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養生館的老闆娘,也是一個關懷父親的大孝女。他她讓父親吃起了保健品,卻吃出了整個家庭的大問題。弟弟責怪,母親發難,父親怪罪,所有人都說她錯了,可她卻堅稱自己沒錯。她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調節團隊也意見紛紛。事實究竟是什麼?她到底應不應該為這場意外買單呢?而這場對與錯的糾葛,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面對弟弟明確的兩點指控,父親中風的歸應和病後照料的缺失。姐姐卻表現出理直氣壯的態度,她這樣的態度意味著什麼呢?難道說楊家父親中風的背後,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緣由嗎?
我們把時間轉回到兩年前,楊家父親中風前說起。楊家弟弟說,是姐姐帶父親參加保健品活動,所以導致父親中風的。而楊家姐姐卻說參加活動,購買保健品都是父親自己的意願。談及父親中風的原委,姐姐的狀態是十分微妙的。她一再強調,去參加保健品活動純屬是父親自願的。之後父親辟穀,也是保健品專家所為,似乎她想極力的撇清關係。這種狀態讓大家感到十分奇怪,也讓場上的弟弟也十分惱火。在他看來,在父親的問題上,姐姐自始至終表現出來的,都是這種讓人接受不了的態度。
弟弟連番指責,姐姐大呼冤枉,在父親照料的問題上,姐弟倆說出了完全相反的版本。那麼究竟姐姐在對父親的照料上,是否存在缺失?她所謂在家裡所遭受的苦難,又是否屬實呢?我們決定讓楊家母親上場說明一切,楊家母親說,女兒對老伴關心不夠,她不滿意。前有弟弟的指責,後有母親的抱怨,姐姐被動的站在了全家人的對立面,一一為自己辯護。可他的這種自辯,效果卻似乎適得其反,家人都認為她在父親的問題上,毫無愧疚和彌補之心,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們想沒有人比父親本人更有發言權,因此我們決定現場聯繫楊家的這位老父親。父親雖然行動不便,意識卻非常清醒,他也認為自己身上所發生的這場意外,女兒難辭其咎。而這個觀點,身邊的楊家小弟也是所贊同的。1萬多塊錢帶去害自己的親生父親,是可能的嗎?姐姐此時的反問是出於她內心的不解,而這也是現場所有人的感受。因為按道理,楊家父親中風事件,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一家人現在的重中之重,應該是協商如何照顧好父親。可反觀場上的這家人,從父親到母親到兩個弟弟,所有人似乎都把問題的焦點和精力放在了這個上面
楊家姐姐的問題上他們一再要求,姐姐必須道歉,言語之間十分強硬,似乎找不到任何溫情。可話說回來,這個道歉完全於事無補,它究竟有何意義呢?娘家人又為什麼呈現出,如此複雜而微妙的狀態呢?姐姐也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她為自己找到了法律這根最後的稻草,並堅稱只有法律上判定她有錯,她才會認錯,那麼究竟法律上,會怎麼評判和解讀這一切呢?調解員邵老師說,姐姐在法理上沒有責任,在情理上存在過失。觀察員就楊家父親的遭遇與保健品的關聯,展開了積極探討。並在此基礎上,對楊家姐姐是否有錯,發表了看法。可是現場,一位觀察員卻有著不同的視角。在她看來,楊家人現在所遭遇的和呈現的狀況,其實與保健品無關。
姐姐認錯和不認錯,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文老師最後這句反問,其實是在表達楊家人對姐姐的追責,既沒有根據,也沒有必要。他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團結一心,好好照料父親,這其實也是場上楊女士的丈夫,也就是這個家裡的姐夫所持有的觀點。從姐夫的話中,我們聽出了額外信息。此前弟弟和母親,一直在指責姐姐去家中探望父親的次數很少。她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可現實的緣由卻是姐夫因為擔心妻子,遭受家人指責,和嶽母發生衝突,由姐夫代為主動探望。姐夫對姐姐可謂用心良苦,而場外也有一個人在為姐姐的處境牽掛揪心。
為了力挺姐姐,他給我們發來了一條簡訊,可也就是這條簡訊,讓我們的調解方向發生了逆天的逆轉。外孫小塗發來的這條簡訊,可謂是情真意切,讓人感慨萬分,可最讓人詫異的是簡訊中提到的一個驚人的內幕。原來外婆不是我的親外婆,不是媽媽的生母,小塗的這句話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緊接著楊家母親給了我們答案,她說女兒是丈夫跟前妻生的,兩個兒子才是她生的。隨著母親這番信息的補充,我們對楊家這場,因父親意外中風而導致的矛盾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此之前,大家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姐姐有沒有錯,她究竟應不應該認錯的問題上,而對於她為什麼寧願站在全家的對立面,也絕不鬆口認錯的倔強態度,其實也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姐姐的身世,似乎讓我們對她的堅持有了微妙的解讀。
在下一篇中,我們將看到同樣是兒子,小塗為母親喊冤。弟弟為母親代言,作為繼女,她有她的心酸。作為繼母,她有她的無奈。當這兒種種複雜又微妙的情緒碰撞上的意外事件,他們之間還將發生多少親情割裂的事件。從結婚風波,到被趕離家,甚至摻雜暴力。而當所有的問題,擺在調節團隊的面前,調解員胡老師又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慨?楊家這副多米諾骨牌,究竟是從哪裡開始被推倒,引發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的調解老師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化解幹戈,修復親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