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講的就是以為是主演結果是龍套的吳京,在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率領著地球人開著地球拋棄太陽,然後教唆兒子在木星上點了個超級大炮仗的勵志親子故事!
其實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題材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超這部影片存在的本身。之前看國產的科幻電影,諸如《未來警察》《機器俠》之類,都是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取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噱頭來賺觀眾的眼球,結果那些粗製濫造的特效水平和無聊的劇情,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一次次擊得粉碎。
近年來,一批高質量的國產優質電影開始在票房和口碑上贏得觀眾的認可,如《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捉妖記1》,尤其是《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直擊當下社會的痛點,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在2018年成為一部現象級的影片,而這部電影除了徐崢的名氣稍稍大一些,其餘都是些非當紅的藝人。
而《流浪地球》這部影片更是不帶一個流量藝人,將更多的經費用在了製作上。這一點確實值得所有真正努力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人感到高興,因為優秀的電影如今不僅贏得了口碑,還能獲得更多的票房,這群人才能更加安心地為了好電影而奮不顧身。
這些優質影片的高票房和好口碑,既給觀眾帶來了良好的觀影體驗,也讓電影製作人覺得欣慰,同時也給了一些粗製濫造、急功近利,想要憑藉一些流量明星吸引票房的粉絲電影當頭一棒。
中國電影要走的路還很長,畢竟我們的工業體系落後西方國家太多,而中國電影觀眾的成長也才剛剛起步。如果不是十年前的《阿凡達》,很難想像在筆者所在的這個只有二十多萬常住人口的城鎮裡,已經有五六家上規模的數字電影院,而且平均票房可以做到一千萬以上。
中國電影需要有好的觀眾,好的編劇,好的演員和好的導演等一系列成熟的條件,才能催生出更多優質的電影,而只有觀眾們不再痴迷於所謂的小鮮肉們,才能讓更多的電影人有機會發展,也才能讓資本朝著正確的方向去追逐。希望十幾年,甚至幾年之後,在中國的銀幕上再也看不到那些依靠流量明星來博眼球的劣質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