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產業迎來黃金時代,如何掀起「科幻+遊戲」的想像空間?

2020-12-18 騰訊網

想像力是人類寶貴的財富,科學加上想像力,便是科幻。科幻最大魅力在於,它所描繪的未來往往會成為現實,甚至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社會越發達、科學越進步,科幻在生活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隨著科幻產業鏈的壯大,除文學、電影外,高普及度的遊戲正成為承載科幻的優質載體,「科幻+遊戲」碰撞的無窮可能性更令人遐思。

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便首次新增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騰訊遊戲、騰訊遊戲追夢計劃和騰訊科普聯合承辦的「遊戲世界中的科幻」專題論壇。作為國內官方規格最高的科幻盛會,本次大會國際化程度極高,雲集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科幻+遊戲」等多項議題。

科幻、遊戲相互賦能,為行業打開另一扇門

近年來,基於物質文明的提升,人們愈發關注精神文明的建設,不斷發展的科學和科普事業,也為科幻的興起提供了土壤。自2019年初電影《流浪地球》創下春節檔票房記錄以來,科幻文化的蓬勃發展更是盛況空前。

但同時,社會大眾對於科幻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偏差,甚至往往將科幻與魔幻、奇幻等概念混為一談。科幻與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科幻是基於科學理論的合理想像,科幻也往往承擔一部分科普的職能,這也是許多科幻作品所描繪的場景成真,以及人們發現科幻與現實生活對應的原因。

科普、科研、科幻正是人類科學之旅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三者相輔相成。如科幻既可以推動科普事業,但其發展,同樣離不開科學的發展和普及,只有更好地了解過去,才能正確地理解當下、展望將來。正如科幻作家劉慈欣所說,科幻的發展取決於受眾對科學的理解,同時依賴科普提供生命力。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經常發表科幻作品的作家只有30餘人,2018年,我國科幻電影票房產值75%由引進的海外科幻電影貢獻。從文化底蘊到市場環境,國內科幻事業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也正是「科幻+遊戲」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原因。遊戲工委聯合伽馬數據報告指出,今年三季度我國遊戲用戶數量已達6.51億人,作為一種惠及全民的娛樂活動和藝術形式,遊戲能夠為科普、科幻提供前所未有的傳播渠道,加速科幻文化的推廣普及。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對遊戲而言,科幻也能給遊戲行業插上想像力的翅膀,直擊當下遊戲產業亟待解決的同質化、創意缺位等痛點。

精品為先,身體力行探索中國科幻遊戲發展

大會上,騰訊遊戲政府合作總經理傅馨以《科幻在遊戲中的跨界應用與社會價值》為題發表了演講。在傅馨看來,科幻和遊戲並非相互孤立、而是系出同源,均出自人類追求想像與創造的源動力。

科幻和遊戲的共性不止於此。傅馨表示,科幻和遊戲正是完美融合了科技與人文兩大文化的產物。它們源於科學,但卻擁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它們在探索幻想新疆域的同時,仍然以厚重的人文內涵堅守初心。這也是為什麼這十幾年來科幻遊戲會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作為大會承辦方之一,騰訊遊戲追夢計劃一直以來都積極助力科學普及、助推科幻文化。今年3月份正式發布之初,騰訊遊戲追夢計劃便聚焦數字文化傳承、公益社會關愛和國力科技教育三大計劃,並持續推出相關優質精品,身體力行探索遊戲的更多可能。

如《電是怎麼形成的》採用形象的卡通交互,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看不見摸不著的電,通過模擬生活中各類物品連接電路的效果、和電流的運作方式進行可視化科普,讓即便初次接觸電的孩童也能準確理解電的原理。

聚焦植物的《納木》,則將鏡頭對準了樹木花草在生長過程中的細胞運動、光合作用,一窺大自然的奧秘。《腫瘤醫師》不僅看重展現醫生在對抗疾病中需要面臨的患者身體、經濟、信念等多種因素,更重視在科普的同時,向玩家潛移默化傳達「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還有為「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青壯年打造的《普通話小鎮》,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前沿技術與遊戲相結合,幫助貧困地區學子豐富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效率。

而在沙盒遊戲《坎巴拉太空計劃》中,玩家甚至可以利用各種部件,遵循現實中的空氣動力學、軌道物理學原理組建屬於自己的飛行器,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甚至其他星球。傅馨介紹,除曾有物理老師使用《坎巴拉太空計劃》為學生布置作業外,2018年馬斯克的獵鷹火箭成功升空,便選擇了與《坎巴拉太空計劃》中驚人相似的捆綁疊加模塊化模式。

以科普讀懂前人積累,立足當下放眼美好未來

騰訊遊戲追夢計劃不斷推出的優質精品進一步證明,科普、科研和科幻從來不是單方面的關係,三者實際相輔相成、互為增益。

在大會上,《坎巴拉太空計劃》高級總監Markus Wilding、搜狐暢遊高級副總裁黃緯,和祖龍娛樂副總裁吳盛鶴等嘉賓,分別圍繞科幻對於遊戲的啟迪,以及科幻在遊戲中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進行了觀點分享。就科幻基於大眾用戶的價值,嘉賓們還在圓桌論壇環節進行充分的討論。

正如傅馨指出的,科幻和遊戲在未來擁有創造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但想要將科幻更好地融入遊戲當中,要做到藝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三者統一。

如藝術價值要求要求科幻遊戲給予人美的感受,經濟價值是科幻遊戲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社會價值則強調科幻遊戲應傳遞真正的人文關懷方能豐富遊戲的精神世界。歸根結底,三大價值的統一要求在科幻融入遊戲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一如哲學家康德所說的「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這也正是科普、科研、科幻的價值所在。如果說科學研究是用技術提升生產力,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那麼科普便是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前人的積累中受益;而科幻的魅力,除承擔部分科普職能,還在於允許從對未來的想像中汲取靈感、激發嚮往,為人類提供不斷向前的源動力。三者形成自洽的閉環。

其中,喚起大眾科學精神,反哺科學科研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自去年4月份發布全新願景「探索遊戲更多可能」以來,騰訊遊戲一直積極探尋讓遊戲綻放多元價值。騰訊遊戲追夢計劃無疑是其中的重頭戲,《電是怎麼形成的》等大量兼具科學普及、人文關懷的精品紛紛湧現更是最好證明。

有理由相信,隨著騰訊遊戲追夢計劃持續探索和實踐,未來還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科普精品,幫助大眾更好地理解中國以及全球的前沿科學進展,共同憧憬因科學而更加美好的未來。

·····End·····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導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igamelook

相關焦點

  • 國家航天局、喜馬拉雅、China Daily上榜「2019科幻產業觀察榜」
    1月13日,"未來事務管理局"在北京舉辦"2019年度科幻產業觀察峰會",並發布了年度科幻產業觀察榜,喜馬拉雅摘得"年度科幻新品類突破"大獎。未來事務管理局在頒獎辭中表示,"喜馬拉雅在2019年以多種方式拓展了科幻和聲音領域的結合,展現前所未有的世界,為科幻提供內在動力,為尋找突破的各領域提供了嶄新的方向。"未來事務管理局是一個專業的科幻文化品牌,專注於科幻原創內容創造,致力於打造中國科幻的真正時代。
  • 上半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超300億 反映了新一代思維正發生重大變革
    中國科幻規模還稱不上黃金時代,但處在黃金時代氛圍中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經歷了高速發展增長,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為456.35億元,相比前一年的140億元增長了3.26倍。
  • 後黃金時代科幻文學的三種可能性——評《擬人算法-2019中國科幻年選》
    科幻作家們在嘗試給出答案,無論是楊晚晴《擬人算法》中關於人工智慧的想像,還是雙翅目《來自莫羅博士島的奇蹟》中關於意識的思辨,亦或是陳楸帆《這一刻我們是快樂的》中對科技與人的生物性之間的衝突的描繪,都能看到科幻作家們對於未來獨到的思考。    同樣是2019年,《流浪地球》拿下46億票房,這是自從《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家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 科幻:想像創造價值
    「科幻」不是無風起浪,而是立足現實科技展開的想像。科幻文學不僅能反映一個時期科學發展的狀況,更能啟迪科學家的思考,激發科學創新的靈感。     而有意思的是,正是這與人類文明進步息息相關的科幻文學,卻面臨難以確切劃分入「科學」或「文學」的疆域的尷尬。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科幻與創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作家吳巖所定義的那樣,科幻就像一個邊緣的游離者,「邊緣」是它得以安置的狹小空間,也是它得以創造出令人驚奇的價值的居所。
  • 科幻迷必聽!未來事務管理局播客電臺《銩銩科幻電波》獨家上線...
    7月6日,中國科幻文化領軍品牌未來事務管理局《銩銩科幻電波》播客電臺上線喜馬拉雅。《銩銩科幻電波》意在用穿透無聊與壓抑的有趣電波,帶聽眾去到星辰深處,捕獲全世界與幻想有關的新鮮能量。據了解,銩為白色金屬元素,是地殼中含量十萬分之二的稀有元素。
  • 少兒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濃一點
    早在20世紀50年代,鄭文光、童恩正的科幻文學創作,高士其的科普童話、科學詩創作,都為當代少兒「科學文藝」的文體發展提供了成功的文學樣例。進入新時期,以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代表,掀起科幻創作熱潮。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外在呈現的一致性,源自「幻想」的藝術形式。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內裡解決問題呈現出的一致性,則在於朝向未來的精神歸屬。
  • 評論】少兒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濃一點
    兒童文學視野中的科幻文學,被簡稱為「少兒科幻」。兒童總是朝向未來的在當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少兒科幻從未缺席。早在20世紀50年代,鄭文光、童恩正的科幻文學創作,高士其的科普童話、科學詩創作,都為當代少兒「科學文藝」的文體發展提供了成功的文學樣例。進入新時期,以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代表,掀起科幻創作熱潮。
  • 「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火力全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宋寶穎)8月9日,「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系列直播第二場,南方科技大學訪問研究員、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首席研究員三豐開講《如何構建科幻的想像世界》,共吸引3.4萬人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等平臺在線觀看,微博相關話題關注量47萬人次。
  • 《我不是怪物》-黃金科幻小說背景中的空間狼人
    前言我喜歡這個遊戲主要是因為他的繪畫風格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精緻的復古繪畫風格。豐乳肥臀、金髮碧眼擁有強壯肌肉和超級英雄眼睛凌厲的性感女孩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如果你喜歡星戰系列或輻射系列,你會感到非常親切。(PS:當我在fallout4中看到核子可樂的女孩海報時,我覺得這幅畫真的很棒~沒想到遊戲直接帶來了十幾個那種繪畫風格的人物,)如何玩遊戲這個遊戲在玩法上類似於狼人殺,但有些設置需要改進。參賽人數:6人營地:英雄,怪物和難民。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產業向何處去
    剛剛落幕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流浪地球》熱度延續。這部上映於2019年年初、票房高達46.88億元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般,把中國科幻產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會期間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科幻閱讀市場總值、周邊產品市場總值等均有大幅增長,全都不同程度得益於《流浪地球》的熱映。  但不可否認的是,之後的近兩年時間裡,《流浪地球》託舉起的科幻熱潮漸漸沉寂,科幻產業暫時沒有新的爆點。所有人都在關心,《流浪地球》的輝煌可超越嗎?中國科幻產業的前路又在哪裡?
  • 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用科幻推動創新
    「七年前,我們為什麼要策劃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其實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為推動創新來做點什麼事情。」9月17日,在「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合作發布儀式上,大賽組委會主任李凌己向記者這樣說到舉辦比賽的初衷。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王岡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日文版《三體》封面英文版《三體》封面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售罄,一周加印10次,一個月銷量突破10萬冊——今年7月4日,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出版,掀起了一股「《三體》熱」。
  • 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why not?
    影響了三代人,由《科幻世界》牽頭,1991年曾經承辦了一個國際性的科幻大會,1997年也承辦了第二屆國際科幻大會2產業基礎·好成都具備了一定的發展科幻產業的基礎,「國內非常火的兩部片子,《流浪地球》和《哪吒》,成都相關的技術團隊做了很重要的貢獻
  • 英媒稱中國科幻小說處於黃金時代:打入主流英語世界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導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2月27日刊登題為《中國科幻小說處於黃金時代》的文章,作者拉維·蒂達爾。全文如下:2000年,我在成都參加了由《科幻世界》雜誌組織的科幻作家年度會議,每天的議程都必然由中國官員代表發表的長篇講話開啟。
  • 科幻文學大熱,小學生如何閱讀科幻作品?
    在小學生的課外讀本中,想像類的書籍更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近年來,不少科幻電影的上映,讓許多科幻文學作品也開始熱了起來。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幻文學作品,如何進行有效閱讀,讓孩子既能積澱文學素養,又能涵養理想情操,長安鎮第一小學教師石哲菁為您支招。
  • 科幻影視那麼多,從何看起?-虎嗅網
    1930到1960年代因為誕生了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羅伯特·海因萊茵的《異鄉異客》和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等名著,也被成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 。但是由於」冷戰「的時代背景,星球大戰計劃和太空軍備競賽限制了科幻小說想像力,導致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多為太空歌劇題材的小說。
  • 十大科幻安卓遊戲推薦
    科幻,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人們熱愛科幻電影,喜歡那些天馬行空,富有創造力的新技術、新事物,這不很好地說明了大家對於未來的美好期待嗎!今天,讓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射到遊戲領域,一起來看看那些充滿濃鬱科幻味道的安卓遊戲。
  • 中國美院畢業展:在藝術公社裡玩一場「科幻遊戲」
    在我們的策劃裡,如何讓公社在已有的基礎上真正地出現,這非常重要。」青藝周的策展人之一、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畑告訴澎湃新聞。整個公社裡迷宮一般的路徑讓策展團隊不約而同地考慮到「遊戲」,「我們有3000多位藝術家,超過50個展覽。為了讓它們連接在一起,而不是瑣碎地呈現,我們想到了一場巨大的遊戲,」劉畑說道。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分類是把科幻小說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兩類。這種分類如此常見、如此被濫用以至於非科幻迷都耳熟能詳。所謂硬科幻,大意是指行文滲透著科技術語,背景設定和文中出現的事物、技術都是在現今真實科技之上的合理延伸和想像,故事情節也主要依靠科技推動的科幻小說;簡而言之,就是技術含量高,比較「硬核」。與之相對的是軟科幻。
  • 科幻電影,湊熱鬧不如打基礎
    但自《流浪地球》後,科幻電影並無新的佳作。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科幻十條」,大力助推科幻電影發展。「科幻熱」的背後,是市場的供需矛盾,也是專業人才的極度緊缺。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呢?王紅衛資深電影監製、編劇、策劃。1991年至1995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