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後,生活不能自理,要怎麼辦?這4位老人說出自己的經歷

2021-01-11 騰訊網

我是更更,你有故事,我來更

點擊上面的「關注」,我來幫你更,因為你是我的人了

作者:更更,情感文原創作者

每周一三五下午,蘇州九龍醫院血液透析室裡,都會傳出優美的口琴聲。吹口琴的是84歲的童隆堡,她的丈夫楊德友患有尿毒症。

3年前,楊德友接受系統治療,前後經歷了近500次血透透析,妻子童隆堡都會陪伴在一旁。

這個時候的她每次都會吹奏《友誼地久天長》,為老伴緩解疼痛。童隆堡說,老伴寵愛了她一輩子,現在,輪到她來寵愛老伴!

這樣的神仙眷侶引起了網友的羨慕,可是讓我忍不住的想到了一組照片就是那些七八十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還有一些冰天雪地裡在外面撿垃圾,賺生活費就為了混口飯吃。

不是他們沒有兒女,只不過是沒有人願意養老。中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很多老人晚年生活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我們知道,人固有一死,也終有一老,每一個人,無論年輕時身體多麼的健康壯碩,到了晚年總要考慮自己身體不如意的情況。

年輕時候以為養兒為防老,可結果久病床前無孝子,感慨的也只有自己。

對於老人來說,身體無法自理是一種痛苦,對於子女來說更是一種負擔。那麼人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到底該怎麼辦?聽聽這四位老人的現身說法。

劉大爺,今年83歲,老伴兒已經走了十年,一直一個人生活

劉大爺83歲的高齡依舊選擇獨自生活,是他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已經脫軌,不願意成為子女的負擔,而他們在外面打工也很辛苦。

不希望讓孩子擔心,回到老家可以過上自己的生活,吃穿能夠過得去就行。

關於養老的問題,他其實也想過,反正總歸是要面對死亡的,而他現在這個歲數也沒什麼害怕,不害怕,坦然地接受現實。

他只希望自己的兒孫能夠過得幸福,他晚年如果生活不能自理。最好能夠讓上天給他來一個了斷,或者讓子女不要管他一個人老去就好。

他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怨言,讓子女把他按照家鄉的習俗土葬就好,也不需要辦事。

說到這裡,劉大爺有些不想說了,我們也就沒有繼續問下去。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劉大爺不過是為了生活而奔波,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大城市。

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那些高科技的電子產品,他們的一輩子就在這土生土長的大山裡,默默的奉獻著自己,走完這一生。

陳大爺,今年75歲,和兒子一起住

相比之下,陳大爺的生活非常好,而且他自己也有退休金,和兒子住在一起,他們是上下樓,兒子在底層,他住在上層。

和老伴兒在一起,每天都有著自己的生活互相不打擾,老伴兒在的時候也會幫兒子兒媳打掃家裡衛生,對於他們來說,自己的身體還是比較健康的,沒有什麼大毛病。

除了反應有些慢以外,其他一切正常。

老兩口說也想著給孩子留一筆錢,然後覺得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全世界的去旅遊,老兩口絕不會給孩子增添任何的負擔。

如果實在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要離開這個人世間的時候再回來,畢竟如果現在這個年齡段不好好享受,可能真的就再也沒有機會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了。

他也曾經提出和兒子分開居住這件事情,兒子卻說,為人子女就是應該要孝順父母,他們住在一起也能夠方便照顧父母,陳大爺心裡樂開了花兒,覺得自己的兒子沒有白養。

言語之間透露的都是對子女的成立,也是對自己幸福生活的肯定。

王叔,今年50歲,保重自己最重要

前段時間,王叔鍛鍊身體,在體育器械上不小心扭傷了腰。這一躺就是一個多月,他說,都快把自己的四肢躺退化了,才發現原來身體真的不如以前。

還想著自己才到中年,人家都說中年是新的開始,還想有一個好的開始,沒想到半路就出了問題。這讓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再試想一下,假如自己的老年,老得走不動了,也沒力氣吃飯,那該是多麼悲慘的現實,王叔說自己才不要成為那樣的人,從現在開始非常注重養生,保護身體。

也要自己的老伴兒注意身體,他還想和老伴兒白頭到老,想著晚年生活,和老伴兒一起住進養老院,兩個人相依為命就是最好的歸宿。

他們也想要過著年輕人的那種坦率自由的生活,也不需要給子女添麻煩,更不想因為兒孫的事情煩惱,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他盡到了一個當父親的責任就足夠了。

說起晚年生活,終歸還是有一些感慨。

金叔,沒有打算,錢就是王道

金叔家裡算是非常有錢的,靠著父母的資產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算得上是那一輩的富二代。

也不需要為錢考慮,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而他對於晚年生活也沒有打算,當然買保險是必然的事情。

他說晚年生活想要環遊世界,如果真的到了老的走到走不動的那一天,能回來自然還是要回歸故裡,如果實在回不來,也會通知自己的兒孫。

他想要過著灑脫的人生,不想被這個社會所束縛。

他也明白有錢就是王道,在這個社會,錢就是一切的底氣,很多晚年生活過得不幸福,大多數還是因為錢不到位。

所以從現在開始努力賺錢給自己攢一筆隨意揮霍的錢,那比任何的計劃都要踏實,有安全感。沒有俗不俗氣,這就是現實?

小更講述:

要知道,年輕人的養老理財意識向來都是非常薄弱的,但是這種情況因為養老的事情,頻繁發生反而卻慢慢的在改變。

去年《2019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相對2018年,人們的養老規劃意識逐漸增強。

在五萬多名調查對象中,50%的受訪者表示已經開始為退休儲蓄,比去年提升了4%。

此外,18-34歲的年輕代開始為退休儲蓄的比例也從44%上漲至48%。

現在的中老年人對於自己的養老也是極為重視,我們總想著人生還有好多個十年可以生活,結果一眨眼,大半輩子就過去了。

如果現在沒有養老防範意識,那麼將來很有可能流落街頭,這也是我們可能發生的事。

所以從現在這一刻起,你就應該為自己的養老做好打算和準備。

-END--版權聲明-

作者:更更;情感原創作者,更出你的情感故事

未經許可,全平臺禁止搬運、抄襲、洗稿,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怎麼護理
    俗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現在快節奏的社會下,很多年輕子女都忙著在為事業拼搏,甚至無法在身邊,沒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父母,如果說老人身體健康還好,子女們可以踏實上班工作。抽點時間看看老人,但是家中有不能自理的老人怎麼辦?
  • 說一下如果我們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時怎麼辦?
    由於我自己是腦梗患者,經過兩年多的鍛鍊已經能夠出去走步,騎自行車,所以就有條件接觸一些生活上自理很困難的人,比如說最近我發現有一名老人有一輛非常高級的電動殘疾車,無論前後左右活動,還是上比較矮一點的馬路牙子,都非常方便,休息時還可以把腿向前伸開,把後靠椅傾斜一下,對我的啟發就是老年人在喪失一些自理功能的時候
  • 人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提早做好準備
    唯獨就怕年紀大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01叔叔今年72歲,嬸嬸幾年前已經去世,兩個兒子,一個遠在新疆定居,一個在浙江工廠打工。每次見面他都會和我說,現在身體尚好,還能自己照顧自己,很害怕哪天自己不能動了,生活不能自理該怎麼辦?!在新疆定居的大兒子不可能搬回老家,而在浙江打工的小兒子家庭壓力大,很難回來。
  • 「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3位老人說的方法,很聰明
    作者:雪影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導語: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老人是晚輩應盡的義務,在父母老了後,大部分子女都會孝順父母、贍養父母,如果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恐怕也不會受人尊敬。世界是千面的,有孝順的人自然也有不孝的人,有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就是有個別的子女在小時候享受了父母的養育,等父母老了卻不想贍養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老人真是苦不堪言,既不想自己流落街頭,也不想和子女關係鬧得太僵。
  • 天津河西區不能自理老人服務推薦
    天津河西區不能自理老人服務推薦,」比喻人的態度、言語溫和柔順。 如果有專業的心理師配備的養老院當然更好。根據老人的自身情況,選擇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和特護的服務,依此程度不同,收費等級也有差別。有老人床位150多張,日託床位50多張。服務老年人、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需長期治療的病人。
  • 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
    導語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1.連大爺都說「養兒防老」,我不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父母老了要不要和子女一起住」這種問題還用問嗎?「我養你小,你養我老」,贍養老人本就是一種法律規定的義務。老年人法明確規定了,贍養老年人包括:物質上的贍養、日常生活中的扶持、精神上給予慰藉,這三項義務,哪一樣都離不開父母身邊。「百善孝為先」,父母年邁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子女了。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老有所依,老人肯定是更幸福。
  • 人老了,子女越來越討厭自己怎麼辦?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尤其當人老了,精力衰退時,這些缺點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變得偏執。為人子女,我們也是家有老人的,我就說說周圍的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老人吧。從此後,兒子起早買菜,媳婦晚上回家拖地搞衛生。你們說,這樣的老人不體諒子女的辛苦,還以為自己是當家的,子女能喜歡她嘛!?俗話說,少要和氣,老要乖,跟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一定要學會退位。你已經老了,精力、體力、能力都跟不上了,就享享清福,少管閒事,多好呢?
  • 到了晚年,如果你的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聽聽兩位老人的說法吧
    人類生存,「生老病死」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一種社會形態,如今步入老年的人們,吃飯穿衣都不是個問題,但是生活、生活就有點麻煩了,先給孩子們錢,別期望他們像你一樣回饋給你。那麼,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希望自己能「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陳大爺,六十五歲。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開學第一天,寧波一小學為學生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其中,每個學生的餐盤裡都盛有三隻肥美的大蝦。然而,很多孩子看到蝦竟「無動於衷」——原來,有半數孩子不會剝蝦。只能在臉上寫滿「明明很想吃」表情,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 為什麼有的老人退休後,還要出去打工賺錢?4位老人說出了答案
    導語今天為大家探討的是,為什麼有的老人退休後,還要出去外面打工賺錢呢?一起來聽聽4個老人的答案。我的老伴也退休了,他也沒有閒下來,而是去小區那裡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個月3500,現在我們的身體還很強壯,能做都儘量都去做,這樣還可以存一些養老錢,老了之後也不用擔心沒錢治病。等哪天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和老伴就拿著這些錢去養老院好好過晚年生活,誰都不依靠,因為我們知道子女是靠不住的,能靠的只有自己。
  • 古稀老人突發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兩個孩子重度殘疾急需幫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麗12月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接到市民張先生的求助電話:一位71歲的老人在突發腦梗之後病倒,生活無法自理。家裡兩個殘疾孩子無人照看,心急如焚,希望通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呼籲一下,給兩個殘疾孩子一處安置地。
  • 「老人,還能自理,就別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子女的家裡」你怎麼看?
    為什麼現在的老人但凡有點自理能力,都不願意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子女的家裡?因為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真的是有很多不便,他們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六點鐘開始煮早餐,然後孩子們也別想睡了。 老年人為什麼最好不要和子女住一起呢?
  • 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注意什麼?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不能自理的老人成為社會和家庭的負擔,長輩年紀大了,身體不再健康,甚至行動不便、神志不清,照顧他們,讓他們減輕疾病和衰老帶來的痛苦,安度晚年,是我們作為子女以及社會的責任。但是對於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注意什麼?怎麼才能更好的照顧他們?
  • 農民老了,幹不動活了,該怎麼辦?
    農民老了,幹不動活了,怎麼辦?有不少人都會說,自己在家裡有兒有女,不怕,靠他(她)們,其實,都把這件事情都想像得太過於美好,過於天真,現實生活總是殘酷的。如果自己的生活能夠自理,就是最好,不要給子女添負擔。人老乾不了活,若是自己生活能夠自理,就不想要子女去照顧。農村裡有句老話,「人到七十不管事,八十不管家」,家裡所有的負擔都會在子女身上。那個階段,也是自己當年所經歷過的。
  • 「我月退休金6000,生活能自理,求愛心人士收養!」八旬老人一則街頭廣告令無數人心酸!
    「生活能自理的一個月2500元,不能自理再加3000元護理費,但有的只管收費不管護理,如果不滿意還得自己請人護理,這樣我退休金就不夠了。」養老是咱們所有中老年人需要面對的問題,這位老人求收養的事件,正是中國社會養老問題的縮影,那就是大多數人認為:老了不是和子女住,就是去養老院。
  • 為什麼人到晚年,都想比自己的另一半先走?3位老人的話很心酸!
    我們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為什麼人到晚年,很多人卻表示自己想比另一半先走呢?對此我們採訪了三位老人,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吧!劉奶奶:本以為到了晚年可以互相依靠,可如今自己卻成了拖累劉奶奶今年70歲,她在66歲那年突發了腦梗,雖然命是保住了,但如今卻癱瘓在床,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都需要人照顧。
  • 67歲母親:我生病不能自理,想跟第二任丈夫生活,兒女卻難和解
    在我們那個地方,人上了年紀,還是以待在兒子身邊為主。畢竟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兒子在南昌打工生活。女兒在老家鄉下生活。兒子生娃後,我大部分時間就在他家幫忙照顧孫子。我在兒子家,也能讓兒媳婦騰出手來出去上班。我的身體時不時出毛病,但都不影響生活。認識劉強後,我一邊照顧兒子的小家庭,一邊跟他交往。
  • 人到晚年,尤其是過了70歲後,最怕什麼?3位老人道出了心裡話
    可人到了這個歲數,已經為自己、為兒女奮鬥了大半輩子,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齡,他們最怕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3位老人的說法。人老了,才知道有一個人陪是多麼的可貴,所以千萬不要等到老了以後,老兩口還彼此鬧脾氣、吵架,要懂得多體諒對方、互相扶持、互相照顧,互相攜手走完剩下的餘生。
  • 準確理解「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了五種可以適用監視居住的情形,其中第三種情形為「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109條第2款規定,第三種情形中的扶養,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撫養和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贍養以及配偶、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扶養。
  • 半自理老人怎麼護理?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半自理老人的比例逐漸增高,這部分老人大多是由於年齡過大或一些疾病後遺症導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有專人照看並協助生活。但是很多家庭對於不能自理老人如何照顧並不了解,很多保姆對於照顧半自理老人也並不得要領,只是老人要求什麼就去做什麼,做不到科學的護理不說,很多老人礙於自尊心等因素並不會把真實的需求表達出來。針對這種種情況,清檬養老把對護理員培訓的幾項注意點總結給大家。首先我們要了解半自理老人一般都是什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