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南京玄武警方通報:
此次事件令周圍鄰居和S中學班級師生感到震驚。李炎冰的一位同班同學說,李炎冰平時是一個表現正常的學生,案發前也沒有什麼異常。據記者了解,李炎冰成績比較優秀,甚至在案發前兩個月的一次模擬考試中,他還因年級排名進步了300多名,受到特別表彰。
據鄰居透露,李炎冰的母親謝蘭(化名)是一名老師,在學校附近的小區租房陪讀。由於家教嚴格,母子經常發生爭執吵鬧,最終引發12日晚的悲劇。李的父親卻在江北上班,極少陪伴。
玄武區是南京的核心區,本案發生在社區崑崙小區(化名),是南京市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地。記者調查了解到,該社區周邊擁有一所中學、兩所小學。儘管社區內都是老舊小區房,卻吸引了大批家長租房陪讀。一些家長反映,儘管李炎冰弒母只是一個偶然和極端事件,但家長因學業壓力責罵、毆打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事情常常發生。「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經常半夜11點被打得嗷嗷叫。」
因「家庭管教」原因殺母
「他家庭和他父母的情況,我們班同學都沒有什麼了解。」李炎冰的一位同班同學說,李炎冰從沒在同學們面前提起過父母。但最後,大家聽到的卻是他殺死母親的消息。
此前一條網絡消息對此案的描述是,因為母親謝蘭管教嚴格,而李炎冰沉迷於網路遊戲,母子之間一直有矛盾。11月12日晚上10點,李炎冰晚自習後回到家,在做作業過程中,謝蘭再次對他「說教辱罵」,李炎冰忍受不了,情緒激動,便拿起家中「三把菜刀」,「砍殺、捅刺」母親的上半身。母親不再動彈後,李炎冰換了衣服,到一位同學家借宿了一晚。
11月12日晚,李炎冰(化名)在屋內殺死母親後離開。
第二天早上6點多,李炎冰到校後,向班主任交代了家中發生的事情,「在班主任的辦公室裡,其本人打電話要求自首」。接警後,玄武區公安分局、120到現場處置,確認躺在出租屋內客廳地板上的謝蘭已經死亡。民警遂到學校控制了李炎冰。
這一消息中的一些細節,目前無法得到證實。但13日早晨8點,崑崙小區的居民的確看到許多警察出現在X棟居民樓下。
社區居委會主任對本案情況一臉茫然。「他們是南京人,但房子是租的,(家長)在這邊陪著小孩讀書,因為靠近學校。」主任再三表示對李炎冰一家人的情況毫無所知,此前也不認識。但該主任也反覆強調,該事件緣於「家庭矛盾」。
X樓和周邊的樓房一樣,位於崑崙路(化名)的一條巷子裡,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樓,外表米黃色,5層。謝蘭母子住在4樓。這裡非常安靜,白天工作時間,通常只有少許老人的身影。
謝蘭(化名)在校外租房陪讀。這一帶小區被中小學陪讀家庭佔滿。
謝蘭母子4樓房子的隔壁,住著兩三位即將畢業的實習生。鄰居羅隱曾在樓梯間看到過謝蘭買菜回來,但她不認識李炎冰。每天實習歸來後,羅隱晚上10點半之前就睡了,案發當晚,她沒有聽到聲音。5樓的鄰居也稱當晚沒聽到吵鬧聲。但對面樓的居民說有聽到。
一位在這裡住了多年的女士說,「聽他們鄰居說的,這家小孩媽媽老打他,小孩壓力可能太大。」但當晚,謝蘭母子之間到底因為什麼緣由,發生了怎樣的爭執或打鬥,鄰居們無從得知。
11月16日下午1點多,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發布通報稱,11月13日6時40分許,玄武區居民李某某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稱其在家中與母親發生衝突致其死亡。接警後,警方趕赴現場調查處置。經初步調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因家庭管教等原因,與其母謝某長期存在矛盾。11月12日晚,李某某與其母親發生口角並產生沖突,致其母死亡。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事實上,在此之前,該事件並沒有公布,甚至小區內的許多居民也沒聽說。但16日下午,連附近酒店的保安也感到好奇,跑來打聽情況。
兩個月前考試名次提升300名
這原本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住在樓下的環衛工劉啟宇說,李炎冰的媽媽謝蘭是一名老師。平時,謝蘭開車進出,有時到小區門口取快遞,比較有禮貌。劉啟宇記得,謝蘭的快遞上,收件姓名通常寫著「謝謝」,這似乎是她的購物網名。
案發的次日晚上,鄰居們紛紛談論起這件事。喬麥去拿快遞,「那個阿姨說,她(謝蘭)的一堆快遞在這裡。」喬麥擔心下雨,提醒阿姨,把快遞搬到自行車庫下。
在這個事件中,李炎冰的父親李東華(化名)是缺席的。有居民說,李東華平時不怎麼陪妻兒,只有周末才會來這裡。另有多個居民說,李東華在浦口江北上班,他們家也在浦口。
記者了解到,上S高中前,李炎冰就讀於鼓樓區的一所初中。因此,謝蘭極有可能從初中就帶著兒子在市中心陪讀。
截至目前,無人知曉李炎冰父親李東華的具體情況。但2019年12月,李炎冰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封給父親的信》。信中,他的語氣和筆調都顯得輕鬆、幽默,但又混合著一種理性的透徹和「苦笑」感。
開頭,他決定,對這些年來「構成了記憶的重要部分」的一些小事「一吐為快」。他說,上高中後,他在做數學題時,作業卷面一如既往的「整潔」,跳過很多步驟,數學老師拍下照片發給父親,並說「過程過於簡潔」。於是父親又展示了「如戰場上艾森豪的氣質」,仿佛回到自己的小學時代,打算親自指點兒子。「我默嘆口氣,那是小學啊,高中的知識老爹你還記得多少呢?」
就在父親自鳴得意時,李炎冰立即寫下正確的解題過程,反過來揶揄了父親。但父親還是有各種說辭,給自己找臺階下,以在兒子面前維持顏面。
「看著你那正經而略窘的臉,我忽然想到自己的一幅畫面:一個孩子正看著自己這畢業於985高校的父親正被一道高中題繞地(得)大汗淋漓,孩子卻在憋著笑意,那父親是我,是未來的我。」——「那父親是我,是未來的我」,最後這句略顯奇怪的表達,似乎顯示出李炎冰看透了一些問題:一代一代的人,都要在學習、做題、遺忘、被兒子嘲笑中循環。
最後,他感謝父親。他說,如果沒有小學和初中時,父親「不時的(地)為我理清知識點」,自己可能也無法走到這一步。「每一個父親,都會關心自己的孩子,他們為此而驕傲,即使超出力所能及的範圍,應該也會向(像)你一樣盡力而為,以維持一種不同於賺錢的自豪感。」
這封信透露出,學習、做題,是多年來李炎冰生活中、親情關係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透露出,小學和初中階段,父親李東華有過對兒子的較多陪伴。
目前,也沒有資料顯示李炎冰在S高中的成績如何,是否因為成績不好才長期受到母親的責罵,或是僅僅因為「沉迷網路遊戲」。
但在S高中的資訊中,案發前的兩個月,即9月14日,學校高三年級舉行了一次「學情調研(零模)表彰大會」。此次大會中,各班班級前三名和進步前八名的學生分別上臺領獎,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代表為他們頒發獎狀和獎品。校領導還為年級文科前15名、理科前35名的50位同學組成的「創跡班」代表頒發了證書。
9月14日,S中學高三年級模考後舉行表彰大會。李炎冰因名次飛升300多名受到表彰。
第一位上臺發言的學生,就是「優秀學生代表」李炎冰,原因是他在本次模考中年級名次進步了300多名。他的發言是介紹自己「迅速提升的寶貴經驗」。發言時,身後紅色大屏幕上,顯示他的稱號是「進步之星」。
孰料,兩個月後,李炎冰就在與母親的爭執中失去控制,殺死了母親。沒人知道,李炎冰進步300名的「火箭速度」與母親是否有關係;也沒人知道,這兩個月中,李炎冰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陪讀區」的焦慮蔓延至小學生
事後,在微信群裡談論「目擊情況」的人,多數是學生家長。但認識李炎冰、謝蘭母子的人也不多,甚至隔壁、上下樓鄰居和小區居民也不確定是誰,「可能見了面知道是誰」。這也是因為,住在小區的大部分人,都是陪讀的租客。
案發小區和樓棟。在此陪讀租房的不僅有中學生家庭,還有小學生家庭。
由於玄武區的教育資源優良,好學校扎堆,崑崙社區這一帶,儘管分布的都是國企老職工家屬樓,卻常年被其他區的中小學陪讀家長佔滿。一位家長說,「這樓上樓下,這附近,全都是陪讀的。」一家房產中介的租房信息顯示,崑崙路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房租在4000元左右。
另一個突出現象是,陪讀家長裡,大多是媽媽。
王雪的兒子上高二,也在S中學。他們家在秦淮區,兩年前,兒子考入S中,他在這裡租了房。毫無疑問,李炎冰殺害母親的事件令人痛惜。但王雪聽一些家長說,他們母子矛盾的原因是李炎冰沉迷於網路遊戲。雖然不確定真假,但這一點,讓王雪頗為膽寒。
「遊戲裡面有很多打打殺殺的內容,在他們眼裡,遊戲裡面殺人是很正常的事情。」王雪說,假如李炎冰真的是因為玩遊戲上癮了,他媽媽肯定會很氣憤,「因為都要高考了,罵肯定也是正常的,但是(這次)罵狠了。這遊戲真的不能玩。」
因為附近還有兩所優質的小學,「陪讀區」內也有不少小學家長。吳睿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就已經加入了陪讀大軍。和大部分家庭一樣,她在這邊陪著孩子上學,到了周末,全家人再回到自己家裡,過著周期性的「候鳥」生活。
「老公不要他過來。這邊停車也不方便,他工作也在那邊,比較遠。」吳睿覺得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但為了孩子,一些媽媽儘管因為離公司太遠被迫換工作,或者缺勤遲到被扣工資,也都會接受。吳睿說,「以孩子學習為第一要務,這是家裡最重要的事,其他的都圍繞這個安排,有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也許因為年紀較輕,吳睿對李炎冰的「情緒失控」有更多的理解。「他成績肯定不差,要差,家長也就放棄,不用這樣了。就是因為快高考了,家長壓力也很大,孩子壓力也很大。」吳睿更能理解一種「普通的人性」,她認為,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學習好,「很大一部分(情況)就是,發自內心、自己想學習的很少,一個班裡可能就那幾個,大部分都是被逼著。」
在吳睿看來,李炎冰身上可能有嚴重的「被逼學習」成分。「他是一個年輕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也喜歡這些好玩的東西,他有機會就會去玩,不小心玩上遊戲了。」儘管吳睿也稱遊戲上癮「就像中毒一樣」,她也完全能理解一個高三學生的母親面對這種情況的焦慮,但一定程度上,她把李炎冰的「沉迷於遊戲」看作是他對壓力的一種排解、發洩。
王雪卻認為,對打遊戲、殺人,都不能太寬容。「遊戲上癮,這種事情全國太多了,不是他一家,」王雪說,「每個小孩都有壓力,又不是他一個小朋友。反正有壓力,大家都有壓力。」
性別分工和教育「內卷」
在面對性別分工的問題上,王雪和吳睿也有分歧。許多人和王雪的看法一樣,認為李炎冰的父親李東華如果也在這裡陪讀,悲劇可能會避免。「如果他爸爸當時在家,就不會有這事。或者鄰居聽到有什麼聲音,上門勸勸、敲敲門,可能會好一點。」
吳睿的觀察結果不同。她看到,在教育問題上,爸爸們「一般心比較寬一點」,「他覺得,讀書這條路即便走不通,將來還有別的出路。」因此爸爸有時「會起反作用」,「你在旁邊說的時候,他認為沒事,那所有教的都沒用了。畢竟有時候,教育孩子也需要嚴厲。」吳睿的老公即如此,他通常說,孩子的幸福快樂、性格更重要,三觀正就好。「所以大部分爸爸對孩子學習沒有那麼較真,不會把孩子『壓死』。」
但媽媽們不這麼想。「媽媽覺得,就必須要學習成績好。好像學習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這一輩子就毀了,然後希望也毀了,付出也毀了,就是這樣子的。」而在實踐層面,由於媽媽們往往承擔了孩子的教育督促工作,「爸爸什麼事都不管不問的,沒有付出,就沒有那麼多要求」,這導致媽媽們「付出成本,要求回報」的得失心理就越來越重,於是逼迫媽媽們對孩子「下手更狠」。
儘管自己還很年輕,兒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吳睿對教育的痛點卻已深有體會。「現在走向社會,這種競爭壓力也大。別說考不上大學,就算考上大學,但不是特別好的大學,也沒有什麼用的那種感覺。」吳睿說,「我們現在也這樣,孩子才剛一年級,我們就像是(他)隨時準備高考。感覺考不上大學,這一輩子就毀了,就沒有前途。」
這麼多年來,無論「素質教育」改革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的面貌,「起跑線」上的競爭、「成績論」的壓力,對家長和孩子們的壓迫從來沒有鬆弛過。今年,這種力量又有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說辭——「內卷」。
即便在S高中內部,學校也分成國際高中部、普通高中部。按照通行設置和國際部宣傳介紹,國際部是與美國某學院、江蘇省某電視臺聯合打造的國際交流項目,「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國際人才培養項目」。「中美班」採用全球頂級教育組織認證的課程模式,學生有7個學分的必修課程,包含英語、微積分、美國史、世界史、英語文學、營養與健康等7門課程。
9月14日,S中學高三年級模考後舉行表彰大會。李炎冰因名次飛升300多名受到表彰。
晚上6點,天色已黑,國高部的學生陸續回家,神情輕鬆;普高的學生則和大部分高中一樣,在耀眼的白熾燈光中上晚自習。高三的晚自習通常在晚上10點以後才結束。
對於在「陪讀區」搶奪優質教育資源的人而言,有緊無松的教育競爭壓力,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家長和孩子。而對於沒有佔據優質資源的人,這種壓力也不會缺失。
而學生殺害父母的事件,近些年幾乎每年都在發生,南京也不止一次。即便今年,王雪說,前段時間,南京一所頂尖中學的學生跳了樓,再前段時間,一所優質學校的學生跑到一所較差學校去跳樓。這都是被媒體自動忽略的事情。
焦慮蔓延到了所有階層,也穿越了各個年齡段。吳睿住在三樓,對面樓上一個小學四年級的男孩,幾乎每天晚上都被家長打。「每天晚上都打,11點了,打得這小男孩哭啊喊啊,嚎叫,就是咆哮那種,整個小區都能聽到。」
「未來可能也是(和李炎冰)同一個趨勢,知道吧?」吳睿心疼這個小男孩,「早上一早去上學,晚上11點還沒睡覺,被打。小孩每天晚上都帶著哭的這種心情睡覺。」
推薦一本相關好書
插播一條重要通知 ⚠️⚠️⚠️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變了,互動少的號就會一直往下沉。為了和大家常常見面,拜託關注聽名師講課的親們幾件事:
1.閱讀文章後,記得點擊「在看」;
2.點擊右上角,把「聽名師講課」設為星標🌟;
3.常常來看我,我就會出現在常用列表。
往期精華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李玫瑾教授:一個寵一個嚴,會造成孩子雙重人格
李玫瑾教授: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貶低他,不停地貶低他!
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以上圖文(及視頻),貴在分享、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閱讀請點左下角「閱讀原文」加入「老師吧」微信矩陣,點亮智慧人生
↓↓↓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期待與更多的你溫暖同行。喜歡就告訴我,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