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們認識了來自江西宜春的楊家姐弟。兩年前,楊家姐姐開了個養生館,代理了一款保健品,她帶著父親去參加保健品活動,父親卻意外中風。弟弟認為姐姐在這件事情上有錯,是姐姐思慮不周,可姐姐卻認為自己用心良苦。弟弟又說姐姐在父親中風後也有錯,她照顧不周,可姐姐卻說自己問心無愧。弟弟認為姐姐應該認個錯,姐姐卻堅稱自己根本沒有錯,於是在姐姐到底有沒有錯,應不應該認錯這個問題上,姐弟倆針鋒相對。楊家人也輪番出場,擺明自己的態度。父親,母親,小弟,他們意見統一。姐夫,外孫,他們為姐姐鳴冤。
而在外孫發來的簡訊中,我們甚至意外得知了楊家姐姐的隱秘身世。隨著姐姐身世的揭曉,我們的調解方向也似乎有了些許微妙的轉變,為了進一步的了解情況,我們決定連線外孫小塗。那麼他會說出怎樣的隱情?他的出現又會給調解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外孫小塗思路清晰,他稱家人現在對內追責毫無意義,應該通過溝通達成一致,共同面對未來,而這其中最大的障礙是外婆的恨。對於外孫小塗所說的這一切,楊家姐姐深有體會。楊家姐姐用詞斟酌,十分謹慎,我們能夠想像作為一個繼女,而是繼母在婚前絲毫不知道其存在的情況下,她在家中的處境會是如何?
果然,接下來姐姐就講述了那些她成長中的往事,在成長中,只有打罵,沒有表揚。此時的姐姐情緒十分激動,也難怪,因為站在他們的立場,這個家裡從來沒有表揚,只有挑剔,沒有認可,只有責怪。以前如此,現在更是如此,姐姐這番表達,完全是發自她內心的真實感受。在她看來,如果說父親中風,以前家裡人僅僅只是排斥她的話,那麼在父親中風後,它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來自家人的痛恨。這種痛恨在前不久,她再婚的婚禮上,就展露無遺。婚禮現場,家人全部缺席。可是弟弟卻說,沒有出席婚禮,是因為姐姐沒有來家裡邊協商。
自己結婚,家人無一人缺席,想要緩解關係,請客吃飯,家人也無一到場。這些無聲的行動指責,其實比言語的責怪,更讓人失望和寒心。姐姐很受傷,可讓她更傷心的事,接下來又發生了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直接導致她跟整個家庭關係,走到了決裂的邊緣。到底情理上的錯誤,還是法律上的錯誤,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看法,章老師最後的總結很有道理。正因為所持的視角不同,楊家姐弟所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弟弟認為,矛盾的根源在於姐姐帶父親,去參加保健品活動,明明有錯卻拒不認錯,是她激化了所有人的情緒,讓全家人深陷痛苦之中。可姐姐卻委屈萬分,因為她從始至終都沒有謀害父親的心,父親中風純屬是一場意外。這明明沒錯,卻要認錯,姐弟倆都跳不出各自的視角看待問題,他們的矛盾自然越結越深。那麼誰能給出第三視角還原事件本身呢?後媽難當,姐姐要放下對母親的心結。家人之間要彼此理解,彼此包容。眼下最重要的應該是和解,而不是辯解。觀察員視角多樣,他們的話句句戳中這一個家庭的軟肋,建議也更是一針見血,獨到客觀。對此,楊家姐弟和母親一直都聽的十分認真,他們也聽見了心裡。
而接下來,調解員胡老師又會有一番怎樣的看法呢?胡老師認為,楊家人不能片面的對姐姐指責。胡老師用一個多米諾骨牌說,把楊家的前塵往事一一梳理。他認為在這個家,不能簡單的以非黑即白去定論誰對誰錯,而應該結合前因後果去理解,去諒解。換而言之,楊家人應該要放下對姐姐的追責,現在需要做的是相互的理解彼此的情緒,將親情重新梳理,而這也是我們接下來密室調解的主題。梳理過去,展望未來,觀察員陳老師抓住這兩點,對楊家弟弟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對此,楊家弟弟一直都表現出積極配合的態度。而對於之前在場上要求姐姐道歉的訴求,他也闡明了自己真實的心聲。
楊家弟弟十分理性,他也樂於接受調解團隊的建議,只是他唯一顧慮的是母親的心結難解。鑑於這一點,陳老師邀請楊家母親也加入到密室調解中。隨著陳老師的耐心解析,楊家母子的虛心受教,密室進展的十分順利。那麼另一邊密室裡,觀察員文老師和楊家姐姐又溝通的如何呢?讓人欣慰的是,調節進行到現在,楊女士已經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在父親問題上的過失,而不再嘴硬地堅持自己就是沒錯,這種情況顯然是對調解有利的。密室之後,楊家人的感情將朝著怎樣的方向進行呢?他們能夠修復過去的傷痕,重新迎接嶄新的未來嗎?
調節結束了,楊家人的臉上滿是輕鬆與笑意,這讓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曾經的他們任由彼此的誤解,在時間的長河中肆意滋長,在意外的事故中噴湧爆發,以至於所有人的身心都背負枷鎖,傷痕累累。今天的他們終於在調解後,學會拋開對與錯的爭辯,不談彼此是與非,重新認識,彼此給予親情全新的註解。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之後的他們,才是真正毫無芥蒂,血濃於水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