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隨著秋天忽高忽低的氣溫,不少孩子都感冒發燒了,通常一周左右就能好轉。但有些孩子雖然症狀與感冒極其相似,一病就是十來天,高熱持續不退,家長帶到醫院一查,竟是EB病毒感染。記者從南京市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了解到,自八月以來,該科室連續收治了六十餘例EB病毒感染的孩子。
3歲男孩「感冒」、高熱不退,原是EB病毒感染3歲的林林(化名)家住高淳,九月初, 突然有些「感冒了」。起初林林總是精神不佳,想睡覺,沒兩天家長發現孩子眼睛浮腫,扁桃體發炎「化膿」,並開始發熱、嘔吐,遂至當地醫院就診。在常規抗生素治療下,病情並無好轉,持續發熱,最高燒到了39+℃。家人又給林林服用了退燒藥,但效果也不好,便急忙轉至南京市兒童醫院就診。
該院感染性疾病科接診的單鳴鳳主治醫師介紹:「孩子的症狀與感冒很相似,但持續高熱不退,抗生素治療無效,又出現了臨床三聯徵,咽扁桃體炎、發熱、淋巴結腫大,這就不是感冒,而可能是EB病毒感染。」最終,檢查報告顯示,林林的血象異常,EB病毒抗體陽性,腹部B超和肝功能提示已出現肝功能損害,確實為EB病毒感染,需住院治療。「EB病毒是什麼?孩子最近也沒出門,都是家裡人帶的,我們都沒問題,他怎麼就感染病毒了?」家人十分不解。
「親吻、先嘗後餵」或讓孩子染重病說起EB病毒感染,很多家長都不明所以,但若說起「親吻病」,就不陌生了。EB病毒感染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唾液傳播,最常見的是接吻傳播。「一是,很多長輩看到孩子可愛,都會上前親一口;二是,家長餵養方式不當,自己先嘗冷熱再餵飯。這兩種大家習以為常的關愛方式都可能將EB病毒傳染給孩子,」單鳴鳳說到。EB病毒的潛伏感染是普遍存在的,我國約90%的成人個體為病毒攜帶者,多為嬰幼兒及兒童時期感染,感染後長期潛伏體內,若免疫力正常,一般不會出現臨床症狀。但可能通過「親吻、餵飯」傳染給孩子,就可能出現輕重不一的症狀,累及全身多個系統,引發多種疾病。
兒童感染EB病毒後,常表現為隱性感染,潛伏期為4-15天,大多為10天。感染後的症狀與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前驅症狀包括頭痛、疲勞等,80%的患者可能會有臨床三聯徵,即咽扁桃體炎、發熱、淋巴結腫大,可持續高熱十餘天。感染還可能累積身體多個器官,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如不及時治療,存在損傷肝功能的可能。若患病期間合併嗜血等,或進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但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感染EB病毒導致重症的患兒並不常見,只要及時發現,對症治療,大多患兒愈後良好。
預防EB病毒感染,拒絕過度親密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周凱表示,對抗EB病毒,重要的還是做好預防。首先,家長和孩子都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拒絕過度親密,尤其不要口對口餵養,或先嘗後喂。其次,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衛生,儘量不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此外,孩子出汗後不要立即洗澡,用毛巾擦乾後再洗澡,避免感冒。同時,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如果孩子確診感染了EB病毒,在院治療期間,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患兒要儘可能的臥床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的負擔。待症狀緩解後適當下床活動。
2. 若患兒伴有肝脾腫大,應避免劇烈活動,避免撞擊腹部,以防破裂。
3. 保證患兒衣物清潔乾燥,出汗多時及時更換。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及穿柔軟寬鬆的棉質長褲,剪短指甲,避免抓撓,以免皮膚感染。
4. 進食高熱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做好口腔護理。
5. 對患兒實施消化道的隔離,做好餐具的消毒,對呼吸道感染者拒絕探視。
通訊員 張艾萱
紫金山記者 餘夢迪
關鍵詞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