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腎衰病危,只因退熱時做了這件事,要警醒!

2021-01-17 兒科醫生雨滴

寶寶一生病,家長就著急,最讓媽媽焦慮的是寶寶發燒,寶寶一發燒,爸爸媽媽心情就像坐過山車,起起伏伏,亂了陣腳。

前一陣子,6個月大的寶寶因高燒不退,在村衛生所接受了灌腸治療,之後燒沒退下來,病情反而越來越重。家長趕緊帶寶寶到了武漢兒童醫院。

檢查結果讓大家目瞪口呆:寶寶心臟、腎臟、肝臟受損,甚至出現了急性腎功能衰竭!

寶寶當時每天要做10幾個小時的透析,通過機器維持生命,將來有可能要腎移植。

聽到這種事情,讓人痛心疾首,小小一次發燒,處理不當毀了一個孩子,可這種事情並不是個例。

一、灌腸治療常用於什麼情況?

灌腸治療據說白了就是一種清潔腸道或給藥的方式,這種方法在正規醫院有使用嗎?

有,實際上灌腸在兒科使用,一般來說就是三種情況。

1、清潔腸道,比如要做腸鏡之前的清潔檢查、嚴重便秘、巨結腸的孩子。

2、為了檢查或者特殊治療為目的的灌腸,比如巨結腸造影檢查,水合氯醛灌腸讓孩子保持鎮定或者睡覺狀態。

3、通過直腸給藥治療,比如用開塞露治療便秘,用布洛芬栓劑治療發燒。

二、灌腸退熱靠譜嗎?

那我們再來看看外面的所謂灌腸退熱,就是把藥物通過導管從肛門注入到腸管內的直腸給藥方式,達到降溫的目的。

這種療法其實並不少見,特別是在邊遠的地方,甚至還有臭氧灌腸,但是靠譜嗎?

首先藥物成分複雜,容易造成肝腎功能損傷。我看到一些網友留言,灌腸包治百病花樣百出,不但能用於感冒、腹瀉、肺炎、連便秘咳嗽都可以。

灌腸的藥可謂五花八門的,生理鹽水、板藍根、喜炎平、慶大黴素等等,感覺就是能吃的能點滴的,都能灌。

開展這項療法的醫生,也是說法不一,有的說灌腸孩子不受罪,效果好;有的說不吃藥少點滴,這是健康療法;有的說吃藥打針不見效就要灌腸。

這樣的療法不但不靠譜,還有副作用!

三、為什麼不推薦?

我們常用的給藥方式通常是口服和注射。通常首選口服,因為口服更方便安全,劑量準確,口服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一般高於直腸給藥。

注射用藥分為靜脈給藥和肌肉注射,主要用於危急重症病人,優點是給藥更快,吸收更快,用藥量準確,藥物不會被胃腸道所消化破壞。

直腸給藥比如退熱栓,藥量是固定的,孩子體重變化大,這樣給藥劑量不容易準確。

而且藥物容易外洩,吸收面積小,有些藥物還會造成過敏,局部潰瘍;插管灌腸操作不當還可能引起腸道損傷,導致出現穿孔等風險。

況且,很多藥物屬於注射和口服藥物,根本不是專門為直腸給藥的栓劑。

我國的《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裡,都沒寫通過屁股灌入藥物這種方式,從來也沒有哪本書,哪個指南說明抗菌藥、中成藥可以灌腸給藥,請問這樣公然把口服藥和注射針劑拿來灌腸是不是屬於違規操作,違規用藥。

那也有人會問,灌腸退熱不好,可為什麼很多孩子一灌腸就好了呢?

一灌腸就好了是有的,而且發生概率不會低。灌注生理鹽水本身可以帶走部分熱量有助降溫,有乙醯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成份的感冒製劑藥物,也可以起到退燒效果。

孩子發燒大部分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基本自愈性疾病,在不用藥的情況下,大部分孩子時間到了也會好,所以灌腸治療後孩子退燒了,病情好轉或者痊癒一點不奇怪。

說穿了灌腸退熱沒有任何特別之處,除了孩子在腹瀉嚴重、嘔吐時,不肯吃藥情況下,才推薦使用退熱栓用於退熱之外,其它所謂的藥物灌腸真的不要嘗試了。

在服藥可以解決的情況下,何必找這種風險那麼大,吃力不討好的方法來退熱。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讚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相關焦點

  • 寶寶發燒除了吃退熱藥,家長還可以做以下6件事
    孩子發燒家長能做些啥呢?一、看看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好,吃得好,十有八九沒有大問題。看孩子是否有其他新的病症出現,比如咳嗽、氣促、皮疹、皰疹、腹瀉等等。便於及時發現併發症,需要時到醫院治療。二、測測體溫是觀察發燒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 照顧6個月之內的寶寶,這4件事不要做,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導讀:照顧6個月之內的寶寶,這4件事不要做,會損害寶寶的健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照顧6個月之內的寶寶,這4件事不要做,會損害寶寶的健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個月寶寶喝母乳進ICU,只因媽媽做錯了這件事
    2個月寶寶喝母乳進ICU,只因媽媽做錯了這件事,事情是這樣的: 南京一名2個月大的寶寶,喝了解凍的母乳,但解凍後的母乳沒喝完,然後又存放在溫奶器裡接著喝,沒過幾天,寶寶就出現了嚴重腹瀉,結果住進了兒童重症監護病房(PICU)。
  • 這幾件事,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殺傷很大,為了娃要儘早排查
    導讀:這幾件事,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殺傷很大,為了娃要儘早排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件事,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殺傷很大,為了娃要儘早排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孕婦懷孕6個月卻做了引產手術,只因老公這麼做讓她痛下決心
    對多數女人來說,一輩子的追求與非希望有個寵自己的老公和可愛的寶寶,可是生活總是充滿了不幸,讓人憐惜!小區一位孕婦懷孕6個月卻做了引產手術,只因老公這麼做讓她痛下決心,到底是什麼讓孕媽這麼做呢?孕媽叫小丹,沒結婚前在家裡是典型的小霸王、公主,父母更是寵到不行,戀愛後不久就懷孕了,懷孕5個多月舉行了婚禮,可是在婚禮上小丹的前男友兼同事也到場祝福,這一幕被她的老公看在眼裡恨在心底,婚禮行程還沒完老公就說這婚他不結了,指不定這個孩子是誰的。
  • 寶寶的肚臍發臭、發膿,只因新手爸媽做了這件事...
    寶寶的肚臍發臭、發膿,只因新手爸媽做了這件事…… 2020-11-16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寶發燒,這 4 件事堅決不能做
    很多家長只要看到寶寶發燒,就會立刻讓寶寶多穿衣服,蓋好被子,捂得嚴嚴實實,甚至還會加用一些酒精擦浴、退熱貼等輔助手段。但是,萌醫生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以上所有方式都是不建議的。新手爸爸媽媽們快看過來,今天咱們就說一說處理寶寶發燒最常見的 4 個誤區吧!
  • 寶寶不到6個月大,不要對娃做這3件事,好心促發育實際幫倒忙
    據觀察:寶寶到6個月的時候,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已經具備了,但是由於四肢地力量還不足,所以是學習身體大動作、掌握大動作的關鍵時期。10個月左右才能在大人的幫助下學會站立的。寶寶不到6個月大,不要對娃做這3件事,好心促發育實際幫倒忙
  • 老乾媽要涼涼了?只因犬子做的這件事,網友:真是敗家子
    老乾媽要涼涼了?只因犬子做的這件事,網友:真是敗家子現在很多人在做飯的時候,都是喜歡在飯菜裡面,放上各種各樣的調料,或者是在沒將食材,放進鍋裡面之前,也會在鍋裡面,放上一些豆瓣醬的,豆瓣醬不僅可以做到調色的作用,也是可以做到提味的作用,除了豆瓣醬之外,還有一種醬料,是以經常出現在大家視野當中的,那就是老乾媽了。
  • 寶寶未滿6個月,這3件事看似普通實則對娃傷害很大,父母別做了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一些看似普通的事,它很可能正在慢慢損傷孩子的身體。寶寶未滿6個月,這3件事不要做:1、讓孩子長時間站立許多的老人在帶孩子時總是讓孩子站立,希望能夠讓孩子儘快的學會走路,其實寶寶在9個月之前,如果長時間的站立就容易造成腿部變形,甚至還會影響到後期正常的爬行。
  • 寶寶冬天發燒,學會這3個物理降溫法,寶寶退熱快又安全
    孩子退熱,物理降溫要選對孩子發熱時,如果沒有超過38.5℃,精神狀態不佳,嘔吐,抽搐等其他異常情況出現時,一般情況下,做好物理降溫,觀察孩子情況即可,但並不是所有物理降溫法都對,家長要學會分辨。錯誤物理降溫法1.
  • 寶寶一轉眼就長大,這幾件事要趁早做
    陪伴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寶寶一轉眼就長大,這幾件事要趁早做。陪寶寶做被動操和寶寶做嬰兒撫觸操,在寶寶洗完澡之後擦乾身上的水分,然後在自己的手心倒一點撫觸油搓熱之後就可以給寶寶做撫觸啦。做操時可以輕柔的喊口令增加與寶寶的互動,寶寶撫觸操,能夠促進寶寶的動作發展,還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
  • 寶寶不滿6個月,別對他做三件事,本意想促發育實則「幫倒忙」
    6個月嬰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手眼協調能力,但肢體力量不足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陪伴寶寶一天一天成長起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看著寶寶逐漸開始有了靈動的眼神,有力的小手,媽媽往往期盼著孩子能儘快掌握更多本領。尤其是有其他寶寶做對比,寶媽不免有些心急,自家寶寶豈不是越早掌握越好?
  • 寶寶不滿6個月,別對他做三件事,本意想促發育實則「幫倒忙」
    6個月嬰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手眼協調能力,但肢體力量不足,處於學習並掌握大動作的關鍵時期。 過早幹預孩子學走,本意想促發育實則「幫倒忙」 曉晴家寶寶剛剛6個月,已經萌出了一顆小牙,看起來十分可愛,曉晴一家也由此認定,寶寶是個發育較早的孩子
  • 寶寶發燒需要「退熱貼」嗎?這件小事裡面有大學問!
    先一句話解密:當寶寶發燒的時候,傳統育兒觀念和家長的本能,都首先想的是「退燒」。這是錯的!在寶寶發燒的時候,科學育兒的護理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舒適」!「退燒優先」or「舒適優先」,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動策略,也是護理髮燒寶寶的秘密。因為實在太多媽媽不了解這兩者微妙的差異!比如,有的寶寶高燒40度的時候,還和平常一樣,沒有不適感。那按照「退燒原則」,這個時候應該退燒;按照「舒適原則」,這個時候不需要做什麼。
  • 6-12個月,是幼兒骨骼發育黃金期,媽媽要盡力做好這4件事
    導讀:6-12個月,是幼兒骨骼發育「黃金期」,媽媽要盡力做好這4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12個月,是幼兒骨骼發育「黃金期」,媽媽要盡力做好這4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發燒,退熱貼其實沒有效果|有關發燒的6個誤區
    寶寶年級小,身體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外來病毒的侵襲。一般而言,發熱是身體對抗入侵病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對待寶寶發燒,家長要理性對待,切勿病急亂投醫。今天小編整理一下有關寶寶發燒中的幾個錯誤做法,希望能幫助各位家長,避免踩坑。
  • 退熱貼原來並不能退熱,孩子發燒可別指望它!
    事實上,退熱貼的主要作用是安撫,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寶寶發燒,很多父母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如果什麼也不做在一旁看著,心裡會非常難受。給寶寶貼一塊退燒貼,好歹做了點事,心裡會好受一些。那麼,退熱貼真的一點作用也沒有嗎?其實也不完全是!退熱貼裡含有薄荷、冰片之類的東西,能讓孩子頭部冰涼涼,可一定程度緩解不適。
  • 三個月寶寶豎著抱時,小脖子還立不穩,只因媽媽少做了這件事!
    浩浩已經三個月了,豎著抱時腦袋總是晃來晃去,浩浩媽最近看到同齡寶寶豎著抱時,小脖子立得可穩了,心裡特別著急,於是趕忙去諮詢了一下兒保健康醫生。醫生告訴她,浩浩之所以三個月了小脖子還立不穩,關鍵是少做了一件事:平時沒有給寶寶做過頸部力量訓練。
  • 7個月的胎兒死於腹中,罪魁禍首是父親!只因做了1件事釀成慘禍
    導讀:7個月的胎兒死於腹中,罪魁禍首竟是父親!只因做了1件事釀成慘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7個月的胎兒死於腹中,罪魁禍首竟是父親!只因做了1件事釀成慘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