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2020-11-22 地道英語在線

前幾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教養是一個人最好的名字》。

文章的題目乍一看就很吸引人,再仔細深入研讀,發現其中的確蘊涵了做人的道理。

文章開頭講述了一個故事:在一個秋風習習的夜晚,郭德綱家的柿子樹葉子落盡,紅紅的柿子就像院子裡升起的燈籠。很快,就有喜鵲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兒急了,不由分說,就去驅趕。郭德綱看到,急忙攔阻,道:「別這麼獨,讓它吃!」他對兒子說:「人的一生很長,不差這一個柿子吃。而這隻喜鵲這輩子頂多吃這麼一個柿子。看它有東西吃,也是種快樂。」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很多父母這樣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那樣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言傳身教,眾人皆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做出表率。

一、不要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傳遞負能量。

為人父母者難免會經歷人生坎坷。

然而,當有些人在面對坎坷時經常是束手無策,畏縮不前,認為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生活毫無樂趣而言。活著就好,不論生活質量。遇到不值得發怒的事情非要一爭高下,表現出極度的無理和蠻橫。這些負面情緒和人生態度猶如一劑毒藥,慢慢侵入孩子的大腦,深入骨髓,腐蝕善良的童真。

在孩子們的眼裡,世界如此不公,與其抗爭,不如安逸地逃避。孩子會漸漸地長大,他們要獨立面對周遭的世界。一旦它們形成了錯誤的人生觀,父母再想反思或者更正他們的言行,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因此,教養無從談起。

二、懂得教養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過程。

眾所周知,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它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與之截然不同,它是發自內心的表現。因為,它是一種由環境、教育和經歷等結合而成的內在素質。一個人有禮貌,被人誇讚,但可能他的內在自私或者虛偽。但如果一個人有教養時,他的外在行為、內涵和道德品質都是極佳的。

它所反映出來的是一個人內在的人格魅力,這才是真正有教養的表現。

不論在任何場合,人們所表現出來的謙恭有禮和優雅淡定,都被看作是有教養的一種表現。

很多時候,人們不去追逐潮流,沉澱下來,心緒就會變得平和,帶給周圍人的一種感染就是——喜歡和這種有教養的人共處。

三、教養是為人準則和處世規矩。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輕易丟掉做人的尊嚴和別人的信任,因為他思慮周全,行事謹慎,絕不做逾越道德底線的事情。

他在面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時,從不盛氣凌人,高高在上。他在面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時,從不刻意討好,卑躬屈膝;更不會對別人取得的成就嗤之以鼻,甚至嫉妒憎恨。

他堅信,自己永遠抱著一種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內心充滿陽光和快樂的人,始終面帶微笑,從容不迫。

教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自覺。有教養的人會具有一種臨危不亂的沉穩和一份禁得住誘惑的堅持,不被環境所左右,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吧!

別讓他們輸在道德的起跑線上!

相關焦點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
    在家長眼中,孩子上了名小、名初、名高以及211和985院校就是起跑線上沒有輸的標誌!孩子品質修養、生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贏在了起跑線了嗎?答案可想而知。中國的部分孩子可能贏在了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線。優秀的家長從孩子的「起跑線」開始就關注孩子的綜合發展,關注孩子的學業、品質以及生活能力的培養。教育是一輩子的系統工程。
  •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 都看看
    天下的父母,都想讓孩子成為高貴的人,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起跑線究竟在哪?小區廣場裡,一個小男孩搶過一個小女孩手中的泡泡槍,扭頭就跑了。我們要告訴孩子,無論將來自己做什麼工作,都要尊重別人的勞動。那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至理名言還是偽命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羅媽媽覺得,這句話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需要看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起跑線我們先來看下這個例子,好幾家企業一起做差不多一樣的產品,剛開始大家做良性競爭,大家都賺到錢了。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高度:你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一、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模仿,如果父母張口就是髒話、胡亂插隊、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怎麼指望孩子文明?孩子就相當於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教養就藏在孩子身上。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那位發宣傳頁的老師就「教育」了我: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就已經開始上了,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想真是可怕,才二年級,就應該為小學畢業做準備。雜七雜八的課程包羅萬象。奧語、奧數,英語,遊泳,跆拳道、羽毛球、足球、籃球、小主播、鋼琴、吉他.......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
  • 教育界最大的「謊言」: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竊以為是這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伴隨著這句「謊言」的誕生,可以說無數的家長為之折腰,花費無數心血、精力、金錢,陪伴孩子,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不同的,每一年高考,能夠進入名牌重點大學的學生,也還是鳳毛麟角。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真的好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真的好嗎?印度電影《起跑線》,講了一對在平民區做生意發了大財的富人夫妻,為了讓女兒上知名的私立幼兒園,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想盡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辦法。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可以堪稱教育界的名言。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張白紙,是父母的塗鴉才讓孩子成為了一幅獨一無二的作品。家庭教育對孩子素養和品質的形成至關重要,孩子的綜合表現就是父母教育的結果的反映。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是父母有效的陪伴和智慧的愛,是家長自身的教養與給孩子怎樣的環境。而非孩子學習的起點。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
  • 什麼是起跑線?別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什麼是起跑線?就是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基礎都不重要。而是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記得上小學那會兒,我們班有一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人,我家離他家也就五六百米的距離,每天一起上學,一起玩,但是人家的學習成績就是好,都說人家腦子聰明,老師也總是誇他。要說腦子聰明,其實非也!只是他比我們用功罷了!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愈演愈烈,學科教育幼兒畫在商業助推之下全線發力,家長們相互裹挾著隨波逐流,且「以愛之名」。不知何時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悄然崛起,愈演愈烈,來得如此措手不及,一時間,人心惶惶。孩子言語、行為、身體、心智等方面發育稍有滯後,家長們就歸咎自身,埋怨自己,埋怨另一半沒有給孩子最好的,讓自家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後一步。
  •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養
    公交車上一個母親重複的教孩子,誰知盤中餐?當然不是,教養不分大小,而且一定要從小養成。父母的行為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同時,孩子的行為也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教養,當真正做壞事的時候,一個小孩產生的影響可能並不比一個成年人要少。馬路上車來車往,小孩站在路邊,不知所措,這時候一個司機看到了,主動停了下來,讓孩子先過馬路,孩子看了看司機,向司機鞠個躬才走。
  • 作為家長如何看待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近幾年,「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觀點在教育界確實非常流行。雖然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對這種觀點進行了批判,但在我看來,這句話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現實中,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是以成績作為錄取標準。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真的知道這個起跑線在哪嗎?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是不是最大的謊言呢?我認為這句話不是謊言,只不過是商家偷換概念,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並不是折騰孩子,而是在折騰家長自己,因為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自己。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是父母,不是孩子
    從「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而言,他們的起點都不算漂亮,是什麼讓他們實現了彎道超車呢?比如,從來不會控制孩子。遇事會一起分析利弊,之後便交給張霽自己做選擇。所以,張霽自主能力很強,學習上一直是靠自驅力來驅動。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幼教、早教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也有人認為,孩子人生的起跑線其實應該是父母的經濟情況。想贏在起跑線?實際上,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的經歷:網友善解:有一次我坐地鐵,遇到的一對母子可以說是非常有教養了。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下面我儘量從常識出發,從幾個層面對「不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口號進行剖析證偽。(先自我批評一下:下面的豆腐塊樣文字有點像高中生寫的議論文,對文章有審美需求的讀者朋友請您包涵了。)首先,在邏輯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前提是,須有一個實際存在的「同一個起點」。可是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