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之情,寬容大度?都是假的!一次任命,透露李世民的另一面!
婉如清揚
(網絡圖,衣服上竟然還有龍字耶!清揚不厚道地笑了。)
一次任命,透露唐太宗李世民和李世勣之間虛假的骨肉之情。
李世民並非那麼寬容大度,看他怎麼對待親如骨肉的李世勣就會明白。
李世勣,也就是許多小說演義中說的徐茂公,出身土豪世家。隋朝大業年間,投靠翟讓軍,後來降唐,賜姓李,因為要避李世民的諱,所以就把中間的世字給去掉了,變成了李勣,想起觀世音菩薩都不得不把名字給改掉,可見皇帝真的比菩薩大。貞觀十七年,授太子詹事,等到高宗繼位,他就升為尚書左僕射,並且有乘小馬出入宮禁的特權,最終以太子太師退休。
在英雄人物眾多的瓦崗軍中,李勣算是有勇有謀的一個,歸順了唐朝之後,又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討伐多支割據勢力,應該說,李勣是李唐天下最忠心的部將了。所以,入唐後,賜和皇帝同姓的李,以示恩寵。只是南北徵戰,戎馬一生,換來的是表面的尊重,其實李世民對他的猜忌並不比其他人少。
史書記載他和李世民之間,是水乳交融,聽說他生病,李世民就剪下自己的鬍鬚,燒成灰後和在藥裡,這幕不知道要感動多少人;他還說要把兒子託孤給他,把李勣感動得手指都咬出了血。多麼信任,多麼珍貴的君臣之誼!但是他也曾對太子李治說:「李勣這人太忠義,你無恩於他,恐怕日後他無法盡心輔佐你。」在李世民心裡,李勣太能幹,簡直無懈可擊,為了讓他更忠誠,把他貶為疊州都督。在貶官聖旨頒下之前,李世民對李治說:「李勣的才能你無法駕馭,我今天把他貶到外地,如果他馬上出發,等我死後,你就擢升他為僕射,可以信賴,如果他猶豫拖延,那就只有把他誅殺。」
看似感人的君臣相得,其實背後多是昏暗。什麼「外雖君臣,內實骨肉」,都是假的。晚年的這項任命深刻揭示二人之間的矛盾。李勣接到任命書以後,不是進宮去辯解,為什麼會貶到那千裡之外的荒涼地方?難道一把老骨頭就得葬送在那裡不成?也並不象電視劇中的還去收拾包裹,什麼夫妻話別,交代孩子們重要事項,而是嚇得連家都不敢回,生怕耽誤一刻就會萬罪加身,因為此前脖子上已經有一把刀了,再不直接就走人,恐怕就走不了了。也許這樣說有點殘酷,但是事實上這是他深知李世民為人的一次保命舉動,只有了解他行事作風的人才能作出準確的預判。
雖然他死後也陪葬昭陵,但是在光鮮的背後,總讓人感覺到後背有些發涼。一位偉大的君王,一位偉大的將領,他們之間也許並不象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我並不想責備李世民或者李世勣,只是想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婉如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