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發現這種問題,老人家,你有沒有先自我檢討一下,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還是子女身上,如果是你的壞習慣導致的,你就要儘量去改正。
如果是子女有問題,找時間與他們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用藏著掖著,找到根源,才能解決問題。相信大多數兒女都會尊重老人的。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尤其當人老了,精力衰退時,這些缺點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變得偏執。
為人子女,我們也是家有老人的,我就說說周圍的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老人吧。
1、家長情結型
楊奶奶年輕時明事理,能幹,家裡的事基本都是她當家作主。
娶了兒媳後,兒子媳婦還是比較尊重她,大事小事她發了話,基本都依她。
今年楊奶奶93歲了,除了耳聾外,身體硬朗,沒有其他毛病。老人活到這麼大,還能自理,就算是兒女的福氣了。
可前一陣在微信上聽她兒媳吐槽,老太太已趕走家裡第四個保姆了!
楊奶奶一家四代同堂,媳婦在單位是局長,兒子在單位也是領導,兒媳工作都很忙,經常要出差。孫子孫媳也是公務員,生了寶寶後,家裡的鐘點工就變成了保姆,幫著燒兩頓飯。
可一向節儉慣了的楊奶奶,認為請保姆就是浪費,而且她也不習慣一個外人在家進進出出的,所以她橫豎看保姆不順眼。
保姆燒菜她在一旁盯著,一會兒說油放多了,一會兒嫌水放少了;保姆燒的菜也嫌不好吃,還老懷疑保姆偷她家東西。
保姆忍受不了她的全方位監控,一個接一個辭職不幹了。
把最後這個保姆趕走後,楊奶奶直誇兒子做的飯好吃。
全家人對她的執著舉手投降。從此後,兒子起早買菜,媳婦晚上回家拖地搞衛生。
你們說,這樣的老人不體諒子女的辛苦,還以為自己是當家的,子女能喜歡她嘛!?
俗話說,少要和氣,老要乖,跟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一定要學會退位。你已經老了,精力、體力、能力都跟不上了,就享享清福,少管閒事,多好呢?
2、操心子女過度型
陳奶奶年輕時是村裡的婦女主任,工作能力強,能說會道,又有一付熱心腸,誰家有了解決不了的家庭矛盾,請她調解,準能圓滿解決。
陳奶奶年輕時老公在外工作,家裡大事小事都是她一人說了算。還有一肚子的職場經驗,兒女在工作上遇到什麼困難,家庭裡遇到什麼矛盾,都要向聽聽她的意見。
現在陳奶奶83歲了,患有多種疾病,還有腦梗後遺症。
可她到兒女家還是喜歡管事,「小梅啊,你燒青菜不是這樣燒的,放這麼多水幹嘛!」「小明啊,你家的鞋櫃放門外不好,不方便!」
這年輕時能說會道是優點,現在老了成了話嘮,一分鐘閒不住。
什麼事都能拉出來嘮,常常聽她講年代久遠的事。她姑姑的嫁妝被日本鬼子搶走的故事也聽她講N遍了。
如果什麼時候稍不留神聽不見她說話了,準是坐在沙發上打上瞌睡了。
你說陳奶奶老了,還這樣操心子女家的事,當然關心是好事,但關心過度就不好了。兒女都大了,自己還是病人,你不放心,不是自尋煩惱嗎?
3、自私自利不講衛生型
吳奶奶年輕時穿著很講究,但家裡很邋遢,不會收拾。她有空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串門。
老太太今年92歲,身體沒大的毛病,便上身肥胖腹大如十月懷胎的孕婦,腿細如乾柴,重心嚴重失調。近年來越來越懶得動,行動也變得遲緩了。
前幾年她患上了尿失禁,那時獨自居住,還挺要好,自己知道要洗乾淨,怕身上有味人家嫌棄。
但自從到子女家輪流生活後,她有了依賴,就不再自理了。讓她帶尿不溼,她嫌帶在身上不舒服,如果勉強帶上,她也懶得理好了,拉在身上她也無所謂。
不瘸不癱,就是懶得動手,有時褲子拉溼了幾天也不換,如果兒女不提出來叫她換,她自己就捂著。
也有反常的時候,一夜能連換幾條褲子。
兒女被她折騰個個都嫌棄她。可她心態卻好得很,只要子女看得下去,她自己怎樣的臭,都無所謂。
一個小區的鄰居,常聽她兒媳嘆氣。兒媳早出晚歸上班,兒子病休在家,經常幫她洗尿布洗床單洗衣服,一洗一大堆。
哪怕洗臉洗腳,這些能自理的小事,她也全等兒子侍候。
但兒女家的事,天塌下來,她也從不關心問一句。大兒媳患癌症病了幾個月,她沒提出來要去看望一下。兒媳死後,她也沒有一點悲傷之情。
小兒子患癌症,她知道了也不聞不問。
你以為她呆嗎,一點不。她有個小錢包藏在哪個衣服口袋裡,她清清楚楚。小兒子洗衣服時發現由於錢折得太舊了,幫她去銀行換好了,一時忘了拿給她,她拐著彎提醒:那錢你拿去幫我買鞋買衣服!
很多時候她在兒女面前偽裝成痴呆,以假亂真,不過是換取更多的照顧罷了。她這點小心思,做兒女的都懂。只不過看在她年老的份上,都懶得跟她計較。
但她這種自私自利無情無義,只顧自己活得舒服的老人,是沒有哪個兒女能喜歡的。
4、任性要強型
趙奶奶今年89歲,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說話還嘎巴脆。
今年大年初二跑到年家娘家侄子家告狀,哭訴家裡的兒女都一條心的欺負她。
娘家侄子把她女兒請來調解了一番才知道,事情並不象她說的那樣。原來趙爹患腰間盤突出嚴重下不了床,她不願與老頭睡一間房照應他,她除了擔心子女把趙爹扔給她一人照顧外,還恨他當年把家裡的錢都抓在手上,到老了自己做好人,把錢給了兒子,兒子就喜歡他。
上海的小女兒去年把趙爹接回家大半年了,回來後兒媳也在家幫著照應。
女兒說她也太過分了,連盛飯給他吃都不願意。她對趙爹有意見,見兒女對趙爹好,她嫉妒,心理不平衡。說她有病時,子女沒這樣關心她。
趙奶奶年輕時可是很明事理的人,現在人老了,就象小孩子一樣任性刁蠻。
調解過程中,兩個女兒不但說不過老母,還被她罵,小女兒被罵得哭著跑開,這場調解最後也不了了之。
你說,這樣的老人任性要強,又不聽人勸,還倚老賣老,子女怎麼會喜歡她呢?
所以說,你感覺到子女慢慢討厭你的時候,一定要先自我檢討一下,有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人老了,要體諒子女的難處,善解人意。不要任性自私,以家長自居;
既要關心子女,又不要幹涉過多;能自理時,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講衛生,勤洗澡,洗衣;不要倚老賣老,任性胡來。
當然也有的子女討厭老人,是真正的不孝。兒女孝不孝,與原生家庭必定有很大的關係,與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係。當然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裡就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