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出來後,出了一大批高考狀元,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來自湖北的唐楚鑰,以725的高分被刷屏了。記者在採訪其父母時,她的父母說,這得益於孩子從小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不懂就問的學習態度。
而我相信,超級學霸一定不光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這麼簡單。
之後我又查找了一些高考狀元的學習秘籍,其中有一位湖北男孩,龔曉曦,引起了我的注意。
龔曉曦2014年參加高考時考了700分,奪得理科狀元考入北大。700分,真是令人羨慕又嫉妒。再一聽這孩子居然說自己從不上補習班,還從不熬夜,當時很多家長們有些不淡定了:憑啥啊?難道這孩子天生是個學霸?
龔曉曦並不是成績一直特別拔尖的那種孩子,他在初一時在班裡排到40多名,進入高中後,排名在全年級100多名。從100多名走到狀元的位置,並不容易,畢竟前面的都不是等閒之輩。
龔曉曦在分享學習經驗時說,他每天放學後會堅持用1個小時來復盤當天的知識點,並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他會把所有的錯題分類整理到筆記本上,整個高中期間,他寫完了16本錯題本,這大大提升了他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除此外,龔曉曦還特別喜歡閱讀一些能拓展大腦思維的書籍,持續的思維訓練,讓他的記憶效率、歸納總結的能力都大大提升。
龔曉曦並不是一個特例。
看了其他高考狀元的採訪以後,可以發現這些學霸孩子有兩個共性。
1,他們都特別喜歡思考,也善於思考,不讀死書,而是把書讀活。
2,他們都特別善於總結歸納,思維能力極強。
有很多人說,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必定導致智商和思維水平的高低差異。
這種說法有一些的道理,但卻不是絕對的。
說到智商,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最強大腦》第七季聯合領隊攸佳寧教授曾說:智商是一個均值回歸的現象,高智商其實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基因組合,極高智商和極低智商都很罕見。高智商的父母生下的孩子,智商是會比平均水平高一點,但未必是極高智商的組合。
簡言之就是,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會比平均水平高一點點,但不見得會是超高智商。那種超高智商和超低智商都是極少數。
從智商上講,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水平。
所以,除了少數孩子有天賦異稟以外,大多數孩子的智商起跑線其實相差不大。
那為何有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而有的孩子就是不開竅呢?
有些家長說:有的孩子悟性高,能舉一反三,有的孩子腦子天生就比較木。
智商,有一部分是遺傳,還有一部分是靠後天的訓練。
大家還記得曾經的「裸跑弟」何宜德嗎?他在今年第七季《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在《斐波那螺旋樹》的項目中拿下第三名,將一眾北大清華的學霸哥哥姐姐們甩在了後面,而他才12歲。
何宜德出生於2008年,4歲時在美國郊外的雪地裡裸跑而意外走紅,這個孩子七個月早產,當時被醫生診斷為腦癱兒,他的爸爸很不甘心,於是開始對兒子進行了「鷹式」訓練:每天不少於8小時的學習時間,各種極限訓練,雪地裸跑,高強度體能訓練等,讓何宜德從小增強體魄。
同時,何爸爸還特別注重「先學會思考而後再學習」,他一直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思維方式的培養,思維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他在何宜德0-2歲時,就開始訓練兒子的感官敏銳度,2-4歲加入了一些對記憶力和觀察力方面的訓練,他還經常找出一些思維訓練的小遊戲,來培養孩子的邏輯力和專注度。
正是因為持續的思維訓練,何宜德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腦力,他9歲小學畢業,參加了南京大學專科自考,兩年學完18門課,11歲就拿下了專科自考文憑。
何宜德在《最強大腦》
如果要說天賦,何宜德比起絕大多數孩子來說,是實實在在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因為持續的思維訓練,讓他從同齡的孩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個小學霸。
所以,不要再以孩子天生智商低來作藉口。我們不用去複製何爸爸的「鷹式」教育,但他對於孩子在體格和思維方面的持續訓練還是值得稱道的。
我們常說的高智商,一般是指,一個人有著非常強的思維能力,能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能迅速、準確地把握住問題的實質,找到路徑,順利解決問題。
而思維力也是孩子語言、數學、藝術、音樂全面發展的基礎,通過進行思維訓練,可以直接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因為人的大腦有1000億個活動細胞,每個細胞有2萬個連結點,活動細胞與連結點的相互交鏈是影響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而思維訓練正是通過影響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相互交鏈,從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讓孩子更加聰明。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研究了兒童大腦的發育後,指出:兒童大腦在嬰幼兒階段發育特別快,年齡稍大一些後,速度明顯減慢。所以,培養兒童大腦,訓練思維能力,一定要從早期開始。
兒童在8歲之前,思維能力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8歲以後,發展曲線明顯放緩。所以,對兒童思維的訓練宜早不宜遲。
美國有一種傳統的兒童遊戲,叫作折磨大腦。
所謂的折磨大腦,其實就是給出一些智力題目,考驗孩子的反應力,觀察力和智商。
這種題目一般是集數學,科學,語言等多學科融合,而且藉助故事或日常生活的實例展現出來,代入感強,而且有趣味,讓孩子無法抗拒,能吸引孩子們由由淺入深,不斷深入去探索。
家長在家中也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做這類思維遊戲,如一些迷宮遊戲,找不同遊戲,數字遊戲等不斷激發孩子的超強腦力。
因為人的大腦天生是極其懶惰的,它會為了節省能量而拒絕主動去思考,而用遊戲的形式,使大腦產生多巴胺,這種愉悅感會讓大腦願意主動運轉起來,它越鍛鍊,腦力會越強。
那麼,到哪裡去找一些經典的思維遊戲呢?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我自己用得比較好的書——《哈佛學生都在做的900個思維遊戲》。
我最初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因為我是文科生,自我感覺,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想通過看這本書提升一下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想到,一開始閱讀就被它深深吸引,畢竟是風靡全球的思維遊戲,配上彩圖,容易理解,而且生動有趣。
因為兒子一直超愛看《最強大腦》節目,雖說他看不懂,但他說以後也想去參加,所以,我就讓他跟我一起看這本書,先慢慢鍛鍊腦力吧。平時沒有時間,我們會選一個周末的晚上,在家玩,這本書配圖很漂亮,有趣又好看,兒子特別喜歡。
這本書裡一共有900個思維遊戲,涵蓋了邏輯學、心理學、概率論和博弈論等多種知識,可以讓孩子們在享受樂趣的同時,帶動思維高速運轉,同時開發左右大腦。作為孩子們暑假的課外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本書原價75元,現頭條的活動價為39.8元,把它帶回家,讓你的孩子跟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玩同樣的思維遊戲吧,提升孩子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和靈活性的同時,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走進名校。也許下一個狀元就是你家孩子哦。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下單。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