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徐州日報》頭版刊發
《牢記囑託勇爭先 書寫賈汪新答卷 》
——賈汪「真旺」系列報導(1)
深入挖掘賈汪學習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
做法與亮點
期冀揭示轉型發展的
「賈汪經驗」
請看詳細報導
編者按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賈汪區考察時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三年來,賈汪區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賈汪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勠力同心、砥礪奮進,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亮麗答卷。
本報今起將刊發系列報導,深入挖掘賈汪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做法與亮點,期冀揭示轉型發展的「賈汪經驗」。
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就來到徐州,深入企業、農村、革命紀念館,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考察調研。
在賈汪,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視察了潘安湖採煤塌陷地整治工程、潘安湖街道馬莊村,肯定了賈汪的生態轉型發展新路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風貌,並對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一直鼓舞著賈汪人民奮勇前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銘記關懷、不負重託!三年來,賈汪人民在徐州市委、市政府,賈汪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賈汪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生態立區、產業強區、旅遊旺區、文明興區」發展定位,統籌推進生態、產業、城市、社會「四個轉型」,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實現了從自然綠色到經濟綠色、從城市綠色到人心綠色的歷史性嬗變,向黨中央和總書記交上了一份精彩的「賈汪答卷」。
▲生態轉型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賈汪素有「百年煤城」之稱,因礦設區、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背負著轉型和發展的雙重任務,賈汪區緊緊抓住被列為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重大機遇,以創建全國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示範區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千方百計做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大文章。
下大力氣實施生態修復再造,實現灰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生態轉型。生態環境髒亂差曾是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賈汪區把生態修復再造擺到壓倒性位置,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華麗轉身。採煤塌陷地治理變包袱為資源,加大投入治理地球傷疤,先後實施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潘安湖。整治前,這裡是徐州集中連片、面積最大的採煤塌陷地,通過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溼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綜合整治,已呈現出碧波萬頃、湖闊景美、飛鳥蹁躚的美好景象,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國家溼地公園、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成為全國採煤塌陷地治理的典範和標杆。
▲產業轉型
從「一煤獨大」到綠色多元
2018年以來,作為徐州大氣治理和「四大行業」整治的重要板塊,賈汪主動作為,關閉整治「散亂汙」企業454家,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擺脫陳舊的發展理念。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賈汪區立足現有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轉型發展這篇「大文章」,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堅定不移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級,延展產業鏈條,激發傳統產業發展活力。科學研判,精準定位,重點培育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電子與ICT三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現代物流、城郊都市農業三大地方特色產業,積極構建「3+3」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徐州工業園區在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中連年進位,潘安湖科教創新區正成為淮海經濟區科教創新的閃亮明珠,雙樓物流園區外貿水運實現首航,賈汪高新區(籌)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徐工配套產業園)初具規模,高質量轉型發展更可持續。
▲城市轉型
從陳舊礦區到現代化新城
近年來,賈汪區以人居環境改善為切入點實施老城區更新,紮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力度,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2019年,區完成棚戶區徵收32.5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178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3個,城市面貌進一步改觀。
牢牢把握「城市副中心」定位,積極主動參與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讓賈汪加速融入徐州主城區,讓賈汪老百姓真正融入徐州「大家庭」。
以構建融入徐州「30分鐘經濟生活圈」為牽引,加快實施從賈汪城區30分鐘通達徐州主城、20分鐘通達鄉鎮、全區10分鐘上高速的區域綜合交通「321」工程,推進徐賈快速通道北延、高新路賈汪段、徐州外環公路賈汪段、佳運路改擴建等道路工程建設;超前謀劃東部繞越高速、市域(郊)鐵路S1號線,實現徐賈交通同城化、城鄉交通一體化,更好承接中心城市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教文化等溢出效應。加快潘安生態新城和大吳臨港新城建設,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紮實推進12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提升主城區輻射力。吾悅廣場、中鈺廣場、紅星美凱龍家具展銷中心等一批城市綜合體相繼落成。以融入徐州中心城市為主攻點打造都市功能拓展區,潘安湖科教創新區、雙樓保稅物流園區、大洞山省級休閒度假區等功能區相繼建成,賈汪正成為淮海經濟區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康養中心。
▲社會轉型
從「礦竭人去」到「區旺人興」
賈汪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拿出過硬舉措,合力攻堅突破,奮力跑好全面小康「最後一公裡」。
持續辦好56件民生實事,深入實施交通便捷、教育提質、就業保障、安居宜居、健康衛生等8大工程,讓群眾充分共享發展紅利。持續放大旅遊富民效應,深度推進農旅融合發展,以旅帶農、以農促旅,大力發展精品民宿、農家樂、採摘體驗等富民旅遊項目,推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建立健全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啟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行動計劃」,深化產業扶貧力度,通過訂單生產、「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形式,幫助低收入農戶共享產業發展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搶抓省委改善蘇北地區農民住房條件重大機遇,加快推進4335戶農房改善,打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汙水處理、廁所革命3場硬仗,打造一批特色田園鄉村。深入開展「四位一體」基層社會治理,推廣馬莊經驗,建強基層戰鬥堡壘,系統實施「黨建+」工程,擦亮「十必聯」群眾工作法品牌,用好基層協商平臺,發揮鄉賢工作室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做實「網格+警格」雙網融合,鞏固提升「5453」新時代文明實踐「賈汪模式」。
徵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
牢記囑託,賈汪區上下正在以更昂揚的鬥志、更飽滿的熱情、更旺盛的幹勁、更堅定的步伐、更務實的作風,在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徵程中砥礪前行,奮力書寫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賈汪答卷!
(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編 輯:遠 景
總監製:衡思葉
監 制:呂夫建
審 核:高 帆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頭版!今天,《徐州日報》刊發賈汪「真旺」系列報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