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那麼毫無爭議是清華北大。清北已經成為了頂級名校的代名詞,也成為了無數人曾經的夢想。
兒時的你,是否有過考清華還是考北大的糾結。長大後才發現,當初自己想多了。然而,有夢想總歸是好的。清華北大作為頂級名校,考進入自然是很難很難。
這個難度要有多大呢?
在2018年的全國高考中,一共有975萬人參加,而清華北大一共的招生名額是6700人。名師李永樂曾經通過概率的方法這樣算過:
得到的結果是大概是3/10000。也就是說,一萬個參加高考的同學,才會有3個考入清華北大。就是這萬裡選三中,還有北京的百裡挑一。留給其他地區的名額遠低於3/10000。
拿高考大省河南省為例,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僅有1.2/10000。當之無愧的萬裡挑一。
即便如此,還有一些招生名額被自主招生佔據。比如清華大學的領軍計劃,北京大學的博雅計劃,都是高考分數之外的選拔方式。還有擁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特招生。也有一些學校有校長推薦名額。
實際上,6700人的招生名額中,超過6000人都是通過上面這些計劃錄取的。真正靠高考分數進入清華北大的不足600人。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率呢?十萬人中選一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要在十萬人中考第一才能進入清華北大,大部分成績優異的同學還是通過各種計劃的自主招生進入清北,而且自主招生也是一個相對比較公平賽場。
在清北的校園中,我們會看到兩類同學:
一類是天賦和智商極高,而且他們並不懶惰,他們考入清北比一般人輕鬆。
還有一類是沒有過人的天賦,而自己非常努力。通過努力和正確的方法達到清北的高度。
我曾經跟一個清華的學霸聊天,我問他你是憑天賦還是努力考入清華大學的?他給我的回答是:勤奮和努力,就是我的天賦。
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優秀的人比平庸的人更加努力。平庸的人會找藉口抱怨,優秀的人只顧勤奮向前。
有許多人,當面對清華北大這樣極小概率並競爭激烈的事情上面,會一股腦地歸咎於天賦。我沒那智商,沒那天賦,根本考不上清華北大。
然而現實裡,說這樣話的同學往往連985都考不上,他們並沒有為夢想付出太多的努力,以至於他努力程度之低,還根本輪不到天賦。
那句話說的很好,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