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清華、北大提前批名單在網上公布,嶽陽市一中學生李坤、周哲榜上有名。如此優異、令人羨慕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他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8月6日,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對他們進行了採訪。
課堂45分鐘,必須認真聽
李坤的父親是市四中美術教師,母親是特校教師。「雖然父母都是教師,但是在學習上,他們從來沒有輔導我,也沒有給我報過輔導班。母親工作很忙,大多時間是父親陪伴照顧,為我搞好『後勤』。」李坤說。
李坤小學就讀於民院附小,初中是市四中畢業。進入市一中時,她名列全校第13名。因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她當選為所在班級的班長。李坤告訴記者,自己生活很有規律,每晚11點左右就會上床睡覺,從不熬夜學習。要想成績好,在課堂45分鐘裡必須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同時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
「原本以為只能考上復旦大學,沒想到被北大錄取了,很意外,很開心!」面對記者的採訪,李坤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身高1.73米,陽光開朗的女孩通過北大強基計劃考試,以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力學系錄取。
班主任彭立君說,李坤在高考中並沒有發揮出最佳水平,只考了680分,按她平時的成績應該達到700分以上。
此次高考,她英語146分。她認為,學習英語要注重知識積累。高二開始,她幾乎每天都會在下晚自習前花上10多分鐘記單詞,做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題目。「數學只考了136分,不是很滿意。」李坤表示,學習數學一定要對知識點知其所以然,不能盲目刷題,要了解題目的來龍去脈,靈活應用,才是數學的學習王道。
「追求完美既是她的優點,又是她的缺點。」班主任彭立君認為,這是她沒有考到最佳成績的主要原因。彭立君說:「在學習中追求完美,每一道題弄懂、學透是好事,但是考試中過於糾結每道題的完美,會約束思維的突破,會影響答題的進度,從而影響到考試分數!」
李坤多才多藝,平時愛看小說、散文,也參加過古箏興趣班,獲得古箏十級證書。這個暑假,李坤報了羽毛球班、遊泳班,還準備在英語口語上加強學習,為即將進入的大學生活充好電。
努力超越自己,最重要
周哲初中畢業於弘毅新華中學,進校時名次為58名。這次高考他以687分通過「強基計劃」,成功被清華大學化學生物學專業錄取。
「剛進一中的時候,我想能進年級前十名,就很開心了。」周哲說。那時起,他有空閒就瘋狂刷題,周末放假時,他也到學校複習、做題。周哲說:「當時沒有具體想到要考多少名,只有一個念頭,努力讓自己成績好一點,不拖班級後腿!」
付出總有收穫。高一期末考試時,周哲的成績已經躍居年級第三名,此後,他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要太在意進校時的排名,努力超越自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周哲說。
數學是周哲的強項,這次他數學考了147分,名列全省單科成績萬分之一榜單。
周哲認為對數學感興趣是取得高分的重要原因,每當解出一道難題,都會發自內心的開心。語文和英語曾經是周哲的「軟肋」。高三的時候,周哲曾經放鬆數理化學習,花很長時間想把語文、英語趕上,結果月考時,語文、英語成績沒趕上,數理化成績也垮了下去。
「不能因為劣勢而放鬆自己的優勢。作為頂尖高手,只能讓自己的優勢更優,適當調整讓劣勢變優。」班主任彭立君和他語重心長的一番談話讓他流下了眼淚。周哲說:「彭老師及時指點迷津,讓我走出了學習誤區。」 李坤也表示,「彭老師經常會批評學生,但是他的批評能夠讓我們更加靜下心學習。」
「幾乎每個學生都被彭老師說哭過。」周哲表示,班主任彭老師每天都會跟學生談心,而且都能夠切中要害,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談及人生規劃,周哲表示希望在科研的道路上追夢,但目前閱歷尚淺,沒有明確的科研方向,這也給未來留了一份白、留了一份期盼。
「不許熬夜學習,不許上補習班!」這是班主任彭立君對全班同學的「鐵律」。「在學習上『亂吃補藥』往往會適得其反。」班主任彭立君表示,初中學習是一個圈,知識在圈中積累,不斷地重複訓練達到熟練掌握;高中學習是老師先給一個支點,知識由點向外拓展,更強調自己的思考探索。有些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成績有所下降就希望到校外補課,彌補不足,殊不知到這樣會打亂學習步伐、學習計劃,讓孩子無所適從。
「一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我們充滿學習動力!」周哲和李坤告訴記者,每天早晨7:20,廖炳曄校長都會站在校門迎接學生。班級中,學習上互幫互助,刷到了好題都會相互分享經驗,成績上更是你追我趕。這次考試,全班同學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績。
口 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