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2014年5月29日,由MBA中國網主辦,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承辦,香港科技大學提供支持的「第三屆商學院招生經驗分享主題論壇」的主論壇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順利召開,在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商學院的各位領導以及各院校MBA項目的招生負責人齊聚一堂,針對於目前中國MBA項目招生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眾多中國知名商學院代表及MBA相關工作者做了主題發言。
本次論壇的主論壇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召開,會議的籤到地點為在深圳頗具盛名的「深圳維也納酒店」。28日13:00-20:00為會議的籤到階段,全國幾十家商學院上百位老師及MBA的教育工作者從全國各地紛沓而來,經過為期半天的籤到階段,這裡已經匯集了眾多教育領域的學者精英,他們期待著以自己學校MBA項目招生的經驗結合自身觀點群策群力,以此來解決當下MBA招生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為中國商學院的MBA項目發展與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在各位嘉賓入場後,主持人開始對本屆論壇進行介紹。在簡單介紹了會議的舉辦方,協辦方,承辦方,會議背景和會議主題之後,本屆論壇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主論壇上,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錢愛民,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孫選中,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MBA中心主任李瑗瑗,MBA中國網總裁張詩華,長江商學院MBA與金融MBA項目副主任夏蓮,上交大安泰經管學院MBA辦公室副主任陳建科,復旦大學管理學院IMBA主任謝昊,上海大學MBA中心主任Tony以及GMAC北亞區副總裁餘菁維等嘉賓做了主題演講。
海聞:中國應致力於培養國際化人才
首先發言的是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海聞院長引入了「起飛理論」,從宏觀經濟層面說到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的趨勢以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模式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並指明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的種種機遇與挑戰。而在中國經濟人才的培養模式上,海聞院長認為中國應致力於培養國際化人才。他指出:受到中國產業結構變革的挑戰,網際網路技術的革命,以及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對人才的綜合素質需求提高等方面,將來對於經濟型人才的培養,應側重於培養「知識複合型人才」,「綜合型素質人才「和」國際化人才「。最後海院長介紹了滙豐商學院的發展歷史,說明了滙豐商學院培養人才的準則是」自由的思想,負責任的行為「,立志將北大滙豐商學院打造成「商界院校」。
錢愛民:MBA項目與國際接軌可控制生源質量
接下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錢愛民做了以「與國際認證接軌的MBA生源質量控制」為主題的演講。錢院長通過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MBA項目的培養模式,培養策略和培養特色等方面的介紹說明了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MBA項目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去在國際認證標準下對生源進行控制,從而優化生源質量。
孫選中:從「整合資源」到「整合規則」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孫選中教授以中國政法大學MBA項目品牌推廣的實例來說明了MBA項目如何應該更好的做到有效推廣。孫院長的演講靈活生動,他將企業的理念引入了商學院發展的經驗中,從而讓我們思考如何與時俱進,轉變視角,從」資源整合「過渡到」原則整合「。孫院長稱對於MBA學生的培養即是對管理者的培養,我們應樹立新的發展觀和新的風險觀,並適應新的市場經濟發展環境;如何將「法」與「商」從思維到知識二者真正結合起來,讓「經紀人們」懂法知法「,綜合利用法律知識和經管知識服務於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是MBA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李瑗瑗:MBA招生應將「前段」與「後端」緊密結合
接下來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MBA中心主任李瑗瑗以「職業發展與招生推廣相互促進」為主題和大家分享了她在過去四年之中對MBA招生的經驗。李主任建議大家將「前端」(市場調查)和「後端」(學校能夠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進行了分享說明,她指出MBA的招生工作應該將前端和後端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各個商學院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生。
張詩華:移動時代下MBA招生的新策略
本次會議的主辦方MBA中國網的總裁張詩華做了「移動時代下MBA的招生策略」的主題演講。首先他以去年MBA的招生情況為切入點切入主題,指出了目前諸如「特色MBA正在迅速崛起,綜合MBA熱度正在逐漸消失」,「B線異地班遍地開花」等等新出現的招生特點。之後他對於今年影響MBA考生報考的重要因素與去年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從而分析了學生越來越重視MBA項目的師資課程,而校友等資源對學生選擇的影響正在漸漸弱化。張詩華表示,移動傳播對於MBA項目品牌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移動傳播對受眾群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由此得出「內容營銷正在成為新的熱點」,從簡訊,彩信,郵件,iMessage的傳統移動營銷方式到微信微博等現代移動營銷方式都是應該被我們考慮採用的,而在移動傳播中如何區分不同渠道,不同用戶成了傳播者值得思考的問題。最後,張詩華先生也根據自身及MBA中國網多年發展的經驗就在移動時代下MBA項目應該採用何種移動策略的問題給大家出謀劃策,提出了種種建設性的看法。
夏蓮:商學院應共建共生共贏的MBA生態圈
短暫的茶歇過後,首先發言的是長江商學院MBA與金融MBA項目副主任夏蓮。夏蓮老師以「構建共生共贏的MBA生態圈」作為主題與在座嘉賓就長江商學院MBA項目的招生經驗與大家做了交流及分享。在演講中夏蓮老師重點指出:長江商學院重視校友圈的建設重視,重視校友對於項目招生的影響作用,為畢業生創造附加值是長江商學院的責任所在。而正是由於長江商學院對校友資源持續的認可和投入,才帶動了長江商學院在「圈兒內」知名度的與日俱增。隨後夏老師從網絡傳媒,社交媒體,合作企業等多個方面深入分析了長江商學院品牌的建設途徑,為我們帶來了深刻啟示。
陳建科:應從用戶思維角度養成網際網路思維
稍後上交大安泰經管學院MBA辦公室副主任陳建科做了「網際網路思維與MBA招生「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陳主任反覆強調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發生了難以想像的變化,而這種變化迫使我們必須從用戶思維的角度培養一種網際網路思維,這種網際網路思維包括「簡約,極致」的思維,「社會化媒體思維」,「迭代思維」和「流量思維」等等一系列創新型思維;我們應利用這種思想對MBA項目報考人群進行精準定位和數據分析,更好地分析考生數據並篩選考生。
謝昊:聯考改革背景下商學院究竟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復旦-香港IMBA項目主任謝昊針對於聯考改革的問題以「聯考改革——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為題做了深刻分析。在演講中,謝老師連續重拳出擊,提到了種種商學院勢必將面對的新問題和新困境。從而拋磚引玉,引出自身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謝老師對比了GMAT和GRK考生學業成績的分析並列舉出研究方法,從而分析出了二者的優劣勢。在演講的最後,謝主任分析了一系列可能的聯考的改革方向,引發了現場嘉賓的討論和深思。
Tony: MBA項目發展應邁向教育,回歸教育
上海大學MBA中心主任Tony對於教育如何創新做了精彩演講。Tony介紹了上海大學MBA項目十年以來的發展經歷和發展路線以及人才培養的方式。Tony表示上海大學專注於自身MBA項目發展,注重課程改革和研發並革新了一系列課程的內容及上課方式,這一切也為上海大學的MBA項目贏得了國際上的認可。而在演講的最後,Tony列舉出了目前MBA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頗具爭論的觀點,他倡導「邁向教育,回歸教育」的理念,讓MBA的教育更加專注於對人才的培養。
餘菁維:商學院鎖定本科生,鎖定未來生源
上午的主論壇中,最後發言的是GMAC北亞區副總裁餘菁維。餘總展示了哈佛大學教授在學校所有員工中所佔比例,從而引出了專業和職業化團隊的重要性,希望各大商學院重視職業發展。他用GMAC考試工作中特殊的眼光預估了未來簡歷是一種證書堆積的展示和疊加,因此中國商學院應考慮如何將自身項目的價值傳遞出去。他建議商學院應花時間與本科生互動,提前鎖定本科生中的生源,為未來MBA項目培育申請人。
隨著主持人的結束語在嘉賓的一片掌聲中落下了帷幕,各位嘉賓面帶收穫後充滿喜悅的笑容退場,在退場的過程中許多老師仍舊意猶未盡地針對上午各位嘉賓的發言進行著討論,並期待著下午更加精彩的辯論環節及分論壇的召開。
目前中國MBA項目的不斷改革,MBA招生工作究竟如何進行才能突破傳統招生模式的種種束縛成了諸多MBA教育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如果我們將MBA的生源比作一個蛋糕,將各個商學院的MBA項目比作分蛋糕的人,那么正確的做法是所有分蛋糕的人去思考如何將蛋糕做大做好,但目前中國MBA教育項目卻面臨著眾多商學院搶某一塊「蛋糕」的尷尬境地。
因此如何能夠合理分配MBA生源,達到生源的合理化配置成了所有商學院的工作者們不得不面臨並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相信通過本屆招生論壇的成功舉辦,各MBA教育工作者與專家進行難得的思想碰撞,必定會產生智慧的火花,我們期待著中國MBA項目的各位專家學者能「用集體智慧構建MBA招生的新格局!
更多MBA行業資訊推薦:
《商院關注:在線教育與「利」的關係》
《商學院關注:製造業定製MBA之路》
《商院關注:解析中國MBA人脈和價值平臺》
欲了解更多關於MBA行業資訊請點擊:http://www.mbachina.com/html/h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