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夥伴對於英文文獻愛恨交加,愛是因為前沿科學研究往往在外文文獻中才能讀到;恨的理由可能有一萬種,什麼英語不好,數據看不懂,速度太慢效率低直接導致自閉.(英文說:「
這鍋勞資不背!」)
在採訪了多位博士師兄師姐,查閱各類資料並實踐以後,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幾個閱讀英文文獻可能踩的坑,並給出幾條避坑方法。你可能會期待這篇文章一上來就教你讀英文文獻的「混元功法」。期待學會蓋世神功後就可以讀paper破萬卷,下筆如有大威天龍。而我要說的是——所有不問目的就講方法的,都是耍流氓。
這個目的適用於對於該方向還不夠了解的小白。你需要弄清楚這個主題的定義、研究歷史並了解各個研究者的相關研究。針對這個目的,英文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introduction (以下簡稱intro)。但是intro一般都是很長的,直接讀完相當於一套六級閱讀安排上了。
罐頭科普:
這主要是出於英文文獻的行文方式和行文邏輯。
行文方式往往都是「總-分」結構,後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展開。
一般來說,intro的行文邏輯比較相似。
第一段第二段會介紹概念和研究背景,倒數第二段會提到前人研究中的不足,然後開始討論自己的實驗。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建議: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
了解研究背景知識,那麼在讀完abstract(必讀)之後,重點關注文章intro中每一段的第一句就可以了。(至於其他部分如果確實看不明白,不必那麼糾結。)
李磊
英文不好可怎麼辦?
韓梅梅
ctrl+C+V+任意翻譯軟體,輕鬆幫助你解決
(到了拼手速的時間)
韓梅梅
可以,但沒必要。
如果僅僅是想了解背景知識的話,能了解intro就差不多了,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抓住重點,循序漸進,而不是一步登天。
如果閱讀英文文獻的目的是了解實驗設計,那麼有三個要點:
認真閱讀intro的最後一段。
因為intro的行文邏輯往往是前面鋪墊概念、歷史、前人研究,到最後一段突然一個轉折,開始說自己為啥要這麼設計實驗。
這就是需要劃重點的地方了。
著重看實驗的數據和圖表。
這一部分能夠比較直觀展示作者測查了哪些變量,配合閱讀這些圖表的注釋,就能明白作者進行了什麼操作,採用了哪些變量來支撐觀點。
看materials & methods章節。
這個部分可以了解作者使用了哪些實驗材料,如何使用的。讀懂這個部分我們幾乎可以照葫蘆畫瓢炮製出類似的實驗。
我們始終需要記得的是讀文獻不是做英文閱讀理解。你不需要通篇精讀,而是要帶著目的性閱讀。這裡不得不提的一個學習方法是--
吉德林法則。
罐頭科普 :
吉德林法則:把問題清楚地描述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許多小夥伴可能吭哧吭哧下載了幾十篇文獻,一晚上下來一篇都看不完,大部分時間浪費在糾結對某個詞彙與句式的理解,或是想要讀完整個40頁的PDF文檔。
當我們清楚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閱讀的效率會高出3倍以上。因此不要讓某些詞彙和句子影響你讀整篇文章的節奏!比如在閱讀下面這篇文獻時,我要弄清楚自己的訴求是什麼,弄明白作者對於自變量是如何操作的。
當我能清楚地描述所遇到的問題,那麼我就不需要花8小時去通篇閱讀,只要翻到後面的method,輕鬆找到我要的答案。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辛辛苦苦啃下一篇文獻以後,過幾天再看它又要從abstract到intro到methods、result整體再擼一遍,非常低效。針對這一困境,我要強調明尼蘇達大學Peter W.Carr教授傳授的閱讀方法(此方法在知乎上獲得了3w+點讚)。
Surveying the Article
判斷這是否是你要的文獻,從標題、摘要和結論就可以掌握此篇文獻的大致內容。
Reading the Article
閱讀文章,閱讀的順序是:看圖表和數據->讀引言->看結果和討論->讀實驗部分
當然實施這些步驟之前還是要
先確定自己的訴求是了解知識背景還是了解實驗設計。
Take Notes
做筆記。
Carr教授引用了中國的諺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老祖宗誠不欺我)
強調在讀完論文後還需要認真做筆記。這也是小編的導師及各位博士師兄師姐反覆強調的,一定要做筆記,一定要做筆記,一定要做筆記!
當然做筆記不是為了感動自己,不是強求你在文獻上勾畫滿屏五顏六色的桃符。
好筆記的標準是:下次看筆記內容即可,無需重讀這篇論文。筆記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回顧,心理學研究還發現,
在對文字內容進行重新編輯時會進行更深程度的精細加工,有助於我們的記憶和理解。
這裡強推一個我在用的文獻工具:邊寫邊搜(網頁端和word/wps插件都可以使用)。(邊寫邊搜打錢!)這樣做筆記和導入筆記,效率蹭蹭蹭就上去了,寫論文的時候也不用苦逼地打開每一篇參考文獻,因為摘錄和筆記是獨立存儲的,搜索一一下標籤騰上去就行(竊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兒~)許多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其實都是導師分發文獻,讓學生回去閱讀,過幾天做個ppt給大家做pre。大伙兒別以為這是老師在水課(好吧其實就是在水課)。實際上這確是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方法。這涉及到不同學習方式的知識留存率。你仔細回想一下,每次做pre前後是不是這門課收穫最多的時候?從學習金字塔來看,
to teach others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方式。
所以如果有向他人輸出的機會,一定不要吝嗇,因為這個過程會讓你將所閱讀的內容內化到你自己的語言和理解體系中。
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