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大熱,小學生如何閱讀科幻作品?

2020-12-23 瀟湘晨報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小學生的課外讀本中,想像類的書籍更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近年來,不少科幻電影的上映,讓許多科幻文學作品也開始熱了起來。

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幻文學作品,如何進行有效閱讀,讓孩子既能積澱文學素養,又能涵養理想情操,長安鎮第一小學教師石哲菁為您支招。

第一本很重要

在石老師看來,優秀的科幻兒童文學作品,對孩子來說是很有魅力的,讀起來是會讓孩子痴迷甚至「上癮」。她認為,孩子對這類作品是否感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能否遇到第一本「好看」的科幻兒童文學作品。

作為家長和老師,幫助孩子選擇一些的科幻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去判定:首先,看作品是否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多「兒童不宜」場景的科幻作品,比如過於強烈的暴力、血腥場景,雖然情節很扣人心弦也符合孩子的獵奇心理,但顯然不適合未成年人尤其是兒童閱讀了。

其次,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其實,兒童是很有審美眼光的,很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受到不同國籍、不同時代兒童的共同追捧,例如,凡爾納經典三部曲。儒勒·凡爾納被尊為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代表作《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深受全世界兒童的喜愛。

讀書有「方法」

選擇了一本適合孩子的科幻作品後,又該如何引導閱讀呢?

石老師總結了「六讀法」。一是讀作者,優為上。好的作者,是學生閱讀的好導師。在琳琅滿目的書店裡無法抉擇時,好的作者理應是你為孩子選擇購買和引導閱讀的第一要素。

二是讀提要,了大概。有些書是大部頭,尤其是科幻類的外國名著,地名、角色名,都很魔幻。所以,拿到一本名作時,不妨先從內容提要讀起。

三是讀美句,感溫度。文字是有溫度的。在整本閱讀的過程中,遇到會心一笑處、豁然開朗處、扣人心弦處,不妨停下思緒,感受文字的溫度,透過文字,與作者與角色共鳴。

四是讀場景,動起來。想像類作品,情節都特別豐富,很多時候是柳暗花明、峰迴路轉,擬人化的手法和誇張等修辭,增添了文章的張力。在閱讀這類作品時,要學會還原和透視,在情節豐富處、矛盾聚焦處,反覆揣摩,充分調動主觀能動和想像思維,讀出畫面感,讀出場景化。

五是讀情感,三合一。情感是紐帶,聯結書中的角色和書外的你我。一本好書,思想一定是最動人的。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在動情處不妨多點動情,在啟智處不妨多點啟智,以文字為媒介,促成作者、讀者和角色的「三合一」。

六是讀書評,擴思維。書評是個好東西,尤其對於科幻類作品,書評能解開很多的謎團,還原很多的畫面,也能讓孩子們產生很多的智慧碰撞,擴散思維,進而有效吸收、有效運用。

【推薦書目】

《宇宙雞蛋》

《宇宙和地球》

《給孩子的科幻繪本》

《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

《海底兩萬裡》

《出賣月亮的人 》

《時間機器》

《2001太空漫遊》

《永恆的終結》

【教師簡介】

石哲菁,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現任教於東莞市長安鎮第一小學。市小語會青年教師教學研究中心骨幹教師,省小語會青年教師研究中心委員會委員。主持了兩個市級立項課題,多篇論文和教學設計在國家、省、市鎮發表或獲獎。多次承擔了省、市、鎮的公開課、示範課。曾被評為「東莞市課程改革試驗先進教師」、長安鎮「名教師」、長安鎮學科帶頭人、東莞市優秀教師。

全媒體記者 肖郅朋/文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兒童應儘早閱讀科幻作品(讀者之聲)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與之相應,各地不少學校將科幻作品納入學生課外閱讀範圍。  然而,媒體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一些學校開列的閱讀書單中,科幻作品多限於出版時間比較久的作品,像《海底兩萬裡》《2001太空漫遊》等,更有的還停留在「哈利·波特系列」,完全不管哈利·波特系列是科幻還是魔幻。  一些家長直言,如今,從文字到影像,優質原創科幻文學正在重塑大家的宇宙觀和想像力,但中小學開出的老舊書單卻難以滿足孩子們的閱讀需求。
  • 陸秋槎談科幻文學:我想與國外的作品一爭高下
    著有推理小說《元年春之祭》《若且唯若雪是白的》《櫻草忌》《文學少女對數學少女》。作品被翻譯成日文、韓文、越南文。首部科幻短篇《沒有顏色的綠》(即本作)日文版收錄於合集《獻給群星的花束》。 Q:秋槎老師,在國內你更多是以推理作家的身份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次《銀河邊緣》能發表你的科幻處女作真是奇妙的緣分。
  • 十部科幻作品獲首屆華語科幻電影「原石獎」
    新華社重慶10月26日電(記者吳燕霞、谷訓)首屆華語科幻電影「原石獎」頒獎典禮26日在重慶舉行,張笑帆的沉浸式飛行影院劇本《三體-地球往事》、韓松的《逃出憂山》、劉洋的《火星孤兒》等十部作品獲獎。華語科幻電影「原石獎」由世界華人科幻協會頒發,獲獎作品是從三百多部參賽作品中評選出的,最有希望雕琢成科幻電影的科幻電影劇本和科幻小說。
  • 閱讀 | 中國青少年想像力排名墊底 兒童應儘早閱讀科幻作品
    閱讀 | 見解 | 態度shangshu.com「閱讀是青少年需要培養的最重要習慣之一,尤其是要引導兒童閱讀科幻類作品
  • 少兒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濃一點
    兒童有著銜接人類世代代際傳承者、維繫人類生命與人類文明延續者的特殊身份,被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賦予了與希望和未來最為密切的關聯。人類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拯救者或者說拯救的希望,均同一地指向了兒童。歷代文學作品常常在極度的絕境中,尋求以兒童的天真純善的童心,喚醒成人世界的渾噩與迷失,如泰戈爾、華茲華斯的詩作,誠摯讚美「兒童的天使」,感嘆「兒童是成人之父」。
  • 評論】少兒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濃一點
    歷代文學作品常常在極度的絕境中,尋求以兒童的天真純善的童心,喚醒成人世界的渾噩與迷失,如泰戈爾、華茲華斯的詩作,誠摯讚美「兒童的天使」,感嘆「兒童是成人之父」。科幻文學常常在假設地球即將毀滅的絕境中,描繪如何保護兒童,如何保存人類文明,而絕境中的突圍,也是依靠兒童來突破思維定式,依靠兒童的無懼無畏。
  • 作家吳巖:科幻文學在中國沒達到應有份額
    吳巖 (本報記者 李苑攝)  北京初春的周末,陽光透過玻璃頂,照在咖啡廳裡,20多個年輕的科幻文學愛好者圍坐一堂,點評著近期閱讀的科幻小說。這是一個小範圍的文學沙龍,但吳巖顯得興致盎然,「現在的書太多,看不過來,想聽聽這些年輕人的讀後感。」  吳巖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科幻文學作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也是中國少有的科幻文學研究者。  剛剛出版的世界最高科幻理論雜誌《科幻研究》首發了中國專輯,包括十位中國作者的文章,向西方全面介紹了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負責組稿的正是吳巖。
  • 後黃金時代科幻文學的三種可能性——評《擬人算法-2019中國科幻年選》
    吳巖老師是科幻領域的學者,三豐老師是常年活躍在科幻評論觀察領域的百科全書式人物,均在中文科幻領域浸淫多年,作為這本書的編者,他們的眼光是精準而獨到的:韓松,寶樹,雙翅目,無論是科幻領域的泰鬥級人物,還是中文科幻的中堅力量,亦或是風頭正勁的科幻新人,作品都有收錄。與其說這是一本作品選集,不如說這是一扇窗戶,推開這扇窗戶,我們將能看到中文科幻正在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
  • 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7套世界經典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為什麼給孩子推薦科幻小說呢?一來好看,孩子們愛看;二來有很多科學、幻想,甚至哲學的內容,激發孩子對科學和未知世界的興趣,把眼光投射到日常生活、學校考試之外。好的科幻小說,帶有啟蒙的意義。
  • 科幻類編劇寫作熱潮:科幻電影是如何講故事的?
    為探討科幻電影劇本的創作與改編,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主辦、搜狐文化協辦的「科幻電影是如何講故事的」座談會於11月7日(周六)下午在北京庫布裡克書店舉行。活動伊始,吳巖提出,科幻電影最基礎的就是「講故事」,但是「如何能夠把故事講得好,怎麼能夠吸引人」卻是值得思考的。針對這個問題,三位嘉賓各抒己見。作為電影《三體》的編劇之一,老丘認為科幻本身只是載體,「世界觀設定」才是故事的主體,並以陸川導演的《九層妖塔》舉例說明,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最重要的是找準故事改編的切入點,以點帶面。
  • 浦東科幻論壇:少兒科幻和青少年心理學
    當然我覺得這兩部作品可能不能夠說是一個純粹的少兒科幻作品,但是我卻想把它作為少兒科幻去做一個推薦,這個原因就在於我在閱讀這樣的作品的時候,我覺得像面向一些稍微年齡大一點的孩子的時候,應該更多的能夠在作品當中給予他一些思考。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費雷拉將1920年以前的拉美科幻小說置於時代脈絡中考察,視其為社會現實的反映,認為這些文本不僅凸顯了當時拉美知識分子對於現代時空觀、達爾文主義以及科學技術的反思,還體現了國族身份認同和現代化進程之間的張力。這本著作給我帶來了迄今為止最奇妙的一次學術閱讀體驗:字裡行間明明是寫發生在南半球那個魔幻大陸的故事,卻讓我看到了許多中國科幻的影子——那麼遠,那麼近,一道連接兩個大陸的任意門仿佛正等待著被打開。
  • 小說《流浪地球》火爆 中國科幻文學能否迎來春天?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現在是中國科幻文學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時期。」近日,《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在接受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作出了上述判斷。  這些天,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使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原著知名度大增,也成功提升了人們對科幻作品以及中國本土科幻文學的關注。
  • 劉宇昆:好的科幻作品必須「軟硬兼施」
    他的正式創作始於2002年,自此在美國各大幻想文學雜誌和網站嶄露頭角,受到業界矚目。2012年,他憑藉短篇小說 《手中紙,心中愛》獲得世界幻想文學大獎星雲獎和雨果獎雙獎。★先鋒語錄★這些年,美國的少數族群作家開始被更多的注意到,這是一件好事情。★我覺得最好的科幻小說故事有一種力量,它能夠促使我們一起重新審視現有的世界。
  • 當科技進步超越了想像,科幻文學的價值何在?
    在網絡文學領域被廣泛使用的寫作軟體,就為許多寫手提供了寫作能力的「延伸」。只要設置好人名、地名、場景等要素,選擇武俠、言情等小說類型,程序會自動輸出一篇劇情梗概。在邵燕君看來,這些軟體其實為許多「零經驗」的寫手提供了初級的寫作訓練,教他們如何發揮一個創意,搭成一部小說的骨架。或許一開始這些作品顯得比較平庸,但經過了多次練習積累後,其中一些人會慢慢形成他們的風格、特色。
  •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受眾休閒娛樂形式的進化,這兩種類型文學也在相互影響,並衍生出了更多新形式的作品。日前,在上海書展「科幻推理:21世紀娛樂作品的發展方向」活動現場,科幻作家韓松與推理作家時晨、趙婧怡討論了科幻和推理兩者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及娛樂作品的新方向——「科幻推理」。
  • 「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點亮少年科幻之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許藝琳 張文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寶穎)貫穿整個8月的「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系列直播圓滿落幕。8月的5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次20餘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35萬人次。在此前的直播中,四位直播嘉賓分別為《科幻小說賞析與創意寫作》課程主講人郭琦、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首席研究員三豐、著名科幻作家凌晨以及中國首位科幻文學博士姜振宇。他們身為科幻領域的作家、研究者、評論者,也一直擔當著科幻文化傳播者的身份,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科學幻想」的種子。
  • 孩子為什麼要讀科幻小說和幻想文學?
    南希·克雷斯,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獲得過6次星雲獎和2次雨果獎(雨果獎、星雲獎都是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堪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的《三體》獲2015年雨果獎,是亞洲作品首次獲獎)以及一次約翰·坎貝爾獎,號稱美國科幻文學界教母級作家。
  • 科幻作品入編語文教材 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其中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入選高中階段文學書目,同時進入書單的科幻作品還有小學階段張之路《非法智慧》和初中階段推薦的凡爾納《海底兩萬裡》。其實,科幻題材進入教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翻看七年級的教材,閱讀科普科學家《鄧稼先》,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自主閱讀推薦阿西莫夫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