策實施以來,累計兌現獎補資金24.6億元,企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統籌11.5億元支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構建了「基本險﹢大災險﹢商業險」三級保障模式,「十三五」期間,相繼開展了33種特色農產品保險,數量位列全省第一,農民抗風險能力和災後恢復能力進一步增強。充分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作用,五年來,共為全市中小企業和「三農」提供了2.4萬筆136億元的融資擔保業務,擔保資金是十二五時期76.6億元的1.8倍,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與「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力支持了地方實體經濟向好發展。積極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全市61個項目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投資額667.9億元,共落地52個項目,投資額553.6億元,落地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均居全省第一。
四是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統籌財力支持城市建設,京九路、西湖大道東延等13條道路竣工通車;三角洲公園、雙清灣公園完美綻放,科技館、大劇院即將運營,大美阜城日新月異,城市空間快速拓展。統籌320億元用於國省幹線改造,五年來,新建、續建國省幹線869.8公裡。統籌40億元支持阜陽高鐵西站建設和阜陽機場改造提升,阜陽機場航線通達21個城市,十三五期間預計客運吞吐量達341.9萬人次;阜陽高鐵西站開通一年來,累計發送旅客281萬人次,阜陽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統籌300多億元支持阜城棚戶區改造及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棚戶區改造工作獲得國務院表彰通報。統籌91.7億元支持阜城45條內河整治,19條黑臭水體治理初見成效。市級統籌8億元支持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阜城市容市貌、城市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人民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五是財政改革縱深推進。堅持以深化改革破解財政工作堵點和瓶頸,完善財政管理制度機制,出臺市區一般公共財政管理體制、土地出讓收入分配調整政策,市區兩級收入分配關係進一步理順。制定市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意見,初步建立了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體系,促進了財政事權劃分的制度化、規範化。深入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實現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和部門網站「雙公開」。市級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成功上線運行,實現人大對預算全過程動態監督。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建立了以資產審查為前提的政府採購制度和市級政府公物倉制度。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建立起動態校驗、電子驗章、自動對帳、全程跟蹤的標準化、規範化國庫業務管理模式。
面向「十四五」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加紮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實力阜陽、大美阜陽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十三五」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發展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特別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市金融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做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全市融資增量連續五年超500億,掛牌公司家數位居全省前列,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7%,金融產業貢獻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升,各項金融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金融資源加速集聚。「十三五」時期,光大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紛紛落戶阜陽,實現了轄內股份制銀行「零」突破;招商證券、銀河證券、長江證券、安信證券和建信人壽、東吳人壽等入駐阜陽。目前,全市市級銀行機構26家、市級保險機構46家、證券營業部17家。除銀行、保險、證券外,「十三五」時期,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地方金融業態穩健發展。目前,全市小額貸款公司26家、融資擔保公司17家、典當行51家。
二、金融功能明顯增強。金融貢獻日益突出,「十三五」時期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3.12%,金融業上繳稅收年均增長12.9%;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翻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675億元,較2015年「翻一番」;信貸投放和直接融資規模屢創新高,我市貸款餘額先後突破2000億、3000億和3500億大關,10月末,全市各項貸款餘額3743.2億元,是「十二五」末的3.1倍;10月末,「十三五」時期全市累計實現直接融資578.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559億元;掛牌企業家數領跑全省,10月末,全市境內首發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累計16家,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639家,其中「成長板」65家,「科創板」124家;保費收入翻番,10月末,「十三五」時期全市累計實現保費收入614億元,較「十二五」時期「翻一番」。
三、金融服務明顯提升。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薄弱領域金融服務質效提升,截至10月末,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509.87億元,較年初增加185.21億元,同比增長17.51%,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2015年末的2.56倍;全市涉農貸款餘額2182.64億元,較年初增加240.86億元,同比增加13.65%,涉農貸款餘額是2015年末的2.8倍;製造業貸款規模翻番,截至10月末,全市製造業貸款餘額249.4億元,較年初增加44.8億元,同比增長22.31%,製造業貸款餘額較2015年末翻一番;金融扶貧成效顯著,截至10月末,「十三五」時期全市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79.32億元,累計支持貧困戶數16.13萬戶,惠及貧困人口42萬人。
四、金融改革成效明顯。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硬環境」和信用體系「軟環境」雙優化。目前,全市助農取款點1212個,惠農金融服務室481個,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累計採集農戶等經濟主體信用信息225萬戶;深化農村商業銀行改革,推動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增強風險防範能力。10月末,全市農村商業銀行實收資本82.68億元,較2015年增長32億元;推動續貸過橋資金、「稅融通」、新型政銀擔業務、無還本續貸等金融創新模式提質擴量;以「一個平臺、三項機制」為抓手,創新銀企對接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工業企業、招商企業、重大建設項目融資對接機制;全面推行企業金融顧問制度,開展「行長遍訪市場主體」活動,提高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金融生態穩中向好。五年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得到有效穩控化解,非法金融活動整治深入推進,非法集資新發案件數量、涉案資金得到遏制;網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影子銀行風險有序化解,對全市小貸公司開展全面摸底和集中清查整治行動,開展典當、融資租賃、商業保理領域掃黑除惡整治金融亂象專項行動,持續排查清理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推動「殭屍型」機構退出市場,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十三五」時期我市金融業發展成就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也是全市金融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團結奮鬥、銳意進取的結果。展望「十四五」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圍繞「兩個堅持」「兩個更大」目標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提升地方金融業綜合實力為主線,加快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重點,著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建設實力阜陽大美阜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