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教養」上

2020-12-16 寶寶知道

01

昨晚我和好友嵐逛街,經過一個店鋪時嵐在裡面試衣服,我隨意看著,這時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進來了。

剛進店門就聽到小男孩大聲嚷嚷:「這裡怎麼沙發都沒有?什麼破地方」!

(店面雖說不是很大,卻也很整潔,擺了幾張圓木凳供顧客坐)

緊接著又聽到他蹦了一句:「怎麼連試衣服的地方都沒有,真是破」!

「有呀,這不是嗎?」我指著布簾後面的試衣間說。

我話音還沒落,只見小男孩一把拉開布簾就看,我趕緊制止他:「小朋友,裡面有阿姨在試衣服,這樣不禮貌。」

孩子媽媽聽我聲音後,說了一句「別調皮」,然後繼續看她的衣服。

也許覺著無趣,那個小男孩拖著媽媽喊走,口氣強硬的不準媽媽再逛了。

他媽媽無奈的跟他出門了。

看得我們直搖頭,小男孩言行放肆,一身戾氣,而他媽媽對他言聽計從,在發現問題時也僅僅是到阻止打住了,並沒有進一步的引導指正。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懂禮貌不懂得尊重他人,成人後我想是定不能從容的待人接物。

02

上個禮拜,我去同事家做客,剛好他家空調壞了需要維修,師傅剛進門,只見同事13歲的女兒一本正經地警告師傅們:「我們家東西很多,你們不要偷我們家東西噢!」

我當時挺驚訝的,同事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為何會這麼沒有禮貌?

修完空調,師傅們臨走前就對小女孩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小朋友,你看清楚喲,我們沒有偷你家東西喔。」

這個時候孩子媽媽一臉不屑的發話了:「你們大人怎麼這樣跟一個小孩計較呢?」

父母可以寬宏大量,不計較孩子言行,難道整個社會都要原諒孩子的失禮?何況也不是三歲的小孩。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什麼樣,塑造出來的孩子往往就是什麼樣子,這種薰陶的力量往往超乎我們想像。

千金難買一教養,這不僅僅是禮貌更是一種尊重、一種分寸感。

教育是構築一個孩子身體的骨骼,那麼教養就絕對是它的靈魂。

03

最近很火的一個話題,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孩子,你該怎麼教育孩子?

這個問題曾讓我困惑很久。

年前,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婆婆就跟我說「我們家小嘟現在這樣不行呢,別人打他從來不還手的,老師都在說他蠢。」

我把小嘟喊過來,一看嘴巴都破皮出血了。

我抱著小嘟問:

「告訴媽媽怎麼回事?」

「媽媽,我想他不是故意的。」

「疼不疼?」

「不疼我是男子漢」。

半餉,他又告訴我「不過媽媽,他好像又有點故意樣的,媽媽,你說他為什麼會打我?我就不忍心打他……」

聽得我眼淚水在眼眶直打轉。

嘟爸在一旁聽著我們談話急得「看你教的,這以後會被別人欺負死去,哪裡還像個男子漢。」

其實我們家小嘟之前不是這樣的,兩三歲多的時候特別特別調皮,毫不誇張的說,我下班一進小區可以碰到幾個家長告狀,無一例外是你們家小嘟打了我們家誰誰誰;帶他去遊樂場,稍不留神就因為搶玩具啥的把其他小孩給打了......

整個一小霸王,也經常會有人背地裡說我家孩子沒教好。

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陪他學國學,潛移默化教他規矩。

而如今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他不打人了,別人打他;類似的問題還有購物時排隊別人插隊、有好的東西他分享別人,別人不分享他等等。

在當今社會,很多家長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孩子有禮貌、太過於懂事這樣會吃大虧,所以他們不允許孩子壓抑個性,甚至鼓勵或默許孩子大大咧咧能爭能搶的氣質,我甚至聽到過有人誇行動魯莽、說話不客氣的孩子能力強、敢於表達,說以後是做大事的。

04

這次在法國旅遊,我有幸認識法國一位華裔教育學者,我跟他談了我的一些憂慮。

他跟我分析後說我多慮了,作為家長不需要總擔心孩子被欺負吃虧什麼的,四五歲的孩子打鬧是屬於淘氣,如果給孩子灌輸打回去這種概念,會影響孩子對別人的友好感,其實孩子也有自我辨別的能力,父母無需過分把它擴大化。(的確,小嘟今年下半年開學後跟那個經常打他的孩子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還告訴我培養好的習慣、規矩是會讓他受益一生。

他跟我講一個故事。

十年前,他需要招一位助手,在校園發布了招聘通知,待遇頗優。(當時懷著愛國情懷,他特意要求需華裔留學生)

當時有三位留學生進入最後面試階段。

那天,他把三個小夥子叫到辦公室。

最後他選擇了磊,他告訴我就因為一個細節。

那天他們三人是一起過來的,敲門後磊是第一個進門,卻一直扶住門,等他們進來後輕輕關住,其他兩位學生是直接迫不及待往辦公室衝,在磊轉過頭那一瞬間他看到了謙遜的微笑。

他不爭、不急不躁,就那樣透著一種溫良的天性,良好的教養讓他與別人不一樣。

後來,磊成了他女婿。

教養是來自與靈魂,與他們接觸會感到溫暖和被尊重,也許這一切就來源於自己都未曾注意的隨意而細小的舉動,是絕對裝不出來。

05

有人說「心靈不是空地,不種莊稼,它就長雜草」, 現在家長的一個共性是要麼無盡的溺愛,要麼只知道注重孩子的分數,卻忽略了精神層面的素質教育。

殊不知,孩子的言行,有時就會像雜草趁虛而入害了他,不注重教養,即使你這塊田地天生肥沃也是難以結出果實。

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的孩子,而太多的孩子教養缺失、需要補上這一課。

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作為家長要言傳身教,一位沒教養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素質的缺失,不想讓孩子被人詬病,提高自己的素質是關鍵。

其實教養也是最沒有門檻的一種教育,它無關家境、無關貧富,也並不是什麼高深難題。

好的教養,並非要讓ta住別墅、坐豪車、吃山珍海味享受貴族待遇,而是讓ta從小一點一滴積累好的習慣、養成好的規矩。

作為父母,你要明白好的教養是給孩子未來最美的禮物!

-END-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很多父母這樣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那樣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言傳身教,眾人皆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做出表率。一、不要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傳遞負能量。為人父母者難免會經歷人生坎坷。
  • 晨語|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也不知道從猴年馬月開始,出現了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真的害人啊!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和家庭。我從事心理工作十幾年真的發現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後面半句應該是如果不輸在起跑線,那麼很快就會死在跑道上。人生哪裡有什麼起跑線,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全世界的小孩一起學數學,難道個個都能成為數學家嗎?其中一定會有人成為舞蹈家或者歌唱家或者其他。
  • 關於如何理解「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多人都明白。但卻往往只是知道,知道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享受認為「一樣的待遇」。「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其實很勵志,但是也是一個很大的坑。坑在哪裡呢?
  • 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高度:你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地鐵上,一位媽媽抱著孩子坐在座位上,為防止踢到別人,一直用手捧著孩子的鞋子。這張照片,體現了為人父母的格局,被網友們瘋狂點讚。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一、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模仿,如果父母張口就是髒話、胡亂插隊、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怎麼指望孩子文明?孩子就相當於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教養就藏在孩子身上。
  • 教養究竟是奪命的利器,還是幸福的天使? 要不要教給孩子?
    所以生活中決定一個人整體形象的根本是教養。 ----------塗磊(塗磊大家都知道吧,絕對是實力派的情感導師。在教養這件事上,塗磊說得太好了,我實在忍不住要讓他說點兒。廣告說得好啊 ! 好吃你就多吃點!)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
  • 你這麼優秀,千萬不要輸在不會開口上
    有時候,決定你能走多遠的,不是智商、能力,而是高情商的說話能力。其實很多人都很清楚,一味地只會埋頭苦幹,不會說話,想要晉升,想要往上發展,真的很難,甚至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都無濟於事。這就告訴我們,想要走得更遠,不僅考驗智商和能力,更考驗情商,你的說話能力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 女人最沒教養的8種行為,聰明女人千萬不要這麼做!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有教養的女人,尊重刻在骨子裡,寬容表現在行動上,體諒常掛在嘴邊。 她們用善意而溫暖的目光看待世界,因為她們知道,要想獲得什麼,首先就要種下什麼。 反而那些沒教養的人,到哪裡都招人心煩。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麥子與你分享職場乾貨,你我共同成長。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最令人意外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並沒有延續這些興趣,或是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如果你對此抱有懷疑的態度,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周圍的朋友。
  •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這兩個字上!
    筍乾老師的一位小學同學,他女兒剛滿3歲,他告訴我,雖然自己不喜歡讀書,但每天他都會強迫自己堅持看書,目的是讓年幼的女兒看到爸爸在讀書,女兒也會喜歡上看書,喜歡學習。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從小就會在孩子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並影響孩子一生。
  • 趙小明:是誰讓你的孩子每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武志紅「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認為起跑線關鍵不是孩子在嬰幼兒時就訓練他們的競爭力,而是父母自身,特別是父母的人格。中國絕大多數學藝不精的心理師有一個常見的錯誤,總喜歡把世界上的萬物全部歸罪於父母。大家想想,如果全中國的家庭,全中國的孩子的父母都會焦慮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2-22 11:0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結構化面試題:近年來,社會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不把熊孩子培養成沒教養,一頓飯看出孩子的教養,餐桌上教育孩子
    導讀:很多家長用熊孩子來形容自己的孩子的調皮搗蛋,但是誰都不可能承認自己的熊孩子會變成沒教養的孩子!也許在你的眼裡你的孩子也只是熊一點,但在外人眼中就是沒有教養!而這些行為在餐桌上都能體現出這個孩子有沒有教養。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 都看看
    天下的父母,都想讓孩子成為高貴的人,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起跑線究竟在哪?小區廣場裡,一個小男孩搶過一個小女孩手中的泡泡槍,扭頭就跑了。你親人家前,要爭得人家同意。下一次,嗯哼果真問泡芙,想讓我親你嗎?類似的事情,不同的家長做法天壤之別,讓我們知道,起跑線原來在家長身上。而不是你給孩子報的什麼精品班,什麼雙語幼兒園,什麼VIP輔導。
  • 不要讓孩子怕你,教養孩子是藝術,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
    教授:不要讓孩子怕你,教養孩子是藝術,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只要孩子知道,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一旦告訴父母,父母就會與他一起面對,他就會敢講。而且這種有人可依靠是一種非常好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使孩子長大後敢去探索新奇的環境,敢去陌生領域創業。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
    這些觀念自然催生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中國式教育的「金科玉律」。西方權威詞典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知識傳授或獲得一般知識,發展推理和判斷能力,並為自己或他人在智力上為成熟的生活做好準備的行為或過程。」教育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單純的「起點」;強調的是在「智力」為「成熟的生活」做好準備。
  • 有的熊孩子被打,有的好孩子被誇:你的教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地鐵上,一位媽媽懷裡抱的孩子睡著了。媽媽怕孩子踢到別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髒別人的衣服,就一直用手捧著鞋子。直到地鐵到站前,這位媽媽一直保持著這個動作。外婆蹲下來,貼在外孫的耳旁輕聲說:「這些叔叔阿姨,上了一天班,很累了,你現在都5歲了,不需要別人給你讓座了」。
  • 學習在細節上做得更有教養
    一個人有教養,體現在細節上。今天分享一些細節給大家:1、請字當頭,謝字不離口。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需要打擾別人、麻煩別人或者需要請求幫助的時候,要記得說「請」字;當你得到了幫助,或者你需要的答案的時候,要記得說「謝謝」。尊重別人,也是在尊重自己。當然,那些故意找茬說,請借我點錢,請我吃飯,謝你全家的人,還是有多遠滾多遠了。
  • 應採兒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吃飯時的表現,暴露家庭的教養
    一個人的教養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沒教養的人,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家長沒教好。家長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沒教養的人,所以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們生活禮儀。應採兒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的教養 ,隱藏在吃飯時的表現中很多人都知道,明星應採兒有個乖巧懂事的兒子。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日後的成功程度!(千萬父母受益的好文)
    【考壹佰導讀】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孩子通過的坐姿、動作、神態、表情、目光等,已經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在告訴人們你是誰的孩子。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毫不誇張地說:真正的教養在飯桌上。一個孩子餐桌上的行為,就是他素養的底色!
  • 你被這句話騙了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已經記不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變成了眾多家長口中的金句乃至是奉為聖言一般,如同虔誠信徒般對此「聖言」堅信不疑。乍一聽,這句話似乎沒什麼問題,要讓孩子做好戰鬥的準備,為他提供最好的裝備和輔助,這也沒什麼可指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