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

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什麼是硬核科幻片?就是能用我們初高中學到的物理原理和知識解釋的科幻片,而不是像"黑洞"之類尚無定論的高深物理知識作為內核的科幻片。而之前中國硬科幻電影誰也沒有拍過,還是一張白紙。

"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前提是,我們已經有了足夠有深度、能與世界一流的科幻小說比肩的中國科幻文學。

劉慈欣於2000年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了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這篇兩萬字的小說給出了一個不同於過往西方主流科幻作品的"到更遙遠的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敘事道統,而是提供了明顯帶有農耕文明孕育下"有土,斯有人"意涵的中國方案,人類的命運和地球捆綁在一起,在宇宙洪荒間流浪。

2015年,劉慈欣作品《三體》摘得世界科幻文學領域的至高榮譽——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在原著小說中,有大段大段的地球末日的自然環境描寫,恢弘冷峻殘酷,同時又閃耀著詩哲的光芒。

人類在不知太陽氦閃何日爆發的恐懼中苟延殘喘了幾個世紀,地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周而復始地掠過,人類的精神也仿佛蕩著宇宙鞦韆。"每次達到近日點,社會上就謠言四起,說太陽氦閃就要在這時發生了;直到地球再次升向遠日點,人們的恐懼才隨著天空中漸漸變小的太陽平息下來,但又在醞釀著下一次的恐懼。"

小說中,愛情、婚姻都在朝生暮死的恐懼中失去了契約精神,而更多順從了人類本能;哲學、藝術都被理工科徹底排擠,因為人類不再有閒心去學它們。

有著一萬多臺地球發動機的地球離開木星,人類從四個多世紀的死亡恐懼中解脫出來,長出了一口氣,可是人們突然發現太陽影像和四個世紀前的太陽影像毫無二致——"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它不會爆發。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它是永恆的象徵。爆發的是聯合政府中那些人的陰險的野心!他們編造了這一切,只是為了建立他們的獨裁帝國!他們毀滅了地球!"

從愛情婚姻到哲學藝術再到陰謀論與政治,科幻小說真正的內核是人文,而科幻只是外殼,而故事才是一切敘事藝術的靈魂。

小說和電影是不同的文藝載體,但影片中的"硬核科幻"外殼裡依然包裹著可以無限探究、深挖的"柔軟而複雜的人性",這種人文性,體現為影片中的愛與忠誠、矛盾與和解、流浪與團聚等主題,足以讓觀眾產生共鳴、流下熱淚。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介紹,電影從小說中選取的故事內核只有一兩百字,而無論是撰寫劇本還是確定電影語境與美學風格,"中國科幻"四個字是一切工作導向的精神內核。

"找到了這個精神內核,我們心裡就有底了,知道什麼是必須去強調和表達的。"郭帆說,前期籌備時,團隊繪製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製作了10000件道具,搭建了100000延展平米實景。

2017年《戰狼2》上映前後,國產電影"重工業化"的概念首度被提煉出來,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更被業界視作一次對中國電影工業的全面檢視。工業化就是要標準化,量化之後去拆分,拆分成一個個項目組去提高效率,這就是工業化的底層邏輯。讓郭帆自豪的是,《流浪地球》一半製作成本給了視效,而75%的視效工作都是國內團隊承接的。全片2003個鏡頭,每個鏡頭最少改動幾十版,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個鏡頭改動了251版,特效會經常一開十六七個小時。

《流浪地球》上映後,無數觀眾為中國科幻電影能達到這樣的視覺效果而震撼。之所以說影片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的科幻電影有了完全不遜於好萊塢的工業特效,同時,它還講好了一個基於中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柔軟情感的故事,完整、流暢、扣人心弦。

在小說結尾,太陽走上了小質量恆星演化的歸宿:紅巨星。"50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幸運的是,還有人活著。"

劉慈欣所有科幻作品中最核心的母題就是他堅信人類必須走出太陽系,這樣才能避免毀滅,不斷進化,這種對人類未來的關注意識,就是科幻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做客《今日影評》:強大祖國哺育優秀科幻
    振發興舉,國安業興,是廣大中國人一直以來的美好希冀,中國科幻電影也正走向這樣的道路。截止2月7日,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突破7億,獲得了廣大影迷的眾口稱讚,有網友認為這部電影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必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
  • 《流浪地球》導演:現在定義「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為時尚早
    跟隨思客君,一起來了解《流浪地球》的那些硬核過往。思客:您為何想拍這樣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郭帆:最開始只是個人的夢想,我個人非常喜歡科幻,對未知的事物好奇。到2014年的時候,這種夢想多了一點使命感。2014年國家電影局派我們幾位導演去好萊塢學習,在那裡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工業與美國電影工業的巨大差距。所以你發現(參加過學習的)幾位導演回國後做的幾乎都是一樣的事情,就是去做中國的工業電影的探索。思客:有網友指出《流浪地球》有一些科學硬傷,您如何看待這些質疑?
  • 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真的要到來了麼?《流浪地球》點放映反響熱烈
    咳咳,雙手放電可是咱小時候的夢想然而,這些電影似乎也是國產科幻的絕響,雖然《科幻世界》之類的雜誌大放光彩,但這一題材電影電視方面卻陷入了沉寂,隨後湧入的大批國外科幻電影依靠其壓倒性的特效此行不是試水,此行不容失敗科幻不是那麼好拍的,《流浪地球》也經歷了撤資和再接盤,雖然一部部預告片讓國內科幻迷們充滿了期待,但誰也不敢期望太深,愛之深憂之切,「害怕毀了IP」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江曉原也給電影《流浪地球》打出一個極高分數:「如果放在國產科幻電影的維度,我會給9.6分;放在世界科幻電影範疇,我會給8分。」但他發現,這幾天的影評很奇怪,兩極分化,很難找到當中的部分:「要麼認為非常好,要麼就使勁黑它。」他看到,「中國英雄拯救地球」的設定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
  • 影評:《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負重遠航
    出於對吳京的喜歡,我在第一時間就到電影院去看了電影,由於前段時間較忙、所以今天才寫影評,我會儘可能客觀的來評價這部電影,作為《流浪地球》的原著粉,在去年知道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的消息就很期待,同時也很忐忑。
  • 看·電影|再看《流浪地球》,或許你能看懂更多
    1905電影網訊電影,是光影流動的藝術;影評,對銀幕藝術的品鑑。如何解開創作者的「秘密」?如何挖掘故事背後的真理?《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系列節目《看·電影》每晚十點檔CCTV6電影頻道,不見不散。電影為橋,審美為道。影評人,「手把手」教你看電影。
  • 《流浪地球》北美上映!外媒給出這樣影評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春節期間票房突破20億元,無疑是一匹黑馬、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個裡程碑。該片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描述了未來太陽將吞噬地球、中國帶領全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逃離太陽系的故事。
  • 《流浪地球》登陸二十億電影俱樂部
    ,並獲得各方的關注和認可,不僅原著作者劉慈欣激動地表示「中國科幻在今天終於啟航了」,知名文化學者戴錦華也給予電影積極評價「中國科幻元年在2019年開啟了」。此外,《光明日報》發文評價《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山之作,《流浪地球》所代表的正是華語科幻電影的希望,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將文字化為影像,更是為中國電影行業打開了科幻之門」;《紐約時報》亦稱其為「標誌著中國電影製作新時代的到來」。本次,騰訊影業作為聯合出品方,助力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 科幻電影的中國表達《流浪地球》人文精神引熱議
    電影《流浪地球》除了科幻和特效,更在人文精神層面觸動了觀眾,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熱烈討論——科幻電影的中國表達《流浪地球》自正月初一上映以來,就一直熱度不減。截至2月21日,影片累計票房突破40億元。而日前《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與《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的對話也引起不小關注,被稱為「科幻界雙神對談」。《流浪地球》火了,關於中國電影是否走出了寒冬的爭論聲再次響起。儘管眾說紛紜,但一部國產科幻電影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討論和關注,本身值得慶賀。
  • 《流浪地球》北美上映 外媒影評:豐富、華麗但略「傻氣」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春節期間票房突破20億元,無疑是一匹黑馬、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個裡程碑。該片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描述了未來太陽將吞噬地球、中國帶領全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逃離太陽系的故事。
  • 《流浪地球》好看?這15部科幻電影更不能錯過!
    今年賀歲檔電影可謂熱鬧空前,票房成績和最高口碑的席位無疑被《流浪地球》拔得頭籌,它也被譽為是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看完《流浪地球》,一定激起了你對科幻電影的回憶,也有許多人紛紛開始回刷科幻經典。那麼,你最不容錯過的科幻作品有哪些?
  • 氣勢恢宏《流浪地球》,視聽奇觀滿足的絕不僅是科幻迷
    在看完2小時的《流浪地球》電影放映之後,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片元年的該片確實名不虛傳,從豐富曲折的劇情,再到宏大壯觀的特效場景,都在硬科幻內容上做到了普世化,將地球人類的命運與家庭親情緊密集合,滿足的絕不僅是科幻迷。
  • 《流浪地球》撞向豆瓣,影評機制的鍋?
    簡單概括下,豆瓣電影的聲明包含了三個很重要的信息: 第一,不存在網傳的「高贊評論被收買打差評」的情況,即網傳的水軍給《流浪地球》打低分的情況不存在;第二,確有用戶跨級修改評分,但只是極少數;第三,後續將不斷優化評分機制。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之崛起
    《流浪地球》,講的就是以為是主演結果是龍套的吳京,在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率領著地球人開著地球拋棄太陽,然後教唆兒子在木星上點了個超級大炮仗的勵志親子故事!其實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題材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超這部影片存在的本身。之前看國產的科幻電影,諸如《未來警察》《機器俠》之類,都是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取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噱頭來賺觀眾的眼球,結果那些粗製濫造的特效水平和無聊的劇情,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一次次擊得粉碎。
  • 《流浪地球》無劇透超前影評,震翻普通觀眾完全沒問題
    還有其他春節檔賀歲片敢像《流浪地球》這樣在上映前輪番點映嗎?沒有,一個都沒有,只有《流浪地球》敢這麼做! 當然,本片並非沒有缺點,毒舌君對本片的角色、故事和情感也有一些看法,但今天既然過小年嘛,毒舌君就只說好話不說壞話了!下面這篇「十句話影評」,毒舌君就來儘量不劇透地來好好誇誇《流浪地球》,至於其他的話嘛,就留待上映之後再說了,呵呵!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
    自2月5日起,《流浪地球》開始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多地上映。這部被網友稱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在好萊塢的主場反響如何?圖中顯示了2月8日《流浪地球》和《樂高大電影2》在美國同一家影院的上映情況。《流浪地球》不僅排片數遠超後者,而且幾乎所有場次的票都「已售光」,或「接近滿員」。
  • 《流浪地球》黑馬逆襲 朋友圈掀起「影評大賽」
    撰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票房:《流浪地球》以口碑成功逆襲截至昨日記者發稿為止,寧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票房已經破9億元,位列首位,位列第二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業內人士分析,《流浪地球》的票房後勁十足,影院或會繼續為其增加排片,最終有望走出去年《紅海行動》的逆襲曲線,成為今年的大黑馬。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暫列第三,周星馳新作《新喜劇之王》則因為口碑出現較大爭議暫列第四。
  • 《流浪地球》票房破31億 電影局:科幻電影裡程碑
    陸亮對《流浪地球》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代表國家電影局向影片的主創團隊和出品方表示祝賀,他稱讚《流浪地球》的出現具有「科幻電影裡程碑」的意義。他在發言中表示,「每攻克一個電影類型,中國電影產業和中國電影藝術就會更多一份信心。《流浪地球》帶領我們攻克了科幻電影。
  • 流浪的地球下,又是怎樣的藝術?《流浪地球》影評淺析
    流浪仍在,希望依舊--淺析影片 《流浪地球》之視聽語言璀璨的群星,照耀著流浪的地球,蒼茫莫測的宇宙中,它在向著希望前行。郭帆導演的科幻巨製《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海報更是冠以「中國科幻元年」之稱。而在其背後,導演細膩動人的鏡頭拍攝,以及意蘊深刻的色彩描繪,更是闡釋出在流浪的地球中,人們所堅守的信仰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