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這裡是InMovie,專注於影視解析與分享。今天給大家解析一部新近國產最佳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可謂是好萊塢電影最具盛名的一種電影類型,而我國的科幻電影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去年的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可謂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事業的成就。你不會認為是《上海堡壘》吧?不得不說《上海堡壘》是一部很優秀的反面教材,而今天給大家解析的是國產最佳科幻片《流浪地球》!
影片解析:
在2019年的賀歲檔中,電影《流浪地球》取得了引人為傲的成績。鏡頭通過外化把一個小家文化逐漸蔓延引申到地球大家的思想內核,從而使得影片的主題晉升到國家層次的人文主義關懷,對於當今社會來說就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要深入解讀,這部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作品,深度挖掘其中的美學文化與科幻的碰撞。
《流浪地球》中滲透著東方文化的韻味。從地下城的不止過春節的場景,舞獅餃子等一系列的市井氣氛都是對作品中國文化的體現,也深刻地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園情懷。以及在太陽即將毀滅時,人類必須離開已經不能適合生存的地球時,能想著帶地球流浪尋找新的生存地方,或許只有中國人民了。這種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溶於血液,對家庭的情感,對瑜伽的重視程度超乎想像。中國人所抱有的家國情懷,是對家庭,社會,國家的這種自我甘願犧牲骨子裡的中國魂。
相對於西方的一些英雄主義情結常常鮮明地體現在西方科幻電影的製作之中,與西方電影價值觀不同的是,該電影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英雄主義情結。更多的是弘揚民族精神滲透東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從姥爺為了保護夥食而犧牲,以及劉培強為大局獨自撞向木星的犧牲,這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犧牲精神。以及在篇結尾的部分,各個國家的救援隊準備撤回國家,但是又紛紛掉頭願意賭最後一把時,集體主義精神給了人類生的希望,這也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影響力的表現。以及該影片在情感上的設置都是人文主義的體現,並不同步於西方科幻電影是冰冷的,而是人性真實情感來推動。科幻讓人類深挖內心深處達到共鳴,而中國科幻電影的文化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中的真實體現。
美學運用服務於故事本身。《流浪地球》中所蘊含的美學正是結合了故事的本身。在審美的過程中包含著電影中所想表達的思想,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層面《流浪地球》契合了文藝思潮的時代,並結合觀眾的審美。在《流浪地球》中富有中國特色道具配色也更能夠讓觀眾去接受作品中所體現的。核心價值觀。以及對於人物本身角色的設定和所處的環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審美的認同,也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也是對中國元素的認同。再加上電影中對顏色,形狀,音樂等構成的形式美的加工,也同時在思想和精神的層面上加以渲染,讓美學的質感提高,同時也升華了整個作品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帶給了觀眾最直接的視覺衝擊。
大破傳統科幻類型電影。除了有好的技術做支撐,《流浪地球》的故事表現方式也有很大的亮點。《流浪地球》中採用一種困難模式,給主人公拯救世界的道路上設下了重重阻礙。而並不是像西方科幻電影那樣完全的英雄個人主義風格。以及地球在發生危難的過程中,西方往往選擇丟下地球,人類逃離地球,而我國科幻電影則選擇帶領家園共同脫離險境。因此中國科幻電影則打破了傳統的科幻戲劇的敘述模式,而形成了一種「中國式」的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在人設及情感上的設置都是人文主義的體現。科幻電影不是冰冷的科幻,而是人性的真實情感來推動科幻,挖掘人類這個情感動物的內心深處,達到共鳴,而中國科幻電影文化,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在藝術作品中的真實體現。
《流浪地球》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影片的整體劇情,特效,家國情懷,節奏都無可挑剔,值得後面的國產電影學習借鑑,但又不要止步於此,而應該更進一步,只有這樣《流浪地球》才不會成為國產電影的「巔峰」。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點讚關注哦~
我們下期再見