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流浪地球》火爆 中國科幻文學能否迎來春天?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現在是中國科幻文學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時期。」近日,《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在接受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作出了上述判斷。

  這些天,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使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原著知名度大增,也成功提升了人們對科幻作品以及中國本土科幻文學的關注。很多人發問,這是否意味著國內原創科幻文學的春天即將來臨?

資料圖。鍾欣 攝

  小說《流浪地球》發表記

  劉慈欣的作品能火,在《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姚海軍看來,一點都不意外。

  對姚海軍這個名字,非科幻文學愛好者可能覺得陌生。但他卻是這個領域裡公認的「掘金人」,發掘了一批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從2002年起,姚海軍擔任劉慈欣的責任編輯。後來,他也被劉慈欣稱為「中國的坎貝爾」。

  「《流浪地球》是2000年發表的,當時我還不是他的責任編輯。」姚海軍說,這篇稿子一投到《科幻世界》,立刻引起了編輯們的關注。

  姚海軍用「興奮」來形容看到《流浪地球》文稿時的心情,「爭相傳閱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篇特別優秀的作品,是當年銀河獎的有力競爭者」。

  「小說展現出宏偉的畫卷,非常有震撼力。」姚海軍回憶,毫無疑問,這篇文章也很快發表了,只是稿費並不怎麼高。

  時隔多年,姚海軍說,當初就判定它「火」是遲早的問題,「文章裡那種技術狂想太令人激動了:把整個地球推出軌道,到星空流浪,這是何等的氣魄?」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這本小說到底有多紅?

  《流浪地球》原著到底有多受歡迎?

  除了刷了一波屏外,記者從噹噹獲悉,最新公布的噹噹圖書榜單(2月5日到2月11日)大數據顯示,劉慈欣的《三體》和《流浪地球》分別位居噹噹小說榜第三、第四位,而在噹噹小說榜TOP15中,劉慈欣的作品佔據六席之多。

  掌閱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受春節檔熱映電影《流浪地球》影響,春節假期期間(2月4日-2月10日),《流浪地球》電子書排行高居掌閱APP內各大榜單。

  不光劉慈欣作品火了,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也跟著提升了「曝光率」。

  噹噹數據顯示,過年期間《流浪地球》的熱映帶動超過上百萬人在噹噹搜索「流浪地球」「劉慈欣」等關鍵詞,相關圖書訂單同比漲幅超12倍。

  據掌閱介紹,包括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十二個明天》等中短篇小說,以及《銀河帝國》等經典科幻作品也受關注,科幻小說成為2019年春節掌閱APP最受歡迎的閱讀品類。

長江文藝出版社供圖

  科幻文學從小眾走到臺前

  不難看出,口碑炸裂的電影《流浪地球》不光帶火了原著,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對科幻文學的關注。因為,這個文學門類原本是一個「很小眾」的存在。對此,姚海軍的體會可謂深刻。

  「中國在清末民初就有了現代科幻小說的創作,但科幻文學在之後的發展中,始終是時斷時續的存在形式。」姚海軍承認,除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科幻文學出過一陣短暫的興盛外,基本是比較「小圈子」的狀態。

  姚海軍創辦過科幻迷雜誌,資金來自科幻作家吳巖、星河、王晉康等人的資助,希望能給科幻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欣賞好作品的平臺。

  近年來,「小眾」的科幻文學也在發生變化。「電影《流浪地球》火爆對科幻文學有帶動作用。」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則表示,電影是大眾的,當電影取得突破,一定會反哺科幻文學,帶動後者再上巔峰。

  據《新民晚報》報導,相比十餘年前《銀河帝國》單本只有2000冊的銷量,近年來科幻領域不時出現十萬級以上的超級暢銷書。許多最新的科幻作品也已經能夠做到及時引進,與國外幾乎同步出版。

  「科幻文學,正在慢慢從小眾走向臺前;中國本土科幻文學也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姚海軍總結道。

圖片來源:《流浪地球》預告片視頻截圖

  中國原創科幻文學會迎來春天嗎?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本土科幻文學的春天即將來臨?

  姚海軍分析,大概在劉慈欣獲得雨果獎後,中國科幻文學開始引起比較廣泛的關注度:國外科幻雜誌開始刊登中國最新一代科幻作家的作品;在國際科幻大會上,中國科幻和《三體》也常被提及。

  「中國原創科幻文學幾經起落,但現在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時期。」姚海軍說,我們現在有了世界級影響力的作家和作品,有了良好的出版平臺,作家們也在不斷嘗試流派、風格的多元化創作,這都是好的變化。

  「可以說,中國科幻文學已經有了自立於世界科幻文學之林的實力。」王晉康說,可惜作家數量少,作品數量也不足,尤其是像《三體》這樣經典性的長篇太少,仍有待努力。

  就像每一部電影都會有開端,每一本小說都會有緣起那樣,姚海軍和王晉康都覺得,科幻文學發展與國力、科技呈很強的「正相關」,從科幻小說創作來說,中國人也從不缺乏想像力;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科幻文學前途無量。(完)

相關焦點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陳楸帆認為,這場論辯中的一些觀念被過度闡釋了:「科幻小說中,作者常會藉助一些極端化的情境去推測人性或者社會的變化,比如在末日情境下,吃掉一個人讓文明延續是科幻作品中比較常見的思維模式。在《流浪地球》中,劉慈欣寫道,極端情境已不需要人文與藝術,在另一部小說《詩云》裡,又將人類文明的最後生機寄託於文學。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
  • 別把《流浪地球》當科幻,美國真考慮過流浪地球計劃
    最近,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豬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獲得豐收,截至2月10日,《流浪地球》累計票房超過20億元,登陸北美院線,規模不大但相當火爆,票房也相當可觀。證明《流浪地球》已經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對於《流浪地球》中將地球推離太陽系是否存在科學依據,部分科學界人士有眾多爭議,也成為部分人質疑《流浪地球》的一個理由。
  • 評《流浪地球》——文學藝術經不起科學嚴拷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而成,故事講述了太陽即將死亡,進入紅巨星的膨脹階段,地球會被膨脹的太陽大氣所淹沒。在人類命運面臨存亡的關頭,人類聯合政府做出了一項決定,地球作為一個龐大的飛船駛離現有軌道,奔向距離它4.2光年的比鄰星。《流浪地球》作為科幻小說所講述的故事充滿科學大背景、大知識,其中不乏專業術語、名詞和理論。
  •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得與失
    當年無論是「阿波羅」「禮炮號」,還是「東方紅」,都是以民族國家為背景,美式科幻文學和蘇式科幻文學也都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然而今天,我國現在已經一再成為全球年航天發射次數第一的國家,的確對於美國來說,新一輪太空競賽已經開始了。而且,包括中國航天也在搞「捷龍」這種經濟實用型的商業小火箭,直接和以馬斯克為代表的SPACE X等美國商業航天競爭。
  • 多部電影春節上映票房火爆《流浪地球》票房破14億
    多部電影春節上映票房火爆 《流浪地球》5天票房突破14億文化過大年,觀影是很多人春節期間的「必選項目」。今年春節檔,有8部電影集中在大年初一同日上映,當天票房就超14億,創國內單日票房新高。今年春節檔的一大亮點就是科幻題材首次集中亮相,兩部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的電影備受關注。一部是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中國首部大成本製作的科幻電影。另一部是取材自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影片將喜劇與科幻兩種類型元素融於一體。此外,聚焦反腐題材的港片《廉政風雲》在這個春節期間也佔據一席之地。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產業向何處去
    剛剛落幕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流浪地球》熱度延續。這部上映於2019年年初、票房高達46.88億元的科幻電影橫空出世般,把中國科幻產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會期間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科幻閱讀市場總值、周邊產品市場總值等均有大幅增長,全都不同程度得益於《流浪地球》的熱映。  但不可否認的是,之後的近兩年時間裡,《流浪地球》託舉起的科幻熱潮漸漸沉寂,科幻產業暫時沒有新的爆點。所有人都在關心,《流浪地球》的輝煌可超越嗎?中國科幻產業的前路又在哪裡?
  • 國產科幻《流浪地球》曝預告定檔大年初一
    時光網訊 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今天在中國航天發祥地——北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的中華航天博物館舉辦發布會。導演郭帆、原著作者劉慈欣、特別出演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等主演全陣容亮相。
  • 《流浪地球》火了,而它背後還有這些中國科幻佳作等待搬上熒幕!
    今年春節,一部被稱為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的《流浪地球》火了!這部影片不僅在國內連創票房新高,更難得的是,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一致點讚認可。
  • 比《流浪地球》還好看的科幻大片是什麼?是劉慈欣的迷人腦洞
    01.中國科幻第一人2019年春節,一部中國人自導自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經上映就引起了人們的熱烈反響。這部電影不僅叫好又叫座,還使中國的科幻電影終於在世界電影史上佔得一席之位。豆瓣上,《流浪地球》的熱評第一條是這樣說的:這是華語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設定、東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的融合、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場面超讚,比肩好萊塢。當然,談到這部電影的成功,首先離不開的是原著作者劉慈欣。
  • 《流浪地球》被曝將拍第二部?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持續升溫
    該論壇由北京暢想新影影業有限公司、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四川帆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優酷網絡電影事業部總經理蘆洋、帆魚文化CEO向志博、科幻作家王晉康和何夕、知名影視出品人謝光新、《流浪地球》主演楊皓宇等人共同參加。
  • 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高分科幻小說,讓你腦洞大開
    作者: (英)大衛.米切爾 著▼推薦理由本書將科幻小說、驚悚小說和古典文學中的藝術感完美糅合起來,並輔以音樂般的韻味與生機勃勃的語言。奈特成立,協會主要面向英語寫作的科幻作家,目前會員大約1800人。著名的科幻小說獎項——星雲獎即由該協會評選、頒發。本書由第二任SFWA主席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策劃,協會會員提名選舉星雲獎成立前的經典中短篇作品。3、《流浪地球》
  • 流浪四十年,中國科幻撒點野
    毫不誇張地說,《流浪地球》能在2019年被稱為「中國硬科幻的開創者」,40年前的這本雜誌以及它埋下的科幻火種,功不可沒。80、90年代西半球的矽谷扶搖直上,冷戰帶來的結果是美國在科技上成為了當時世界最強的國家,投射到科幻領域,《終結者》、《侏羅紀公園》的相繼推出完美地實現了軟科幻世界中拯救地球的夢想。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陸亮對《流浪地球》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代表國家電影局向影片的主創團隊和出品方表示祝賀,他稱讚《流浪地球》的出現具有「科幻電影裡程碑」的意義。他在發言中表示,「每攻克一個電影類型,中國電影產業和中國電影藝術就會更多一份信心。《流浪地球》帶領我們攻克了科幻電影。
  • 《流浪地球》不合科學邏輯,但超脫常識是文學特權
    ▲《流浪地球》劇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讓科幻回歸文學,讓科幻電影進入主流,讓中國孩子敢於夢想。一個叛逆的、21歲的年輕人,離家出走,偷開姥爺的工程車去「透透氣」,沒想到誤打誤撞拯救了地球和人類的命運。這你能想到嗎?想不到說明你還沒有去電影院看近幾天最火的一部電影。中國首部以太空歷險為背景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大年初一上映,首日票房超過2億元,大年初四晉級為總票房第一。
  • 作家看電影:《流浪地球》中拯救地球的過程顯得過於草率
    本期話題圍繞《流浪地球》與中國科幻文學開展。我們特別約請了4位作者來暢談這部電影的得與失。他們當中既有科幻作家、學院派評論家、主流媒體人、新銳影評人以及影協負責人等多重身份。他們從不同立場出發對《流浪地球》這部現象級科幻電影的思想與文化價值、審美結構、類型探索,中國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的廣闊前景以及對中國電影工業生產的深遠影響等進行了探討與展望。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
  •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書單卻難以滿足學生閱讀需求  閱讀科幻作品,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本報記者 朱穎婕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 小說《流浪地球》什麼時候才能「出海」?網友:先解決翻譯問題吧
    ,國內票房達到41億,已經超過《紅海行動》,成為了國內票房亞軍,並且被譽為國產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流浪地球》的火爆也帶動了同名小說《流浪地球》,據圖書網站當當網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流浪地球」「劉慈欣」等關鍵詞的搜索量突破百萬,而且訂單同比漲幅超過12倍,根據榜單數據顯示,劉慈欣的《三體》和《流浪地球》分別位居小說榜的第三和第四,在當當網TOP15中,劉慈欣的作品佔據6席。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 中國科技館免費展覽
    4月4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館共同主辦的「希望的力量——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主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東大廳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這是繼中國科技館1月27日將《流浪地球》收為首部館藏電影後的又一重要活動。    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生動表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而深遠的主題,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熱愛祖國、熱愛家園的鄉愁情結與民族情懷,充滿了人類對浩瀚星空的憧憬和對未知宇宙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