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養成 | 10倍效率閱讀英文文獻

2021-02-19 ISE學術前沿

許多小夥伴對於英文文獻愛恨交加,愛是因為前沿科學研究往往在外文文獻中才能讀到;恨的理由可能有一萬種,什麼英語不好,數據看不懂,速度太慢效率低直接導致自閉.(英文說:「這鍋勞資不背!」)
在採訪了多位博士師兄師姐,查閱各類資料並實踐以後,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幾個閱讀英文文獻可能踩的坑,並給出幾條避坑方法。你可能會期待這篇文章一上來就教你讀英文文獻的「混元功法」。期待學會蓋世神功後就可以讀paper破萬卷,下筆如有大威天龍。而我要說的是——所有不問目的就講方法的,都是耍流氓

這個目的適用於對於該方向還不夠了解的小白。你需要弄清楚這個主題的定義、研究歷史並了解各個研究者的相關研究。針對這個目的,英文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introduction (以下簡稱intro)。但是intro一般都是很長的,直接讀完相當於一套六級閱讀安排上了。

罐頭科普

這主要是出於英文文獻的行文方式和行文邏輯。

行文方式往往都是「總-分」結構,後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展開。

一般來說,intro的行文邏輯比較相似。

第一段第二段會介紹概念和研究背景,倒數第二段會提到前人研究中的不足,然後開始討論自己的實驗。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建議: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了解研究背景知識,那麼在讀完abstract(必讀)之後,重點關注文章intro中每一段的第一句就可以了。(至於其他部分如果確實看不明白,不必那麼糾結。)

李磊

英文不好可怎麼辦

韓梅梅

ctrl+C+V+任意翻譯軟體,輕鬆幫助你解決

(到了拼手速的時間

韓梅梅

可以,但沒必要

如果僅僅是想了解背景知識的話,能了解intro就差不多了,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抓住重點,循序漸進,而不是一步登天。

如果閱讀英文文獻的目的是了解實驗設計,那麼有三個要點:

認真閱讀intro的最後一段

因為intro的行文邏輯往往是前面鋪墊概念、歷史、前人研究,到最後一段突然一個轉折,開始說自己為啥要這麼設計實驗。

這就是需要劃重點的地方了。

著重看實驗的數據和圖表。

這一部分能夠比較直觀展示作者測查了哪些變量,配合閱讀這些圖表的注釋,就能明白作者進行了什麼操作,採用了哪些變量來支撐觀點。

看materials & methods章節。

這個部分可以了解作者使用了哪些實驗材料,如何使用的。讀懂這個部分我們幾乎可以照葫蘆畫瓢炮製出類似的實驗。

我們始終需要記得的是讀文獻不是做英文閱讀理解。你不需要通篇精讀,而是要帶著目的性閱讀。這裡不得不提的一個學習方法是--吉德林法則

罐頭科普 

吉德林法則:把問題清楚地描述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許多小夥伴可能吭哧吭哧下載了幾十篇文獻,一晚上下來一篇都看不完,大部分時間浪費在糾結對某個詞彙與句式的理解,或是想要讀完整個40頁的PDF文檔。當我們清楚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閱讀的效率會高出3倍以上。因此不要讓某些詞彙和句子影響你讀整篇文章的節奏!比如在閱讀下面這篇文獻時,我要弄清楚自己的訴求是什麼,弄明白作者對於自變量是如何操作的。當我能清楚地描述所遇到的問題,那麼我就不需要花8小時去通篇閱讀,只要翻到後面的method,輕鬆找到我要的答案。

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辛辛苦苦啃下一篇文獻以後,過幾天再看它又要從abstract到intro到methods、result整體再擼一遍,非常低效。針對這一困境,我要強調明尼蘇達大學Peter W.Carr教授傳授的閱讀方法(此方法在知乎上獲得了3w+點讚)。

Surveying the Article

判斷這是否是你要的文獻,從標題、摘要和結論就可以掌握此篇文獻的大致內容。

Reading the Article

閱讀文章,閱讀的順序是:看圖表和數據->讀引言->看結果和討論->讀實驗部分

當然實施這些步驟之前還是要先確定自己的訴求是了解知識背景還是了解實驗設計

Take Notes

做筆記。

Carr教授引用了中國的諺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老祖宗誠不欺我

強調在讀完論文後還需要認真做筆記。這也是小編的導師及各位博士師兄師姐反覆強調的,一定要做筆記,一定要做筆記,一定要做筆記!

當然做筆記不是為了感動自己,不是強求你在文獻上勾畫滿屏五顏六色的桃符。

好筆記的標準是:下次看筆記內容即可,無需重讀這篇論文。筆記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回顧,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在對文字內容進行重新編輯時會進行更深程度的精細加工,有助於我們的記憶和理解
這裡強推一個我在用的文獻工具:邊寫邊搜(網頁端和word/wps插件都可以使用)。(邊寫邊搜打錢!)這樣做筆記和導入筆記,效率蹭蹭蹭就上去了,寫論文的時候也不用苦逼地打開每一篇參考文獻,因為摘錄和筆記是獨立存儲的,搜索一一下標籤騰上去就行(竊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兒~)許多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其實都是導師分發文獻,讓學生回去閱讀,過幾天做個ppt給大家做pre。大伙兒別以為這是老師在水課(好吧其實就是在水課)。實際上這確是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方法。這涉及到不同學習方式的知識留存率。你仔細回想一下,每次做pre前後是不是這門課收穫最多的時候?從學習金字塔來看,to teach others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方式

所以如果有向他人輸出的機會,一定不要吝嗇,因為這個過程會讓你將所閱讀的內容內化到你自己的語言和理解體系中。

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如何使用簡易工具,高效提升閱讀英文文獻的效率?
    而關於如何高效地閱讀文獻,如何從海量的文獻中解脫出來,小編在此總結了幾條經驗,與大家交流學習。01、知雲文獻翻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很多小夥伴和小編一樣,都為閱讀英文文獻而頭疼不已。在此,小編安利一款幫助科研人員閱讀pdf文獻的工具軟體——知雲文獻翻譯。
  • 提高心理學英文文獻閱讀效率,「秘籍」就在這裡了!
    好不容易停下來30min,刷刷微博、看看知乎、聽聽網抑雲,Emm 一天要過去了,電腦屏幕裡面滿是英文的文獻,閱讀進度才三四行,或者文獻列印了一大堆,結果只看過一頁的文章卻也寥寥無幾,望著小山一樣的文獻,只想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 掌握這個方法,英文文獻閱讀效率1小時抵10小時!
    好不容易停下來30min,刷刷微博、看看知乎、聽聽網抑雲,Emm 一天要過去了,電腦屏幕裡面滿是英文的文獻,閱讀進度才三四行,或者文獻列印了一大堆,結果只看過一頁的文章卻也寥寥無幾,望著小山一樣的文獻,只想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 拯救被英文文獻淹沒的你:神奇的文獻閱讀軟體推薦!
    我通過4個周期的閱讀,每日的專業解析讓我完成了從論文小白到熟練閱讀文獻的蛻變,近期隨機投搞一篇綜述,已被IF值14+的期刊接收!OMG!同樣都是每天擁有24h的人,為什麼他們的效率這麼高呢?除了羨慕之外的你,一定疑惑,讓這群小夥伴改變閱讀方式,提高個人科研思維能力,成功收穫理想的方法是什麼?
  • 清華超級學霸每周讀3000頁英文文獻?知乎網友集體質疑
    一年一度學霸神仙打架的時刻又來啦!11月14日,清華大學舉行了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15名候選人參與答辯,現場學霸語錄頻出,科研獎項刷屏。然而,今年答辯結束後,輿論似乎有點跑偏了。除了集體膜拜學習學霸之外,也有人開始質疑答辯會裡的一個小細節:現場有一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主修歷史的候選人,宣稱自己每周英文文獻閱讀量超過3000頁。
  • 英文文獻閱讀的一點認識
    讀碩士那會,自己也看了很多網上檢索到的老師或研究生前輩寫的科研方法的心得體會,包括如何快速有效檢索文獻、如何閱讀文獻、如何設計實驗、如何撰寫學術論文等等。現在想起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3條:一是當時看到一位前輩說的,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文獻閱讀,最後達到的境界是閱讀英文文獻的速度比閱讀英文報紙的速度還快(當時我不信,現在我信了,完全相信了)。
  • 可能是最全的英文文獻閱讀技巧!(推薦收藏)
    英銳君特意介紹這篇乾貨滿滿的文章,其中全是牛人分享閱讀英文文獻的諸多方法,絕對值得收藏!但最重要的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麼,否則就是白讀,讀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明白,一合上就什麼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以後不願意讀文獻。
  • 【收藏級】學霸教你怎麼用英文文獻寫作
    ,否則就是白讀,讀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明白,一合上就什麼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以後不願意讀文獻.後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最後可以融匯貫通。所以,對新手而言,應當重視閱讀文獻的數量,積累多了,自然就由量變發展為質變了。四.提高閱讀的效率1.集中時間看文獻: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 高效閱讀英文文獻必備技巧
    其中,一個讀文獻的嚴重誤區就是:從頭讀到尾恨不得嚼透每個單詞,讀完後束之高閣讓記憶隨風飄散。本文總結讀英文文獻的高效方法,希望對各位科研同仁,尤其是初涉科研的同學們有些許幫助。接下來我們需要跳到 結論Conclusions 部分,如果一篇文章的結論部分和你的課題高度相關,那麼這篇文章你可以繼續讀下去,反之從時間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則需要略過。
  • 學霸貼:英文不好如何讀英文文獻?
    小編在開《母乳指導科學素養訓練營》(第一期),小夥伴們提出一個問題,英文不好,如何愉快的閱讀英文文獻
  • 研究生閱讀文獻的注意事項
    其中「學」是增進其餘四種能力的基礎,與本科階段相比,研究生階段更加強調「自學」,閱讀文獻是「自學」的主要方式,提高閱讀文獻的效率對於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具有重要意義。怎樣才能提升閱讀文獻的效率呢?第四,養成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 英文文獻太多,試著這樣閱讀
    在英文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生僻的英文詞彙,普通的詞典釋義太過簡略,並不能真正滿足自己的查詞需求。那麼,牛人在閱讀文獻時,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鑑呢?4、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麼,這是最大的問題。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關係連詞,他們承上啟下引領了全文。中國人喜歡羅列事實,給出一個觀點然後就是大量的事實,這也是中文文獻的特點,我們從小都在讀這樣的文章,很適應。
  • 如何高效地閱讀醫學英文文獻?
    大家都知道,如果對文獻的背景或內容非常熟悉,閱讀起來就順暢得多,即使有個別不懂的地方,也能猜個十之八九。反過來,如果中文的文獻都如同盲人摸象,那英文文獻看不懂也就不足為怪了。事實上,如果背景知識不足,許多文獻即使是別人翻譯成中文,也是晦澀難懂的,因為有許多知識、名詞不理解。如果你不知道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又怎麼能讀懂相關的段落呢?
  • 如何閱讀一篇英文文獻?
    對於大四寫畢業論文的學生以及研究生來說,查閱大量的英文文獻是非常有必要的。曾經我也不愛看英文文獻,看不懂,看不進去,直到後來寫畢業論文,10分鐘看完一篇,一宿查閱完四五十篇英文文獻並且撰寫緒論引用文獻,慢慢地掌握了閱讀英文文獻的方法。為什麼看不進去英文文獻?剛上研究生的時候,導師的要求是每周至少精讀一篇英文文獻。
  • 看到英文文獻就頭痛,如何克服文獻閱讀中的語言障礙?
    如果是一篇中文文獻,我們可能掃一眼就可以分分鐘瞥到關鍵詞吶,段落總結吶,可是在英文文獻這裡,一切可真的不一樣了。掃一眼,沒懂;第二眼,還沒懂;第三眼,懂了。誒,等等,剛剛那幾段講什麼來著?所以啊,英文畢竟不是母語本語,如果和中文文獻閱讀相比,那可真的是一個地上,一個地下。
  • 推薦一款閱讀英文文獻的神器,效率高不少,理解深不少!
    另外它內置4種翻譯引擎供你選擇,其中引擎3專為學術術語優化,翻譯文獻質量十分了得,非常值得閱讀文獻使用。小編使用過兩個月,現在都完全離不開它了,真的非常好用,從此閱讀英文文獻、哪怕是英文專業書籍也不再害怕,瞬間感覺做科研語言障礙消除了。我認為科研必備啊。所以推薦給大家!另外軟體承若今年年底前凡是有過登陸使用記錄,哪怕就是登陸使用過一次,今後也永久免費。
  • 閱讀英文文獻的訣竅,就在這裡!
    3如何閱讀文獻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說是一個論文的窗口。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麼,這是最大的問題。西方人的文獻注重邏輯和推理,從頭到尾是非常嚴格的,就像GRE 裡面的閱讀是一樣的,進行的是大量重複、新舊觀點的支持和反駁,有嚴格的提綱,尤其是好的雜誌體現得越突出
  • 這10款APP讓留學黨學習效率Max,Deadline從此是路人!
    、能提高學習效率的APP,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吧!國外曾有調查指出,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學習,比看書本、做習題的效率要至少高出三倍左右。藉助手機某些APP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知識體系、記憶知識點,同時查閱學習資料、處理作業也會更加簡單便捷,可謂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神器!所以,到底有哪些APP是學習必備的呢?學霸們都在用的軟體推薦給大家:1. Cite This For Me
  • 研究生如何閱讀文獻?6點技巧分享
    閱讀文獻是「自學」的主要方式,提高閱讀文獻的效率對於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具有重要意義。怎樣才能提升閱讀文獻的效率呢?首先,要學會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或需要完成的研究任務選擇合適的文獻。技術文檔是對某種技術的設計、實現過程以及應用場合與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說明,比如程序設計語言集成開發環境以及地信與遙感平臺的用戶手冊、在線幫助等就屬於這一類文獻,一般用於訓練動手能力或者供研發人員參考,以算法研究為核心內容的論文有時也會涉及這類文獻。第四,養成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 一周閱讀超3000頁英文文獻?
    的確,清華大學作為中國最具知名度,也是最為難考的大學,進入其中的學生都是非常厲害的,從中脫穎而出的15名候選人那更是學霸中的學霸了。但是,在昨天,2019年11月15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張博涵的介紹詞引起了網友激烈的討論,介紹詞這樣寫道:他從日出到深夜不斷地學習和閱讀,每周英文文獻閱讀量超過3000頁,一年完成3000詞左右的論文32篇,在交換期間取得了全A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