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子女越來越討厭自己怎麼辦?

2020-12-23 金秋情感苑

若發現這種問題,老人家,你有沒有先自我檢討一下,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還是子女身上,如果是你的壞習慣導致的,你就要儘量去改正。

如果是子女有問題,找時間與他們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用藏著掖著,找到根源,才能解決問題。相信大多數兒女都會尊重老人的。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尤其當人老了,精力衰退時,這些缺點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變得偏執。

為人子女,我們也是家有老人的,我就說說周圍的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老人吧。

1、家長情結型

楊奶奶年輕時明事理,能幹,家裡的事基本都是她當家作主。

娶了兒媳後,兒子媳婦還是比較尊重她,大事小事她發了話,基本都依她。

今年楊奶奶93歲了,除了耳聾外,身體硬朗,沒有其他毛病。老人活到這麼大,還能自理,就算是兒女的福氣了。

可前一陣在微信上聽她兒媳吐槽,老太太已趕走家裡第四個保姆了!

楊奶奶一家四代同堂,媳婦在單位是局長,兒子在單位也是領導,兒媳工作都很忙,經常要出差。孫子孫媳也是公務員,生了寶寶後,家裡的鐘點工就變成了保姆,幫著燒兩頓飯。

可一向節儉慣了的楊奶奶,認為請保姆就是浪費,而且她也不習慣一個外人在家進進出出的,所以她橫豎看保姆不順眼。

保姆燒菜她在一旁盯著,一會兒說油放多了,一會兒嫌水放少了;保姆燒的菜也嫌不好吃,還老懷疑保姆偷她家東西。

保姆忍受不了她的全方位監控,一個接一個辭職不幹了。

把最後這個保姆趕走後,楊奶奶直誇兒子做的飯好吃。

全家人對她的執著舉手投降。從此後,兒子起早買菜,媳婦晚上回家拖地搞衛生。

你們說,這樣的老人不體諒子女的辛苦,還以為自己是當家的,子女能喜歡她嘛!?

俗話說,少要和氣,老要乖,跟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一定要學會退位。你已經老了,精力、體力、能力都跟不上了,就享享清福,少管閒事,多好呢?

2、操心子女過度型

陳奶奶年輕時是村裡的婦女主任,工作能力強,能說會道,又有一付熱心腸,誰家有了解決不了的家庭矛盾,請她調解,準能圓滿解決。

陳奶奶年輕時老公在外工作,家裡大事小事都是她一人說了算。還有一肚子的職場經驗,兒女在工作上遇到什麼困難,家庭裡遇到什麼矛盾,都要向聽聽她的意見。

現在陳奶奶83歲了,患有多種疾病,還有腦梗後遺症。

可她到兒女家還是喜歡管事,「小梅啊,你燒青菜不是這樣燒的,放這麼多水幹嘛!」「小明啊,你家的鞋櫃放門外不好,不方便!」

這年輕時能說會道是優點,現在老了成了話嘮,一分鐘閒不住。

什麼事都能拉出來嘮,常常聽她講年代久遠的事。她姑姑的嫁妝被日本鬼子搶走的故事也聽她講N遍了。

如果什麼時候稍不留神聽不見她說話了,準是坐在沙發上打上瞌睡了。

你說陳奶奶老了,還這樣操心子女家的事,當然關心是好事,但關心過度就不好了。兒女都大了,自己還是病人,你不放心,不是自尋煩惱嗎?

3、自私自利不講衛生型

吳奶奶年輕時穿著很講究,但家裡很邋遢,不會收拾。她有空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串門。

老太太今年92歲,身體沒大的毛病,便上身肥胖腹大如十月懷胎的孕婦,腿細如乾柴,重心嚴重失調。近年來越來越懶得動,行動也變得遲緩了。

前幾年她患上了尿失禁,那時獨自居住,還挺要好,自己知道要洗乾淨,怕身上有味人家嫌棄。

但自從到子女家輪流生活後,她有了依賴,就不再自理了。讓她帶尿不溼,她嫌帶在身上不舒服,如果勉強帶上,她也懶得理好了,拉在身上她也無所謂。

不瘸不癱,就是懶得動手,有時褲子拉溼了幾天也不換,如果兒女不提出來叫她換,她自己就捂著。

也有反常的時候,一夜能連換幾條褲子。

兒女被她折騰個個都嫌棄她。可她心態卻好得很,只要子女看得下去,她自己怎樣的臭,都無所謂。

一個小區的鄰居,常聽她兒媳嘆氣。兒媳早出晚歸上班,兒子病休在家,經常幫她洗尿布洗床單洗衣服,一洗一大堆。

哪怕洗臉洗腳,這些能自理的小事,她也全等兒子侍候。

但兒女家的事,天塌下來,她也從不關心問一句。大兒媳患癌症病了幾個月,她沒提出來要去看望一下。兒媳死後,她也沒有一點悲傷之情。

小兒子患癌症,她知道了也不聞不問。

你以為她呆嗎,一點不。她有個小錢包藏在哪個衣服口袋裡,她清清楚楚。小兒子洗衣服時發現由於錢折得太舊了,幫她去銀行換好了,一時忘了拿給她,她拐著彎提醒:那錢你拿去幫我買鞋買衣服!

很多時候她在兒女面前偽裝成痴呆,以假亂真,不過是換取更多的照顧罷了。她這點小心思,做兒女的都懂。只不過看在她年老的份上,都懶得跟她計較。

但她這種自私自利無情無義,只顧自己活得舒服的老人,是沒有哪個兒女能喜歡的。

4、任性要強型

趙奶奶今年89歲,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說話還嘎巴脆。

今年大年初二跑到年家娘家侄子家告狀,哭訴家裡的兒女都一條心的欺負她。

娘家侄子把她女兒請來調解了一番才知道,事情並不象她說的那樣。原來趙爹患腰間盤突出嚴重下不了床,她不願與老頭睡一間房照應他,她除了擔心子女把趙爹扔給她一人照顧外,還恨他當年把家裡的錢都抓在手上,到老了自己做好人,把錢給了兒子,兒子就喜歡他。

上海的小女兒去年把趙爹接回家大半年了,回來後兒媳也在家幫著照應。

女兒說她也太過分了,連盛飯給他吃都不願意。她對趙爹有意見,見兒女對趙爹好,她嫉妒,心理不平衡。說她有病時,子女沒這樣關心她。

趙奶奶年輕時可是很明事理的人,現在人老了,就象小孩子一樣任性刁蠻。

調解過程中,兩個女兒不但說不過老母,還被她罵,小女兒被罵得哭著跑開,這場調解最後也不了了之。

你說,這樣的老人任性要強,又不聽人勸,還倚老賣老,子女怎麼會喜歡她呢?

所以說,你感覺到子女慢慢討厭你的時候,一定要先自我檢討一下,有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人老了,要體諒子女的難處,善解人意。不要任性自私,以家長自居;

既要關心子女,又不要幹涉過多;能自理時,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講衛生,勤洗澡,洗衣;不要倚老賣老,任性胡來。

當然也有的子女討厭老人,是真正的不孝。兒女孝不孝,與原生家庭必定有很大的關係,與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係。當然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裡就不贅述。

相關焦點

  • 人老後,老人如果不想子女討厭自己,需要明白這3個道理
    文|蜜禪 身邊許多老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很孤單,社會不需要自己添磚加瓦,家庭似乎也沒有了自己的地位。 所以,很多老人人老後無所適從,尤其是在退休之後。
  • 「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3位老人說的方法,很聰明
    作者:雪影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導語: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老人是晚輩應盡的義務,在父母老了後,大部分子女都會孝順父母、贍養父母,如果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恐怕也不會受人尊敬。世界是千面的,有孝順的人自然也有不孝的人,有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就是有個別的子女在小時候享受了父母的養育,等父母老了卻不想贍養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老人真是苦不堪言,既不想自己流落街頭,也不想和子女關係鬧得太僵。
  • 越來越討厭現在的工作,離職又失業,不離職又很崩潰,該怎麼辦?
    越來越討厭現在的工作,離職又失業,不離職又很崩潰,該怎麼辦?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哈,一個工作做久了,難免會陷入越來越討厭的境地之中,不做適當的調整,自己是沒法喜歡上工作的,但是離職換工作吧,那又要失業一段時間,不離職把,每天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人會很崩潰的,那該怎麼辦呢?
  • 答疑解惑|母親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孩子,想放棄怎麼辦?
    文/心之愛 袁寒柏(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來訪者問:家有「問題兒童」,母親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孩子,想放棄怎麼辦?不跟別人說話,不讓別人碰,性格內向,自閉,不表達自己的訴求,只會用哭來表達,要不然就跪著,躺著,跟他交流基本靠猜! 自己每天都見的鄰居問話不回答,見到玩過好多次的親戚,不敢靠近也不跟人家交流,不讓抱。太黏媽媽,小時候還好,越大越黏,最近生活起居只讓媽媽幫忙,其他人不讓碰。
  • 心理學:子女為何漸漸就開始,討厭家裡的老人了?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當我們在看老年人搶雞蛋、擠公交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呢?很多人從未想過自己老的時候,但是大家都看過非主流,殺馬特,某某家軍,和現在的愛豆一樣,每段時期,都有流行的東西,過了這段時期之後,回頭看看有點可笑,也有點懷念。
  • 人到中年,日子越來越難過、壓力越來越大、困難越來越多,怎麼辦
    有網友提問:人到中年,我感到日子越來越難過,壓力越來越大,困難越來越多,該怎麼辦呢?對於這個粉絲的問題,我以為很好解決。俗話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問題,去解決就是了。對於日子難、壓力大和困難多這三個問題,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後逐個去解決。
  • 越來越討厭自己的兒子怎麼辦?全心全意帶他,但他現在很懦弱!
    人人養子欲成龍,我養子女多親情,子女成功皆由命,與子共攜努力中。孩子的將來怎麼樣,只要你努力了,結果如何不重要。今天的你,只要陽光,正直,努力學習,身體健康,生活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要討厭自己的兒子?
  • 為什麼你會越來越討厭現在的自己
    人們常說,人生最開心的時候還是孩童時期,那個時候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在意,開心了就大聲的笑,難過了就大聲的哭,不用在乎別人的想法,大聲的表達自己的不滿。長大後,人生的準則發生了變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向著自己不喜歡的方向發展。
  • 我越來越討厭老公,明知應該對他好,可我做不到,怎麼辦?
    「我越來越討厭我老公了,雖然知道應該對他好,可是我怎麼也好不起來,怎麼辦?」曾經光芒四射的那個人的缺點和臭毛病都一覽無餘地呈現在你面前,真實地讓你經常會失望,也會拿他跟別人的老公比較,慢慢地你會發現人家的老公比你的老公優秀很多,他不再是那個有事業心有追求的魅力男人,你的期望值在下降,漸漸的不再對老公有熱情,直至討厭。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這樣尷尬的狂歡。等待我們的不再是輕鬆歡樂的節日氣氛,而是無止盡的瑣碎雜事和現實考驗。 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春節焦慮症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00+的人患一種名為過年症候群的病,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8-30歲之間。 而且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出現社交焦慮,因為實在不知如何與親戚朋友們找打話題,讓氣氛不冷場、彼此不尷尬。而所謂春節焦慮,來得快去得快,一到年底固定發作。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這樣尷尬的狂歡。等待我們的不再是輕鬆歡樂的節日氣氛,而是無止盡的瑣碎雜事和現實考驗。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春節焦慮症?春節臨近,在網上可以頻繁看到「春節焦慮」這幾個字。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開始恐懼春節,甚至有人稱此為「春節恐懼症」。
  • 家長討厭自己的孩子不上進怎麼辦?
    某家長問:我討厭我的女兒一點不上進怎麼辦?女兒10歲,跟我理想中的女孩子差太多了,一點也不文靜,一天到晚在外面瘋,比男孩子都瘋。讓她學了三年舞蹈,還是硬的跟鋼鐵一樣,一點也不柔軟。央求了好久要學畫畫,今年暑假給報了個畫畫班,也是不認真畫。字寫得也沒法入眼。
  • 人老後,生活不能自理,要怎麼辦?這4位老人說出自己的經歷
    中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很多老人晚年生活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我們知道,人固有一死,也終有一老,每一個人,無論年輕時身體多麼的健康壯碩,到了晚年總要考慮自己身體不如意的情況。 年輕時候以為養兒為防老,可結果久病床前無孝子,感慨的也只有自己。
  • 老了以後,丁克夫妻和有子女的人去養老院,有什麼區別?
    很多父母覺得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在老的時候有一個人照顧,還能有所牽掛。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爸媽老了之後,孩子並沒有時間照顧自己,所以很多老人可能在老了之後,會選擇去養老院。在生活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丁克。之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和朋友討論過,到底是要孩子還是不要孩子。要孩子之後,還是否有可能有自己的事業。
  • 夜讀 你不是討厭工作,你是討厭你自己
    後來我發現,我越來越討厭這份工作了。我不喜歡它總加班;我也不喜歡它總翻譯外文資料;我也處不好同事的關係,她們談論的都是各大奢侈品牌每一季的限量款還有各國經典小吃和必備手伴,而那時候,我連手伴是什麼都不知道。我越來越討厭這份工作,最終還是和主管提出了辭職。她頗為意外,臨走前還在說:「小姑娘你挺踏實的啊。慢慢學嘛,誰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幹得好的。」
  • 假如我們有一天老了,繼續維持工作是個好方法,否則容易招人討厭
    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不讓人討厭,最起碼是—1.愛漂亮2.愛乾淨3.愛運動4.愛外出5.愛學習6.愛說笑我不是工作狂,時不時也想發懶,不想工作,接著她談到前不久提早退出職場,家人認定她有時間,於是要她全職照顧父母,她不是不想孝順,卻說不出哪裡怪怪的,問我該怎麼辦。這涉及到家務事,我不便多說,不過針對她本人,我倒是給了建議:妳還是要有些工作,部分工時都好,以跟社會保持聯結,才不會很快老!
  • 覺得不夠完美而討厭自己怎麼辦
    有讀者在後臺問我:常常因為覺得自己不完美而討厭自己怎麼辦,原本都已經下定好決心了,也堅持了幾天。
  • 當一個人很討厭自己現在所做的工作時怎麼辦?
    首先建議題主仔細分析一下,你為什麼討厭這份工作?討厭一份工作是很籠統的行概念,當你需要知道下一步怎麼辦時,你就很有必要分析下討厭這份工作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從而進一步分析這些原因,應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解決。
  • 連自己都討厭自己的時候,該怎麼辦?
    覺得自己性格不好,如何遠離消極?離職後和同事越來越疏遠,很傷感,該怎麼辦?媳婦意外懷孕,家裡欠了很多錢,孩子要還是打掉?
  • 學生成績差,感到自己很差勁,認為老師很討厭自己,怎麼辦才好?
    每個老師都希望班上的同學能考出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學校,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孩子的命運也就不一樣了。有時老師一急起來,就會批評孩子。這在學生眼裡看來,會認為老師很討厭他,但其實老師是因為恨鐵不成鋼,而並不是討厭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對老師來說,老師是把學生當作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在說話時沒有注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